方瑜不觉得程瑞住在家里会白吃白喝, 老太太一定还有后手。
方瑜想得没错,就在此时此刻,方老秀才正在书房指点程瑞未来的生活。
他先是讲课, 然后让程瑞在纸上默写出来, 最后点评说程瑞的字不好。
字如其人, 又有一说见字如见面,一个书生倘若无法写得一手好字,那他这书念了也白念。
方老秀才教导道:更何况大丈夫行走于世,自当顶天立地、赚钱养家,你现在的贫寒不过是一时的, 只要能练好字,你就能去书肆抄书赚钱, 以后也就不必受你爹娘的气了。
抄书赚钱!程瑞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从前不知道这条赚钱路子,现在知道了,他以后的生活还愁什么呢。
这不是开玩笑, 程瑞是真的不知道。
古代时信息的传播并不发达,尤其是身在闭塞村庄的小老百姓, 那真是什么处在信息的荒漠中。
程瑞身边都是些地里刨食的庄稼汉, 唯一接触过的读书人就是给他启蒙的老童生,可这童生先生就没和程瑞说过抄书还能赚钱的事, 所以他就是不知道。
不过你的字还太差,书肆的老板是不会用你的。
方老秀才刚给完程瑞希望, 然后就泼冷水, 整得程瑞心里七上八下的。
还请先生教学生。
程瑞习惯了, 他也不怕吃苦练习, 只要有人肯教, 他就觉得很幸运了。
方老秀才假公济私地说:嗯,你是手腕不会用力,这样吧,以后你每天早上起来先给你家的大水缸打水,水满为止,坚持下去,你的字就能练好了。
到时候我就帮你和书肆老板打个招呼,你就能靠抄书赚钱了。
方老秀才让马儿干活,还不忘给马儿喂草。
另一边,二妮打开从程家带过来的麻袋给奶奶和她娘看。
原来他们家是要给咱们家装那些陈粮的,我和程瑞不干,就趁着大半夜没人的时候偷偷溜到装粮食的那屋,把陈粮换成了新粮。
二妮用手扫开最上层的陈米,露出底下白润莹亮的新米。
你们看,这米多好啊,给咱们家福娃吃正好。
还有这袋底下装了几斤黄豆,那袋底下藏了半斤的山核桃。
方老太太满意地笑着,不过她还是让二妮下回不要这样干了,他们家不缺这点东西,因为这点东西再让程家人知道了为难二妮都犯不上。
二妮自信地说道:不会的,他家东西那么多,少一点没人会发现的,更何况我们都是一袋里拿一点,拿完后再用一点陈米掺回去,从量上看根本发现不了。
之后,方老太太又和二妮说了许多私房话,这些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当晚,方老太太特意让儿媳们做了一顿好的,用来庆祝程瑞拜师。
程瑞没吃多少,他现在的心情还是很激动,有一种说不来不真实感。
他怕这是个美梦,不是他的生活。
吃过饭,方老太太和程瑞聊了几句,谈的是以后一起生活的事。
程瑞的态度很好,也没再表现出想继续占便宜的意思,这让方老太太和方瑜都松了一口气。
待程瑞和二妮躺在炕上要睡觉时,程瑞还觉得他自己真是特别幸运,他对已经快睡着的媳妇讲:我以后会对你好的,以后我们有了孩子哪怕是砸锅卖铁,我也一定会供他们读书。
被吵醒的二妮心里没有什么波动,搬家真是累死个人了,她现在就想睡觉。
嗯,你真好。
二妮敷衍了一句,然后就睡熟了,留下程瑞一个人在那激动。
第二日早上,程瑞起来就开始打水,这大大减轻了方家人的工作量。
二妮从厨房端着早饭回屋,她和程瑞两个人在小炕桌上吃饭。
这是方老太太和程瑞商量出来的办法,程瑞不想让人说他是吃方家饭的上门女婿,所以他们小两口单独吃。
家里带来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大半年,至于青菜咸菜什么的还是从方家那里拿,如果想吃肉菜,那就需要小两口自己花钱买自己做,方老太太每月只收三十文算是伙食费。
至于住宿的费用,程瑞说手里银子不多,请老太太通融一下,先交半两银子,等他能抄书赚钱了就再补交一两。
方老太太表现得很大方,没收这银子,就让他们赊着,留下银子先给程瑞买纸笔用,还说读书是最重要的事,让程瑞专心练字学习。
程瑞听老太太这样说,心里自然高兴,毕竟他亲娘都没有这么替他着想过,他住到别人家里能得到这样的关心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想到这里,程瑞干活干得更起劲了。
方瑜出来要去隔壁找方瑾一起晨读,正好碰上干劲十足的程瑞,就随口打了声招呼:二姐夫早。
小瑜早。
程瑞笑着说:这么早就过去上课吗?不是,我先过去找堂哥玩。
方瑜说完就走了,他没时间和人闲聊,他今天还想着要问问大爷爷去私塾上学的事呢。
哇哇哇!还没进门,方瑜就听到了小孩子的哭闹声。
方瑜不由得叹了口气,这小孩就是方瑾他爹抱回来的那个外室子,被大爷爷给认了下来,让方瑾他娘养着。
就因为这事,方瑾最近都变成了阴郁的少年,方瑜怎么开导都没有用。
方瑜拉着方瑾去了后院,这样大概能有点眼不见为净的作用。
等到了上课的时间,程瑞还没有来,方老秀才也不等直接讲起了课。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程瑞才来,正好方瑜他们下课休息。
方老秀才就趁着这时候给程瑞讲一点新课,然后就指导他练字。
休息得差不多了,方老秀才就去院里把两个孙子叫回来上课。
如此下来,方老秀才并没有多费什么精力,教程瑞不过是顺带手的事,他主要还是在教方瑾和方瑜。
午休时,方瑜特意早点去找大爷爷说话,问起去县城上学的时间,方老秀才就说要过完正月,最起码也要是二月二往后了。
方瑜说了方瑾不高兴的事,又讲了不少早点去私塾的好处,方老秀才最后才定下二月初三送他们去县城。
方瑜很高兴,二月初三也就是十多天后,已经算是很早的日子了。
日子定下后,方老太太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她先是去镇上给孙子买了两刀纸,因为县城的纸张卖得比镇上贵一点。
然后又给孙子做了一床新被子,怕外面给孙子冷着。
还有三件新长衫,这是怕私塾里其他学生看不起孙子。
另外再加上特意做的肉酱,带上一小罐,备着给孙子解馋。
凡此种种细碎之物就收拾出来了三大包袱,要不是方瑜拦着,老太太指不定还要装多少呢。
正月的最后一天,大妮她婆婆过来跑了一趟,说大妮又怀上了,然后就不走了,硬赖着和方老太太说话,想要留到中午蹭饭吃。
不仅如此,大妮她婆婆还对着二妮问东问西,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觉得方家对二妮比对大妮好,他们老周家吃亏了。
方老太太自然是不会惯着这个在她家里说三道四的人了,借口有事就把大妮婆婆拎了出去。
二妮并没有因为大妮婆婆的话而感到羞愧,她现在很有自信。
二妮白天努力织布给家里赚钱,晚上先跟着弟弟学习,然后回屋再跟程瑞读上一小段三字经,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不像头一个多月在程家过日子时那么拘谨压抑,二妮真是爱极了这样的生活。
方老太太收拾完大妮婆婆,回来嘱咐家里人不许再提这件事,尤其是在程瑞面前,谁要是敢说她就抽他大耳光。
老大媳妇有些担心大女儿,就跟着老太太进了正屋,问老太太能不能让她去周家看看大妮。
周家没什么用,大妮有儿子现在又怀了孕,本身也不是个软柿子,方老太太就不许大儿媳妇去。
大儿媳妇也没办法,只能回厨房继续做饭,把心事放回肚子里。
大妮那边的事方瑜自然是不知晓的,他现在正想着家里女孩们的教育问题,他去了县城,那谁还能教女孩们认字读书呢?他首先问了大爷爷,可大爷爷这个古代老男人还是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他一个秀才公要是教女孩读书就是自降身份的事,所以板着脸没有同意。
方瑜又想到了程瑞,不过这是古代,姐夫和小姨子之间还是保持距离为妙,所以识字的程瑞也不能用。
方瑜不能让家里的姐妹们失学,她们好不容易才适应了学习,家里老太太也不反对,教学这件事必须坚持下去。
窝在凌河村里没有发展,他必须去县城私塾读书才行。
可是家里的姐妹怎么办呢?方瑜在院子里踱步,最后只能把希望放在二妮身上。
他找到正在角房里织布的二妮,说:二姐,你以后每天和姐夫学几个字,然后再教给姐妹们。
好啊。
二妮干脆地答应了。
作者有话说:好累啊,努力码完今日份,明天还要继续努力鸭!话说我越来越喜欢二妮了再话说,程瑞这小子其实也挺不容易的,在家时要啥没啥,到了方家也是个挨忽悠的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