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日,大吉之日,诸事皆宜。
宋昭和所有官女子们穿着统一定制的华服,头上带着一样的碎珠冠,,耳垂上别着一样的玉葫芦坠子,各自乘着一顶小轿来到了正殿侧门外。
正殿附近皆不允许小轿进出,因此所有官女子们都只能扶着宫女步行前往殿内。
袅袅婷婷的少女们按着该有的礼仪,走得庄重而又婉约,几乎每一位都独具风情。
行至殿中后,姑娘们便已经垂首散开,沉静如画,宛如一株株静静出水而立的芙蓉,含羞待放。
每一位瞧上去皆是姝态尽显,各有特色。
众女纷纷屈膝跪拜行礼,民女宋氏(王氏等),参见陛下、太子殿下、宜妃娘娘、德妃娘娘......正殿的上位正中央坐的梁帝,两侧分别是宜妃娘娘和元诩,德妃娘娘和其他几个有地位的妃嫔分别坐在下首两侧。
礼仪倒是学的不错。
梁帝微微笑着点头,都起来吧,抬起头来,让我们仔细瞧瞧。
宋昭随着众人抬起头来,只见梁帝看似病体艾艾,不是很精神的样子。
她不敢仔细瞧,双眼目视前方,规规矩矩的站着。
元诩坐在梁帝的左侧,此时的他表情散漫,并没有看向她。
宜妃妹妹的眼光真是不错,挑出来的姑娘个个好模样,本宫都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来,正是德妃娘娘的声音。
是啊,看看这些姑娘们,有眉眼秀丽温柔的,也有俊俏灵动的,还有有端庄稳重的,有身姿纤细的,也有略微丰腴的,各有千秋,真是赏心悦目啊。
其他嫔妃也附和着说道,还有一种年华老去的惆怅感。
呵呵,是这些姑娘自己争气,本宫不过是在认认真真办事罢了。
宜妃娘娘笑着说道,抬手让她们各自做了自我介绍,有胆大者还自我推荐做了才艺表演。
轮到宋昭的时候,她只是简单地道:民女宋氏,名昭,父亲是鸿胪寺少卿宋源政,民女在家中,每日皆是读书习字抚琴。
跟随父亲学读书习字,跟随母亲学琴棋书画,民女的大哥宋绍致教过民女骑马术,民女耳濡目染,学过几日,并不是很精湛。
宋昭,朕记得你,你还救过太子呢,呵呵。
梁帝拖着病体,微微抬起身体意味深长的看了眼一旁的元诩。
陛下,这位宋姑娘的哥哥宋绍致,少年得志,为大梁收复边关,如今看他的妹妹也是英姿飒爽,不同于其他女子。
宜妃掩唇笑道。
梁帝听着宜妃的话,看着宋昭点点头,心道这位宋姑娘气色极佳,家室一般,哥哥也是自己看重的人,如果是她当太子妃也不错。
梁帝和几位娘娘又仔细询问了台下姑娘们几句,便让她们去殿外等候了。
宜妃,此次太子妃大选是你主持的,你说这些姑娘中谁最适合当太子妃呢。
梁帝问道。
宜妃笑呵呵道:陛下让臣妾说,臣妾便直言了,依臣妾看,宋氏女最合适。
哦?为何?宜妃笑了笑,臣妾这些日子来,经常听教养的张嬷嬷提起,说宋氏女性情温顺,颇能吃得了苦,依臣妾刚才的观察,这宋氏女不仅性情温顺,内里还自有乾坤锦绣,说话声音虽柔顺,却是有进有退,第一次见这种场面也没有怯场,对陛下和各位贵人们的问话对答如流,胆识过人。
梁帝微微点点头,细想刚才,确实是如宜妃所说。
德妃,你的看法呢?德妃本来之前被元景说动要助宋昭登上太子妃之位,如今看这个宋昭气质非比寻常,性情沉稳经得住大场面,玉烟县主又不在此次竞选之中,她倒是又有些犹豫起来了。
德妃想到此,忙笑着说道:宋氏女确实是不错,不过臣妾翻了下她的档案,她的门户出身低就罢了,竟还是个庶出女,这庶女要是当了太子妃岂不是让世人笑掉大牙?皇室惹人耻笑?德妃说完笑盈盈看向梁帝,只见梁帝眼神阴霾,没有一丝温度,唯有刺骨的寒意。
德妃一惊,慌才想起梁帝自己就是庶子出身,只是宫中几十年都忌讳提起,她一时忘记了。
陛下赎罪!臣妾只是一时失言——德妃僵硬着身体抖索着下了跪。
梁帝重哼了一声,也不让德妃起身,扭头看向元诩,问道:太子,刚才台下可有你心仪的姑娘?元诩方才起身行礼,郑重道,父皇,儿臣与宋昭姑娘曾经共遇过患难,儿臣觉得她虽是庶子出身,但是性情温厚贤淑,遇事胆识过人,儿臣觉得她这样的人,很适合做儿臣的太子妃,替儿臣打理内宅。
梁帝听罢笑着点点头,道:那好,就留宋氏女在宫中,赐玉如意一枚,其余官女子赐珍珠一捧,金花一支,归家去吧。
如此,算是定了宋昭的太子妃之位。
一辆豪华的清油马车后面跟着十几个皇宫官兵们来到了宋府,太监统领安陆下了马车,双手领着圣旨来到宋府门口。
此时,这条胡同里的人们纷纷走出了自家院子,聚在一块惊奇的看着这一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宋氏有女宋昭,天资聪慧、端庄淑睿、温良敦厚、品貌出众、久侍宫闱、率礼不越,朕躬闻之甚悦。
皇太子元诩年二十,适婚娶之时,当择贤女与配。
今特将宋昭许配太子为正妃。
一切礼仪,交由礼部与钦天监监正共同操办,择良辰完婚。
钦此!太监统领安陆宣读完圣旨,喜气洋洋的望着宋源政、王氏和宋绍致三人,嘴上说着恭喜恭喜。
宋源政此时已经激动地语无伦次,王氏也呆呆的望着安公公的嘴巴,她一时竟有些反应不过来,只觉得自己双腿有些发软,她抖着唇,扶着旁边的宋绍致道:昭儿她,她——她竟然真的当上了太子妃?宋绍致扶着宋氏点点头,也是有些激动,虽然月前他曾亲耳听到元诩的承诺,但是他却很清楚此事有多难。
宋源政毕竟侵染官场多年,此时已经回过神,笑盈盈的接过圣旨,吩咐身边小厮给众位太监和官兵打赏钱,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太子妃?那宋家二姑娘竟然当上了太子妃?我早就觉得这二姑娘气质非凡,没想到竟然是凤凰高飞之命啊。
啧啧,这宋家可要成为皇亲国戚了,太子妃,那可是未来的皇后啊!府外看热闹的街坊们皆是目瞪口呆,顿时议论纷纷。
府内,安公公笑脸盈盈的对着宋绍致三人说道,如今宫里的尚功局、针工局与银作局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太子妃娘娘缝制新衣裳,打造新首饰了,你们在家也准备准备吧,很快未来的太子妃娘娘就要回府了。
宋源政连连欢喜的点点头,和王氏将众位送喜的公公们送出宋府。
宋府老宅里的老二老三家这时候也听闻此事相继赶来了。
三夫人嫉妒的眼睛发红,她的女儿宋楚玉说是景王侧妃,其实一点荣宠也没有,元景更是一次也没有来过她家。
她自己去景王府还要三申五请才同意,入景王府也只能从后门进,和送菜的一个门!进去后也只有女儿在偏远的小院内接待自己,她原本还安慰自己这又如何,自己再怎样那也是景王丈母娘,如今看着宋昭竟然当了太子妃,太子的正妻,就是以后的皇后娘娘,天差地别,她怎能不嫉妒?三夫人脸上的肌肉抖动了半天,才勉强维持了平静,强笑着说,哎呦呦,大嫂,如今你可不一般了,前脚被封为诰命夫人,如今昭儿也被封为太子妃,你这个嫡母真是好眼光,捡了一个这么大的便宜。
王氏听她这样夹枪带棒的也不恼,只笑笑当没听见。
二夫人却乐于见三夫人吃瘪,笑道,依我看,什么人有什么命,强求不得,即便是使了些手段求得了什么,也不过是那镜中月水中花,虚幻一场呐,你说是不是,三弟妹?三夫人面色有一点苍白,被二夫人的话噎的完全说不出话来,涂着丹寇的指甲几乎在掌心掐出血来。
同一时刻,景王府中,宋楚玉听闻消息,有些僵硬地立在门边。
她脸上已经摆不出任何表情,喃喃自语道:没想到,她竟然当上了太子妃。
太子妃,那就是未来的皇后啊,本来自己是有机会嫁给元诩的,结果却阴差阳错,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凭什么宋昭她,却稳稳当当的坐上了太子妃之位,让自己情何以堪!宋楚玉望着自己身处的院落,这里布置的普普通通,连亭子上经久衰败掉落的漆都没有人来补。
这还算是好的了,她刚进景王府时,过得连院子里的大丫头都不如,谁都不将她放在眼里,后来还是因为宋绍致官职升了,景王才给她多派了几个伺候的丫头,一两个月里来自己院里一回。
可是,她仍然不甘心啊,元景院子里的侍妾那么多,个个容貌不逊色,加上她因为坏了他的事,元景向来厌恶看见她,她哪里能争得过她们呢?凭什么宋昭就能当太子妃,以后还能当高高在上的皇后,一飞冲天,留她在烂泥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