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6 章(二更)

2025-04-03 04:28:20

福居庙最近不如往日安静。

元衿扶门笑了会儿, 换来福君庙里几个小太监疑惑不解的眼神。

近日,内务府安排在福君庙添置了口青铜大钟,故而日日都有太监在这里搭建清扫。

青山凑在元衿耳边说:公主, 好像今天就搭完了。

元衿不走心地嗯了声,只想着他们快走,她能派青山去敲一敲神童敏敏的门。

她如此交代青山时, 青山讶异地问:公主,您当真呢?元衿磨着墨说:当真。

这次要走两三个月了, 他若缺什么我一次性问了。

可您平时两三个月也见不了他一回啊?元衿敲敲青山的小脑袋瓜,鄢少爷也要走两三个月啊。

也是!青山幡然醒悟, 连忙跑去门口蹲点, 见内务府的人一走便往后院去。

元衿没有干等着, 巴拜特穆尔照旧留了一叠书稿给她, 自去岁生辰后,他留下佛经的次数越来越少, 其他的文稿越来越多。

蒙古的长歌、藏人的传说, 甚至是南人的诗词。

他的文字证明,他是如此博学,不只是一个抄经的喇嘛。

今天留在佛龛上的是一叠写江南的诗词。

韦庄、苏轼、杜牧皆有, 还有便是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

小和尚知道的真多。

里面不少诗元衿曾背过,她提笔抄了起来。

离开佛经的桎梏,巴拜特穆尔的字在浑厚之上又多了丝个性, 就像他写在佛经题首页缝里的佛偈一样,这些无关佛缘的字似乎更接近他本真的样子。

青山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公主, 神童说您稍等。

元衿一点都不急, 就如青山所说, 她和巴拜特穆尔很少见,去年生辰后统共只见过两次。

一次是过年时,漠北派人进京朝觐,洋洋洒洒许多人,其中就有巴拜特穆尔的家族赛音诺颜部的人和他的恩师罗桑丹贝坚赞法王的特使。

那次,是巴拜特穆尔少有的占用了福居庙前殿。

元衿当时见到里面乱哄哄的人,便先回了疏峰去,等了一个时辰才回到福君庙。

她回去的时候,漠北的人已经离开,巴拜特穆尔正在收拾家乡人给他送来的东西。

见到元衿,他递了个纸包来,公主,有兴趣尝一尝吗?元衿伸长脖子一瞧,是风干的牛肉,太硬了不对她胃口,故摇头拒绝。

不了。

又好奇,你不是出家人?怎么给你送肉?藏传喇嘛没有那么多限制。

他重新包好牛肉干,搬起了一盆花笑着说,在北方,若是不给吃肉,会冻死在寒冬腊月的。

元衿也笑了,指着他手里的花问:那花呢?北方的风就不会冻死花了吗?粉紫色的花朵,挂在孱弱的枝丫上,于北风里摇摇欲坠。

巴拜特穆尔把花搬到了佛龛前,回首说:这是格桑梅朵,草原上最坚毅的花,有它的地方就有美好和幸福。

那花被留在佛龛前,可元衿一直没机会纠正巴拜特穆尔。

格桑梅朵再坚毅,也不过是花,没有熬到他们下一次照面。

后一次再见他,已是初春。

那天有风雨,黄历上也说不利出门,元衿本不打算去福君庙的,但书房里诸皇子又分三派闹了场,元衿喊头痛都拉不住。

她遂又到了福君庙躲清静。

元衿撑着伞进院时,巴拜特穆尔站在院子里,肃立在萧瑟风雨里,看着黄铜风铃飘摇作响。

他素来表情不多,即使是笑也浅在表里,血红袈裟与白麻衣襟衬着他惨白的脸,像是岌岌可危的病人。

听到元衿进院的声音,他才回了头,朝她拜了一拜,独自回了后院。

直到今日,又是半年。

元衿抄完了所有的诗,也不见他来。

青山想去催一催,被元衿拉了回来。

算了,他或许就不想来。

元衿总觉得巴拜特穆尔有些孤傲,不爱说话,不爱出门,自从被康熙下令抄经祈福后,他便连书房都不去,那九千九百九十九遍他已完成了五遍。

元衿把文房收拾好,再把抄好的字放在佛龛上,起身离开福君庙。

踏出门槛时,却见他立在院里新搭的佛钟旁。

巴拜特穆尔手搭在撞钟的钟椎上,见元衿出来,轻轻撞了一下。

当——梵音绵长,回荡在安静--------------/依一y?华/的院落里。

他只敲了一下,便收了手,朝元衿合十:公主,一路顺风。

你怎么知道我要出门了?福君庙虽远,但也不是孤陋寡闻。

他又说:小僧什么都不缺,多谢公主。

元衿笑着摇了摇头,带着青山离开,在要走出去时,巴拜特穆尔叫住了她。

公主。

他伸手从袍子下拿出一柄小刀,刀鞘和风铃一样是黄铜所制,无任何装饰花纹,多谢照顾。

元衿拿了过来,这小刀在十四岁的巴拜特穆尔手心里只有半个手掌,而在她手里更只勉强比掌心大一些。

这什么?我像公主那么大时,别人给我玩的。

元衿不可思议,你?我以为你十岁时天天都在念书呢。

没有。

巴拜特穆尔平静地说,我如公主这么大时,没有公主性子那么安静,只顾着争强好胜,非要搏个名声出来。

元衿一哂,这话听着,倒让她想起另一个不讨喜的人。

可无论他当初什么样,现在的巴拜特穆尔寡言少语,他说完这句又沉默了下来,良久才双手合十做出送元衿的姿态。

公主,如诗江南,愿您饱览。

元衿忽而逗了他一句:江南好,风景曾旧谙。

巴拜特穆尔愣了一下,什么意思?元衿开怀大笑说:在一个我自己能做主的梦里,我去过很多回,年年去,季季去,春夏秋冬都去,见过青砖黛瓦、烟雨朦胧,像现在这样的秋天,我在梦里必然要去看金秋桂雨的。

桂雨?桂花树太多,吹落时像雨。

他怅然地长呼一口气说:很美,小僧从未见过。

他们的对话止步于此。

元衿其实从没看懂过巴拜特穆尔,也没想看懂过他。

她本性。

爱闹,与人相处少有安静,与他这样的往来,前世今生都屈指可数。

安静难得,懒得深究。

说起桂雨,元衿又不由在心中感慨,畅春园的桂花树不够多啊。

从疏峰往福君庙一带的东路,只有一棵金桂,立在两块太湖奇石后面。

她闻着桂香,绕过奇石。

然后被吓了一跳。

五公主。

鄢少爷,你还没走?舜安彦其实走了,但到门口又想起件事,便折了回来。

一等就是一下午。

青山已从最早看见舜安彦惊叫,变成了主动去旁边盯梢。

若是旁人她还要留个心眼,可舜安彦她却是很放心,过去这一年她深觉这位国舅家的小少爷怕公主怕的紧,公主稍稍撇嘴,他便会自动反省。

连四阿哥、五阿哥他们都没他对公主顺从。

什么事?舜安彦拿出一副护手并一把匕首来,放在旁边太湖石的空隙上。

这个,出门骑马不比在园子里,护手是特殊处理过的,匕首你骑马时挂在腰间。

元衿试了试护手,牛皮有弹性可以包住手掌和手腕,至于那匕首……我要这干嘛?那么多侍卫呢。

皇子们都会挂,你到时候会眼红。

他是防患于未然。

元衿收下,但不领情。

倒是见着这匕首想起来,出门前,你和去年一样给福君庙送些明纸,旁的有能送的,都安排下。

舜安彦不由皱眉说:你怎么对他这么好?元衿斜他一眼,骄矜说:本公主同情弱小,心地善良。

舜安彦咳嗽了声,低声嘟哝:没看出来。

元衿眉头一竖,指着舜安彦质问:鄢少爷,你最近学会反抗了?她的身高近一年虽窜得快,但舜安彦比她更快,一米八的个子比她高了一个半头。

元衿不输的从来是气势。

她这小小一吼,虽含着女童的稚嫩,但足够让舜安彦往后退两步。

若是过去,他早就认怂顺着她算了,但今天偏偏元衿的奴隶想起。

义。

他别过头,淡淡地怼了一句:没有,只是我这人正直,该说的实话实在忍不下去。

元衿剜了他眼,指责道:你看你看,这就是你和他不一样的地方了,我和他说话都舒舒服服,人家从来不怼我。

舜安彦作揖下拜,都是奴隶的错。

元衿打量着他的腔调,问:刚才这句后面没有问号?舜安彦没有直起身,极为谦卑,秉持着奴隶的本分说:不敢有。

元衿啧啧了两声,倨傲说:小燕子,你这个敢字用的深得本公主之心。

行了,我要交代的都结束了,你可以走了。

舜安彦本就是不想和她纠缠,才爽快认错,但今天小奴隶那点反叛在心里盘旋不去。

他走了两步又折回来,问:公主,您有没有发现,每次到最后,都是您赶我走?元衿抱着双臂点头,发现了,毕竟只有你赶得走,想要这里的其他人离开我视线都得三催四请明示暗示,只有你不一样。

她晃着匕首,刀柄两面都有鲜红的宝石,还坠着宝石蓝的穗子,都是她喜欢的款式。

鄢少爷,你一身的毛病里,我只喜欢你这点,建议保持,别让我失望。

被讽刺的舜安彦无奈地笑了笑,对着她的背影说:江南玩得开心,虽然你以前去过很多次了。

记得周钊相亲后,和他念叨过元衿身世可怜,彼时他很不屑听。

京城出了名的元家五小姐能可怜到哪里去?结果周钊悄悄告诉他,好像元衿的妈妈在她小时候被离婚,回了南方的娘家,元衿只有寒暑假回南方才能见妈妈。

元衿依旧是轻快不在意地口气说:鄢少爷是想说,风景曾旧谙吗?她从来傲气快乐,人间忧愁从不侵袭她的脸庞。

他点头,你应该会看到很多熟悉的风景。

可稍解对前世的思念。

元衿直摇头,没什么好旧谙的,这里是新世界了,我总期待见新貌。

*康熙最终定在八月中秋之前出京。

宫里的皇子公主在出巡前除了收拾行李,还要拜别自己的生母养母。

元衿和胤禛一起走了趟德妃跟前,她照旧是缠绵病榻,能躺着绝不坐着,除了含着参片汤药多嘱咐了两句路上小心外,和旁日并没什么区别。

就是他们的小弟弟小妹妹又哭又闹。

尤其是那个排行十四的小弟弟,三四岁的年纪说话才顺溜,听说上了学的哥哥姐姐们都能出门玩,在屋里摔碗砸盘闹个不停。

元衿讨厌熊孩子,站在十四屋外一脸绝望地问胤禛:四哥,你就不能管管?以前四哥就爱管她。

胤禛扯扯嘴角,不痛不痒地说:你要我管?你觉得额娘能有力气下床管他?里面的叫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元衿捂住了耳朵,四哥,您行行好。

再不管她头也要被吵掉了。

胤禛冷笑一声,推门进屋,伴着两声巨响,里面半真半假的哭闹变成了毫无表演痕迹的痛哭。

再哭,就拿戒尺打。

胤禛冷冷说完,十四的哭声渐渐变弱,最后只剩低低的抽泣。

别抽抽了,叫嬷嬷给你把脸擦干净。

元衿探进半个脑袋,看见小十四抽抽着朝四哥伸出手,被他退后一步躲了过去。

是让你自己说。

小十四抽噎着吩咐:嬷嬷,我要擦脸。

他的奶嬷嬷连忙搅了帕子递上去,给十四抹了把脸。

擦脸的小十四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不忘盯着胤禛,好奇里有害怕,害怕里又有不甘。

胤禛又是冷冷一笑,问:十四弟,不服气?小十四奶声奶气争辩:没有!胤禛挑挑眉,又教训他:为什么不叫四哥。

小十四眼泪含着不敢落下,委屈地叫:四哥,我没有。

嗯。

可以了。

胤禛指指门外,和你五姐道别,祝她一路顺风。

小十四吸吸鼻子含着哭腔喊:五姐姐,一路顺风。

好说好说。

有胤禛在,元衿的脾气也收敛得很,还能严肃教育十四两句,小十四在园子里要听话啊。

我要礼物……行,你要什么?小十四皱巴巴的脸舒展开,满含期望地说:要小马马,要小风车,要……胤禛冷笑,规矩在哪?哥哥姐姐自会给你带礼物,你列什么单子呢。

小十四一腔热情被当头一盆冷水浇下去,彻底萎靡成了小委屈,直到元衿走时都哭哭啼啼没缓过来。

元衿出来时,朝胤禛直拜拜。

胤禛板着的脸还没松开,无情地问:干什么?拜得和我养的哈巴狗一样殷切。

元衿惊魂未定,直言道:多谢四哥,平日里对我真宽容。

胤禛这才松快了肩膀,不再那么严肃,你比他乖多了,大约额娘生他太晚,和我们隔得太久。

我以前从来没那么不乖巧的弟弟妹妹。

合着四哥觉得小十四算基因变异呗。

元衿尬笑着,心里给小十四点起了蜡烛,祝他胡闹的童年从此充满了四哥的训话,这样才能让她们这些可怜人的耳朵得以解脱。

胤禛瞧着她,话锋一转说:不过你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

啊?怎么矛头突然就转向她了?胤禛背手说:不过还好,有皇阿玛防着你。

什么?康熙?他又怎么了?元衿心中警铃大作,深知康熙从一开始她闹着要去江南起,就有点不甘心。

胤禛施施然说:知道你想骑马,皇阿玛让内务府不许准备公主的马匹。

我现在去让人准备!胤禛摇摇手指,来不及了,马鞍、马具、马草,十天前内务府就送到永定河渡口,备用的更是一个月前就送到沧州、德州、济南等地了。

他拍拍元衿肩膀,皇阿玛早就防着你了。

康熙他!!!阴险!狡诈!心机深沉!元衿气急败坏,但智商没有下线,她看向胤禛:那四哥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胤禛摊开双手说:我觉得皇阿玛做的很对,所以没告诉你。

但四哥又是真心疼爱你,你想的就是四哥想的,所以挣扎了个把月,最后还是和你说一声。

所以,坏人都是皇阿玛,好人都是四哥喽?胤禛眼睛朝天,双手交叉,只大拇指不停绕圈。

虽不说话,但脸上分明写着:你说得对,正是这个理。

作者有话说:我说我写好了,我基友就给我发个瘫倒的驴,她真的太绝了!!基友就是那个今夜来采菊,她的《枭雄入赘后》快完结了,真的好好看(为了催更我每天都快把她逼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