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分钟,檀易的呼吸就变得平缓绵长了起来。
黎可低声道:檀队压力太大,估计很久没睡好觉了吧。
谢箐点点头,放慢了车速。
进入醉龙湾大门时差不多六点半,减速带的颠簸震醒了檀易。
他从后座上坐起来,看了看窗外。
黎可问:檀队,今天还用我们帮忙吗?檀易回过神,今天不了,明天再说,你们看看那份业主资料就行。
车停了。
他拿起挎包,推开车门,又道:我暂时不出去,你们玩你们的。
好。
谢箐答应一声,一脚油门加一把方向,将车摆到了自家庭院。
黎可道:箐箐,檀队说我们可以去玩,真的假的?当然真的。
谢箐背包下车,先开防盗门门,然后绕到车屁股,打开后备箱,把装夜视仪的纸箱抱出来——檀易做了伪装,用的是装饼干的纸箱子。
黎可拎零食袋进屋,关上了防盗门,一会儿溜达溜达去?好啊。
谢箐把箱子放在衣帽间,现在春光明媚,花开得正好,不去外面溜达,一回家就猫在屋里头,瞧着就不太正常。
黎可往厕所去了,那倒也是。
……天气暖了,第二天又是假期,海边钓鱼的人越发多了。
谢箐和黎可在栈道上走一圈,拍几张照片,回来时朝几位爷爷走了过去,江爷爷、樊爷爷、范爷爷好。
江老爷子正在给鱼钩上饵,闻言笑道:小谢、小黎啊,吃饭了吗?谢箐道:在单位吃完回来的。
江老爷子把钩甩到海里,明儿个就五一了,你们休息吗?这几天忙,明天要加班。
谢箐道,江爷爷,那爷爷呢?江老爷子道:他前两天心脏不舒服,今天上午回京城了。
谢箐道:严重吗?江老爷子道:不太严重。
但年龄大了,器官老化,在儿女身边总归要好一些。
哦……谢箐心想,因为那婉,檀易一定了解过那老爷子的身份背景,他若病了,应该是真的病了,我这两天忙,居然不知道。
那爷爷还回来吗?樊爷爷插了一句,我问过,他不回来了。
他老人家年轻,不到七十岁,精神矍铄,活泼乐观,从面相上看是个有福之人。
心脏不舒服确实需要重视。
谢箐和黎可对视了一眼,可惜我没在家,没能和那爷爷打个招呼。
樊爷爷道:没关系,你和他家那婉认识,有心的话,去京城就见着了。
像我和老范这样就不成了,我们要是走了,估计就是永别。
这话伤感,但他说得坦然。
谢箐道:樊爷爷千万别这么说,现在交通这么发达,飞机火车汽车都有,到时候您说个地方,我去看您就是。
哈哈哈……樊老爷子笑起来,行,樊爷爷要是搬走了,提前告诉你地址,到时候你来看爷爷。
他的笑声很响亮,范老爷子嫌弃地看了他一眼。
樊老爷子看见了也当没看见,笑眯眯地收起鱼钩,你周阿姨做了驴打滚,滋味儿很不错,要不要跟樊爷爷尝尝去?谢箐观察过,她和黎可是最后来的,在说话的两三分钟内,海滩几乎没来第二个人——说明这里没有可疑人物。
她正好想和周阿姨深入接触一下,笑着说道:我很喜欢驴打滚,谢谢樊爷爷。
她和黎可告辞江老爷子、范老爷子,跟着樊爷爷回了小区。
樊奶奶亲自给他们开了门,她见到谢箐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诶哟~是小谢啊,快进来,你们来得正好,樊奶奶买了一件连衣裙,你们给奶奶参谋参谋,看看好不好看。
樊爷爷喊道:小周啊,你把驴打滚拿出来,给俩孩子尝尝。
马上。
周阿姨答应一声,我刚整理完垃圾桶,洗个手就来。
谢箐立刻说道:樊爷爷,我自己去取吧,让周阿姨忙她的。
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樊爷爷指指客厅北边,厨房就在那儿。
谢箐进了厨房。
周阿姨正在洗手,她笑着对谢箐说道:小谢今儿回来得可早。
谢箐道:还行,下午工作不忙。
怪不得。
周阿姨打开蒸锅盖子,新做的,又软又糯,你们快尝尝。
谢谢周阿姨,我洗洗手。
她在水池边洗了手,目光往窗上一扫,从右手边的窗户往外看,她家和檀易家的门前一览无余。
厨房里非常整洁,油烟机、墙面、窗户、地面、边边角角没有任何污渍。
可见周阿姨在这里下了相当大的功夫。
谢箐问:周阿姨多大年纪了?周阿姨道:四十六,看着不像吧。
她头发花白,眼角细纹多,看起来比同龄人大几岁。
谢箐擦了手,不像,阿姨面相慈和,看着就心善,心善的人大多年轻。
真的吗?周阿姨对着玻璃照了照,眼里有了一丝喜色,我总觉得我像六十了。
谢箐道:当然真的,您只要把头发一染,保准年轻四五岁。
少白头是没办法的事。
少白头?周阿姨像在自我说服,对对,我就是少白头。
谢箐从锅里取出盘子,谢谢周阿姨,我先出去了。
周阿姨道:去吧去吧,我给垃圾桶套上塑料袋。
回到客厅,樊奶奶穿着一件素雅的碎花连衣裙从卧房走了出来。
黎可赞道:这个花色好看,特别好看,樊奶奶在哪儿买的?谢箐也道:樊奶奶的眼光真好。
飞扬服饰。
樊奶奶开心地转了两个圈,裙摆飞扬起来,像一朵盛大的喇叭花。
哦……谢箐想起来了,飞扬服饰就是和筠玉服饰唱对台戏的服装公司,老名牌了,质量好,款式也很适合您。
衣服确实不错,谢黎二人又有意奉承,樊奶奶收获了一堆赞美,心满意足地回屋换衣服去了。
樊爷爷从卫生间出来,在沙发上坐了下来,尝尝吧,周阿姨的手艺相当不错。
谢箐捏起一块,咬一口,驴打滚弹性十足,甜而不腻,口感极好。
她试探着问道:听口音,周阿姨是安海人,但这一手驴打滚做得比京城人还地道呢。
樊爷爷道:她是安海人,你樊奶奶是老京城人。
你樊奶奶虽然做不好,但背菜谱很有一套。
樊奶奶从冰箱里取出两罐可乐,我小时候特爱吃,我妈觉得我肠胃不好,从不让我多吃。
等我长大了,可以自由吃了,又怕太胖不敢多吃,现在老了,不怕胖了,却吃不动了。
谢箐起身把可乐接了过来,我爷爷总说,克制是为了更长久,樊奶奶是有毅力的人,所以才能保持这样好的身材。
那确实。
樊奶奶喜滋滋地说道,你樊爷爷常说,人之所以为人,除了人会使用工具外,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人能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欲望。
黎可道:看来我也得像樊奶奶学习,单位伙食太好,我胖两三斤了。
谢箐的目光落在条案上的相框内——樊家是中式装修,摆了一整套的酸枝木家具——那是一张七寸彩色照片,中间是中年时期的老两口,樊奶奶身边站着一个女孩子,兄弟俩在后边,他们和樊爷爷长得很像,年纪稍大的男子还搂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
一家人笑容灿烂,和和美美。
樊爷爷把照片拿了过来,爱惜地在镜面上摸了摸,二十年前的老照片了,樊爷爷那时候还年轻着呢。
樊奶奶的眼里闪过一丝痛苦,她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樊爷爷把照片放回去,就没有下文了。
……谢箐知道,她可能触碰到樊家人的痛点了,吃下两块驴打滚后,带着打包的吃食离开了樊家。
天黑了,路灯亮了。
咸湿的海风迎面吹来,虽不够甜美,但足够让人清醒。
黎可揉了揉短发,樊爷爷家有故事啊,会不会和七一年那场战事有关?谢箐道:很有可能,回头让檀队查一查。
二人绕过房山,上了小区马路,谢箐假借系鞋带回头看了一眼——樊家厨房没有开灯,里面有一条暗影,一动不动地面对着她的方向。
回到家,谢箐把两个夜视仪拿出来,研究一番,和黎可一起上了二楼。
天完全黑了。
谢箐戴上仪器,对着樊家观察了两分钟……两个小时过去了,周阿姨始终不在,她拿上业主名单,和黎可去了书房。
上千户人家,她只认得四个业主,一个是她爸,一个是谢筠,还有她和檀易。
黎可道:两眼一抹黑,两份资料都在檀队手里,咱们没法对照啊。
谢箐也一筹莫展,但她理解檀易不来她家的目的——频繁的接触对她俩没有任何好处,这是对她和黎可的保护。
……五一假期在加班和观察周阿姨中飞快地过去了。
这三天,谢箐除了做完一张大床外,一点收获都没有。
檀易核实了那老爷子的身体情况,以及樊家和樊家两个儿子的情况。
樊老爷子的大儿子是二团人,在七一年的那场战事中壮烈牺牲了。
樊老爷子退休前职位不算高,退休后没有任何话语权。
他的二儿子没有从政,而是借着经济迅速崛起的东风做了两个工厂,效益十分不错。
至于周阿姨,她是范老爷子的保姆介绍来的,尽管已知是安海人,但具体信息不详,为了不打草惊蛇,檀易暂时搁置了对她的调查。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樊爷爷一家嫌疑很大。
但警方几乎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其和sqn案相关,所以,找到其和圣安地产的关系就变得极为重要。
这件事最好从圣安地产的总经理郎子彦的身边下手,调查他的所有社会关系。
丝毫急不得。
……五月七日是周五,谢箐下班回家后,从谢家公司叫来一辆小货车,把做好的大床给曹海生家送了过去。
床有了,卧室就显得高档不少。
师母郑文欣为表示感谢,下厨做了三个菜,一个炸小鱼,一个炖鸡,还用花生仁拌了个菠菜。
三个人开一瓶啤酒,边吃边聊。
大约七点半,酒喝完了,饭也吃好了,谢箐正要帮着收拾厨房,柴煜打来了电话。
柴哥好。
箐箐,柴哥有个事要拜托你。
你说。
煊煊来安海过周末,但我还在晋阳,她下高速不会走,你替柴哥接她一趟,回头柴哥请你吃霸王餐。
霸王餐就算了,听着怪吓人的,我去一趟就是。
哈哈,你不吃也得吃,城市猎人,南口出哈,别走岔了。
城市猎人?对,她觉得你的车更酷,更适合她,所以也买了一辆。
这……拜拜。
拜拜。
曹海生赶紧把她从厨房赶了出来。
谢箐有事,不再客气,告辞二人,开着车往京安高速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