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2 章

2025-04-03 04:30:18

由于离得不算特别远, 不出两天就到了韩孟阳给的地址。

王安则没有直奔韩府,而是先是去了衙门将那小厮告上衙门。

由于那位小厮是奴籍,再加上王安则的举人身份, 直接提审定罪。

恶奴柳六,不服管教, 暗害东家。

幸得贵人相助,免于无难。

本官判处你斩立决,即刻执行,你可有异议。

坐在上位的大人身着绯红色官服, 不知是四品还是五品大人。

他怒视小厮柳六, 这等没有尊卑的刽子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大人、大人,小人有冤啊, 此事另有隐情。

柳六忙跪着往前爬却被左右的衙役拦了下来。

噢?坐在上位的大人询问他:还不快快招来, 想要棍棒伺候吗?柳六身子害怕的发抖,神情瑟瑟,大、大人, 这都是我家主人指使我的, 并非我的本意,实在是小人的卖身契在他手中, 小人不得不从。

你说的可都是真话?句句是真。

柳六对天发誓,若有半句假话,只管随天打雷劈, 永世不得超生。

你家主人是何人?回、回禀大人,我家主人具体身份小人也不知道, 小人每次都是在牙行等着有人来租小厮才下手。

那家牙行在哪?就在柳县, 小人可以带大人去。

坐在上位的大人摸着胡子沉思, 的确, 他说一个奴籍如何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原来是另有其人。

只是这恶奴先是害人,又是背主,留下也是祸害。

他心中有了成算,还愣着干什么,将人拉下去关起来。

衙役说:是。

坐在上位的大人皱起眉头,他询问王安则,这件事情涉及到了柳县,分属两地,怕是不好善了。

按理说这样的事情不能私自交涉,需得交由陛下处理,只是他又担心人去楼空,实在不好处理。

王安则熟读律法,他也了解其中的难处,他主动提出,不若由学生写信给俞先生说明缘由,由他再告诉县里此事。

至于为什么不告诉家里人,一怕他们担心,二来也是借俞先生的势。

大人欣然点头,善。

等结束后,差不多到了晌午,谢石转了转僵硬的脖子,没想到竟然牵扯了这么多,这事怕是不好查明。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的,只要和牙行扯上关系准没有好事。

不知道这次是不是那群人,还是另有其人。

王安则表情沉重,他自然也是知道,那个牙行能这么多年安然无事,怕是有所依靠,尽人事,听天命吧。

谢石好心提醒记得让你那位俞先生保护好自己,他们怕是有后招。

王安则点头,这点他自然明白。

他是想借俞先生的势,不是想要直接害死他。

谢石见他听在心上便好奇问道:你好像一直都没有说你的师父是谁?要知道这一路他一直憋着好奇心没有问出。

这下确定王安则不会将他赶走才出口询问。

王安则随口说一声,这个啊,你也没问,我师父叫韩孟阳。

韩孟阳?谢石声音提高,他声音急切,是我知道那个韩孟阳吗?王安则不明所以的点头,如果只有一个韩孟阳的话,那就是了。

谢石放声大笑,好好好,真是太好了。

他可真是押对宝了,这回还不直接铲除那老匹夫。

王安则放下心来,看来不是寻仇。

他一开始看谢石这么激动还以为两人有仇,幸好不是。

又转过一条街便到了韩府,门口的下人主动上前询问:可是王安则老爷?王安则点头,正是我,劳烦禀告一声。

门口的下人一个快速跑进去禀告,另一个在前引路,大人说了,如果是王老爷可以直接放行,王老爷跟我来吧。

等王安则和谢石跟着来到正厅,韩孟阳已经坐在上位静静喝茶等待,见王安则来了,放下茶杯询问:听说你来的路上出事了?王安则一五一十的告诉韩孟阳缘由,听到与牙行有关,韩孟阳轻轻的转着杯壁沉思,又是这样,但总归露出了马脚。

他吩咐下人,来人,上笔墨。

在下人去找的时候,他告诉王安则,此时你莫要掺乎了,我自有决断。

王安则点头,是。

韩孟阳能替自己出头自然是再好不过,也不用把俞先生扯进来。

谢石也高兴的裂着嘴角,他觉得王安则就是自己的福星,不过几天便能请动韩孟阳出手。

韩孟阳这样做一是为了自己弟子,二是为了百姓,三自然是因为陛下有了和这些人清算的想法。

只是不知道陛下突然这么做是发现了什么,还是在为哪位皇子铺路。

韩孟阳亲自写信,分别给当地的县令和知府写信,未了又给方世玉也写了一封信。

方家是纯臣不站队,更何况他与方世玉关系尚可,与他说一说倒也无妨。

至于为什么不写给陛下,自然是此事还没有明确,需得先查看一番才是。

而此时王安则和谢石已经被带去休息,谢石自称是王安则的书童,便和王安则住在一起。

谢兄,你又何必自称我的书童。

王安则不知道他在执拗什么,难道还真是他的梦想不成。

谢石理直气壮的说道:我要不这么说非得把我赶出去,我又没有钱住客栈。

谢兄不必一直跟着我,我自然说话算数,如有所求你大可直说。

王安则直白的点出。

谢石摇摇头,反正我也无事可做,说了给你做书童哪里能反悔。

笑话,他若是不跟着万一王安则意外和那些人交好了或者意外死了怎么办,这他得好好看着他。

王安则无奈便也不管了,做书童便做书童吧,总归不会害他。

翌日,一大早王安则便被韩孟阳拉着到了一块近郊的庄子上割稻子,王安则不确定的询问韩孟阳,师父,我们是要种地吗?韩孟阳一边点头,一边已经开始劳作,自然,正好是丰收的季节可不能错过,你把那块地的割了,我割这块。

还有谢石,你去那边。

就这样几人被分开割了一天的麦子。

等到夜晚,谢石怀疑的看着王安则,他就是韩孟阳?怎么和想象得不一样?王安则也陷入了自我怀疑中,要知道自他穿越而来便很少做农活,没想到在今天给补上了。

就这样王安则过上了白天割稻子,夜晚复习的生活,差不多两天才把这些稻子割完。

这还主要是谢石的功劳,王安则割的数量和速度一开始甚至还不如韩孟阳,等掌握了方法便也快了起来。

接着便是看收成,然后等着人收稻子,虽然劳累但很有成就感。

只是王安则不理解的问道:师父,我们为什么要做农活。

韩孟阳没有正面回答:你再等几天看看。

王安则将信将疑的继续跟着韩孟阳,接下来几天他们看了整个府城的户籍、谷物、土地、税收等许多东西。

韩孟阳还让王安则一个个分析,还给王安则出了许多策问让他回答。

等做完这些,韩孟阳问王安则,你觉得我们在干什么?王安则这些天心里也差不多有了成算,他沉声道:师父是在带我熟悉户部。

户部主要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等一切财政。

师父第一天带我去农作,是为了让我熟悉土地和产量。

后来几天也是这样的道理。

韩孟阳满意的点点头,善,你能自己想明白就好。

你既然要进入官场,我所教你的就不会是简单的学问。

既然不知道以后会分在哪里,便将整个六部都熟悉一遍,以备万无一失。

但又恐你被外调,以后需得多看多听。

幸而为师还有几分薄面,还能请动知府大人替你出面,但切不可狂妄,以致招致祸端。

王安则感动道:师父放心,弟子一定不负师恩。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上午和韩孟阳熟悉官场的事情,下午复习科举,就连晚上都睡得比以前晚了。

谢石看的啧啧称奇,不愧是韩孟阳,倒真是想的周全。

也幸好你能理解,这要是换个死脑筋的,怕是直接处出仇来。

有些人可不在意以后,只看现在能否顺利考上进士。

王安则点头,师父的一片好心,自然不能糟践。

你想不想知道那个牙行怎么样了?谢石突然靠近,小声说道。

王安则配合道:怎么了?可是一狗咬狗的戏码。

谢石给王安则解释,当时双方对峙,牙行一口咬定是柳六私自行动,柳六自然不肯直接将这牙行以前做的事情全部供出。

好巧不巧的,竟然将上一个师爷供了出来。

王安则想起来了,上一个师爷说的正是刘秀才在时那个师爷,后来听说是师爷暗害了刘秀才,一下子案件便多了许多揣测师爷为什么要害刘秀才。

只是没等问清,听说在牢里便被折磨死了。

怎么又和师爷扯上了关系?谢石嘿嘿一笑,这里面关系可大了,那师爷之前害了一个秀才谁知道事情暴露便直接死了。

那师爷的孩子便找上了以前怡红院的人,怡红院你知道吗,听说以前在你们那里很有名。

王安则点头,这怡红院还是他亲自送进去的,这就不用告诉他了,只是似乎谢石并没有发现那位月大人便是怡红院的月娘。

谢石意外的看着王安则,他还以为王安则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没想到啊没想到,原来他也懂这风月之事,倒是让人意外。

他继续说道:师爷以前据说暗地勾结怡红院,害了很多人。

师爷死后,这孩子便找上怡红院,怡红院便让他管理这个牙行。

后来怡红院没了,他也还继续管理这里。

而在审理中,众人这才发现师爷对刘秀才下手的原因可能就是他。

详细说说。

王安则追问道,他也一直没有搞清楚为什么。

原来这人很久以前在云县迷晕一个女子,欲要行不轨之事。

结果被回去祭拜亡妻的刘秀才发现了,那位女子正是他亡妻的侄女。

刘秀才怒不可遏,状告当地县令直接将他关押。

本来按照律法该流放一年,外加打五十大板。

但有师爷在其中周旋便没有流放,只是这板子自然是少不了的。

两人梁子便是这样结下的。

王安则这才知道其中缘由,可叹可惜。

作者有话说:大家还记得师爷有个儿子吗下一章男女主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