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3 章

2025-04-03 04:30:18

后几日, 王安则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治水中,没有再多管其他的事情。

师父,若是将这座山挖开, 将河水顺势向东引入兰河,这样就能够大大减轻松洲的水患危害, 降低松洲决堤的可能。

王安则拿出地图指给韩孟阳看,这是他从林春禾那里要过来的。

林春禾在知道是用在治水上面,很是热心的让人将州里最精密的地图给王安则送了过来。

还给他送来了聚米,也就是后世的沙盘, 方便他更准确的看着。

韩孟阳笑着点点头, 你与我想到一处了,我这几日看过松洲的地势便想着如何能够将河流分洪, 你这个想法很好。

这样的话, 我们还能够将分洪出去的河水引入农田灌溉,正好兰河那片地比较干,也能帮到那的农户, 堪称一举两得。

正是这样。

王安则低头用毛笔记下韩孟阳说的话。

韩孟阳继续说:光有分洪还远远不够, 从前我就有个想法一直找不到机会实施,这次倒是给了我灵感, 也许能够在松洲实现我这个想法,若是能成功一定是一项利民的大事。

王安则低眉道:您请说。

通常来说建造堤坝需要用到条石和木桩,这些都得需要手艺人细细打磨, 但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一些随处可见的砾石、竹编、藤条。

具体如何个做法?王安则追问道。

用藤条编成竹笼,在其中装满砾石。

韩孟阳自信道。

王安则眼前一亮, 这不失一个好的想法, 若是可行的话, 不用多长时间便能建好, 自己也能够更快的回京。

王安则在知道建造堤坝的时候也想过要不要先弄出水泥,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弄出水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停的试验,而自己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怕是刚弄出水泥没等建造堤坝,两年之期就过去了。

不过,他谨慎道:还需要多加试验再决定,治水的事情需要为长久考虑。

你想的很对。

韩孟阳赞赏的对他说:为百姓的事情不能只看眼前,还需要看以后。

不过这次你不用多费时间了,我已经让人都拿来东西了,你只要看着就好。

好。

王安则笑着点点头,若是能省去试验的时间,自然更好也更快,这次给师父写信真的是写对人了。

韩孟阳带着王安则来到他住的屋子,阿大,拿出我的宝贝,仔细点。

是。

阿大是韩孟阳的其中一个书童,这次来带的是他。

阿大小心的将韩孟阳的‘宝贝’端到院子正中间的石桌上。

王安则期待的看着韩孟阳,韩孟阳没有卖关子,他走上前掀开红布,里面正是一个小型的堤坝。

正如韩孟阳所说的,用装满石头的竹笼所做。

韩孟阳将它固定在模拟好的环境中,果然屹立不倒,有效阻挡了水流。

王安则笑着说:果然如师父所说的那样,正是个绝妙的主意。

韩孟阳得意的笑了笑,当然,这可是我想了很久的主意,自然有效。

有了这个方法,日后再建造堤坝可以省事不少。

王安则感慨道:师父的大名将千古流传。

行了行了。

韩孟阳被夸的脸色微红,他轻咳一声,咳,现在还得再去那里比对一下,不要耽误时间,你不是还着急回京了。

是。

王安则笑着应道。

等王安则走了,韩孟阳不禁感慨道:想不到我教了这么多的弟子,竟然是王安则与我最是合心。

要知道当初之所以会收王安则,不过是为应付陛下而已,并没有将他放在心上。

没想到这个最不被重视的小弟子倒是让他越来越刮目相看。

这是小公子与您有缘。

阿大接道。

也是。

韩孟阳若有所思,若不是当年机缘巧合去白鹿书院找俞老,如何能有今天的师徒缘分。

王安则出去后,到了州判张大人府上。

上次既然找到是李大人,这次就找张大人吧,总不能一直只问一个人,王安则愉悦的想到。

王大人,您怎么来了,是有事找下官吗,直接吩咐下人唤下官去就行,怎么还让您亲自来一趟。

州判张大人见到王安则脸上乐开了花。

上次知道王安则去找了李超雄那家伙,他就一直在等王安则来找他,这次终于等到了,可让他松了一口气。

他倒是也主动找过几次王安则,可次次都不在家。

他心里好笑,这就是刚入朝的官员,每天想着为国为民。

要他说还是站对了队最重要,别的什么都是虚的,等陛下驾崩了,这朝廷就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可惜现在这小子还是鹿大人要拉拢的人,而他只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人,只能先讨好这小子。

不过,他若是自己不识抬举,就不要管他日后无情了。

州中可有测量河道的工具?王安则没有管他的寒暄,直奔主题。

张大人一愣,有是有,可是之前给大人的大事记录里面不是已经包括了河道。

你怎么知道我之前找过大事记录?王安则眼神犀利的看着他。

张大人心里紧张,凡是人就不喜欢别人打探自己的行踪,若是因为这个惹得王安则不快而拒绝他们,还被鹿大人他们知道了,那恐怕自己也到头了。

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是听李大人亲口说的,他前些日子来我府上和我说的。

死道友不死贫道,谁叫李超雄真的来过呢,这个锅你不背也得背了。

虽然不知道李超雄那家伙背后的主子是谁,但只要不是和自己一样是鹿大人的人,日后都是仇人,现在祸水引东也无妨。

这样啊。

王安则似笑非笑,原来是李大人。

他心下沉沉,他早就感觉到张大人对自己过于殷勤,现在看来倒的确是这样了,只是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不管是什么,日后总有露出狐狸尾巴的时候。

不过这样看,这位张大人和那位李大人倒不是一路人了。

是、是的。

张大人暗自心惊,难怪鹿大人他们要拉拢王安则,小小年纪就有这种压迫感,日后恐怕不可小觑。

若是能拉拢万事无忧,若是不能也绝对不能让他走出松洲。

大、大人,下官这就去找。

王安则点点头,去吧。

张大人走到看不见王安则的地方才用袖子擦一擦头上的汗,真是晦气。

你们快去把东西搬过来,晚了小心你们的皮。

张大人趾高气扬的对衙役道。

是。

不一会儿就从库房找到了王安则要的东西,是三个石桩人像和石马。

张大人小跑到王安则身边,谄媚的笑笑,大人,您要的东西,您看是不是这个。

王安则点点头,不错,正是这个,带着东西走吧。

是。

张大人低声道,回头对衙役高声喊道:没听到王大人说的吗,还不快点跟上。

一群人到了江边,王安则指挥众人将石桩人像放入水中丈量水位。

王安则做好标记,枯水不演足,洪水不过肩。

把石马放在中间。

王安则继续道。

这主要是为了确定每年潮涨潮落的淘滩。

另一边,韩孟阳找到林春禾,在知道韩孟阳的身份后,林春禾恭敬的将人请到上座。

韩先生,您怎么也亲自来了,若是早知道您来了,我必然亲自去拜访。

韩孟阳摆摆手,你是知州,我来见你才是道理。

林春禾苦笑,他的确是知州,但韩孟阳却是受天下读书人尊重,二者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您这次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韩孟阳点点头,正是,我这次是来帮王安则治水的,我们已经定好了方法,只等找些手艺人就可以。

林春禾眼前一亮,好,手艺人多的是,,你们尽管可以去用。

只是不知道晚辈能不能问一问是什么法子?有韩孟阳参与治水,林春禾感觉自己的位置更稳了。

他在心里对王安则感激道,果然不愧是他的好兄弟,危难时刻总能帮到他。

好说。

韩孟阳给林春禾解释他们的想法。

林春禾越听越皱起眉头,这简直就是荒唐,要不是面前的人是韩孟阳,他早就斥责他异想天开。

他艰难道:这,可行吗?就差直接说不可行了。

当然可行。

韩孟阳看出林春禾的不信任,不高兴道:我们可是做过试验的,这个想法绝对可行。

要不再多试几次,治水的事总要多个心眼。

林春禾委婉道。

行了,和你说你也不懂,做出来你就知道了。

韩孟阳不耐烦的摆摆手,这种庸人他都不屑于多解释。

幸好他收的弟子是王安则,而不是林春禾这种庸才。

林春禾咽下了再想要劝说的话,他勉强笑道:是晚辈多嘴了。

希望则弟能够劝住韩先生吧,这种想法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他是韩先生也绝对不可能。

作者有话说:具体方法主要来源于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