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5 章

2025-04-03 04:30:18

王安则回到屋中开始着手给家里人写信。

爹娘勿念, 儿在松洲一切安好,这些日子……正写着,一个大嗓门响起, 我回来了,王安则, 我回来了。

王安则写完这个字放下笔,抬起头看着来人道:一路可是安好,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

正是谢石。

我能遇到什么事情。

谢石拍拍胸口,他手里拿着一份信件, 这是王安则吩咐他的, 他特地跑到很远寄信,又一路悄悄跟着驿差看有没有人做手脚。

王安则拿过信封打开, 果然空空如也, 没有王安则说的那根头发,的确是被拆开了。

细细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安则面色不变的在煤油灯上烧毁信件。

谢石先是打开窗户看了几眼, 又看了看门口, 一切正常才低声说道:就如你想的那样,是被人做过手脚的。

我悄悄跟着驿差走了一路, 路上倒也没发生什么。

唯独到了松洲,驿差会把信统一放到驿站,再由衙役分别送过去。

王安则听罢道:想来就是在这里做了手脚。

我也想着是这样。

谢石点点头。

松洲果然大有问题, 赶明我问问林春禾看看这驿站是何许人管着。

王安则神情凝重,心里却轻松不少。

若能抓到他们的马脚, 想必不日就可以回京述职。

你也莫要担忧。

谢石安慰道:有我在, 定能保你性命无忧。

话糙理不糙, 王安则拱手道谢:多谢你了, 谢兄。

谢石感慨;想当初你我兄弟相称约着吃酒,没想到现在依旧如此。

这说的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的时候,王安则骗谢石的托词,谢石又如何没有哄骗王安则的意思。

在松洲时间较紧,回京便请你吃酒。

王安则也想起来他们初见的样子,谁能料到两人走到了今日的地步。

谢石回过神来,打趣道:回京城吃酒那吃的可就是你的喜酒了。

一定一定。

王安则耳根微红。

两人打趣了几句,王安则继续低头给大家写信。

已与师父一起想到治水妙计,必不日回京。

谢石凑过来探头看,这是给长宁郡主的信件?王安则点点头,正是。

也是,你们小两口这么长时间没见到,怎么也得通通信。

谢石轻佻的吹了口口哨。

莫要瞎说,毁了别人的清誉。

王安则表情严肃。

谢石见他如此正式,收了轻佻的神色,用手笔在嘴上做了一个闭嘴的样式。

王安则这才低头给陛下写信,陛下亲启,多日不见,望陛下龙体安康……松洲之事一切尚平静,现有几件事需要上述,其一......*臣发现松洲水则早已不是记载在册,需得重新用水则碑定位,臣不敢妄议其他地方,但臣惶恐不安,恐因臣一时之过而酿成大祸,遂请示陛下彻查。

其二便是,臣与师父韩孟阳共想到一治水良策,但兹事甚大,不敢轻举妄动,遂请示陛下……念完整个信件,皇帝笑了笑,没想到刚上任就给朕整出这么多的事情。

王安则一片赤子之心,沈正仪笑着说:不过他说的事情的确需要重视,水则干系重大,若真如他所说,可就有的忙了。

不错。

皇帝点点头,传朕旨意,各地自查本府水则,若是记载不对,立即上报更改。

是。

只是王安则说的治水良策,不知道可行可不行。

沈正仪犹豫道,听着倒是有些可行,但治水不是儿戏,不敢轻易下定论。

让工部的人过来一趟。

皇帝沉思道。

是。

这事渐渐在朝中传开,足足讨论了好几日才最终定下。

这王安则倒的确是个人才。

方昱白和长公主、方听珺说起朝中的事情。

这几日工部就吵成一团,有支持他的,也有反对他的,其他人知道更是如此。

最后还是陛下拍板支持王安则,这才让众人姑息。

方昱白忍不住感慨,王安则人虽然不在朝堂,但恐怕他的名声已经传了出去。

方听珺津津有味的听着,心里甜滋滋的,原来这就是他说的治水妙计,他是惦记我的。

长公主见方听珺不再消沉也松了口气,每日都催促着方昱白说一些王安则的事情。

方昱白心中叫苦,他都没见到王安则,哪里知道他在干什么,他敢说这个家里绝对是方听珺知道的事情最多。

而其他人听了王安则的消息心情可就没有方家这么高兴。

松洲的人还没有传回消息吗。

鹿擢忍不住问道。

手下低下头,这些日子的确没有什么消息传过来。

鹿擢拂袖怒骂:废物,你看看你找的什么废物,连这都做不好,王安则都给陛下传回了消息,他竟然都不知道给京城传消息。

被骂的人低头不言不语,他在心中暗骂张孙磊,早知道就不找他了,烂泥扶不上墙,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连累他白白挨骂。

鹿擢看着傻愣着站在原地一句话也不说的手下更是生气,还愣住干什么,还不快找人联络他。

是,是,属下马上就去。

这人一听赶快跑远,不在鹿擢身边碍眼。

而赵将军府上。

你那个好友可是出息了。

赵将军感慨道:这几日他的大名可是传出去了,连侯爷都知道了。

这个侯爷自然就是镇安候。

镇安候知道了?他要回来了?赵枝东反应过来。

赵将军点头,已经在路上了,不日就会回来,这次回来想必不会再走了。

赵枝东了然,镇安候也老了。

你前些日子不是如何都不会来,这几天怎么过来了。

赵将军说起这个就生气,他辛辛苦苦养大了赵枝东,结果说不回来就不回来了,这如何能不让人生气。

你还说,要不是你要把我送走,我怎么会不回来。

赵枝东也满肚子气,要不是则弟离开了每个知心人陪着,我才不来看你了。

我送你走?赵将军满脸疑问,不是你不回来吗,怎么又成了我要把你送走。

你之前叫赵家人过来接我回去,不就是要把我送走,我这些年还碍着了你不成。

赵枝东愤愤不岔。

什么赵家人,那是你爹娘和你兄长,说的这么生份做什么。

赵将军这才反应过来,而且也不是要把你送走,是他们要带你回乡祭祖。

他们算哪门子的爹娘,我可没有爹娘,你不要说错了。

赵枝东不高兴道。

好,好,好,是我说错了。

赵将军改口道,当年的事情终究是他们对不起赵枝东。

二十多年都不见的人突然叫人来祭祖,这话你也信。

赵枝东嫌弃道:不就是看我中了进士还当了官,这才来攀亲戚。

现在你做了官,怕是会因着孝道压着你,去一趟也不落人话柄。

赵将军苦口婆心。

我才不去了。

赵枝东摇摇头,管其他做什么。

行,不去就不去。

赵将军见他样子就知道劝不住,只能心里暗叹,造孽啊。

*大人,已经做好了。

张舟恭敬的请示王安则,他就是那天那个领头的手艺人。

好。

王安则吩咐一个衙役,便跟着张舟离开你去把韩孟阳找来,就说东西做好了。

大人,就是这样的东西。

张舟指着放在地上的东西,正如王安则说描述的那样,拿藤条和竹编而成,装有碎石和砾石。

王安则上前拉了拉藤条,还算结实。

他又叫谢石上去试一试,谢石习过武,力气要大得多。

谢石走上前,一开始还没敢用力,生怕一下拉坏了,后来发现纹丝不动才用起力气,东西还算完好无损。

哟,可以呀,这倒真是门好手艺。

谢石惊讶的看着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张舟摸着脑袋憨憨的笑笑,算不得什么大本事。

王安则点点头,现在看起来倒是很不错,可有下过水?我们试了一次十分结实。

说起这个张舟也很惊讶,他还以为这样的东西不顶用,原来真的可以,果然当官的就是比他们这些手艺人懂得多。

然后他又想起了张大人和李大人那天的阻拦,心里喃喃道,看来也不是所有的官都像这位王大人一样懂得多。

再下水一次让我看看。

王安则拍板决定,韩先生可到了?来了。

韩孟阳正好赶来,我可是迟了?没有,师父来的正是时候,我们正要下水。

王安则解释道。

好,那下水吧。

韩孟阳期待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这是他想了很长时间的设想,而今天他即将见证这个想法的实现。

几个衙役和手艺人一起搬着运到江中,许久后打捞出来,只见这东西仍旧如当初一样,没有丝毫的变化。

又叫了几个人轮番上去撕扯,也结实如初。

王安则满意的点点头,这就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好,你们抓紧时间按草图制作,但是也不能光赶时间,还要注重结实耐用,我们这是在治水,是松洲的大事,一定不能敷衍了事,要做好,保证我们松洲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不再决堤。

好。

众人想想那个场景欢呼雀跃起来,觉得自身干劲满满,恨不得现在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