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王大人传回来的消息。
,因着皇帝的关注,每次一有王安则的消息传来, 他们都会专门挑出来单独呈给皇帝。
皇帝笑着接过,这么快就又有消息了, 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
自从王安则到了松洲,本来只是想让他治水提一提政绩,没想到还能给他这样的惊喜。
皇帝一目十行的看着,越看脸色越铁青, 好呀, 真是好呀,就是这些人, 竟然还这样说。
众人都低下头, 不知道王安则写了什么,竟然惹得陛下这么生气。
不免心中对他埋怨,他倒是远在松洲, 这可苦了他们这些近侍。
皇帝生气道:传沈正仪。
是。
不一会儿, 沈正仪便匆匆赶来。
臣沈正仪拜见陛下。
正仪,你看看他们说的什么乱七八糟。
沈正仪快速的看完, 心中叹了一口气,王安则可真是艺高人胆大,竟然直接将这事捅给了皇帝, 他难道就不怕陛下治他一个大不敬罪,那他的官路也就到头了, 甚至还可能惹上杀身之祸。
幸好陛下比较开明, 不是滥杀无辜的昏君。
也幸好他不是第一个发现的人。
皇帝叹息一声, 你说他们为什么就一定要抓着他不放, 明明不可能是他做的。
沈正仪说:陛下,四皇子是无辜的。
皇帝按着眉心,你我是知道老四是无辜的,但其他人不知道。
其他人只会以为我们在包庇他,如何能够服众。
要不是洗不清老四的嫌疑,朕如何能这样束手束脚。
沈正仪询问:陛下,我们要做什么吗。
他们现在已经抓到了一些把柄,只是还差最重要的没有抓到。
不急,皇帝按捺住心中的急躁,他当然想现在就还老四清白,但他更要给老四一个清正的国家。
五皇子那边,我们要如何处理。
沈正仪问道,锁定五皇子并不难,除了早夭的二皇子,皇上总共不过四位皇子。
大皇子虽然有上位的野心,但他的娘家势力微弱,有心无力。
三皇子幼年丧母,一开始交由皇后抚养,后来皇后仙逝,他和四皇子都成了没娘的孩子,两人一起长大,品性他们也了解。
四皇子的为人他们更是知道,而且四皇子也不必做这样的事情。
五皇子虽然年岁小,但他的几个外家可是野心大的很。
这些年频频的做一些僭越的事情,陛下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证据早就让他们存好了。
只等此间事情一解决便发落他们。
老五那些蠢货,白白给人做嫁衣还不知道。
皇帝满眼怒火,暂时忍他到万寿节,朕好好看看到底是谁在搞鬼。
万寿节是皇帝的寿宴,到时会有很多人前来,包括各地的藩属。
还有信中说那个伍钟,你们去看看他可能跑到哪了,到时候给朕呈上来,朕好好看看到底是谁做的好事。
是。
不要让朕抓到你们的马脚,朕不会放过你们的。
*终于快建成了。
谢石伫立远眺,激动道。
王安则笑着说:再等几日便好了,到时候找人再好好检查几遍,务必保证一点都不出错。
说来也是幸运,正好他要治水,正好韩孟阳有治水的新想法,还是建造方便,材料也好找的那种。
省去了他找人打磨材料和建造的很多时间。
是,大人。
旁边跟着的李大人低头道。
这些天他看着王安则雷厉风行的抓捕张大人,一点都不顾及他们朝廷命官的身份。
他也才恍然觉得自己的主子再如何厉害,在这等啥也不怕的‘愣头青’眼里一点也不重要。
这种初入官场,尤其还年纪较小的‘愣头青’才不管你什么站队,不管你什么背景,只认一个死理。
他恍惚间仿佛看到一把剑正悬在他的脖子上,不知什么时候会落下。
他现在心都提到嗓子眼里,只等王安则离开,他就安心了。
为了让王安则快点离开,他亲自监督,务必一次性到位,让他离开这里。
王安则不知道李超雄到底在想什么,不过李超雄的这种工作态度让他很满意,他决定晚一点针对他。
回去吗。
谢石问道:从柳树村来的信已经放到你桌上了。
王安则点点头,那就走吧。
回到屋子里,王安则拿出信件。
信中俞礼说他愿意得闲的时候给王安则的族学照看几下,他还给王安则推荐了一个人,正是刘先生。
刘先生说他愿意给王安则做族学的先生。
王安则惊喜万分,他回信道:先生助我良多,王安则在此多谢先生。
劳烦先生替我对刘先生表达谢意,刘先生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因着我现在远在松洲不能回去,若有疑问可以和柳树村的村长以及村长的孙子张不琢说……寄回去吧。
王安则将信给谢石。
这里还有京城来的。
京城?按理说陛下的信件不会这么快寄过来。
王安则疑惑的拆开信件。
几日后便是你的及冠,我们测得吉日,正是合适及冠之礼。
本应多多筹备,奈何你人在松洲,鞭长莫及。
幸听说汝先生韩孟阳也在,只能托付于他。
及冠之礼要穿的衣服我们已经备下,祝凯旋而归……原来要到了及冠的时候了。
王安则这才想起来,一忙起来就忘了这么大的事。
及冠。
谢石也才想起王安则才二十,正是年轻气盛的少年郎,只是他做的事情可一点都不是少年郎该做的。
那些人知道一定会惊讶许久。
谢石坏笑道。
及冠之礼按理是要邀请宾客的,王安则熟悉的人大多不在松洲,尤其加上他已经被授予了官职。
能邀请的怕是只有松洲的官吏,恐怕他们也是头一回参加同僚的及冠之礼,还是比他们职位高的人。
不要想东想西了,还是先去找韩先生说一下,及冠之礼需要长辈加冠。
王安则用信卷成圆筒,敲了敲谢石的肩膀。
走吧走吧。
谢石收起笑容,只是那幸灾乐祸却怎么也去不了。
王安则在手艺人那里找到韩孟阳,韩孟阳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说吧,找我说明事情。
王安则看着韩孟阳沾着灰的脸,嘴角微抽,这可一点都不像一个大儒,说出去可没人信这个每天蹲在窑炉边上的人就是韩孟阳。
王安则和韩孟阳说明来意。
韩孟阳恍然大悟,及冠之礼啊,包在我身上。
说完便用眼神示意王安则离开,在弟子面前这么没文人形象的蹲在窑炉旁边,他也要面子的啊。
王安则忍不住问道:师父,你这是在做什么。
我在学烧窑。
韩孟阳也没有隐瞒,你不觉得很有趣吗。
也许。
王安则突然想道:师父,我有一个主意,不知道你想不想听,和烧窑有关。
韩孟阳眼前一亮,说来听听。
他这个弟子最有主意还不死板,不知道又能想出什么好点子。
王安则将制作石灰的想法和韩孟阳说了一遍,有了石灰就能做水泥,有了水泥于民有利。
韩孟阳听着点点头,听着是可行的,只是这能做什么,将石头烧成灰、石灰。
王安则笑着说: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要一步一步来,慢慢做成这件于民有利的大好事,做好了您就能名垂千古。
韩孟阳可不吃这忽悠的一套:你不要忽悠我了,名垂千古在我这没用,你还是说说有什么用吧,不然我可不给你瞎整,浪费时间。
一点都没有一步步揭秘的乐趣。
王安则幽怨的看着他。
见他态度坚定,王安则认命道:这个最后会做成一个叫水泥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无论是盖房子,还是建堤坝,都很少会坍塌。
它还有许多妙用,我只嘴上说您可能不信,只等做出来便知道了。
真这么神奇?韩孟阳怀疑的看着他:那怎么没见有人研造出来,还能等你小子来发现。
那当然是因为这是以后才能发明出来的东西。
王安则不乐意道;师父,这话不对了,我怎么就不能发现这东西。
行吧,正好没事,那我先去研究研究,等出来了告诉你。
韩孟阳不在意道。
反正他也不知道干什么,正好看了几天手痒的厉害,送上来的主意随便试一试又不会怎样。
*夜晚,钟府。
你说老五到底做了什么,还有一堆手下,这怎么看怎么不对。
钟老太爷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想不明白。
先把人绊住,不要让人离开了,剩下的以后再说,不要逼的太紧了,免得人跑了。
钟老夫人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往旁边去。
我就是心里慌啊,你说老五不会进了山寨窝做了土匪,这可不成,我们钟家可出过这样的人。
钟老太爷调过来,抓着钟老夫人的被子。
就知道念叨钟家,钟家都快没落了,还要求什么。
钟老夫人不耐烦的拍开他。
嘿,你个妇人之见,头发长见识短,我们钟家也是出过王侯将相的。
钟老太爷吹胡子瞪眼,直气的睡不着。
知道了,知道了。
钟老夫人困倦的随意应道:快睡吧,别说了。
作者有话说:刘先生还记得吗,前期的重要人物还有村长的孙子前期也出现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