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安则将水泥做好后, 韩孟阳便每日催他开始编书。
书如何了。
王安则给韩孟阳看自己的初稿,已经好了,只等再看几遍有没有遗漏的, 师父你看看有什么不懂的。
王安则也想要借韩孟阳做对照,看看有没有什么他已经习以为常而其他人却不甚了解的东西被遗漏。
韩孟阳还没有完全学会王安则的新法子, 他拿起书开始研究。
王安则没有打扰他,将屋子留给了韩孟阳。
可是忙完了?方听珺见他出来忙递过一杯茶水给他解解渴。
王安则接过后一饮而尽,差不多要结束了,估计再等几日就好。
方听珺笑了笑, 可算是要好了, 我正要和你说吴老爷高寿的事情。
怎么了?王安则问道,吴老爷是他师娘的爹, 也曾是方昱白的上峰, 于情于理,他的高寿,王安则一家也该去看看。
按理说我们年岁太小, 该由娘跟着一起去才好, 只是,娘好像没有去的打算。
方听珺心下叹息, 从前都是长公主带着她参加各种宴会,一下轮到自己做主倒有些无可适从。
原来是这个原因。
王安则了然,王孟芸现在应该还记着李老太君的话不敢随意外出。
不过敌暗我明的情况下, 也的确需要谨慎。
王安则说:娘还是不去为好,至于原因, 你且今日看着。
李老太君心里记挂着女儿, 倒是时常来拜访, 早早就下了拜帖说要今日来看, 到时候方听珺也该能猜到了。
方听珺抬眉,嗯?看来有文章在里面,这我可以好好瞧一瞧。
王安则也没有打算瞒着方听珺,既然已经成亲,就不该再有所防备,而是彼此信任。
更何况他与方听珺,本就是有感情的。
王安则叮嘱道:到时候你若看出了什么也只看着,先莫要声张。
方听珺表情微微凝重,看来是一件不能说的大事,她也很好奇王安则和王孟芸到底会有什么秘密。
晚上李老太君和李夫人前来拜访,李夫人自从发现缘由后也时常跟着李老太君一起来看看这位素未谋面的小姑子。
芸娘,我们来了。
李夫人笑着说道,远远就听到了她的声音。
王孟芸和方听珺一起去接她们,方听珺现在也是王家的女眷,婆婆做什么,自然也要一起陪同。
她见李夫人也来了微微意外,这位李夫人可不是世人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若是不想来,便是如何劝也劝不来,没想到王孟芸竟与她也交好。
李夫人瞧见方听珺,这就是王安则的夫人吧,以前只见过长宁郡主,倒是没想到有一天会有这样的缘分。
方听珺听她感慨,心中微跳,这话似有超越寻常人的亲昵,不该是外人说出来的。
她记住王安则的话,多看少说,细细打量李夫人和李老太君,又看了看王孟芸,心中有了个猜测。
李老太君也瞧着方听珺,她年岁较长,对于京城的小辈也时有听说,几乎是看着他们长大的。
只是没想到有一日竟然与长宁郡主有了这般缘分,让她也倍感意外。
真是个好孩子啊,快过来一起让我好好瞧一瞧。
方听珺微微意外,几人似乎从未掩饰一般的相处。
李老太君和李夫人也的确没有打算掩饰她们和王孟芸的关系,方听珺既然已经嫁给了王安则,那么早晚也会慢慢看出的,与其百般遮掩不如大大方方的让人看。
方听珺行礼,李老太君安,李夫人安。
按理说她是郡主,便是不对李夫人行礼也没人能说什么,但既然有这层关系在,她便只是一个晚辈。
而这也暗示她已经猜到了她们的关系。
李夫人笑的更灿烂了,她拉过方听珺的手,越看越欢喜,果然是个水灵灵的大姑娘,日后我们可得好好相处。
是。
等送走人后,方听珺躺在摇椅上,看着王安则说:今日只有李老太君和李家夫人来了,我瞧大家态度彼此不似新认识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亲女儿。
王安则在她旁边拉过个椅子坐下,你认出来了,正是你猜的这样。
方听珺感慨道:早听说李老太君曾有一女,却没想到竟然还有再见之时。
她看一看王安则,更没有想到竟然还成了她的婆婆。
王安则也感慨道:这件事情我们也没有想到,说来还是因着要找人给咱们当媒人才发现的,这样看来是我两的缘分。
油嘴滑舌。
方听珺脸色微红,用团扇挡在两人中间,不看王安则的脸。
王安则缓缓的按下团扇,好了,小郡主,不要在这坐着了,天色晚了,也该休息了。
方听珺的脸色更红了。
长夜漫漫……韩孟阳再看了几天后,给王安则说了几个他没有看懂的地方,这本书就大致完成了。
王安则又亲自看了两遍,直到确认没有错误的地方才修订完毕。
题名《数字算术》。
王安则将书先给工部尚书过目,他说可行后,才呈给皇帝。
皇帝看着王安则呈上的《数字算术》心下满意,但他不擅长此道,便叫来几个算术好的大臣一起观摩。
其余大臣早就听说了王安则要写一本算术的书,要让算术更简单便捷。
他们对此半信半疑,他们现在算术的方法已经经过多少个王朝而不变,如何能被一个毛头小子说变就变。
在被皇帝叫来看《数字算术》后,他们已经做好了大批特批的打算。
只是,为什么明明完全不一样的方法能得出一样的结果,为什么数字是这几个奇怪的字画,为什么要这样写……看完后他们满脑子都是为什么,怎么会与他们想的如此天差地别,他们以为起码会是和以前大差不离的东西才对。
皇帝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的脸色,出声问道:爱卿们,王爱卿这本书你们觉得如何呀。
几人神色恍惚,相互对视一眼不知道如何回话。
如果能看懂还能对此进行评价,可是都看不懂还如何说。
虽然那本书用那些奇怪的字画和奇怪的方法的确不知道为什么能得出一样的结果,只是这到底都是为什么。
王安则心里闷笑,后世的数学可是有的学的,如果没有人教导只看书真的很难看懂。
王爱卿,你与几位爱卿共同商讨五日,五日后再议。
皇帝也没有意外,读书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何况王安则这本书几乎可以说是天书。
王安则知道这是让他教导这几位大臣算术,他应道:是。
其他几位大臣面面相觑,也只能如此。
王安则将编好的书寄了一本给林春禾,他记得林春禾也是喜欢算术的。
林春禾收到后倍感惊喜,每日闲暇时候就研究这本书,遇到不会的就写信问王安则请教,为此还做了许多笔记,这本笔记后来也帮助许多读书人更加容易看懂《数字算术》这本书。
在教导这几大臣的时间里,王安则又着手编了一本只有实例的习题册,两个配套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皇帝再次召他们入宫的时候,他们已经基本了解了简单的运算,应对日常使用已经毫无压力。
皇帝大感意外,但想想几位大臣本来就是算术较好的人,想来应该是与他们以前学的算术也有关系。
总不能只学了几天就能吊打许多用旧方法学习的人的算术。
皇帝猜的也没有错,几位大臣因为有基础,所以上手比较快。
至于其他毫无基础的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学懂。
学了这几天,几位大臣是感触最深的人,他们能感觉到继续跟着王安则这本书学下去,他们还能做到更好,也许有一日他们甚至连纸笔都不需要,只需要看着就能在心里算出了。
这下他们倒是不反对王安则这本书了,只是他们开始质疑这本书该如何推行,以前的算术又该如何办,等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与王安则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了,他不过是个从五品,只需要听着他们如何吵等结果就是了。
而王安则研究出的水泥也在实验多次后,正式开始大规模生产并使用。
王安则心里惦记着松洲,便托人给林春禾运过去一些,告诉他最近发生的事情,让他将堤坝加固。
林春禾收到后马上就开始行动,同时还把是王安则送过来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松洲人都说王大人虽然走了,但心里还是惦记他们松洲的,王安则在松洲好一阵名声大起。
几日后,朝廷确定下来,王安则的《数字算术》将大批量印刷,从上而下的开始推广,在众人了解到其中的精妙之处后,王安则的算术方法被读书人一致推崇。
这也导致了科举算术难度的提高,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皇帝给王安则赏赐也源源不断的从皇宫送到府上。
最重要的是,这次之后,王安则官拜正五品工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