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搬

2025-04-03 04:30:27

【七十二】晨光熹微, 天边的朝霞是潋滟多变的粉紫色,映衬着院子里将退未退的朦胧晨雾也染上了一层惹人怜爱的淡淡玫瑰色泽。

梳洗完毕,俞安行走到门前, 长指触上门板, 又回头再看了一眼床榻上那人,方才推开门出去。

他看向等在门口的小鱼, 压低了音量:你家姑娘还没醒,让她多睡一会儿。

……唉、好……小鱼连忙应下, 又觉得奇怪。

往常自家姑娘也是会贪觉的, 但可从来不会睡那么晚。

心里纳闷, 小鱼刚要探头往屋子瞧上一两眼,门却被俞安行给一把关上了。

耳边, 俞安行的脚步声逐渐远去,四周彻底安静下来。

初夏的微风吹动薄薄的纱帐,隐约可见那抹睡于床榻之上的玲珑身形。

又再等了许久,直到确认俞安行已经离开,再无人会过来,青梨这才缓缓睁开了眼。

一双水眸里光彩分明, 未见半分初醒时的迷茫, 显然是已经醒了许久。

她缓缓抬手,指尖抚上微肿的嫣红唇瓣,上头似乎还残着那人肆意横冲直撞的气息。

方才……她有些喘不过气……只差一点, 她就要憋不住了……想到他的唇覆上来时绵软的触感,青梨一双耳尖涨得通红。

直至小鱼进来伺候梳妆时, 她脸上的温度还未能散去。

梳好了妆, 小鱼唤了小丫头去厨房置备早膳, 自己则端了一碗甜汤过来。

汤的香味有些熟悉, 青梨知道这是小鱼遵着秦安的药方给自己熬的补气血用的汤。

只是自从俞安行去了幽州之后,她就让小鱼不要再准备了。

毕竟这汤用到的都是沉香苑里的药材,那时她想的是,不想再欠俞安行更多……青梨瞥了一眼小鱼手边的甜汤:……之前不是和你说过,这汤不用再熬了吗?姑娘,这汤是世子今早离开时特意吩咐厨房为您准备的,可不干奴婢的事。

小鱼将甜汤往青梨眼前推了推,笑得开心。

世子同厨娘说了,以后每日都要准时给姑娘备一碗,一日也不许落下。

奴婢看,这府里,没人比世子待姑娘更好的了。

清澈的汤面倒映出青梨沉静的眉眼。

她半晌没有说话。

无论是昨夜意外窥到俞安行受伤一事,还是今早的……所有的一切,都让她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

品行端方、清正高洁……这些词,说的好像是他……可又……根本不是他……窗牖处的凉风一吹,将青梨耳边的碎发吹得纷纷扬扬,也将她的心思吹得七离八散,思绪在脑海里纠结缠绕成了一团乱麻。

小鱼。

突如其来的一声轻唤倒是吓了小鱼一跳。

她朝青梨弯腰俯身,利落应道:哎,姑娘,奴婢在呢。

我想搬回椿兰苑去。

阳光穿透云层,悠然洒落在院子角落里那株日益繁盛的芭蕉上。

宽大的芭蕉叶片下,晨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夹杂在草丛中的小花儿还含着清晨的水雾,将开未开。

男人的皂靴从旁经过,惊得那几朵娇柔的小花轻轻摇晃,空气中弥漫起一阵淡淡的花香。

俞安行的伤口每日皆需要换药,是以秦安这几日便暂住在了沉香苑。

虽说身上的伤需静养,但由着秦安替自己换好药之后,俞安行仍得要进宫一趟。

明面上,他是被李归轩派到幽州去协助俞怀翎和祝光二人的,如今他自己一人先提前回来,进宫禀告幽州的情况,自是情理之中。

一炷香尽,俞安行从御书房出来,跟着引路的小太监缓缓往城门方向而去。

不远处,从椒房殿行来的祝皇后站在御书房门口,看着俞安行缓缓行在宫道上的身影,久久未动。

直到那太监唤了又唤,她才回过神,从宫女手中接过食盒进了御书房。

听说皇上夜里近来常犯头疾,臣妾让人备了安神汤,皇上趁热喝。

祝皇后说着,将汤盅从食盒中拿出,只当做没看到御书房里那个衣衫凌乱、两颊生靥的宫女。

李归轩以手掩唇重重咳了一声,若无其事道:朕还有几本奏折未看,先放那儿吧。

……是。

将汤送到,祝皇后也不多留,转身离开。

眼看着祝皇后的背影越来越远,李归轩方收回手,看着掌心中咳出来的一滩鲜红血迹,再抬眼去看那碗才送过来的安神汤,目色沉沉。

回到椒房殿,祝皇后倚在美人榻上,阖眼小憩,出现在眼前的是李归轩那一张日渐消瘦却又依旧矍铄的面庞。

睁开眼,祝皇后看了身旁的宫女一眼,冷着声吩咐。

下次,再加大剂量。

宫女出列,低声应了声是。

再无人说话,偌大的椒房殿里,又恢复了沉沉的死寂。

时辰渐晚,外头的天边接连滚落下一片又一片红霞。

不多时,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热烈瞩目的火红色。

在斜阳的映照下,宫城的琉璃瓦愈显金灿,锃光瓦亮的,好似能够直接照出人的脸来。

从宫里回到国公府时已近日暮时分,马车停在府门口,俞安行从车上下来,落在地上的影子被苍茫的暮色拉成长长的一道。

进了沉香苑,俞安行先抬眼往小花厅看过去。

他知道,往常天气好时,祝晚玉到府上找青梨,她总爱带着祝晚玉到小花厅里说话。

可今日,小花厅里一片空荡。

不仅如此,如今天光虽还未全暗下去,可整个沉香苑却比悄无人声的夜半时分还要更加安静,比之往日少了那么一两丝的生气。

有丫鬟听到了俞安行回来的动静,匆匆忙忙地从拐角处绕出来,迈步迎上前去行礼:主子……元阑一直负责掌管着整个沉香苑里的下人,他看出那丫鬟面带急色的模样,开口问她:可是出了什么事?小丫鬟惶惶看了元阑一眼,磕磕绊绊地将事情给说出来。

是二姑娘……二姑娘说主子从幽州回来,身体看着比之前的情况好上许多,无需她照顾也行……且她最近正在和苏公子议亲,要回椿兰苑去好好做上一些准备……奴婢劝二姑娘等主子回来再做打算,可二姑娘铁了心要回去,早上连早膳都还没吃,就收拾东西回椿兰苑了……俞安行听完丫鬟的话,唇边掠出一丝冷笑。

他不过去了幽州一趟,她的胆子倒是大了。

先是趁着他在幽州的时候同苏见山议亲,如今又趁着他离府之际自己一声不吭地搬回椿兰苑,她待苏见山,可还真是情深意切。

感受到周身骤然降低的气压,元阑的头皮紧了紧。

他也不知这两个人之间究竟是怎么了。

按理说,这二姑娘瞒着自家主子同苏见山议亲,怎么说都该是二姑娘的不对才是,可看眼下这情形,倒好像是他家主子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才会让二姑娘如此匆忙就离了沉香苑……元阑看着俞安行,试探性地小声开口。

主子……要不属下现在去将二姑娘劝回来?抬起眼皮,俞安行看了他一眼,冷冷道:不用。

这般漠然的语气,倒好似是在说元阑多管闲事一般。

元阑低下头,心虚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不敢再多说。

俞安行继续往前走。

高大的身形在晦暗的暮色中穿过回廊往前而去。

只他面上不见往日在人前的笑意,薄唇抿成一条紧绷的直线,浑身气势冷然若冰雪。

元阑快着步子跟上,心里料定俞安行心情不好,余下的半日一直战战兢兢地跟在他身侧,唯恐哪个不注意便惹了他不快。

但到了晚间,俞安行的一切依旧如常进行,和之前青梨在时并没多大区别,心情也看不出丝毫的异样。

若非要揪出那么一点不同,大抵便是俞安行今夜一句话也未曾说过。

不过俞安行本来就不是一个多话之人,元阑也未将这一点放在心上。

到了要歇息的时候,熄了灯,元阑悄声退出去。

俞安行孤身一人躺在床上,半梦半醒间,他抬手抚过身畔,指尖却只捞到了一片冰冷的空荡。

在幽州时,他也是自己一个人,但那时心里有所期盼,盼着能早日归京,也不觉有什么。

如今回来了,才惊觉夜里孤身一人竟是如此难捱。

他独眠房中,元阑退出去之后,听着他的命令,留下了暖阁里的一盏烛火。

夜色缓缓爬入窗棂,他听着院子里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的绿叶,有一种入骨的孤独。

某些习惯一旦养成,原是无法戒掉的。

诚然,他也并不想戒掉。

只是她……一股异样的情绪令俞安行胸口涨满。

他压下要去寻人的冲动,披衣起身,将房内的烛台一一点亮。

有滴烛泪一不小心滴落,刚好掉至他手背,他却恍若未觉,连眼睛都不曾眨一下。

澄黄的暖光照亮厅室,驱散了沉凝许久的黑暗。

就像,她第一次,在他房里过的那一夜。

手里的火折燃尽,俞安行凝神看着手背上那滴早已凝固的烛泪,不知想到什么,突然到小柜里翻找起了祛除疤痕用的玉颜膏。

守在门外的元阑看着一盏又一盏接连亮起来的烛台,侧耳听着屋里的响动,忙敲门进来察看情况。

跳跃的火光下,他看到坐在桌旁低着眉眼给自己上药的俞安行,有些诧异。

……主子,您不是早就已经歇下了?怎么又突然起来了?俞安行未应。

上好了药,才抬头看了一眼站在门边的他。

明日一早,将我风寒加重的消息传出去。

作者有话说:(修改的时候我把这一章开头的部分内容挪到前一章去了,没有看到的宝可以返回前一章的结尾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