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85 章

2025-04-03 04:38:39

顾元武听见顾承娴选了韩家还有点意外, 他以为就算不是公府侯府,起码也得是宫家,没想到却是这个韩家, 倒是让他有些意外, 其实他也觉得韩家不错, 书香世家, 近乎百年的传承,韩洲平祖父虽然去了,可是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韩洲平的仕途,将来一定是一片坦途。

且他家风严谨,以后的日子, 定然是能夫妻和顺。

本来韩家在去年儿子刚刚中了进士之后就定了翰林柳家的女儿, 可惜因为守孝,这亲事不久前刚刚吹了,这才轮到如今淮安侯府去为顾承娴打听。

不过为了保险, 顾元武还是问了一句:确定了?不后悔?嫁人不是简单的事情,对于女子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也莫过于此了,所以顾元武还是得确定这不是她一时的想法。

顾承娴点了点头, 坚定的回答道:确定了,不后悔。

终归这一次, 是她自己选的路, 那就坚定的走下去。

那就让你大嫂过几天就去打听,探探消息, 若他家同意, 你就留在府中待嫁吧, 你的嫁妆你母亲准备了一部分,之后我还会让你大嫂再为你置办齐全了,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去走了。

是,女儿明白了。

顾承娴低头恭顺的回到。

瞧她的样子,顾元武稍微有点不满意:把头抬起来,你是侯府嫡长女,应该把头抬起来,骄傲自信的过完这一生,以后出了什么事情,我都在这里,韩家要是欺负你,你就回来说,当爹的总不能让女儿被人欺负了去,我一介武夫,也不在乎名声不名声的,若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两家和离,我再为你找一个婆家,若是不愿,就在家里呆一辈子就是。

是。

这次顾承娴是抬起头,看着顾元武的眼睛说道的。

这才是我的女儿,去吧。

这桩亲事自然还是得秦清澜去打前锋,先哨探哨探,毕竟韩氏不在了,她作为世子夫人,以后的侯府女主人,目前侯府的管理者,权利和义务是相匹配的。

对于韩家这种书香世家,她自然是要礼仪齐备,也不能唐突了去,秦清澜在书房一堆帖子中找到了十日后,韩家一定会参加的一场宴会的帖子,然后备好礼品,打听好韩家如今当家的钱夫人的喜好,这才带着礼物以及顾承娴去了宴会。

这宴会是场生日宴,这中间的平昌伯府是淮安侯以前的下属,也是韩家的亲戚,所以韩家必到,淮安侯府也有帖子,去参加宴会也正常。

到了宴会之后,秦清澜自然是要去找这位钱夫人,不过不能刻意了,这个时候之前打探到的消息就有用处了,她当即貌似可惜的说道:这屏风要是用苏绣就好了,图样和寓意都好,就是绣的技法缺了些。

钱夫人小时候承蒙苏绣大家教导,对于苏绣很有认识,自然就不自觉的也跟着感叹了起来。

然后两个人也就聊开了,大多时候都是秦清澜听,钱夫人说,然后时不时的提出几个问题,表示她认真在听,还在思考。

不过或许是秦清澜装的太认真,又或者是没人愿意听这么一段长篇大论,钱夫人眉飞色舞、兴高采烈的说完之后,倒是说道:难得你有耐心,肯听我说这些。

其实一开始她是想着若能和淮安侯府搭上关系,自然是更好,才跟着搭话的,也不全是因为听到了苏绣这个她懂的话题,可是真的没想到秦清澜居然一直在认真听,且听完之后还能问上几句,倒是难得了。

之后两个人不知什么时候话题就偏到了儿女身上去,钱夫人一脸担忧的说道:唉,原本我是为了我家那个蠢材挑好了人家的,可后来那家的姑娘突然要守孝,这事就只能算了。

这自然是秦清澜引导的,话题转到这里,秦清澜也就恰好的提到自己也有位妹妹,因为国丧再加长幼有序以及母亲病了才耽搁到如今。

其实这话倒是也没有错,只不过省去了韩氏被送回去,顾承远又要解毒,顾元武连家都不怎么回,自然没时间选女婿这件事。

钱夫人听见此话,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即使文官和勋贵是几乎两个圈子,但她们两个这不是也在同一个宴会上见到了吗?说明还是有交集的。

各家的底细不知道,可有多少子女还是能打听到的,她自然知道淮安侯府有两个女儿,这位年轻的世子夫人又提到了长幼有序,那便是嫡长女顾承娴了。

她自然是有这个意思的,秦清澜也就说道妹妹已经过来了,何不看看?顾承娴虽然之前是有些要强,可如今经历过了,也长大了,早已沉静下来,之前韩氏虽然自己不会那些东西,可都请了女先生以及嬷嬷来教导,所以顾承娴其实也是很不差的。

所以钱夫人瞧了之后虽然没有明着说赞扬的话,可心中也是满意的,和秦清澜约好下次也让姑娘家瞧瞧自己的儿子,若是都看中了,这亲事也就成了。

这自然也是大楚特有的婚俗了,两家都要看对眼了才好。

又是半月后,护国公夫人的宴会上,秦清澜带着顾承娴站在桥上,大概看了看水香榭中的韩洲平,在一群公子中也是鹤立鸡群的。

顾承娴自然一眼就看中了。

后秦清澜借着给钱夫人带东西的名头又让躲在屏风后的顾承娴近看了一眼,果然是生的极好,面若朗星、仪表堂堂,还带着一股书生的文气,难怪顾承娴一眼看中了。

两家基本都同意的情况下,韩洲平回了家之后才听母亲说这门亲事,略想了想,然后就派人去打听了,顾承娴以前的名声倒是还好,只是韩氏拖了后腿,不过韩氏的事情,侯府里的人不是心腹都不知道,文官和勋贵又向来是两个圈子,终究是没打听到什么确切的证据,全都是猜测。

只听说顾承娴从小精心养在母亲膝下,琴棋书画皆通,也通诗书,明事理,因国丧再加长幼有序以及母亲病了才耽搁到如今,又听说顾承娴貌美如花,容貌在京城也是数得上的。

淮安侯在军中向来素有人望,官职虽然只是四品,可却是实权,实打实的手里有人的,且明眼人看着就知道他这个四品马上就要变从三品了,她大哥今年科考,第二名的好成绩几乎可以说是翘楚了,第一名听说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举子,之前杂七杂八的什么都干过,六十岁了之后觉得自己人生就剩一个遗憾,没考上进士,于是就过来试试,没成想,一下考了第一名,而顾承远以二十出头的年纪能拿第二名,可见厉害,虽然年轻时身体有些不好,可娶了妻之后也渐渐好了,瞧着也是能长远的,文武两道,淮安侯府都有人脉,确实是门极好的亲事。

于是不久,韩家就派人送信了,两家定好了,之后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韩家选了个吉日过来下聘,顾元武也收了。

之后流程就走开了,秦清澜办婚宴也算是熟手,只不过前期的三书六礼不大熟而已,当然这都不如婚宴复杂,只需要多用些心罢了。

等韩家来下聘了,顾承毅才知道自己妹妹已经被父亲许了人家,他还想着能有个得力的妹夫,可韩家?家主才是多大的官儿?韩洲平虽然中了进士,可翰林院那种地方,一呆十几年的也不是没有,这样一个人,如何配的上他妹妹,又如何能帮的上他?要他说,他看中的李统领就很不错,是他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就算是年纪大了点、还有孩子又怎么样,男人大了才会疼人不是吗?顾承毅不敢去找顾元武说话,于是跑到顾承娴那里大吵一架,两人吵的院子外边的人都听到了,最后顾承毅甩袖离开,顾承娴在院子里看着就这么离去的哥哥,眼眶的泪水还没有掉下来,她就看着天,又憋了回去。

如今她算是明白了,她这个哥哥就是无耻,居然还想用她的婚姻大事为筹码让他得到助力。

她可是他的亲妹妹,这又不是别的小事,婚姻之事,关乎她的一生幸福,居然要她去嫁给别人做继室,替别人养孩子,他可真是想的出来。

那李统领都快三十好几了,再大个两三岁他都能做她父亲了,更别说原配还有嫡子,将来家业也都是别人的。

伤心完之后便是一腔怒火,顾承毅的这般举动,总要付出代价,既然他不仁,就休要怪她不义。

他都不拿自己当妹妹了,那么她也没有这个哥哥。

顾承娴先是有好几天没动静,等顾元武回了家之后,才让丫头仔仔细细的将这事说了,又说了好些李统领的事情,都是她这几天打听到的,什么李家往前数三代还是草寇,招安了之后才混上小统领,父亲在边关撞大运救了人这才升了上去,母亲目不识丁还刻薄儿媳妇,前一个儿媳妇多么多么好,李家的小妾多么多么张狂,还有那孩子也是重中之重,银杏绘声绘色的说完了之后,顾元武的脸黑的不像话。

当天就去捉了顾承毅回来动了家法,狠狠的用板子打了顾承毅一顿,之后稍微上了点药处理了伤口就丢到祠堂罚跪思过了。

跪满了三天才让顾承毅出来,秦清澜听说人被抬出来的时候,已经只剩下半条命了。

顾元武在军中向来是军纪严明、堪称铁腕治军,打板子什么的完全是怎么狠怎么来,这次顾承毅是遭了大罪了。

连府里的家丁都听到了顾元武那句:为了自己,不顾嫡亲的妹妹,不顾侯府的名声,什么自私自利、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东西,你要是不想在这侯府里呆了,就给我分家出去,省的祸害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