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活动也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进校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
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
而这些宗教活动逐渐世俗化,也就是更多的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
这种变化,不仅大大增加了这些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
在宗教界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助下,使庙会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这一时期的庙会不论从其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都已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但就庙会的活动内容来,仍偏重于祭神赛会,而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
庙会的真正定型、完善则是在明清以至于近代。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
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拾,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
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村落庙会是当地民间信仰的集中展现,体现出民间文化原生性、本真性、民间性、丰富性的特点,承载着历史上劳动人民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想象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当然了,在庙会上也是有许多习俗的,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其实书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大致就分为下面几种:一,赶庙会。庙会的规模有大有。
一般,凡是庙院宽大、庙外宽敞,并处于四通八达、人口较为稠密之地,则庙会的辐射面广,规模也大。
庙会的主体活动大致有三项:一是庙里的和散道士做法事、道场,即举行祭祀神佛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扎成真人般的大的神像托偶,举行游行式的祭典;二是善男信女们进香朝拜、许愿求福;三是借此机会进行的文艺和商贸活动。
四面八方赶来的信徒加上逛庙会看热闹的人们,便构成了庙会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
一般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参加,在方圆几百里内远近闻名。
赶庙会大多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人成帮结伙地前往。乡下的农民也大多放下手中的农活去赶庙会,四乡八镇聚集来的人,要吃、要住、要买东西、要看热闹,就为庙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逢有较大规模的庙会,经营各种饮食吃的、卖鞋帽布匹的、抽签算卦的、卖丸散膏丹的、打把式卖艺的、卖日用杂货的、唱大鼓拉洋片的、卖民间工艺品的等等各类生意人、手艺人、江湖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使庙会成为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事实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庙会既有民间自发的因素,也有当地政府或有关团体的推动。
大型的庙会往往都不只进行一,而是提前一或两就开始形成氛围。
戏班子早早就来搭台,连演几酬神大戏;生意人也有庙院周围支起帐篷挂出招幌,准备连发几好财;地方的官府自然也要派人维持治安、收地皮税。
如此一来,使得庙会正日子之前有序幕,之后有余波,中间有高潮,无论是官的民的、买的卖的、虔诚的悠闲的,都能自得其乐,满意而归。
二,演戏。演戏三四夜,每过十年为大年,有十几个演戏班子同时演戏这叫斗台戏,各班子拿出最好行头、剧本,各自都想斗几他方者,而名声大振。三,踩高跷。一队队高跷会,在腰鼓、铴锣、大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一拨儿高跷人数不定,一般十几人。
身量高的踩低跷,身量矮的踩高跷。
表演者是传统戏装打扮。
由开路棍打头儿,随之便出现肖恩、白蛇、唐僧、丑婆、姜子牙等艺术形象。
由于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时有乐哏,一向为人们所喜爱。
沿途的大商号在门前设八仙桌,摆上茶水、点心,放鞭炮道辛苦,表示慰劳。
高跷队在此稍做逗留,或表演答谢。
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中,一般采用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用双人并列队形。
步子变换为走八字。
在表演时有旋风、花膀子、鹞子翻身、大劈叉等难险动作。
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扮演的人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装扮戏曲折子,如《管甫送》、《闹宫》、《八仙过海》、《水漫金山》等等。
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
四,放生。所谓放生,即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郑五,求签。香客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六,出巡。城隍庙的城隍出巡也是单纯的宗教活动,将庙内城隍的塑像抬出,不但前呼后拥的仪仗执事,还有若干马童和装扮成各式模样的善男信女们,一直走到都城隍庙,出巡之时,大街上观看者如潮似海。七,打金钱眼。设三座桥下无水的石桥,三座桥只开中间一个桥洞,洞中朝东西方向平分开,两侧各设一方桌,桌上有两位道士分东西盘腿打坐——所坐的桥洞上端,东西各高悬一直径约为两尺、厚为三寸余的纸胎,上面糊以金纸的大金钱。金钱是用红绒绳从南北两端绷紧的,中孔内系一铜铃。
在东西两侧桥畔,设有许多以现钞兑换已不流通的制钱摊子,以一角钱兑换十个制钱。
游客们即于两侧桥面上瞄准相距五米开外的金钱孔上的铜铃投掷。
谁能打得准,把铜铃打中打响,这一年他就会顺顺当当儿,事事如意。
这就是着名的打金钱眼。
因距离较远,铜铃又,能打中者,纯系偶然。
不过人总是要试试运气,即使花多少钱去兑换制钱也在所不惜。
八,寓意。赶庙会的人中,大多数都有拜神求福、去祸免灾的明确目的,而且依名庙供奉神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佛寺萨保佑自己和家人幸福安康、大吉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