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 53 章

2025-04-03 05:10:59

林岁听说阿缠要去茶馆听说书, 便跟着她一起去了。

两人穿过两条街,来到一家听香茶楼。

阿缠之前来过一次,对这里算是轻车熟路。

她要了二楼靠栏杆的位置, 这个位置能看到底下的说书先生,听得清楚视野也好。

这里常驻的说书先生有两位, 一老一少, 老的那位擅长讲古今轶事, 年轻的那位擅长讲神异志怪, 今日的说书先生便是年纪大的那位。

阿缠和林岁坐下的时候,老先生已经讲了有一会儿了,她侧耳听了几句, 正在讲的是十几年前某位状元的生平, 老先生讲到对方十六岁高中解元名动府城, 差点被当地豪绅捉回家当上门女婿。

她往下探了探头, 见底下竟然没人对那位状元的年纪提出异议,这事儿八成就是真的了。

她十六岁的时候还山上和其他狐狸崽子们互相拔毛挠脸, 这人距离当官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人类有时候真让人觉得恐怖。

阿缠转过身和小二要了一壶紫苏饮一壶酸梅饮, 又点了一盘果脯和一碟状元饼。

小二才把饮子端来,忽听楼下有人高声道:贵客打赏吴先生十两银。

十两银子对于说书先生来说可算是不菲的打赏了,那老先生立刻起身, 整了整衣冠才拱手道:多谢客人赏,敢问贵客可有想听的故事?这是茶楼的规矩,若是有大额的打赏,对方是可以指定故事的。

吴老先生可看过百战神将录?说话的是位穿着富贵的年轻公子, 长得也稍微富贵了一些,他坐在距离说书台案最近的那张桌子上, 身后还站着两名神情严肃的护卫,想来身份不凡。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老先生立刻点头:老朽听过,贵客可是想听?那年轻公子晃着手上的扇子:非也,本公子更喜欢看后出的那本复仇记。

听到这个名字,底下顿时起了一片附和声:确实,复仇记开篇便跌宕起伏,悬疑不断,比之百战神将天天打仗,还是他孙子的故事更吸引人。

还有人不服,立刻反驳:你们懂个屁,大丈夫当然要上战场,他儿子和孙子叽叽歪歪的,那都是什么腌臜事。

怎么能叫腌臜事呢,高门大户的这种事才是最常见的,这叫写实,你简直有辱斯文。

听得下面人议论声不断,还有吵起来的,那公子也不恼,略微抬高一些声音:听闻吴老先生博古通今,本公子就是想知道,老先生能否从复仇记这个故事推测出,百战神将的家族是如今的哪一家?公子有些强人所难了吧,你怎么知道复仇记的故事是现在的啊?有人认为那年轻公子在为难说书先生,忍不住开口。

本公子就是知道。

那年轻公子笑而不语,可惜他肉嘟嘟的脸让他失去了一层神秘感,平添两分喜感。

老先生朝方才替他说话的客人微微颔首,捋了捋胡须,略迟疑了一下才道:老朽只是略有猜测,贵客与诸位看官听个热闹就是。

还真知道啊?老先生尽管说来听听。

下面说的正热闹的时候,林岁悄声问阿缠:他们说的复仇记讲的是什么?阿缠便简略给林岁讲了一下复仇记,林岁以前没看过话本但她认字,对于这个故事还挺感兴趣,打算一会儿回去的时候也去书铺买一册复仇记。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吴老先生已经坐下,他拍了下惊堂木,说道:接下来讲的,皆是老朽一家之言,若有谬误之处,还请诸位海涵。

接着,他便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诸位皆知,百战神将回京后受封国公,若此书作者并未随意编造一个爵位,那我们的范围就缩小到了当朝四位国公,英国公、理国公、徐国公以及宋国公。

如今这四位国公的父辈都是以战功起家,我们不看父辈,往子辈看。

英国公府上儿女双全,嫡子至今只有一位,看似与书中情况相近,且待后续分析。

再看理国公,理国公府上有三位嫡子,前两位文武双全,且都入了军中,与复仇记略有不同,但理国公夫人早逝,这一点且记下。

徐国公是老朽个人觉得最不可能是书中原型的,众人皆知徐国公与国公夫人青梅竹马,府中并无妻妾,且当代徐国公世子并无修炼天赋,却很有经商头脑,与书中完全不符。

至于最后的宋国公府……说书先生缓了口气,下面立刻有人急不可耐地嚷嚷:你倒是说啊,宋国公怎么了?这宋国公嫡妻早逝,国公世子刚出生不久便被立了世子。

老先生只开了个头,底下的人就安静下来,他们都觉察出不对了。

且宋国公为了嫡子,一直没有再娶,而是让家中妾室照顾世子。

那妾室后被扶正,多年之后才生下了自己的儿子。

而宋国公府世子是人人称道的武学奇才,去年已经突破三境,前不久更是取代镇北侯拿到了西陵军权,如今已在西陵执掌一军。

下面的议论声逐渐变大:嘶,这不是和复仇记一模一样吗?我看书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了,还真是宋国公家啊。

那岂不是说……宋国公世子是假的?也不算是假的吧,书里不是说了,他原本是那个妾室生的,虽然是庶子,也是国公的亲儿子啊。

以庶换嫡,到底谁干的啊?@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还能有谁,那妾室一家,一个当了世子一个当了国公夫人,这还用问?难道我们不该好奇宝木先生是怎么知道宋国公府的家事吗?你们都还不明白吗,宝木宝木,分明是个宋字啊,宝木先生的身份有意思喽……眼看着台下的议论声制止不住,说书先生拍了拍惊堂木,提醒道:想来诸位心中已有猜测,但那复仇记书中内容,真假尚未可知,诸位还是莫要将其当成真相才好。

老先生讲得好,再赏。

那年轻公子似乎对老先生的分析十分满意,又赏了十两银子。

可惜现在已经没人关注银子的事了,大家更关心,宋国公府上世子,真的被人替换了吗?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了不得的大事啊!阿缠还算有心理准备,倒是林岁,已经听傻了。

之前两年林岁可没去过国公府的宴会,对四大国公府也并不了解。

但这位宋国公府的世子不久前去了西陵,算是她爹的顶头上司,昨晚她爹与大哥在吃饭的时候还谈论过此人。

那时候他们三个人坐在一桌吃饭,也没有旁人,她爹就说起了等他回西陵后家中的安排。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大哥便随口询问道,西陵既有了宋世子稳定军心,陛下为何还急着让爹回去?她爹委婉道,那位世子武学天赋惊人,可惜并不会领兵,脾气也有些硬,陛下需要他回去从中转圜。

当时林岁也就随便一听,只听出了陛下似乎打算培养宋世子,可惜这位世子没让陛下满意的意思。

结果今天从茶楼里听到对方可能是个假世子这么让人震惊的消息。

难怪阿缠喜欢来茶楼听说书,每天都听这么精彩的故事,她也愿意听。

你说,可能是真的吗?林岁微微倾身,小声问阿缠。

阿缠也不知道,之前听宋砚说百战神将的故事是以先代宋国公为原型她还接受良好。

现在告诉他复仇记的故事不但以他后代为原型,还是正在发生的事,这谁敢信?也不知道宋国公有没有看过话本,如果知道了两个儿子被换了,会不会去将亲生儿子找回来?林岁猜测道。

比起自己这种被特意送走的,那位明明该是世子,却被人换了的国公府嫡子似乎更惨一点。

阿缠双手托腮,说道:可是现在这个世子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了,还是个武学天才,那个嫡子被找回来后该如何自处呢?更何况,书中说世子派了人去暗杀嫡子,都不知道人有没有活下来。

肯定活下来了,不然这故事怎么会被写出来。

我猜他们口中的宝木先生就是嫡子本人。

林岁一边听着楼下人的议论,一边与阿缠道。

那他人岂不是就在上京?我们很快就能见证国公喜迎新儿子了?阿缠顿时来了兴趣,她已经在考虑,过两日要不要去明镜司门口巧遇一下白大人,或者去他家里拜访一下。

说不定有机会亲眼见证白大人隔壁的宋国公认亲的场面。

阿缠注意到,楼下挑起话题的年轻公子已经带着人走出了茶楼,不过下面的人并没有关心他的去留,已经就复仇记是真是假,宝木先生是何居心讨论得不亦乐乎。

因为这个故事太过让人震惊,大家今日也听不进去别的故事了,说书先生便提前离开了。

阿缠见没有故事可听,与林岁又坐了坐,喝了两杯饮子,打算一起去书铺买复仇记。

想来今日复仇记应该会卖得很好,说不定还需要排队去买,得早些去才行。

结果等她们两人走到书铺附近,才发现书铺门口站着几名衙役,那书铺中的老板与伙计正被衙役押着往外走。

等人被押出去了,书铺的大门被锁上,然后衙役又交叉贴了两张封条,竟然直接将铺子查封了。

那群衙役并不理会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径自沉着脸将人带走。

人都走了,阿缠见围观的人依旧未散去,便与林岁上前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旁边一位老先生听到阿缠的问话,耐心地告诉她:听说是卖了禁书被查封了。

禁书。

阿缠很意外,老先生可知是什么禁书?好像叫什么复、复仇?阿缠一脸见鬼的模样:复仇记?老先生抚掌:对,就是这个名字。

为什么呀?阿缠不理解,甚至有点崩溃,故事她都还没看完呢,复仇记就成了禁书?好歹先告诉她敲门的人是谁啊?谁这么无聊,连话本都要禁!老者不知道原因,旁边的一名中年人插话进来:听那几个衙役说该书作者心怀不轨,污蔑宋国公府,宋国公连夜进宫,直接告到了陛下那里,要求封禁此书,还要追究作者的罪责,这不,衙门正通缉此人呢。

比正在追的话本被禁更绝望的是什么?是话本没写完,但写话本的作者一夜之间成为通缉犯……阿缠由衷觉得,现在这个宋国公一事无成是有道理的,天天纠结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能成什么大事!与此同时,明镜司。

封旸急匆匆走入内堂,对正在翻看下面各州送来的案卷的白休命汇报道:大人,镇北侯府有了动静。

说。

白休命抬眼。

镇北侯今日派了心腹出城,看方向,并不是去西陵。

白休命微扬起眉:今日发生了什么本官不知道的大事吗?封旸想了想,蹙眉道:今日属下回衙门的时候看到京兆府的人在到处抓人,说陛下下令封禁了一本书,不过应当与此事无关吧?去查查。

是。

封旸离开后不到半个时辰便回来了,同时也带回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

你是说,那本书上写了宋国公府上的世子被人替换了,现在这个原本该是宋国公的庶子?是,现在民间百姓纷纷议论此事,已经有许多书铺被封了,其中正售卖的书也被搜走了,属下拿了一本回来。

封旸将顺来的新出炉的禁书奉上。

白休命随手翻了翻,唇角泛起一丝笑意:还真是有趣。

封旸等着白休命将书翻到最后,才听他开口:不出意外,镇北侯的人应当是往济州去了。

济州?去那边做什么?封旸不解。

如果这本书中的内容是真的,只要找到了证据证明宋国公府世子的身份存疑,陛下一定会让他回京自辩,西陵军就会再次变为无主之物,你说他要去干什么?白休命只是有些好奇,被封了府,要求在家反省的镇北侯这一次为什么突然反应这么快?是他手中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暗线,还是有人特地将消息传递给他?如果是后者,对方又是怎么避开明镜司的眼线?第二日,抓人禁书的力度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还加大了,听说衙门的人一直没能找到宝木山人,那位宝木山人将话本卖给书铺的时候都是让别人出面,自己根本没有露过面。

对阿缠来说,这算是个好消息了。

同时,她又有些担心徐老板的安危,同样卖了宝木先生书的徐老板该不会也被抓了吧?她与陈慧说了一下,于是两人再次回到了昌平坊,打算先去看看徐老板和他的书铺是否安好。

经过上次看到的那家安平坊的书铺,那铺子果然被封了,阿缠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等到了徐老板的铺子外她意外发现,徐老板的铺子不但没有被封,门口还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人。

阿缠凑过去,发现是两人坐在书铺门口下棋,周围有人恨不得上去指点,却被旁边人捂住嘴不让出声。

对弈的两人中,年轻的那个是几日前阿缠才见过的宋砚,坐在宋砚对面的人她也不陌生,虽然这位只来过店里一次,但阿缠一眼便认出了他。

是薛氏派人来砸店那天,来店中买香丸,还帮过她的先生。

这位先生风姿卓绝,让人很难忘记。

阿缠心想,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应该就是之前徐老板说的闻先生了。

虽然不知道徐老板的店为什么还安然* 无恙,但眼下大家都在观棋,她出于好奇也多看了几眼。

阿缠对围棋不算精通,但还能看懂,身旁的陈慧比她更懂一点,两人都能看得出来,正下棋的这两位,棋艺都十分精湛,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本以为宋砚看起来一副好说话的样子,棋路应该是稳重的,谁知他的棋风竟然十分激进,与对面稳重的闻先生厮杀得不相上下。

阿缠又看了几眼,在人群之后瞧见了徐老板的身影便赶忙挤了出去。

徐老板,你还好吧?她来到徐老板身边,问道。

徐老板叹了口气:今日幸亏是闻先生来了,不然我这铺子也保不住了。

闻先生,是他帮了你?阿缠惊讶地回头看了眼人群中的闻先生。

徐老板悄悄对阿缠道:京兆府的衙役称呼这位闻先生御史大人,之前我见他为人温和又有礼,还以为是书院的教书先生,没想到是位大官。

多大的官?徐老板左右瞧了瞧,声音更小了几分,比划了一个三的手势: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阿缠一手捂住唇:这么大的官?可不是。

徐老板眉飞色舞道,说起来早些年我应该是见过这位闻大人的,可惜记性不好,过去十几年差点忘了。

你们以前认识?那倒不是。

徐老板道,当初这位闻大人考中状元的时候,我可是见过他游街,他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人长得好还是当年的状元,那时候的场面可壮观了,听说还有好几位公主过来给闻大人砸花,游街之后,天街上的花香持续了一整天都没散去。

阿缠瞪大眼,说书先生口中的人物变成真的出现在她面前了?她一会儿可得多瞧那位闻先生几眼,十六岁的解元,十九岁连中六元,可惜她不用科举,不然说什么也要蹭蹭闻先生身上的才气。

两人说话的时候,被围在人群中的闻重已经投子认输,他面带微笑地对宋砚道:宋小友,在下认输。

宋砚放下手中白子,回以同样的微笑: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