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不下 > 第271章 业务(auzw.com)

第271章 业务(auzw.com)

2025-04-03 05:14:58

礼貌的提前打了招呼,在负责人家中,方然和emily推辞几句,就在傍晚时分一起留下来共进晚餐。

这种行动,之前从未策划过,方然是不想承担额外的风险。

一个人造访项目负责人的住所,在研发中心,居住区的房屋结构、空间都有定数,加上完善的内部监控系统,遭遇不测的风险其实并不大。

但,终归吃不准赫伯特*西蒙的内心想法,孤身一人去拜访,人间蒸发的可能性就依然存在。

怀疑所有人,调查每一处疑点,是多少年来养成的行事习惯。

现在,不管怎么说有emily在旁边,一下子干掉两个人、还要做到不留破绽,难度显然比单独对付一个高得多,安全系数自然也会更高。

面对赫伯特*西蒙,直觉认为其并不会是危险人物,防范的心态却很难解除。

登门后,经过短暂的寒暄,与西蒙先生一起坐在温暖的客厅里,方然向负责人介绍过emily、算是默认两人之间的关系,对此,赫伯特*西蒙倒挺高兴,端详片刻,就把话题转向计算机基础研发方面,还询问emily的工作情况怎样。

上司与下属,客厅里的氛围倒没这么拘谨,有性格活泼、话也挺多的emily在场,方然正乐得轻松。

在这女孩看来,大概,造访负责人的家,也是正常的家庭生活之一罢。

晚餐时边吃边谈,方然没见到西蒙夫妇的子女,照往常说,这时候他的话一向比较少,但谈论起工作时就另当别论。

最近项目比较忙,是吧,我了解的情况大概如此。

是的,西蒙先生。

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fscim上,这方面,我还不太有把握,而且‘fscim体系’这种包罗万象的东西,对初学者而言,难度很高,即便对您和我这样的行内人——我姑且这样自夸,也绝非什么轻松愉快的差事。

所以对您的‘fscim专家组成员’身份,我十分钦佩。

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方然可没想要拍赫伯特*西蒙的马屁,他的确是这样想的。

fscim,顾名思义,不过是一种通用编码方案,其实却用来描摹计算机眼中的世界,编码原理很简单,实践起来却极其繁杂。

但正因繁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规则却能描述世上的一切事物。

听到方然的话,赫伯特*西蒙微微一笑,他没故作谦虚,而是从容不迫的提醒他,fscim的巨大研发代价是值得的:复杂,肯定是这样没错。

但同样,一旦将体系界定、研发并制造出来,只要这领域没有完全被淘汰、从社会生产中消亡,fscim的编制,差不多就是‘一劳永逸’:一旦编码方案完成,除非人类对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认识,有了颠覆性的改变,才需要去修订。

西蒙先生的话,方然很认同,他点头并附和了几句。

fscim,不管本身多么复杂难懂,正如fscii、或其他任何既有的底层体系,一旦编制完成,就几乎没有更改、完善的必要。

不论什么时代,fscii码表中的0x41始终都代表a。

联邦标准信息测度码,乃至以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体系,最重要的应用场合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国际互联网,基础却是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一切科学理论,这样的体系,大方向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而且,也不会因为新的科学发现而被颠覆。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理论,时常更新,旧的理论被证伪、新的理论被建立,是经常出现的情形。

但新的理论,却往往是旧理论的一种延伸、拓展,而不会将其完全颠覆。

时间追溯到几百年前,对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人们信奉的是牛顿体系,今天则更深刻的认识到,牛顿体系只是相对论在低速、宏观情形下的一种近似,但这种近似,却并非原则性的错误,时至今日也仍然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建立在科学体系之上的fscim,也有一样的特征,大量编码、规范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不过在说话时,悲观的情绪,却不经意间流露于方然的字里行间:的确如此,与旧时代的数据规范、体系相比,fscim的普适性是极强的。

至于新的理论体系,最近几十年,恐怕难有实质性的突破,不仅联邦的基础科学投入一直在下降,理论物理等领域,也似乎还没找到任何突破口。

情况确乎如此。

对人类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fscim体系的构建,却恰恰相反。

赫伯特*西蒙的话,让方然明白,为人平和的项目负责人对未来也并不怎样乐观,只不过是因为淡泊的性格而不形于色。

边吃饭边闲谈,简单的晚餐很快结束,西蒙先生又饶有兴致的请方然和emily参观了自家储藏室,从堆满野战自热食品的储物箱,到工质多样化的燃料电池机组,还问起方然,他有没有在公寓里、或者郊外的住处进行类似的储备。

末日求生的爱好吗,造访之前,已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方然痛快的承认sure。

看起来,在表面人畜无害、与世无争的基础研发组,同僚们之间也并非连一点组织性都没有。

就是现在,观察赫伯特*西蒙的言行,似乎把托马斯*安生视作自己人,不仅可以交流末日生存的话题,也许,还可以一起群策群力。

为将来未雨绸缪,这种事,凡人也一样会做,方然并没有太多的顾虑。

但对emliy而言,这一切就显得很新奇。

托马斯,你们的那位负责人,西蒙先生,他家里怎会堆着那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呢?天色已晚,秋天的寒风有些刺骨,在返回住处的电动车里,emily好奇的问。

怎样对她解释这一切呢,起初,方然还有点犹豫,但他马上发现,即便天真如emily这样的年轻女孩,置身今日的联邦,也不可能对见到,听到乃至亲身经历的这一切毫无思考,甚至也会有些隐约的预感。

是,你想的没错;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下一场盖亚大战的爆发,或已为时不远。

第272章 第二七〇章 借口(auzw.com)盖亚大战吗重复着托马斯的话,一边看向男友,emily并不想承认他说的有道理,但回想过去,临近毕业时在匹兹堡的见闻,即便从未置身险境,头脑灵光的她也不难从扩充机器人部队、提高军事人员待遇之类新闻中,嗅到一丝战争的气息。

遥远大陆上的局部战争,身为女性,她可以一点都不关心,但栖身的联邦,正扩军备战,却是所有民众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即便如此,性-别上的差异,也会让闻听此言的方然顿感意外:那,托马斯,如果事态真的走到那一步你会不会也得服兵役呢。

怎么——你在担心这个?简直无稽,这是方然的第一想法,然后才意识到这对emily而言实属寻常,于是两手放开方向盘、作势思考了几秒钟,然后歪头看向身旁的女孩。

不必担心,我,还有你,大抵还用不着考虑这些。

且不说现在的形势,emy,你也知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发的战斗机器人、无人化武器平台和ai战争决策系统,是吧?时代变了,下一场战争会怎么打,我也看不太清楚,说话时不忘隐瞒真相,方然想,这些我又怎可能不清楚,但他没必要说出来,但总而言之,不论到什么时候,联邦都需要你我这样的it工作者,只要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上战场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而如果到了咱们都要上前线的时候,联邦,估计也命不久长,各安天命也就是了。

为战争而忧心忡忡,在女孩,是一种很少见的心理活动。

对emily而言,或多或少是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圈子里,没有理性头脑和缜密思维的家伙是一点都混不下去。

方然的表现又如何,表面上,他一样在为第三次盖亚大战而心忧。

末日生存,为或然的危机而做准备,担心盖亚大战爆发,核火毁灭人类世界是很好的借口,拜联邦政-府的长期洗脑所赐,民众对曾经的理想联盟深怀恐惧,核大战的末日景象频频现于影视作品、游戏与科幻文学。

在这种氛围中,一个联邦民众说自己担心盖亚大战爆发,简直就是再寻常不过。

然而在夏洛特研发中心,一群搞it的聪明人眼里,这种说法,就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借口。

盖亚大战,将来是否一定会爆发,答案或许是yes,但即便联邦军方的人工智能决策系统,都没办法准确判断战争爆发的时间,各种偶然因素让其充满了不确定性,提前很多年准备是不现实的。

退一步讲,即便能提前预知战争的爆发,在现代战争的高烈度打击面前,储备物资、建立避难所这些措施,又能有多大的用处。

那为什么还要做这一切,动机,其实还是防备联邦的内乱。

局势动乱,秩序荡然无存,丛林法则大行其道,相比远在天边、不知何时会落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因社会变迁而几乎必然发生的这一切,才是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真正在意的现实威胁。

这种判断,并无需缜密的逻辑推导,联邦东北部铁锈带城市暴乱频发,已经给出了事实上的证明。

一旦社会进入无组织状态,研发中心的人们,就只能抱团取暖、固守待援。

基于这样的考量,基础研发组的同僚们才热衷末日求生的准备,不仅如此,在默许、协调这一切的赫伯特*西蒙授意下,早先互相联系起来的年轻人也接纳了托马斯*安生。

而方然呢,出于隐匿身份的考虑,正好把这一角色继续扮演下去。

面对联邦社会的变迁,乃至大战,储备物资是一种权宜之计,但说实话,倘若自己真要提前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也用不着像仓鼠那样储备大量生活物资,只消切实掌控夏洛特研发中心的内网,就能将从物资到人员的一切捏在手中。

在这方面,野心勃勃的肯*汤普森团队远走他乡,减少了方然的竞争对手。

入职国际商用机器的几年来,一直在研究、渗透从研发中心到公司总部的内网节点,长期的努力和钻研收获颇丰,就说眼前,只要形势需要、时机也合适,方然完全可以暂时掌控夏洛特研发中心的内部网络,继而,掌控从医疗机器人、午餐肉罐头到智能化战斗机械的一切资源。

即便受制于安全模块,和现实世界的暴力反制,掌控只暂时有效。

但倘若推而广之,哪怕只是暂时窃据一大片网络与节点的控制权,按之前的计划,就可以从全产机的任务调整入手,尽可能快的拥有暴力机器。

怎样才能占据有利位置,时机到来时,能尽快做到这一点呢:方然的抉择,是从基础研发开始。

西历1483年初,料峭寒风带走了又一个冬天,在万物生发的季节里,方然,三十岁的年轻人顾不上体会年届而立的感慨,就接受了新的职务调整。

在赫伯特*西蒙的推荐下,工作地点仍在夏洛特研发中心,方然得以加入由联邦政府组建、负责制定信息技术行业标准与流程规范的联邦信息技术基础研究院,成为其中一名资历普通的辅助员工。

这份兼职,撇开莫须有的薪水不谈,对方然是很有利。

过去在研发中心,从ai到fscim的不同技术领域,所负责的项目,自己都是作为一枚螺丝钉而存在,不论编写代码、测试人工智能模块,还是在基础研发组供职,涉及fscim的工作都是应用,并不涉及编码等关键内容。

想一想也知道,fscim,在传统产业领域都很难用,更不用说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解析。

身为基础研发组的佼佼者,被赫伯特*西蒙看重,方然对这一变动十分满意。

多年来的勤学不辍,现在,终于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即便还没资格开发真正的标准信息测度码,至少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