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核战的紧迫形势下,避难所被启用,在一段时间的封闭运行后,或多或少,自然会有一些观察外界的手段,以便核心ai和避难者分析事态,根据外界的情形,决定要不要结束封闭运行的避难状态。
即便有这样的准备,对外观察,又会发现一些什么呢:秩序的恢复,人类活动的恢复,这些期盼中的景象,注定不会在内战后的北大陆出现。
以避难所的有限观测手段,能够发现的,只能是一队队武装机器人、一群群无人战斗机之类的威胁,昭示战争与危机仍在持续。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ai、还是避难者,都不会做出避难结束的选择。
战争爆发,国家随之崩解,文明逐渐消亡,一场漫长的浩劫才刚刚开始,这种情况下,避难所里的人根本没有机会、也不可能主动离开地下世界,只有蜗居在不愁吃穿、却希望渺茫的堡垒之中,度日如年。
这种生活,倘若还能被称为一种生活的话,也无疑是一种折磨。
与外部世界隔绝,同时也与人类社会、人类文明隔绝,自然是一种不正常的生活状态,但,避难所中苟且偷生的危害,绝不仅仅于此,而是在不知何时才能离开、甚至无法离开的恐惧中度过每一天。
这样的生活,哪怕只持续短暂的五年,都会极大影响人的心智。
99%概率保证的五十年生存期,因此而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这一点,方然是在观察过避难所中走出的人类,才真切的意识到。
继而,对自己与所有管理员的处境,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管理员,坐拥整个大区的上帝,在控制范围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这种地位,被边境线所牢牢禁锢,更深刻处于外界的威胁之下,这种生存状态,与蜗居避难所的那些人,又何尝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自己的处境,恰似身在一处较为宽广的避难所中,这是方然的认识。
继而,他也不难想象得到,倘若追寻永生的研究有了阶段性的成果,自己的人生,能够突破一百二十岁的寿限,漫长的生活一直这样继续下去,其结局,恐怕也会和那些避难所中的可怜虫一样,心智异常,甚至,不复为人。
这一点,医学研究机构提交的报告,已经说得很清楚。
鉴定结果是除一名儿童外,大型避难所中发现的所有幸存者,都有严重的精神疾患。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这世界上也曾有一些避世而居的隐士,在深山老林中,长期不与外界接触而安然无恙,但,那毕竟也还是和避难所中的情形不一样,后者,居住其中的每一个人,事实上都想离开而不得。
这种状态,和自己眼下正经历着的,简直就是一模一样表面上的区别,生活条件,生存状态,身为管理员自然不会与避难者有相似之处,但,每天照例驱使替身游荡,在辽阔原野和城市废墟中穿行,目之所及,完全是待征服的大自然,与杳无人烟的文明遗迹,这种被禁锢的感觉,就来的越发强烈。
五百万平方公里,何其辽阔,但,倘若生命一直继续下去,如此广袤的土地也终有一天会被自己踏遍。
游离于文明之外,或者说,失去了延续至今的唯一之文明,每天吃饭睡觉,检查ai的运作,控制替身在大区内漫无目标的游走,这,就是永不下车者的人生,是未来漫长到不可思议的生活之全部么。
至多再加上督促科技研发,隔三差五,与科学界的专家们会晤。
剧变之后,时代随之变迁,身在这地覆天翻的大潮之中,生活,不出所料的一点点变得简单而直白,脱离了人类社会,因此而不再需要每天与陌生人、或者亲密者打交道,起居有仿真人照料,工作,也不需要自己去完成。
那么作为管理员的职责,又是什么,只是充当久远年代君王那样的象征和摆设吗。
孤独,大抵可以这样形容,身在nep大区的地下世界里,一天天的,方然越来越明显的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希望得知外界的讯息,又多么的渴望知道,这偌大的世界,正在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西历1494年初,北大陆东南一隅,夏洛特市以西三十公里处。
amar620定居点内,道路熙熙攘攘,一大早起床忙碌的居民正走向各自的岗位,开始一天的学习或工作。
房间里,早起的女人洗漱完毕,穿好制服,在一楼的餐厅领取食物。
emily*grant,第620定居点内的一名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每天的日程,是在定居点的服务中心接待来访者,使用计算机终端录入、查询或打印信息。
对这份还算对口的工作,女人很珍惜,在这样一个历经浩劫、前途未卜的时代,能挨过全面核战之后的大混乱,继而被武装机器人押送定居点内,暂时生存下去,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每天的工作,单调,重复,很快会让人忘却旧时代的一切。
除了那个姓氏,但,在这里也必要刻意强调,既然没人知道那家伙的情形。
一边吃早餐,照例沉浸在对往事的模糊记忆里,emily没在意旁边桌上中年男人的搭讪,即便在定居点内,身为女性,这早晚也是一种近似强制的义务。
哪怕自己曾有过恋人,也无济于事,但,就自己现在这样的年龄艾米丽*格兰特,识别码620f03481。
?被一个声音惊醒,抬头看去,不知何时身旁已多了一具仿真人的健壮身躯,除此之外,还有两具城区里不多见的武装机器人,手上的gun微微泛亮。
是我,请问有什么事。
请跟我们走一趟,你有十分钟时间收拾行李。
走一趟,为什么要带走自己,双眼凝视仿真人的面无表情,emily过了几秒钟才意识到,眼前的仿真人,莫非就是统治着自己与周围所有人的,ama大区管理员。
阿达民,是吗;这样的家伙来找自己,是为了什么呢。
第452章 第四五〇章 转移(auzw.com)被仿真人和武装机器人带走,当天上午,搭乘直升机离开第620定居点的emily抵达一处新的居住地。
从空中看去,规模庞大的地面建筑群,让她想起了夏洛特研发中心。
不打招呼的脱离既有生活,面对陌生之地的一切,从住处,到玻璃幕墙外的环境,女人都有些不太适应,但在这里,她见到了一具久违的生化仿真人,虽不知道是否原版,但并无关紧要的tomy。
杜兰特,今后一段时间,你的住处就设置在这里,可以外出活动,但,依然要遵守ama大区行为规范。
我明白。
不过,能否问一下,为什么要把我送来这里。
能够再次与tomy见面,emily挺高兴,但,起码的头脑也让她意识到,对自己这样别无所长的人而言,离开人口密集的定居点,在陌生的研究机构里拥有一处宽敞明亮的住处,这件事肯定不寻常。
女人的问题,让站在门口的仿真人抱起双臂,似乎是思考了片刻。
我认为这没必要解释,对你而言,眼前的生活要比定居点好得多,这也就足够了。
你就是这一大片区域的管理员,对吧。
从登上直升机,离开第620定居点的停机坪,emily就一直在思考,现在,仔细观察门口的仿真人,起码的科学常识让他知道,这一具外貌像人的机器是由人类在远程操控,从身体到表情的细微变化,也不可能呈现在替身上。
但她还是能感觉到,眼前的家伙,恐怕已调查清楚了一切。
那我就明白了。
看起来,是因为自己认识的人,如今是做出来了一些不得了的大事呢。
直觉,敏锐的直觉,曾经有过的很多想法一下子涌进脑海,emily的语调有些低沉,即便自己的能力太有限,甚至无法明白那个人究竟要做什么,那个身在远方、生死未卜的家伙,还是做成了自己想要做的事。
正是这样。
那么,就好好在这里生活,emily,还是说我应该叫你‘艾米丽*安生’呢。
西历1494年,不知不觉,又到了严寒即将过去的二月份。
nep大区的地下世界,自然,没有四季的概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转移到新的居住地点,不论在哪里,环境都是恒温恒湿的,如果不看日历,方然很难意识到时间在流逝,意识到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时间,周而复始,每一天的日程大致相仿,这的确容易带来错觉。
方然的头脑很清醒,清醒到什么程度,即便每一天沉浸在这波澜不惊的日常之中,也还是会清楚的意识到这只是表象。
战争,从第三次盖亚大战算起,到西历1490年的休战,前后持续了近三年时间,在那以后,不论nep、还是其他大区都偃旗息鼓,刀枪入库,治下的东北太平洋大区,几年来都没有遭遇一次边境的武装冲突,更不用说战争。
擦枪走火,在这样一个管理员彼此忌惮、大搞军备竞赛的时代,原本应该是很寻常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边境线两侧对峙的武装力量,完全由机器组成,听命于战争决策ai而进行自己的一举一动,这种情况下,别说偶然爆发冲突,蓄意为之的下级独走都已彻底成为不可能,和平,也就得以轻松维持。
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不论自己、还是毗邻大区的管理员,都没有主动挑起战争。
至于更遥远的陆地之上,视线之外,究竟也是一样的和平景象、还是正经历着激烈的战斗,就完全无从得知。
从这一角度,歆享着每天的和平生活,方然却甚至无法确定,这和平景象覆盖的区域究竟会有多大,是不是现今盖亚表面的一种常态,还是仅仅存在于自己与毗邻大区之间的,暂时而脆弱的异象。
这种问题,迄今为止的人工智能,还一点都无法解答。
世界究竟怎样了,目之所及的地域之外,现如今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全凭想象,方然只能以自己的见闻和理解去摹想,但,即便如此,他还是相当有把握的断定,nep与毗邻之mis、pcs大区的表面和平,是今日之世界的普遍现象。
但,这种表面上的和平,又能持续多久。
每一天的忙碌之余,夜晚时分,按作息表的安排准时就寝,躺在舒适的床铺上,入睡前的方然总会想到这一问题。
继而,沿着以往多次重复的思路,矛盾渐生,让他一方面直觉性的认为,眼前的和平注定无法持久,另一方面却无法准确的说出,如果和平不可持续,那么,又会在什么情况下,因为什么样的直接原因而破裂。
开战,总归需要一个理由,但既然现在大家都按兵不动自己不是也一样,那么,自己又是出于什么考虑,而没有向毗邻大区发动进攻。
夜有所梦,日有所思,入睡前的念头在第二天隐约浮现,驱使替身在冰天雪地里前行,借助滑雪器材体会风一样的疾速,眼前的vr景象飞快扑来,方然身手矫健的左右规避障碍,一边分心继续思考。
分心二用,在滑雪时十分致命,方然却没有这样的顾虑,反正一旦失手,撞击岩石、或者坠落悬崖的也只会是替身。
一边应付眼前的挑战,一边突兀的想到这问题,片刻后,方然就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在这紧张激烈的环节想起这些事,大概是因为,潜意识已替自己做出了判断,在提醒自己这才是身为管理员最应该关心的核心问题。
和平,是基于什么样的态势,倘若和平无法长久,又会是因为什么。
看似与活着的目标并不相干,稍加思考,方然也不难明白,如果自己想要继续追寻永生,追寻永不下车的神迹,就必须直面眼前的这一根本问题。
继而,站在追寻永生的立场上,做出战争还是和平的命运之抉择。
不管怎样构想,总之,一定要尽快想清楚局势,而决不能像过去的两三年那样,得过且过,沉浸在和平的表象之中。
那样的行为,等于就是将主动权拱手相让,被动等待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