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策划一场战争,事到临头,却踌躇不前,对管理员而言似乎就是笑谈。
这,并非忐忑,担心麾下的机器大军,集结起来的几百万武装机器人,无法解决海峡另一侧的对手。
psk大区的实力,无法与nep抗衡,这是一条置信度极高的断言,若非如此,方然也不会周密策划这样一场战略进攻,贸然挑起战端、又无法解决掉对手,风险极高,险中求存并非自己一贯的风格。
但是在下达命令,让人工智能指挥的机器大军越过海峡,为自己的利益而吞噬一切抵抗力量之前,他还是会不禁想起那些似曾相识的一幕。
历史上,曾有很多次,看上去更先进、更文明的一方,被更落后、更野蛮的一方消灭。
为什么会想起这些,是自认为更先进,更文明,进而为即将发动的进攻寻找一些天选之任的精神凭借吗,用不着,麾下的机器大军并无自我意识,更不会思考为何而战,而自己,精神意志的支柱,更无比坚定,根本无须任何莫须有的精神依靠。
此时此刻,身为战争的策动者,方然仍会心生一种模糊的猜测,他觉得,对面的psk大区,那实力分明略逊三分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却反而会比自己的nep大区更先进,更发达,更有资格代表人类文明。
荒唐可笑的念头,确乎如此,方然很清楚这只是一种幻觉。
不论任何时期,任何年代,判断一个群体,一个文明先进与否的最终依据,不是悠久灿烂的文化,不是美轮美奂的楼宇,而是暴力,是摧毁其他文明,而不被其他文明所摧毁的力量,这种标准是很无奈,但却也是铁一般的现实。
倘若一个文明,无法赢得残酷的竞争,再有怎样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
生与死面前,谈论其他任何事由,都无意义。
但为何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暴力机器中混有人类的psk,其社会架构,乃至于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想必也会有人类的存在。
这种状态,相比于民众蜗居于定居点,科学家软禁于研究机构的nep,乃至北大陆上的任何一个大区,都更接近于旧时代的社会、文明之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更接近于人类想象中的,技术高度发达、运作一如往昔的那种文明。
人类的畅想中,不论细节如何,人,总归还应该是文明的主体。
倘若没有这一点为基础,再发达的科技,也只能是一片笼罩在文明头顶的阴云,更残酷的是,这设想在今天已成现实。
站在管理员的立场上,nep与其他大区的现状,是一种最优解。
站在人类的立场,却又如何。
生存还是毁灭,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将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套用到社会之上,解释世间的悲观百态,甚或以此去粉饰资产主义的万恶。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这一规则并不适用于人类社会,至少不应该适用。
但现在,面对即将亲手发动战争,很可能将另一群体、甚至文明彻底消灭的残酷现实,方然却格外清晰的认识到,在过去的旧时代,提出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些人,他们的说法,并非完全没道理。
只不过,适用丛林法则、物竞天择的对象,并非个体,而是整体。
人类群体,种群,乃至文明,面对的残酷现实,某种意义上讲,的确与冷酷无情的自然选择毫无分别。
身在这残酷的世间,自己,不过一介管理员,又何尝还有别的选择。
时限已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么;不用等了,开始吧。
西历1498年1月31日,后世的记录,一般认为,这是第四次盖亚大战的开端。
方然并不这样想,但,其实也都无所谓。
隆冬时节,动用各种手段发送劝降讯息的几天后,阿达民下令进攻,天堂军的一百四十万武装机器人立即行动,按预定计划,向白令海峡对岸发起冲击。
那一天凌晨,北极圈外,漫长的黑夜里大雪纷飞,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让机器人行动不便,电池放电能力下降,部分武器无法正常使用,缺乏润滑的内燃机频频趴窝,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天堂军滚滚而来,碾过psk脆弱的边境防线。
严寒,对人类、或者机器人,都并非一种友好的作战环境,但对双方的影响大致相若,并无法改变战斗的结局。
战线之后,远在几千公里之外,地下掩蔽所里的方然平静的看着这一切。
漫天雪花飞舞,视线,因狂风而一时好转、一时恶劣,切换到红外频道的战场监控设施,画面仍十分模糊凌乱,此时此刻,仿佛置身于阿拉斯卡的冰天雪地之中,别说战斗,简直连呼吸都极其艰难,这是方然的第一印象。
但,履带轧过积雪,铁爪踏破冰原,按指令行动的机器大军,仍然在这样的一片白茫茫之中,竭力前行。
闪光与爆炸,时而让视野染上一抹橘红,沉闷声响随之传来。
天气极端恶劣,并非特意在这时发动进攻,nep大区的空中武力似难以发挥作用,自杀式无人机却照常升空,硬抗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非战斗损失,纷纷抵达战线上空,向地面上的履带式炮车、多足巨型机器人,乃至零散的小型目标倾泻弹药。
损失,一开始就极其惊人,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狂风暴雪拍落的无人机再多,也不过就是返厂修理、或者拆解回收。
无人化的战争,损失多寡,只是一种寻常的损益考量,无关其他。
严冬的漫漫长夜,在海峡上空,阳光直到接近正午时才昙花一现,持续几小时的激战,天堂军已完全清扫psk前沿武装力量。
战斗稍告一段落,机器大军集结、向纵深推进时,对手终于发动了强势反击。
巨大的爆炸,自白茫茫的冰原上暴起,视线中一抹闪光乍现,继而是火球与冲天而起的灰白蘑菇云,方然起初认为,那是核爆,但前线传来的情报则显示,这只是埋伏在厚重冰层之下的超大型常规炸弹。
第522章 第五二〇章 推进(auzw.com)利用威力巨大的爆炸,破坏海峡冰层,psk试图以此延缓天堂军的推进。
这一战术,方然早有预料,或者不如说早在asa等战略决策ai的预料之中,作为战役推演的初始条件之一被预置。
天堂军的对策,则是放弃被爆炸阻滞、甚或葬身海底的一部分兵力,其余未受波及的兵力一气长驱直入,在强有力的后勤支持下,径自深入寒冷荒凉的中大陆远东区域,一边迅速推进,一边以优势火力清扫突击路径两侧,建立稳固的跃进基地。
一旦跃进基地建设起来,只需不断投送兵力与补给,正面再加一把劲,便可以肃清白令海峡西侧的psk军。
这一策略,实施起来的风险、收益如何,方然并不十分清楚。
人工智能制定的作战计划,遭遇海峡爆破后,按部就班的执行下一步,方然很放心的讲战场指挥权授予ai,即便这套体系,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没有重大升级,但应付实力逊色三分的psk,应该还不成问题。
不仅如此,在严寒长夜发动的进攻,收获之巨,甚至超出了方然的预期。
按asa等人工智能的预测,起码的战争推演,1月31日发动全面进攻后,天堂军将用一周所有的时间,打通通往中大陆远东腹地的进攻路径,预计损失会在500,000至700,000,因此第二阶段的进攻,需要再投入一支规模庞大的预备队。
这种战略构想,成立的基础,是对psk大区武装力量及边境防御的估计。
现如今,在大区地下世界里观望战况,天堂军仅用了七十多个小时就基本达成第一阶段的战役目标,损失则只有约320,000。
即便这些损失,其中一大半,也是在海峡冰爆时,大量作战单元沉海所造成。
psk大区的管理员,或者说,其暴力机器,是否在执行什么战略层面的计谋,这是方然首先想到的可能性,但说真的他着实很怀疑,在战争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今天,传统的谋略还会如旧时代那样有用。
当今时代的战争,一方面,战前所获的讯息十分匮乏,难以评估对手的实力,然一旦开战,凭借覆盖战场的监控体系,不论管理员、还是ai,都能全面掌控战局。
接下来的战斗,基本上就是一种给定诸元的机器人火并,以实力决定胜负。
譬如眼前的态势,psk,放弃白令海峡,主力撤出苦心经营、戒备森严的海峡前沿防线,凌乱不堪的后撤到中大陆腹地,与潮水般涌去的天堂军厮杀,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场合算的买卖,倒更像是无奈之下的败退。
也就是真实的实力,psk,与nep之间,差距比自己预想的还大么。
这种猜测,出发点并非自己,而是人工智能给出的预测,所以方然十分谨慎,他并不认为一向以数据、算力与构架说话的ai,会这么容易犯错。
按ai的分析,对遥远大陆上的滨海边疆大区,有限资料显示其科技、军力水平逊色于nep大区,不仅如此,近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在一点点的持续拉大,调研的数据基础与推理论证都没有问题,结论应属可信。
但现在,实力差距比预测的还大,这恐怕另有缘由。
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一难题,方然直接交给asa去尝试推断,自己则专注于核查、理解人工智能制定的作战规划,确保其中没有明显的疏漏。
一人之国的体系,原则上,完全效忠于大区管理员,但小心使得万年船。
1月底发动的进攻,持续若干天,到1498年二月中旬,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基本达成,nep大区向西拓展了一大片,占据了中大陆东部边陲的百万平方公里土地。
在世界地图上观察,这片区域,只是广袤无垠之中大陆的偏安一隅,实际上也是如此。
行动过程中,除突破海峡防线的激战外,天堂军的推进行动,极少遭遇十分坚决的抵抗,这并非是当面的psk军意志薄弱,事实上,在向西推进过程中,天堂军在若干座近似定居点的城市边缘,都进行过十分激烈的战斗。
战斗中,凭借远程火力、空中优势与数量占优的地面战斗平台,天堂军陆续击退、消灭了若干支psk武装力量,交换比也一度高达1:3以上。
激战结束之后,打扫战场,进一步进驻psk大区的定居点,在敌对力量中,不出所料的发现相当数量之人类士兵,其中很多在战斗中身死,但幸存者也不少,如何处置这些敌对一方的人类,是摆在方然面前的问题之一。
但现在,阿达民并无心深思熟虑,只是下令天堂军将战俘收容,保障其基本生活所需,等候进一步的发落。
与战斗俘虏相比,psk的民众,是更令方然惊讶、同时也深感棘手的存在。
民众,在管理员口中,基本等于一种客观存在的资源,在决定进攻psk大区前,方然就有计较,根据nep大区圈养一千万民众的经验,对战争中陆续获得的民众,直接将其安置在想必也会存在的定居点内即可。
但是半个月来,随着天堂军的推进,寒冷的中大陆边陲陆续呈现一系列定居点,其中的情形,则让阿达民十分意外。
一言以蔽之,这些人类聚集、生存的地点,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定居点。
至少以nep大区的定居点来参照,差异是很大的。
西伯利亚,接近边陲的这一片针叶林覆盖之地,不论在什么时代,都几乎一点也不适合人类生存。
旧时代的理联,出于远东开发的需要而迁移人口来此,但在其解体后,可想而知,失去支持的远东迅速凋敝,人口也急剧萎缩,基础设施废弃荒芜,很多地带更再一次人去屋空,恢复为沙罗时代的无人区。
待到新时代降临,科技的进步,多少赋予人类在极寒地带生存的能力。
但,区区一个psk大区,应该没能力、也没意愿,向远东边陲迁徙大量的人口,这简直毫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