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不下 > 第640章 破竹(auzw.com)

第640章 破竹(auzw.com)

2025-04-03 05:15:00

当地时间凌晨,紅军完全解放茅斯考,这是东尤夺还战最重要的一天。

自此向西,数千公里之外的东尤平原,战斗几分钟前结束。

十字军残存兵力被完全歼灭,战线,在茅斯考突出部一带被拉平,盘古报告西线敌军的规模已跌落到6,772,000,形势对gpl十分有利。

相比之下,几个月的凛冬鏖战,全力进攻茅斯考环带的紅军也付出沉重代价,总规模从一千六百万跌落到一千一百万出头,这是自第四次盖亚大战爆发以来,阿达民手下之机器大军最艰难的时刻。

自西历1497年起,紅军及前身天堂军,编制从未如此菲薄。

11,000,000的机器大军,其中,近四成部署在北大陆,西线战事一直如火如荼,伊甸军与紅军的拉锯战,损失却相对有限。

这一态势,完全依赖辐射污染带、与不计长远后果的滥用火力,如今,盘古也给出十分审慎的报告,提醒喜忧参半的阿达民,接下来,如果伊甸军的攻势更加猛烈,gpl则必须认真考虑暂时从北大陆撤退。

放弃原nep大区的土地,极端情况下,准备后撤到白令海峡以西。

这一判断,倘若是在几年前,由方然自己根据事态做出,恐怕会令他十分恐慌。

但现在,若将刚拿下的一大半东尤平原算在内,盖亚净土大区的控制面积已达23,430,000平方公里,不仅如此,如此辽阔的土地,不论地上、还是地下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战略格局上,这是非常有利的态势。

即便因伊甸军北上,暂时放弃nep,这一态势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唯一需要在意的,是盘古所在地,临近北大陆腹地的废城海伦娜,如果紅军顶不住伊甸军,强人工智能体系也必须随之迁移。

而且,一开始预备的阿拉斯卡基地,如果伊甸军北上,也很危险。

想到这里,方然确乎意识到,如盘古这样的强人工智能,虽然能力超卓,远胜人类,却着实与人的思维模式不尽一致。

譬如眼下,事态是明摆着,盘古自身安危也系于北大陆,却丝毫不为自己打算。

强ai的一切思维,根本动机,如果有的话,也必然由阿达民指定,其自身完全专注于赢得战争这样的任务,自身的安危则需要人去照管,因此,方然重新拾起asa、进行推演,在广袤西伯利亚为盘古寻觅新居。

东线消极防御,与此同时,西线的挺进则一刻不停。

面对尤洛浦的十字军,曾空前强大、如今却强弩之末的垂死之师,拿下茅斯考环带的紅军气势如虹。

自1503年1月起,盘古几乎接连不断的发动一次次战役,趁热打铁,不给尤洛浦任何休整、喘息之机,从茅斯考环带向西,陆续攻克图拉、奥廖尔、斯摩棱斯克、库尔斯克等坚固据点,前锋越过原沙罗边境线。

相比之下,从罗斯托夫到斯塔林格勒一线,则被盘古弃之不顾,对这些地带的十字军残余,只出动红空军进行清扫。

从一开始的气势汹汹,到东尤夺还战的后继乏力,十字军的表现,让方然很意外。

他原以为,发源自尤洛浦大区的十字军,凭借旧时代的科技、产业与军事实力,理应跻身于割据势力中的一极。

但现在,十字军的表现,却有若丧家之犬,让他意识到尤洛浦大区的实力,至少其全产机体系中的军工产能,并不似自己一开始想象的那样庞大,这或许是因为该大区的历史上,内斗太过严重。

瞥一眼地图就知道,尤洛浦大区,这片土地历来有一批大大小小的国家。

不论因何原因,在第三次盖亚大战中,这种态势都很不利。

即便借助联邦的支持,与旧时代的尤洛浦联盟体系,尤洛浦大军暂时东进、一度迫近茅斯考,核战日后,仍立即陷于分裂,与随后旷日持久的边境对峙中。

长时间的边境对峙,不论开战与否,都会拖累割据势力的发展,而在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尤洛浦,危害尤甚,实际上据asa的估计,尤洛浦甚至是盖亚表面最早从对峙走向冲突的地带之一,东尤洛浦大区也可能牵扯其中。

一番内斗之后,十字军的所有者胜出,然后才向东进军。

不论人工智能的判断,是否是现实,在西历1503年初到夏季的这段时间,紅军的确势如破竹,在越过沙罗与原理联加盟共和国边境线后,陆续越过戈梅丽、敏斯克、卢布林、利沃夫等城市。

到当年7月末,紅军将战线稳定在warsaw、克拉科夫与布达佩斯一线。

仗打到这时,大局已定,即便紅军的几百万机器大军就地驻防,单靠地面远程火力与红空军的高烈度空袭,也能将西尤洛浦变为一片废墟。

在攻势力竭前,尽可能向西突击、压缩尤洛浦大区的生存空间,此时紅军的作战总编制已跌落到7,900,000,前线兵力更只有四百万出头,方然委实觉得,这堪称自己从掌控nep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不过,盘古的一系列决策,正在逐渐展现出强大后劲。

大军编制再创新低,这,固然危急,借此时机全力整饬的gpl之军工体系,产能也进一步攀升到六百五十万年的新高。

不仅如此,在盘古的一揽子计划中,即便考虑到原nep大区可能被放弃,到西历1503年底,整个盖亚净土大区也将具有约8,000,000的作战单元年产能,开足马力生产,只要三到四年时间,便可恢复紅军规模至四千万。

三到四年,且看眼前战况,似乎还有一点缓不济急,不过在基本消灭了十字军后,gpl要对付的就只有东面的伊甸军,产能除弥补战争消耗外,还有剩余。

浏览报告,对战局有了一些把握,方然问过盘古,为何不一鼓作气铲平尤洛浦;然后才想起来,这想法,是忽略了大西洋海盗的威胁。

第641章 第六四〇章 迁徙(auzw.com)在消灭十字军主力后,尤洛浦的时局,实际上已变为一场产能博弈。

这一点,方然自己并想不到,盘古则胸有成竹的安排下去,并不担心被赶到西尤洛浦一隅的对手卷土重来。

原因是明摆着,当今时代,战争的胜负手其实在于:哪一方实力明显占优,则无悬念,譬如现在的紅军与十字军便是。

1503年春,屯驻在中尤洛浦的两支大军,比较起来,紅军的数量与质量并不显著占优,然而与后继乏力的十字军不同,gpl大区的军工体系,正在以每月五十万作战单位的速度,向西线增兵,远程火力贫乏的对手并无力阻止这一切。

照这种趋势,西线的紅军优势会越来越大,何时荡平十字军,只是一个与全局少有关联的次要项。

相比之下,北大陆中央地带,战斗形势则一天天变得更加恶劣。

从南方大陆汹汹而来,数量惊人的伊甸军,多足机器人与自爆无人机,乃至楔形脑袋的履带式电磁炮车,潮水般漫过辐射污染带,一边蒙受巨大损失,一边持续向北推进,大有荡平nep、一统北大陆之势。

面对空前强悍的敌军,紅军则步步为营,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阻击战。

兵力匮乏,在西伯利亚的援军到来前,原nep大区内的紅军,总兵力便只有1501年统计的四百余万,这一数字在1503年初已腰斩,不仅如此,若继续消耗下去,几个月便一定会全线崩溃。

区区2,300,000作战单位,居然能顶住上千万伊甸军,这已经是奇迹。

代价,则是东北太平洋区内的弹药储备,接近枯竭,防空体系也一天比一天庞大,大量资源被投入到国土防空领域,地面兵力便更加捉襟见肘。

这一幕,让方然想起二战时代,束棒斧条顿面对联邦铺天盖地的轰炸机,不得已将军工产能分配给防空武器,大量88mm炮的战斗寿命在防空作战中消耗殆尽,最终在地面与天空中皆被击败。

东北太平洋区的情形,正于此仿佛,如果没有西伯利亚大后方,结局恐怕也一样。

早先从北大陆迁居到中大陆,这一次旅程,方然就策划的声势浩大,多年未有而似乎淡漠了的死亡之恐惧,重上心头。

离开nep的地下掩蔽所,前往西伯利亚,一旦离开几百米厚的岩层、黏土与钢筋混凝土,大战时代的个人安危,便不是那么牢靠,为此方然没少动心思、做测算,最后才采纳asa提出的pland:沿区内的地下隧道,随机选择一条路径至白令海峡,在专门建造的阿拉斯卡水下基地转乘特种潜航器,抵达对岸的水下基地后,再走地下隧道至目的地。

全程不见天日,规避唯一要提防的核弹威胁,整个行程着实耗资甚巨。

别的不谈,单要渡白令海峡,几百吨重的多组履带超重型载具,与一条堪称永不沉没的装甲运载舰,原本都已准备妥当,但,方然还是对0.0017%的反导系统拦截失败概率,耿耿于怀,放弃了plana。

虽然不论自己,还是asa,都不认为其他割据势力,有能力获知自己的这一迁居计划,但小心驶得万年船总归没错。

至于pland中的潜航器,也非万无一失,不过,水下总归还是安全些。

为防御可能出现的水下攻击武器,譬如核鱼雷,办法比面对空时更稳妥,在航道两侧拉起若干道防护网,外加大量炮灰拦截载具便可。

事后统计下来,一次迁徙,消耗的资源竟超过两千万吨标准煤。

至于这花销是否值得,生命无价,身为阿达民而认识的十分深刻,方然并不在乎这一点。

现在看来,当时的这一决策还是很明智,如果盘古审时度势,要gpl暂时放弃北大陆,自己也无需仓促迁移,平添诸多风险。

但是,阿达民可一人潜行,苟活于北大陆定居点内的民众,则没有这等便捷。

西历1503年,就在西伯利亚风起云涌,无数紅军作战单位自奔流而出时,伊甸军的攻势也在加紧,前线战斗愈加激烈。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是缺乏情报、还是认为没有必要,拥有大量远程火力的伊甸军并未着力封锁白令海峡,而专注于打击东北太平洋区的纵深,战术弹道导弹成片飞越苍穹,巡航导弹遍地开花,一时间,nep区的全产机遭遇重创。

相比于频繁遇袭的节点,民众定居点,显然被ama之管理员判定为无价值目标,而暂时得以幸存。

不过,方然却很清楚,一旦伊甸军铁蹄踏入,这些定居点顷刻便会成为坟墓。

民众的性命,在这时代,对一位手握强人工智能的阿达民而言,委实无足轻重,转移人口也需要时间、资源,并不划算。

留下民众,让其在定居点内等死,可以这样做吗,当然,盘古的建议如此。

而身为决策者,方然也确乎没一点心理负担,他并不认为这种事,会让自己此前的诸多努力付诸东流,反正牺牲nep,中大陆上也还有文明残存。

相反,在决定怎样做时,他选择让asa来简单评估一下。

进而,得出与盘古并不尽一致,因此而未必准确、却相对合理的结论:留下nep区的民众,相比于将其转移到西伯利亚,的确会额外承担一些资源消耗,但,考虑到伊甸军夺取定居点后,必定将全体民众回收利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资敌,还是运走更妥当。

生命,何其宝贵,在管理员眼中,则只是权衡利弊时的砝码。

尽管如此,对盖亚净土大区的两千多万民众而言,这仍然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决定将nep区的民众尽数转移,接下来,盘古开始方案规划,下达过命令的阿达民则在控制室里呆坐片刻,他在琢磨些其他的念头。

盘古浑不在意,或者说,功能上并没有这一条,但身为阿达民,基于对同类的深刻理解,方然在揣测,当战线北侧之敌正在撤离民众的消息,传到ama大区管理员的耳中,彼人又当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