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不下 > 第660章 社员(auzw.com)

第660章 社员(auzw.com)

2025-04-03 05:15:00

茅斯考,不仅是沙罗首府,也是曾经存在的理联之首都。

一场东尤夺还战,茅斯考环带的争夺尤为激烈,曾经被炮火硝烟笼罩的城郊地域,现如今,已经被盖亚指挥的全产机体系覆盖,成为绵延上百公里的军工产业带。

被环带围绕的茅斯考城区,则因价值匮乏,仍然是一大片杳无人迹的废弃地带。

城市,在当今时代,对大区管理员而言,只是一座座充满神秘、略带伤感的文明坟冢,在制定任何规划时,都不会将其列入其中。

方然呢,当自己有时间时,则会驱使替身游荡其中,权作消遣。

一切似乎与多年前,探访北大陆废城的情形仿佛,但,在经历过尤洛浦大区的统治后,这片土地上的末日掩蔽所,民众聚居地,全都被机器大军一扫而空,如今即便掘地三尺,也无法再碰到任何活着的同类,就连一具同类的尸体都见不到。

现如今,在一座毫无生机的偌大废墟里穿行,方然自己也不太清楚,他来到这里,究竟是抱有怎样的心情。

茅斯考,曾经的理联首府,在不影响盖亚净土大区运作的基础上,一切该做的都已做过。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的陵寝,在核战日之后,遭遇破坏,而后则迅速随城市一道被废弃,被遗忘,直到涂着五芒星的工程机器人降临,清扫环境,整饬一新,却注定无人再来祭奠,只除了今天的阿达民。

新圣女公墓,一众理联时代著名人物的埋骨地,也是大致同样的待遇。

城市变为废墟,对方然而言,某种程度上反而是一件好事。

即便在国家濒临崩解的旧时代,有活力民间组织在茅斯考肆虐,造成许多破坏,但,在西历1489年后,城市里的一切便近乎停摆,直到紅军先头部队进入茅斯考,这里的大部分区域,仍然停留在十几年前。

一边前进,一边打量,意识到这样走下去,到天黑也无法抵达主城区,方然摇摇头,呼叫全地形车来搭载替身。

在完全废弃的城市内,履带式全地形车,是如今的一种必备之载具。

不多时,车辆抵达茅斯考地标——红场,走下车来的阿达民环顾四周,他趁夜色未晚,先穿过克里姆林宫的破败城墙,登上塔楼,然后才发现这里的视野并不开阔,那些早已废弃的高楼大厦,现如今,依然充斥在红场的视野内。

也罢,其实来这里,并不图看到什么风景。

追寻逝去的记忆,注定是一场空,这时,还不如接入asa的数据库,提取资料,更能发现些许理联的昔日荣光。

只不过,再有多少昔日光彩,今天的人类也注定无缘得见。

感慨,多少会有一些,一边沉浸在莫名的情绪里,一边爬下塔楼,阿达民在弗拉基米尔同志的墓前,伫立多时,直到天色完全暗淡才迈步离开。

从茅斯考离开,让载具将替身运送到储藏库,想了想,方然改变了主意,他没有亲自前往下一站——拍芮丝,而是吩咐asa去调遣工程机器人,看齐茅斯考的规划,将拍芮丝的若干古迹,尤其是公社社员墙保护妥当。

必要时,为提高生存率,也可以考虑将其整体迁入地下。

巴黎公社,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事件,迄今为止仍在拍芮丝留存的痕迹,实在寥寥,位于公墓的公社社员墙,在浩劫中幸存下来,殊为不易。

这一处地点,对盖亚表面的其他管理员而言,没有什么价值,至少对一度统治尤洛浦大区的精条来说是如此,若非十字军在占据东尤洛浦大区后,很快被紅军驱离,恐怕包括茅斯考在内的诸多地区,都会横遭劫难。

一座弹痕累累的墙壁,对方然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如何保护则是难题。

虽然他完全相信,在gpl与ama的大规模战争中,甚至后续的一切军事行动,都几乎不会殃及拍芮丝,核弹却不长眼睛。

文明的历史痕迹,广义上讲,每一处都弥足珍贵。

但,终究还是有一部分,比其他的更珍贵,更值得花费资源去保护。

出于这种考虑,在阿达民的授意下,asa迅速制定了几套可行的保护方案,经方然拍板,决定将公社社员墙及周围地块,自下部开掘,整体沉降到一百六十米的地下深处,并在其上部构筑抗超压防御带。

经过这样的处理,便可抵挡五百万吨tnt的热核弹头,而不致被摧毁。

对一处文物遗迹而言,这样的规格,显然很高,相比之下从巴黎圣母院、到卢浮宫的大量建筑,则只能用帷帐遮盖,隔绝大气。

人类文明的成就,迄今为止,在盖亚表面还残存多少,这是一个连强人工智能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身为大区管理员,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的管理者之一,究竟该在这方面投入多少资源,才真正合理,这同样是一个取决于当事者、而没有客观答案的问题,方然只能自己决断,自己斟酌。

抢救性的保护、发掘盖亚表面所有遗迹,现在谁也做不到。

不仅如此,要扭转盖亚表面的生态环境恶化,阻止其向地狱迈进,也是一样的不可能。

除非眼下,盖亚表面的所有割据势力之管理员,立即停火,彼此协同,动员人类的全部力量去对抗大自然,才有可能完成这一切。

与前两个假设相比,这,显然更是一种奢望。

所以,不论gpl、还是盖亚,距离彻底毁灭究竟还有多远;在北大陆对抗伊甸军,直到一统全世界,还要多久,时间还来得及吗。

时间,一天天流逝,小小的蓝色盖亚,仍然在轨道上不知疲倦的绕恒星运转着。

从太空中看去,星球表面,仍然是一大片湛蓝,大地上的绿色则退缩、消散到几乎看不见,风云汇集,在干旱而荒凉的大地上肆虐,无数灰黑色调、庞大如山的建筑物,在狂风、骤雨和暴雪中巍然屹立。

第661章 第六六〇章 时限(auzw.com)从如此遥远的地点看去,盖亚,也已不复以往的模样。

那么在盖亚表面,人类,又会如何感受,如何看待正发生的一切。

身为人类之中的一员,理应有资格、有能力发声,地下世界里的男人只静静的看着这一幕,投影中的盖亚,沉默无言。

发射卫星,窥看盖亚表面,其实并无须通过这种手段,asa也能报出,盖亚现在的情况如何,根据大量资料的综合,现在的盖亚,地表百分之九十三的土地已不适合人类居住,再计入气候变化、地质灾难的影响,这一数字更会升高之百分之九十九。

蓝色的生命摇篮,现如今,距离成为生命绝迹的坟墓,还有多远;精确的答案,不知道,大趋势却一望可知。

‘盘古’,我们盖亚净土大区,要尽快肃清全世界的敌对武力,你明白吗。

明白,这是既定目标。

与盘古对话,没有语音,一切仍通过终端交流,事实上在使用盘古的几年间,这种交流基本上都由ai与强ai进行,阿达民直接联系盘古的次数很少。

不仅如此,与没有人类思维、甚至不明白对话为何物的强人工智能交谈,也很无稽。

方然只是随性而为:那么,究竟需要多久,有一个确切的数据吗。

五年左右;更精确的时间,置信度低于您习惯的门限值,余认为没有必要提供。

五年,对阿达民而言,是一个可以等待的期限,方然没催促盘古,他知道这对强人工智能并无必要。

盘古继续说明,当下的总体战略规划,是抓住短暂的休战期,极大扩充紅军的总编制,只待北大陆的伊甸军再度发难,便大举南下,在不计代价的消灭ama后,再集中力量探索西大陆列强之地。

一旦消弭西大陆的威胁,其他大陆上的势力,根本不足为患。

南方大陆的皂人,以及,天竺的达利特,如今已根本落后了一个世代,紅军南进分队在天竺未发现任何割据势力,想必皂人也难有建树。

现在,对gpl大区的管理员来讲,与其说他是在担心,皂人、达利特之地会突然冒出割据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倒不如说是在烦恼,一旦成为那个人后,要怎么处理这些分明便等同垃圾的人口。

人种,无高下之分,方然很清楚这一点。

但据此判断,而无视客观存在的,群体与群体、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则是一种罔顾事实的唯心主义。

何况对阿达民而言,现实的问题,根本也不是如何对待人类中的某一群体,而是大限将至,奇迹降临时,盖亚表面现存的所有同类,都将变得不合时宜,他们的去向,他们的归宿,都须得着落在那个人身上。

即便自己有心将其拯救,穿越奇点,抵达光明的未来,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而言,这,将会是一种巨大的隐患,决然无法接受。

说白了,一旦从生死的旧文明,迈向永生的新文明,除担当守夜人职责的阿达民外,其他所有的人,皆终究难免一死。

倘若站在这样的格局之上,俯瞰众生,方然的心理压力就会小得多。

皂人也好,达利特也罢,乃至gpl大区的无数民众,其实,也不过是即将迎来其无数前辈们都曾迎来的宿命,这种宿命,身为那个人而不去干涉,并不是一种渎职,而是自己的天职。

gpl与ama的大战,说不定,顷刻就会重燃。

阿达民却在掩蔽所中畅想,就仿佛,远方的战火,与自己毫无关系,现在他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文明的未来;相比之下,连自己的永不下车,都仿佛只是一种顺便为之的陪衬。

生与死的奥秘,对死亡的恐惧,伴随着过去的几十年人生,直到今天,也许是意识模拟器与相关研究,带来希望,五十二岁的男人心境从未如此平和,如此从容,如此波澜不惊的望向盖亚这艘巨轮,在命运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就在这样的谋划与憧憬中,1506年的钟声敲响,饱经沧桑的文明又迎来新的一年。

北大陆的战争,经历过几个月的暴风雨前之宁静,终于卷土重来,忌惮紅军实力暴增的伊甸军抢先发难,战火与硝烟再度密布天空。

身在西伯利亚,几千公里外的这场大战,已不再让方然揪心,甚至毫不关注。

战争,终究只是手段,既然盘古完全有信心取胜,一切就交给强人工智能去打理便是,这也没什么大不了。

相形之下,他现在更关注的,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经历过两年的研发、测试,psk077的意识模拟器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现如今,一系列活体实验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如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所言,如果一切顺利,至多在五到十年内,便会有决定性的成果。

将自我意识,移出注定朽坏的躯体,至于原则上可维护、可升级,因此而有望永存的意识模拟器中,是迈向永生的关键一步。

在那之后,如果说,死亡的威胁仍挥之不去,一切便在于环境。

先解决自我意识的延续,才有时间,去逐一应对盖亚,太阳系乃至银河的长远危机。

不过,即便有意识模拟器为载体,也有脑外连技术为手段,要让一个人的思维、意识,完好无缺的迁移,也并非易事。

值得顾虑的方面,某种程度上讲,并非技术,还是一种自我认知与认同的困惑。

1506年初,再一次造访psk077研发机构,阿达民视察过意识模拟器,浏览报告,确认活体实验的进度,他在机构的小型会议室里,与朗道先生交谈,尝试理解这位杰出科学家对意识迁移的看法。

意识迁移,目前已可以认为,是一种即将实用化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重大价值,显然,并非将意识在脑神经系统与意识模拟器之间颠来倒去,而是服务于永不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