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雨

2025-04-03 08:10:40

外面的风雨紧了起来,窗扇被吹得格格作响。

檐角的风铃叮叮的响成一片。

你是我的女儿,这是确定无疑的事。

安王温言说:不管旁人是怎么看怎么想的,这一点你自己要记得,你是我和你母亲的亲生女儿。

小冬只觉得心里一块石头咚的一声落了底,从心底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来。

这半天原来她都憋着劲儿的,连脚尖都是绷着。

原来她这样在乎。

是的,公主的身份她一点儿也不稀罕。

她只想做安王的女儿。

最大的一桩心事解决了,小冬认真耐心听安王往下说。

既然不是,为什么其他人总是明示暗示的,让她以为她是皇帝的女儿?你母亲……她是个至情至性的女子,在她眼里,金马玉堂也好,贩夫走卒也好,都是一样的人,没有分别。

这一点,锦凤那个丫头很象她。

旁人看得比天大的东西,她们从不放在眼里。

她歌儿唱得好,舞跳得也好——就象当年的贵妃崔氏。

小冬抬起头来。

这位崔妃,她听说过。

据说是绝代佳人,堪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

圣德太后为了她的宠,才有了圣慈太后出头的机会。

姚青媛若是象那位崔妃,那相貌之美自是不必说——可圣德太后怎么会喜欢她?那时候她也刚十岁,是做公主伴读进的宫。

不过她和锦凤那个丫头不一样,她才貌双全,那时候……暗中仰慕她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啊。

小冬认真观察他的神情:父亲,也是其中之一吗?安王微微一笑,并不避讳:是,我也是其中之一。

不过那时候我并没表露出来。

相反,我替她和皇兄传词递信,跑腿儿的活可没少干。

呃……小冬打量一下安王。

烛光映着他的半边脸,看起来温润而儒雅。

小冬一点都想象不出他跑腿的样子。

后来皇兄定了亲,成婚前又让我送一回信给她。

她那时候已经听说了消息——宫里宫外都知道了,她当然也听说了。

我把信给她,不放心就走。

我还捏紧了帕子。

她要是哭了,我想,我就把帕子递给她……那,她哭了吗?安王摇摇头:没有。

帕子都快让我攥出水来了,她也没哭。

小冬差点笑出声来。

想不到安王也有那样年少情怯的时候。

皇兄成亲之后,她也离了宫。

喜欢她的人虽然很多,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去提亲。

她在京城没有待多久,她父亲病逝,母亲也跟着去了,她扶灵回了遂州。

没人去提亲是可以理解的,谁敢给皇帝戴绿帽子呀?后来呢?我去送了她,满肚子话,也不知该如何说,她还反过来安慰我。

她年纪比我大,还因为皇兄的缘故,总拿我当弟弟似的……哦,原来姚青媛还比安王大——那后来这姐弟恋是怎么成的呢?对了,中间安王还娶过一位沈王妃,赵吕的娘。

真够曲折,戏台上唱的那些戏目,哪有真实发生的事情来的丰富精彩?中间过了几年,我也定了亲,成了亲,有了儿子,又失去了妻子。

因为一桩棘手的事情去江南,结果又遇见她。

我娘在江南做什么?怪不得外头不了解的人,说第一任安王妃出自河东,第二位来自江南。

遂州与江南差得远着呢,原来我娘是在江南住过的。

她一个孤女,无依无靠,偏偏又有动人的才貌,在老家遇到了许多烦难的事情……宣州有她一位姨母,她寄住在那里,生活并不如意。

雨声飒飒,安王忽然说:把窗子开一扇。

小冬走过去,推开窗,支起窗篷,外头的雨夜漆黑一片。

能想象出来,姚青媛的处境应该是很难的。

无父无母,自己生得又美,怎么能避得开周围的人明刀暗箭?就算一退再退,又能退到哪里去?从京城退到遂州,又从遂州退到江南,辗转千里。

天下之大,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亲情在利益与权势面前是如此凉薄。

后来,她和您回了京城?嗯,她当时遇着了麻烦,我替她打发了。

不过她并不是同我一起回的京城,是她寄住的那户亲戚,因为升迁调任而搬进了京里,她也随着一起回了京。

呵,又回来了。

小冬坐回刚才的位置。

这个故事真的很长,尽管安王讲得很简单。

是明珠美玉,总是难掩光辉。

回了京城之后,往日里的那些人遇见了她,认出了她。

……当时京城里有名的才女区兰颖还和你母亲常来常往的。

区师傅?对。

安王点了点头:还有明惠君,哦,这个人你也认识,就是明贵妃的妹妹。

那不就是他们王府里从前的那位明夫人吗?时间这么久了,她也失踪了多年,小冬才头次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随着安王的话,姚青媛的样子,在小冬的心中渐渐丰满鲜明起来。

她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她有些什么朋友,她的经历——那阵我只要得了空,就想往她那里去。

即使进不了门,见不着她的面,只在墙外站站,心里也觉得莫名的踏实。

那院子里有株很高的杏树,春寒犹重的时候就开了一树的花,我听着墙里头有人说笑,风一吹,那树的花瓣儿就纷纷扬扬的落下来,洒了一头一肩都是。

我就站那儿发呆,忽然那墙边的角门就开了,你母亲就站在门边看着我。

原来我时常到这儿来,她早就知道了……安王唇边露出淡淡的笑意,很是甜蜜。

她让我进去,还亲手沏茶给我。

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了,每天都去。

要是哪天去不成,就觉得心里空,乱,坐立难安……小冬静静听他说下去。

那时候……皇后对明贵妃很是忌惮。

嗯,那时候她还不是贵妃,位置并不稳当。

她的妹妹美貌也不逊于她,后来明惠君被接入宫中小住,区兰颖也进了集玉堂,指点教导那些女孩子们。

当时还有人说,区兰颖更有可能得宠,皇后那阵的日子,可着实不好过。

够复杂的——后宫这些暗涌,安王居然能说得如此深入浅出,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会把帕子攥得滴水的青涩少年了。

皇帝呢?他肯定也不是那个忍痛放弃爱人成全帝业的深情男子了。

小冬伏在安王膝上,安王摸了摸她的头:好几方人一起伸出手,只是把水搅得更混而已。

我快刀斩乱麻,提了亲,娶了你母亲进门,圣德太后做寿的那天,我们一起进的宫,她和女眷们在一处。

我这边同人应酬,忽然一转眼瞧不见她,问了丫鬟才觉得事情不妙——小冬又紧张起来。

那天的事情……现在想来真是……安王摇了摇头:我若晚到一步,事情也就难以收拾了。

你母亲喝了掺药的酒,神智不清。

我把她从那里带出来,可是明惠君后来却进了那间宫室。

许她是偶然撞进去的,也可能是存心凑上去的……明夫人她?和皇帝?小冬只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

她早知道明夫人与安王的关系并不正常,与另外的刘、程二位不同,安王对明夫人一直就是冷冰冰的,明夫人对安王又如此忌惮惧怕。

是谁?安王看了她一眼,轻声说:是圣德太后。

……意料之中。

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小冬是皇帝和姚青媛的女儿?而安王不过是替自己兄长养女儿?起码,皇后应该是这样以为的。

可是皇帝呢?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和他亲热过的女人是谁?小冬想不明白。

啊,是了,安王说当时伸出来手来的可不止一个人。

卷进这件事的还有皇后,还有明贵妃。

全赶在了一起,皇上酒后……病了好几天,明惠君被指进了我们府里。

过了两个来月,你母亲也有了身孕——就是你。

所以姚青媛和皇帝之间什么也没发生。

小冬实打实不可能是皇帝的私生女。

谢天谢地,这真是太好了。

可是显然众多知情人和参与者,不是这样认为的。

她们认为小冬是皇帝……明夫人怎么会进我们府呢?她明明……安王只说:府里也不缺她一碗饭吃。

若不是她,圣德太后娘娘和皇后又怎么能安心呢?小冬觉得脑袋不太够用。

好吧,政治和宫斗一样,很多时候都是讲妥协和平衡的。

明夫人就是这样一个权衡之下的牺牲品。

可你母亲的身子早就……当时我曾经想过,不让她生下孩子。

小冬抿了下唇,没出声。

后来有了你。

你和我们当时想过的一样,健健康康的,又漂亮,又乖巧。

你母亲说她不后悔,也不遗憾。

小冬心中百感杂集,伏在安王膝上一动不动,她在回想姚青媛的模样。

她很瘦,声音总是很低,伴着断断续续的咳嗽。

好象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她临去时的最后一面。

更多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

前几天在行宫,皇上说起我娘……小冬轻声说:问我记不记得她,还有从前的事情……皇兄,他也许心中有数。

小冬抬起头来,不解地看着安王。

皇帝……他,知道吗?小冬刚才也想不明白这个。

皇帝做为那件事的当事人,就算喝了酒,也许中了药。

不过和自己亲热的女子是谁,他……会一点不知道吗?可能他……心中也希望你是他的女儿吧。

他和我从来不提你母亲的事,除了……你回京之后,我们说过一次……雨声比方才又紧了一些,沿着窗篷,雨珠密密的向下落,连成了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