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生活顾问 > 第七十四章 消息走漏

第七十四章 消息走漏

2025-04-03 08:12:43

林依既是想出了生财之道,便一刻也不肯耽误,先去杨氏房里,询问道:大夫人的占城稻种,可有下地?杨氏正在佛龛前敲木鱼,见她来了,忙停了手,请她到桌前坐下,答道:蜀地肥沃,米好,占城稻恐怕无人肯吃,因此没种。

林依道:大夫人将种子留着也无用,何不卖与我?有钱赚,杨氏自然是肯的,但却疑惑:你种了来作甚?林依笑道:好歹是门粮食,做甚么不好?杨氏赞同道:占城稻虽粗糙,但旱地能种,你种来也不算亏。

林依道:可不是,好些的水田,实在太贵,还是旱田便宜。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便来商议价钱,杨氏道:我们家几口人,每日吃的都是你地里的菜,却还收了你一份饭食钱,本就过意不去,哪里还好意思收稻种钱。

菜蔬一事,确是杨氏一家占了便宜,于是林依就不客气,收了流霞与田氏抬出来的一筐稻种。

杨氏教她道:这是寒占,本该七月种,九月收,现下虽迟了几日,但也差不离,你赶紧买几块地种了去。

林依谢过她,请了流霞帮忙,将稻种抬回自己屋里。

青苗见了,惊讶道:这时节还能种甚么稻子?林依将占城稻的好处讲与她听,又叮嘱她口风严些,再才遣她去城里寻丁牙侩,托他买地。

旱地极好买到,没出三天,丁牙侩就传了消息来。

林依留青苗在家,亲自去城里商谈各色事项。

丁牙侩道:旱地不值钱,两贯钱一亩,许多人争着卖。

林依吃惊,这样说来,水田的价格竟是旱地的二十倍?丁牙侩解释一番,她才恍然,水田对灌溉条件要求高,方圆无水,就垦不得田,旱地却没这个限制,随便哪里都能垦荒。

自上次她租过地,丁牙侩已习惯她的种田方式与他人不同,问也不问她买来作甚,只道:你要买几亩?两贯一亩,实在是便宜,林依心痒痒,无奈还要留买地盖房的钱,且占城稻种也不够多,于是最后只买了二十五亩。

田已买得,但这回她却未雇佃农,只与青苗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如此起早贪黑忙碌了好几日,终于将占城稻全部种完。

因她未种过占城稻,对稻种出苗数量的估算有偏差,待得种子种完,地却还剩了三亩,林依望着空地犯愁:这种点甚么好,总不能荒着。

青苗嘟囔道:三娘子神神秘秘,种这么些旱稻,到底要作甚。

林依笑道:怕你嘴不严,才没告诉你。

青苗顿足道:我哪里误过三娘子的事。

林依仔细回想,还真没有,连忙道歉,将她想以占城稻来养猪一事讲了。

青苗还不信,道:唬人,既是要养猪,盖屋作甚么。

林依奇道:不盖猪圈,怎么养?青苗不以为然:几头猪而已,搭个茅草屋便得,难不成还要盖砖瓦房?林依并不解释,只问:咱们现在猪圈,为何要时时锁门?青苗恍然大悟,盖严实的猪圈,乃是为了防小人,看来黑七郎又有事做了,她指了那几亩空田道:既是要养猪,何不种几亩苜蓿,猪能吃,人也能吃。

林依没吃过这个,惊讶道:这个也能吃?青苗连连点头:把那嫩芽掐下来拌一拌,可好吃哩。

林依点头道:那成,就种苜蓿罢。

青苗赚钱之心,比林依更盛,立时拉了她回家取钱,进城买苜蓿种子去了。

此时李舒新盖的屋已动工,林依洗净了手脸,到院侧看热闹,张家下人,还有几个邻居,都在这里帮忙盖房,杨婶亦在其中,见了她,招呼道:三娘子快来,这里做一天活儿,大少夫人把五十文工钱哩。

在乡下,一天挣五十文,确是不少,林依朝左右望望,问道:你放着正经活儿不做,到这里搬砖,不怕二夫人责骂?杨婶撇嘴道:你以为她白放我来么,我与任婶两个,在这里做活,她那里就不给我们发月钱。

林依笑道:反正你那月钱,也没几个。

杨婶道:可不是,还时常拖着不发。

任婶过来,与杨婶一道抬那砖筐,问林依道:三娘子日日朝地里跑,作甚么呢?林依扯谎道:佃了别人家几亩地种,不然吃甚么。

任婶面露同情,啧啧了几声,讲出来的话,却不甚中听,杨婶要骂她,林依只当没听见,绕到院子后面瞧了一会儿,暗自把盖猪圈的地选定。

晚上,青苗将苜蓿种子买了回来,第二日两人起了大早,到田里把种子撒了。

忙完田间的事,她又去了李舒房里,闲话间打听到了如何办理买地盖屋的各项手续。

谨慎起见,她并未亲自办理,只遣了青苗前往里正家,但盖房不比买地可以静悄悄的,待得破土动工,村里就有人在议论:听说那屋是林三娘的?她怎能盖屋,是不是立了女户?闲话总是传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方氏耳里,她十分惊讶,马上唤了任婶来问:林三娘立了女户了?我怎么不知?你赶紧去打听打听。

任婶正在帮李舒盖屋挣工钱,这一去打听,可要耽误半天工,因此她极不愿意,磨蹭道:不过立户,值甚么,就算立了又怎地。

方氏到底当了几十年家,想得多些,斥道:你知道甚么,她立了女户,就能买田,还不赶紧去打听打听,她上回卖菜赚的钱,是不是全换作了田地?任婶一愣:若真换作了田,那她家当可不好。

方氏眼一瞪:休要废话,赶紧去。

任婶想到林依可能是有钱的,心思就活动起来,连忙行动,先去青苗那里套话,可惜青苗是见了她就啐的,根本不让她近身。

任婶无法,眼珠一转,想起杨婶与林依素来交好,忙重回盖房工地,问她道:听说咱们院儿后盖的屋,是林三娘的?杨婶道:我只听人这样说,是不是的,没去问。

任婶怂恿她道:那你还不赶紧去问问。

杨婶警惕起来,道:你打听这个作甚,就算是她的,也与你没干系。

任婶笑道:你想哪里去了,我是想,若那屋子是她的,咱们去与她帮忙呀。

杨婶仍旧狐疑:你有这般好心?你不是一向与她不对付的?任婶大呼冤枉,道:哪回不是二夫人指使我干的,主人吩咐,你敢不从?杨婶晓得她是个坏心肠,但这话也有些道理,便道:先把今日的活儿做完,晚间我再去问。

任婶大喜,抬筐时格外往自己这边扯了扯,好叫杨婶轻松些。

晚饭后,杨婶真朝林依屋里去。

林依又要照管田里,又要盯着盖屋,累了一天,正倚在床边闭目养神。

杨婶不愿打扰她,正欲回转,青苗轻声问道:有事?杨婶道:无事,问问后头盖的屋,可是三娘子的。

林依听见是杨婶的声音,便睁了眼,起身请她进来坐。

青苗提壶倒了盏茶过去,道:你听哪个讲的?杨婶实话实说道:下午听任婶说的。

外头传言,林依也曾听到过几回,不过立户,甚至买田,迟早是瞒不住的,传开了也就传开了,她只担心养猪后,有人欺她孤身无援,要来捣乱。

她晓得杨婶待她好,便将这疑虑道与她听。

杨婶惊讶道:外头传说你立了户,买了田,竟是真的?林依苦笑道:实不相瞒,确是置一些薄产,正担心有人来勒索呢。

杨婶却大笑:三娘子聪敏人,怎这事儿犯了糊涂?林依奇道:怎么说?杨婶将正房方向指了指,道:要是二夫人晓得你有钱,不消你说得,自遣人帮你看田看屋挡泼皮,哪消你操半点心。

青苗欢喜道:是这个理,咱们怎没想到。

林依确是需要人庇护,备选人等到,只有张家大房或二房,而张家大房如今败落,人丁也稀少,自身尚且顾不来,哪有能力护她;张家二房倒是强些,但那方氏……林依一想起就直摇头:我这点子产业,二夫人哪里瞧得上眼。

杨婶嗤道:那是她自己心太高,也不瞧瞧,她如今只得六十亩地,屋少了一半,下人的月钱都发不出来,真不知她哪来的脸面嫌弃你。

怎办?是向方氏示好,寻求保护,还是等着泼皮无赖上门勒索?林依没犹豫多大会儿,就选择了前者。

青苗见她拿定了主意,却又长吁短叹,忙安慰她道: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如今是下户,二夫人也是下户,她凭甚么瞧不起咱们,凭甚么要刁难?杨婶也附和:正是,巴结还来不及。

好不好的,也只有这一条路,要怨就只能怨走漏了消息,林依叹了口气,吩咐青苗道:你明日进城去,备一份礼,我要去拜见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