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籍由 http://www.qingkan9.com/ 提供下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方运准备以后空闲便重新速读一遍,必然会有新的发现,学到新的东西。
此刻太后与国君根本难以参与朝政,颇有杂家解读的垂拱而治的理念,架空皇权,百官治之。
不过却与真正儒家解读的垂拱而治有区别。
儒家理解的垂拱而治,是国君不去加重赋税徭役,国家自然昌盛,国君自然闲适。
方运在听朝议的时候看了看纱帘,里面的太后与国君端坐,犹如泥塑木雕。
方运终于明白左相为何能与太后对抗,单单朝议就不是非读书人所能理解的。
怪不得礼法会变……孔圣之时,各国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随着科举的完善,读书人的力量越来越强,朝堂之上的改变愈发明显。
直到此刻,方运才明白自己那篇策论《非礼之礼》为何会被众圣看重,并让大儒学习,因为众圣就是用这种考题与经义来潜移默化,让人族读书人慢慢接受礼的变革,避免有的读书人因为无法接受圣道变化而文胆文宫受损。
方运突然意识道,自己最强大的力量,根本不是奇书天地中的书籍,而是看透未来的目光。
或许,我的圣道就在圣道变迁之上!众官根本不停嘴,一直吵到中午也没有任何要休息的迹象。
母后,我饿了……小国君轻声道,太后立刻向宫女招手,让宫女端来早就准备好的糕点,然后低声嘱咐让御膳房开始备午膳。
又是冷食……小国君低声抱怨,但仍旧慢慢吃起来。
在场的所有读书人耳听八方,在小国君开口后,一些官员停嘴。
说话的官员陆续减少。
臣以为,国未灭,君不可轻易退位!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民生,社稷可舍,君亦可舍!午时将过,众卿用膳吧。
太后的声音响起。
众人也争累了,一起谢恩。
那些官员习以为常,但新晋进士却非常兴奋。
因为只有在殿试之后国君才会赐宴庆贺,现在就可在皇宫用膳实乃喜事。
众人离开奉天殿,前去侧殿。
数百人的午饭对皇宫御膳房来说并不是难事,用了半个时辰,众人便吃完午饭,返回奉天殿。
这一次没有早朝时那般正式,只是等太后与国君落座后,群臣才坐在软席之上。
一路上敖煌都老老实实,就是眼珠子不停地转。
不时瞄向奉天殿中一颗看似很普通的夜明珠。
众人刚落座,提出景国国君退位的庄泸突然起身,向方运一拱手,道:下官先祝贺方大人成会元。
并预祝大人高中状元。
只是……大人即将成为人族虚圣,地位远在在场诸公之上,为何不发表见解?今日之方运是进士方运。
方运道。
一些老臣轻轻点头,方运的回答非常得体。
若是说得太谦虚则有些虚伪,若是太软弱则会显得怯场,辱没虚圣之名。
说自己现在身份只是进士,不亢不卑,恰到好处。
原来如此。
那我想问方会元,您是支持战不利则国君退位,还是支持坚决以景国之身抗蛮?方运隐约意识到左相党要冲着自己来,但却不知道他们所为何事,脑中急转。
此事断然不可能含糊,若是和稀泥或玩外交辞令,退位派倒是无所谓,但主战派必然反感。
这时候,必须要直截了当,至于之后发生何事,我承担便是!我方运的肩膀,扛得下!方运心中有了决定,立刻道:身为景国子民、大景官员,我自当坚决抗蛮!国在尚不能保证景国子民安康,国若破,是庄司正能保我景人平安,还是哪位能保?原来如此,在下佩服。
庄泸坐下。
吏部侍郎欧寞道:方会元,吏部分派进士代掌知县,也会考虑进士心志。
我见你一心抗蛮,若是让你委任普通县的代县令,乃是大材小用,不若成全你抗蛮之心,派你前往宁安县,如何?满朝哗然。
宁安县不是最北的县,也不是最危险的县,但却是边境区域的枢纽,景国送往三边的粮草军械大半要经过宁安县,乃是重中之重。
左相柳山在密州经营多年,打造的犹如铁桶一般,水泼不进,密州的文官和州军两系皆是柳山门生,文院之中也过半是他的党羽。
宁安县就在密州。
哪怕方运之前对左相一党进行连续打击,密州势力依然没有动摇,这就是柳山至今敢来朝堂的缘故,也是太后最忌惮柳山的最大根源。
一旦激怒柳山,引发密州向庆国或武国倒戈,那京城的屏障荡然无存,蛮族大军将可在几日内兵临城下,包围京城。
柳山自从中了进士,就在经营密州,俨然密州真正的主人。
方运心头闪过一丝阴影,感觉左相一党今天的一切所作所为,就是在逼自己去宁安。
欧侍郎,请收回方才之言!方虚圣乃国之栋梁、人族脊梁,若没死在月树神罚之下,反而死在内斗之中,万民皆怒!到了那时,朝堂之上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礼部尚书毛恩峥义正词严道。
众官无比恼怒,礼部尚书毛恩峥乃是出了名的和事佬、老好人,逼得这种人说出此话,可见事态严重到何等程度。
计知白阴声怪气道:毛尚书此言差矣。
连月树神罚都杀他不死,宁安县又不是龙潭虎穴,怎能害死方运?更何况,连我计知白都能在宁安县任代县令,获取状元之外,他方运为何不能?莫非是说,他方运不如我计知白?敖煌忍不住问:方运等于几万个计知白来的?哈哈哈……纱帘内传出孩子的笑声,但随后一只手捂在小国君的嘴上。
众多官员低头笑着,小国君可以肆无忌惮发笑,但他们要掩饰一下。
计知白气得脸一阵青一阵白,却不敢对敖煌说半句话,自己已经结仇方运,若是在惹上东海的龙宫的真龙,左相都救不了。
欧寞看向方运,微笑道:方文侯,你若真有心抗蛮,为何不前往宁安县?宁安县乃是我景国三边枢纽,更能施展才华。
欧侍郎此言差矣。
宁安县恰恰因为是三边枢纽,方运当代县令才难以施展。
那里乃是军方要地,而且宁安县品级最高的衙门不是县衙,是转运司衙门!若吏部愿意让方运兼转运司司正,老夫支持方运前往宁安县。
不然,就是大材小用!(未完待续。
)闲谈一,有关士兵。
本书籍由 http://www.qingkan9.com/ 提供下载我写景国有五十万主力军,不包括地方兵和辅兵,再一次性征召士兵一百万,原本怕考据党说太多,但毕竟是玄幻文,夸张一下无妨,结果有人说就算征兵三百万也太少。
那我就用最笨的方法模糊计算一下若是一亿人,理应有多少军队?女性五千万,还剩男丁五千万。
圣元大陆元气丰富,人均年龄五十岁,这个数字在古代很高了。
取二十岁到三十岁可以征召入伍的士兵有多少?平均一下,一千万,这个数字是模糊值。
不可能把每一家的青壮男丁都征召完,独子一般不强征,两子取一,至少得留两百万,还剩八百万。
三百万士兵如果是战兵,最少最少也需要三百万的辅兵民夫或工匠等等相助。
加上之前的两百万,还剩四百万,各行各业够吗?景国还要不要维持运转了?要是真征召五百万的士兵,景国随时可能崩掉,要是征召一千万,景国不用等一年,武国庆国就可直接接手了。
古代的动员能力和现代能一样吗?哪怕是圣元大陆。
人族是农耕民族,蛮族属于游牧民族而且是半妖怪,后者不分男女都能上战场,妖圣一下令,一半人能南下杀人,动员能力不一样。
三百万人所需的军械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所需牛车马车船只运转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景国真撑不住,那种几万人去山上打猎当军粮的事不会在本书出现。
这个算法可能不准确,但一亿人真没法在一年内征召那么多士兵,那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不是黄巾军,不是起义军……别的不说了,有事出门……(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