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卖水泥的钱建厂◎这惊喜迟迟不至, 原来是为了憋了一个大的,且一来就来了两个。
萧瑾喜不自禁。
他忍不住下了台阶伸手摸了摸这这纺纱机,摸了一遍又一遍, 很快他就发现, 这纺纱机之所以能一次纺出许多条纱的原因,是徐庶改进传动,把纱锭数目增多, 把棉条由手持转变成了排在架子上,这样才能让这台机器纺纱的效率远超传统的纺纱机。
人才啊。
萧瑾问:这台机子如今一次能纺出多少线?徐征有些自豪, 但是想想圣上之前要求他一次能纺八十条线才算是合格,便没了自卖自夸的心思了,只是老老实实地回了一句:并没有多少, 只差不多三十根吧。
萧瑾追问:差不多是多少根,二十九?徐征顿了好一会儿方才道:二十一根。
萧瑾:……这差的还真是有些多了。
不过他也没有要求徐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毕竟能把这些东西做出来,就已经证明了徐征的个人能力了。
不同于之前他让市舶司弄出来的青花瓷,造青花瓷的时候他可是把方子都写好了,但是做这个纺纱机的时候他却一点都没帮忙, 完全是徐征自己一个人捣鼓出来的。
萧瑾庆幸当初没将徐家父子二人直接撵出衙门, 留着他们还是有不少的好处的。
如今做出成绩了, 萧瑾也不吝啬夸奖:二十一根也不错了,起码比原来的好了许多倍, 可见你私底下是用了心的, 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朝廷就需要你这样的能臣。
徐征没说话, 可他心里却很欢喜。
谁不喜欢好听的话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呢?虽然徐征确实没有达到萧瑾的要求, 但他已经努力过了, 后续若是要改进也得在实践中改进,靠他一个人苦思冥想是远远不够的。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萧瑾又何尝不知道呢?他问道:这纺纱机纺出来的线可结实?结实着呢,圣上您看这些。
徐庶立马让人将儿子今儿才纺出来的纱线呈了上来,这些纱线都是用这个机子放出来的,比起一般的纱线还要更结实。
萧瑾拿在手里扯了扯,韧性不错,还不容易断。
他立马有了决定:这样,先建一个厂,暂且先造四百台纺纱机来,再招女工四百名,专门负责纺纱。
女工?徐家父子二人惊讶不已,在他们的印象中,朝廷似乎就没招过女工。
再说了,好人家的姑娘怎可能轻易抛头露面呢?于是徐庶委婉地提醒了一句:圣上,若要招收女工的话,只怕会引起争议。
这有什么?寻常百姓家中本就是女子纺纱织布,朕不招收女工难不成还让一个大老爷们来做工?他们会做呢,粗手粗脚的,朕还担心他们弄坏了机子。
萧瑾觉得徐家的父子二人未免太大惊小怪了。
不过因为他今儿心情好,不介意给他们多解释两句:这大家闺秀自然是不愿意来做工的,既然敢出来做工,毕竟都是家里不富裕的。
于她们来说,本就生计艰难走投无路,如今朕给她们指了一条生路,她们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呢?如今先招四百名女工试试水,若是反响不错的话,往后再扩招就是了。
男人能养家糊口,女眷为何不能?人家林城主也是一介女流之辈,却已经能独占几城与蜀国皇帝两军对垒了。
可见男人能上战场,女子同样也行,更不用说纺纱这种小事儿了。
徐庶父子俩不知为何忽然被萧瑾给说服了。
虽然他们心里还是觉得有些许不对,但实在找不出什么可以反驳萧瑾的点,因为,萧瑾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冠冕堂皇。
这件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纺纱机的事儿姑且先搁置了一旁,萧瑾的目光又落到了水泥身上。
徐庶今儿呈上来的,除了一袋干水泥,还有一块已经硬掉的水泥块,那水泥块也不小,有床板那么大。
萧瑾让徐庶将水泥块平放在地面上,又让张德喜八宝几个一起站在上面踩。
一共挤了二十个人,可这水泥板却没有一点裂开的迹象。
承重尚可。
萧瑾摸着下巴,灵光一闪,突然来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造纺纱机要钱,开工厂也得要钱,招收女工同样要钱,后续如何把这纺纱机纺出来的纱线卖出去,也得花上一笔不少的钱。
这钱朝廷是出得起的,但没必要,朝廷的钱还有别的许多用处,能省一点是一点。
萧瑾问徐庶:京城里头富人最多的地方是东边那一块儿吧?徐庶不明所以,但却还是点了点头,东边那边富人的确多一些。
萧瑾觉得妥了:朕会让冯尚书那支一笔钱,你带着工部的人先将天街到东门那条路修整一番,尽数用水泥铺上。
待铺上之后,若有富人找上工部,你便同他们说,这水泥地他们家中也能修,只要价钱给到位了,他想休在哪都成。
这可是水泥地啊,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雪,行过之后都不会变得满脚泥泞,萧瑾就不信那些钱多的烧的慌的富人会不动心。
反正他们有钱,把他们当成羊毛薅一薅又怎么了?他们多出点钱,以后修路建厂就能少出一点钱,这实在是功德无量,善哉善哉。
萧瑾越长越美,可徐庶听来却沉默良久。
他承认,自己不喜欢搭理人,多多少少是有些清高的。
如今圣上让他主动给富商权贵们修路,徐庶心里别提多复杂了。
可萧瑾却是个粗神经,没察觉到他的百感交集,见他迟迟没有动静反而问道:愣着做什么呢?还不赶紧回去准备,这路早修一日,进账的日子便提前一日,朝廷还等着用你们赚回的钱呢。
得了,徐庶无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说什么呢?老老实实去修路吧。
傍晚时分。
冯慨之还在家中郁闷圣上近日对他的热情不再了,还没懊恼多久,就听说徐家父子二人上门了。
这两人可是稀客,冯慨之好奇地过去迎了迎。
结果他还没有开口,就听对上,说起了圣上让他拨钱的事。
冯慨之:……扫兴,纯纯地扫兴。
拨钱拨钱,又是拨钱,冯慨之本来看热闹的心思,瞬间就像是泼了一盆冷水,凉得彻底。
户部的钱都是他一点一点省下来的,这些外人倒好,不知道体恤他的辛苦,要钱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狠。
偏偏这话是圣上说的,他还不能不给,就很气!冯慨之非常不开心,但却还是应下了。
徐庶要到了钱,也就没管冯慨之的冷脸了,直接领着儿子走人。
翌日一早,户部的钱便倒位了。
徐庶这回没有拖拉,因为萧瑾为了防止工部的人浑水摸鱼,特意让新科进士和武举考生们前来学习。
学习是假,监工是真。
徐庶但凡有混一混的心思,便会看到这几个年轻人聚在一块窃窃私语,是不是还会拿眼神瞥一瞥他。
不用想。
这定然是说他的坏话了,还说的这么明目张胆。
显然是有人撑腰的。
徐庶心里别提多隔应了,他只想赶紧把这件事情给完成了,于是一反常态开始主动作为,亲自带着的工部人员前去修路。
原本几个月也完成不了的东西,眼下像是故意显摆似的,不过半个多月就已经建成了。
且质量还出奇的好。
最后面是萧瑾特意叫人在民间传递消息的,自那水泥路修成,他们就开始给周遭地亲朋好友们推荐起来。
不仅在家里推荐,出了家门还会继续推荐。
若是有人不信,还会拉着他去东大街的那条路上亲自走一走。
见过之后,还有谁会不信呢?好东西不管多少人见了都还是好东西。
这一看二看,便有一个富商先坐不住了。
这水泥路这么方便,修过一次比平地还要平整,马车走在上面一点也不颠簸,下雨天更是光滑无比,比他们之前看到的任何一条路都要厉害。
他在京城中新买了个宅子,要是能在宅子里头修建这样的路,那宅子往后住得势必会更加舒心、更加有面子。
这求人得求对地方,于是他私底下搭上了工部的小官,想问一问他能不能在家里后院里头也铺上这么一层水泥?又自己他手里如今有没有水泥?若是有的话,多少价格都可以谈,毕竟他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钱了!作者有话说:终于放假了,真不容易,这一周我真的过的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