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往东进攻◎邓喜正了正官服, 挺着胸膛踏出了官府大门。
官衙外头乌压压地跪着大片人,此刻众人脸上惧是一片惶恐不安,更有人拖家带口的跪在这儿, 口中所求, 说来说去不过都是投降二字。
邓喜不得不佩服夏国人。
这粮食是他们劫的,要在城中收粮食也是他们定下来的,就连买空米铺里头的粮食也是他们的计谋。
自始至终, 邓喜这个一州长官到底像个打下手的一样,稀里糊涂的按照他们的命令行事。
事情一步步演变成现在这样, 每一步都是在夏国人的算计之下。
邓喜心中对简玉衡一干人等起了深深的忌惮之意,幸好,幸好他当初选择投降, 如若不然,只怕他就当场没命了。
夏国人的手段, 可不是他能承受的住的。
邓喜心中腹诽,不过说出来的话却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气势十足,大道理一套接着一套,表明自己要死守济州城, 不会让齐国丢失一寸土地的壮志。
态度之坚决, 让人钦佩至极。
不说别人, 起码邓喜身边跟着的那些官差就真的被感动到了。
平日里不见邓大人有多么忠君爱国,可到了这种关键时候紧要关头, 却愣是将邓大人身上的正气给激发出来了。
众人都觉得, 有邓大人这一句话, 城中百姓定能同他们风雨共舟, 共同击退夏国的!可谁知, 邓喜说完这一句之后, 外头跪着的那些百姓们投降的呼声更高了。
众人悲戚道:大人三思啊,眼下南有夏军,北有燕军,齐国便是由三头六臂也挡不住这么多的精兵强将,咱们拼死抵抗又有什么意思呢?还有人道:朝廷迟迟不放粮食,反而要收了咱们的粮食,可见是把咱们往死里逼。
这样的朝廷咱们何苦替他死守?邓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放我们一条生路吧!是啊邓大人,咱们只想活命,别的事一概不求。
城中眼见着已经没粮食了,若不投降,难道真要活活饿死?下面跪着的还有一个济州盐商郑家的大老爷,他同邓喜为相熟,所以道:您家中也是有位高寿的老夫人,想必也能知晓我们的心境。
这投降一事为的不只是咱们自己,也是为了家中的老弱妇孺。
谁家没有老人?谁家没有小孩儿?总不能让他们跟着我们一起饿死吧?郑家有钱,也存了粮,但是如今的情况是——城中已经买不到粮食了。
越是家中富贵,越不能坐以待毙,今日前来请愿,便是郑家人起的头。
郑家大老爷想的也简单,不投降的话,夏国人迟早都是要攻破城门的,等那些军队攻进来了,他们家的家产还能保得住?唯有如今先投降,卖个好,才能保全大部分的家财。
商人的得失心总是特别重,所以郑家人再三鼓动城中百姓,让他们请愿投降。
效果也是显著。
官衙门口地方并不大,多少人想跪在这儿都找不到位置,于是沿着外头的大街一路跪下去。
一眼望不到尽头。
那些不愿家破人亡的寻常百姓,声泪俱下地求着邓喜:大人,求您了,您就先降了吧,就当是保全济州城所有的老百姓了。
邓喜对这些人的哀求并未入心,因他根本不在意这些人的惶恐跟不安。
如今事情达到他想要的结果,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表明自己刚正不阿,完全是为了百姓的生死存亡才做出这样的选择,邓喜故意面露迟疑,似乎是被众人的话给说动了一些。
百姓们见状,以为是看到了希望,越发卯足了劲劝降。
一来二去,有来有往,足足劝了半个时辰。
邓喜本来还想再装一装的,可他站了半个时辰腿实在酸涩,有些撑不住了。
今儿偏日头还大,邓喜望着下头那些跪得摇摇欲坠的老年人,也怕他们在衙门口出事赖上他,故而终于不端着了,眼中挤出一丝丝泪水,哽咽着道:……是本官无能,对上无以报效朝廷,对下不能安抚百姓,对外亦不能击退来敌。
如今被迫投降,不是你们的过错,全是本官一人的过失。
日后朝廷若是想要清算,本官一力担下所有罪责,绝不会叫尔等替本官担了这个骂名。
邓喜义正言辞,感动了不少人。
简玉衡跟孟楚趴在对面的墙上,将这一切收归眼底。
孟楚道:这邓喜还真是个妙人。
我看是小人才对。
简玉衡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评价道。
小人也并非是敌人,只要物尽其用,便能有大用处。
他们在这边看了半天的戏也看够了,如今济州投降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儿。
城中上上下下就没有一个愿意与夏国继续开战的,民意如此,还有谁能逆着民心行事?邓喜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才送走了这些百姓之后,立马决定开城投降。
简玉衡看了看天色。
才是傍晚,这一天还没有过去,他也没有在圣上跟前食言。
确实只花了一天功夫便破了济州城,还没有费一兵一卒。
济州投降乃是一件大事儿,萧瑾亲自前往,以夏国皇帝的身份接受了邓喜的投降,当日便带着大军进驻了济州城。
邓喜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位传闻中的夏国皇帝。
方才投降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打量了好几眼。
真是年轻啊,还年少有为,只花了两年就把夏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已经超过了齐国。
这样的手段,真是少有人能及。
邓喜再次确定自己没有跟错人。
他如今担心的是萧瑾会不会为了在济州安插自己的人手,直接把自己给替了,或者把他给分配到别的地方也未可知……好在邓喜最后发现是自己多虑了。
萧瑾的确换了一批人,也安插了不少去年考上的进士,但却并没有将邓喜换掉。
邓喜这人,他已经从孟楚那听了个大概。
小人一个,但却极懂得审时度势,且济州投降一事他也是出了大力气,自己总不能过河拆桥吧?萧瑾不仅没有对付他,还给他封了一个荣恩侯,以示看重。
夏国的考核制度改了之后,连虚职的俸禄也改了,如今什么侯爷国公之类的领的俸禄都是少之又少,只有头顶实职在衙门做事的才有正经的俸禄领。
给邓喜封个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费钱的事情,萧瑾并不在乎什么。
反倒是邓喜因为此事大受震撼。
他本以为简玉衡之前说的那些话都是哄他的,没想到还真捞了一个侯爷。
那可是侯爷啊,若是他在齐国也能当侯爷,哪还用得着受岳家的气?真是老天开眼了,到现在才眷顾他。
就因为这侯爷的身份,邓喜觉得自己自此之后都不一样了。
献城前,邓喜在家还是唯唯诺诺不敢吱声,可献城之后,他在家里变真正的无法无天了。
如今他都不受齐国管了,还怕那些做甚?邓喜把自己受的这十几年的气全都发泄了出来,对着妻子一顿好骂,甚至还一怒之下直接把妻子给撵出了济州城。
她不是一天到晚念着自己的娘家吗?如今正好遂了她的心意,让她彻彻底底的回娘家吧,他邓侯爷可不伺候了!邓朱氏被赶出去的时候气都气糊涂了。
她下意识的就准备向人家求助,于是人还没到开封,告状的信就先到了。
可她不知,朱家如今也是处境艰难,进退维谷。
邓喜投降一事导致朝中上下议论纷纷,他们齐国可从来没有未战先降、主动献出一城的先例。
邓喜的背刺让齐国朝廷颜面大跌,朱家也因为有这么一个女婿,已经被人给挤兑得没边儿了,昨儿又被齐皇怒斥,当真是里子面子都丢了。
齐皇越发觉得朝中上下都是废物了,平日里啃食朝廷,出了事之后却一点担当都没有。
这个朱家的女婿更是无耻,他恨不得直接将朱家上下直接斩首。
好悬被人劝住了,否则朱家就不只是觉得丢脸,没脸见人那么简单了。
朱家的动荡皆因一人而起,这会儿听到女儿的消息,朱老爷恨屋及乌,连信都不想看了。
虽然萧瑾人不在开封,却能够想象开封如今的混乱。
对比他这一边,一切都是那么风平浪静,岁月静好。
此次邓喜投降给萧瑾很大的启发,萧瑾觉得,往后攻打城池完全可以借用这个法子,到时候又不会折损士兵,又不用担上骂名,真是两全其美呢。
有了济州做基地,萧瑾的目光便重新放在了开道大事儿上。
济州以东还有益都府,这块地,萧瑾同样也要牢牢握在手里。
好在有了邓喜提供的堪舆图之后,萧瑾跟众人讨论了半日之后,已经有了初步的主意。
此次依旧是朱雀军先行,先去那儿打探消息,等打探完了他们再来仔细琢磨攻城一事。
邓喜见萧瑾对那益都府势在必得,知道夏国肯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这般时机,倒也方便了邓喜。
想要让萧瑾记住他,光做成一件事是不够的,他还得继续发光发热呢。
于是乎,邓喜立马毛遂自荐:圣上,微臣同益都府的知府交情颇好,不如先让微臣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