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169章 印刷 ◇

第169章 印刷 ◇

2025-03-22 06:35:51

◎饮茶之风盛行◎既然是公费旅游, 萧瑾也不想这么快回去。

京城那儿毕竟还有张崇明跟王从武坐镇呢,哪怕他就是在外面玩个一年半载,朝野也不会动荡半分。

这就是手底下有一群好臣子的好处了。

萧瑾狠下心要在外继续玩耍, 冯慨之不会劝, 顾淮南眼神暗示一番无果最终放弃,张瀚之等恨不得萧瑾把京城搬到东京路来,自然也不会劝他回去。

至于远在临安府勤勤恳恳做卖命、一心等着萧瑾回来好打听那位林檀林姑娘的张崇明, 早已经望眼欲穿了。

如今朝中是没有什么纷争,但也绝不是人人都服他张崇明, 王从武就不大喜欢他,从前追随李庭芳的那群人也对他有些意见,所以张崇明虽说监国, 手中握有无上的权柄,却也并不很快活。

若是可以的话, 他宁愿圣上早点回来,越快越好。

茶会一结束,张崇明本来想着该是时候回来了,结果那边说还得送一送司徒恭他们;待司徒恭他们都已经走了好些天, 张崇明又估摸着这会应该回来了, 结果冯慨之回信, 说是还得等一等。

王从武都有些等不及了:上回就说等一等,这回还是, 怎么就不能给个准信?张崇明冷冷地反问:你还不知道圣上的性子么?凯旋的时候都得绕个远路去看看顾淮南, 如今好容易出去了一趟, 肯定也要玩个够本。

王从武急得都快心焦:这连月连月都不回来, 什么时候才能将皇后定下来?说完他又怒视张崇明, 王从武还没忘记张崇明从前将这件事情拦到自己身上, 说一定会想个法子,结果这都过去多久了仍然不见进展,王从武觉得这人也不中用了,求人终究还是不如求己,王从武咕哝道:一个个嘴上说着都担心圣上,也没见怎么出力气。

这回我们冲在前头,还望某些人不要拖后腿才行。

王从武意有所指,毕竟他们上一回逼婚的时候,就是张崇明率先反水的。

张崇明知道他们二人之间恩怨已深,绝不会那么轻易的和解,所以也懒得再辩解了。

如今所有的一切,还得等着圣上回来才能见分晓。

只是萧瑾可是让他们一顿好等。

致远书院的学子们年轻气盛,也才学过人。

得知上面的大人将编书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便信誓旦旦地要编出一本好书来。

这次茶会所得的诗稿没有一万也有几千,中间自然有优劣之别,整个书院不过五十来人,五十名学子废寝忘食、埋头苦选,最后只选出了六十首上好的诗稿,择优排了序,做好排班,最后形成了定稿呈了上去。

吴山长只是随意翻的一眼,并未改动,并将这定稿的原貌转送到了萧瑾跟前。

他知道,圣上要看的是这些学子们的真实水平,而不是他润色过后的成品。

萧瑾是个不成气候的,当初张崇明跟李庭芳联手也没有把他给教出个人样来,对于写诗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至于鉴赏,也不过就是看一个仄起平收,抑扬顿挫罢了,读的爽了就觉得是一首好诗,读的磕磕绊绊,那必定是写得不好。

而致远书院学子们挑选出来的这几首,确实每一首都让人读的酣畅淋漓,读完还有一些心潮澎湃,让萧瑾忍不住怀疑他是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开始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鉴赏了。

他叹道:真不愧是致远书院教出来的,这诗稿编得真是没话说。

冯慨之觉得奇怪:圣上竟然还会鉴诗啊。

顾淮南无语。

萧瑾立马甩出了一个眼刀子。

冯慨之一愣,随即替自己的失言开脱:圣上,这可怨不得微臣,要怪就怪从前那位李丞相,把您的名声都给败坏了,逢人便说您文不通武不就,实在可恶,叫微臣都误会了。

锅甩得干脆,只是说完冯慨之才想起来,屋子里头还有一个李庭芳的儿子呢。

坏事了……顾淮南却连眉头都没动一下,一点儿都不在意李庭芳这个生父是否担了骂名。

萧瑾直扯着嘴唇笑了一笑:活像当初你没编排似的。

冯慨之昧着良心说自己没有。

萧瑾信他才有鬼呢,这诗稿他也懒得给冯慨之看了,免得他看了又气人,萧瑾只给顾淮南看。

顾淮南说话可比冯慨之好听多了多,既夸了致远书院,又不动声色地夸了一番萧瑾,夸得萧瑾心满意足。

冯慨之暗骂了一句马屁精。

不过他理亏,刚刚挤兑了人家生父,这会儿也没有什么脸面说什么。

这诗稿就这么定下来了,再之后便是要印书的。

但叫萧瑾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致远书院的学子不仅把书给他编好了,甚至还自己倒腾出来简易版活字印刷术。

萧瑾乍一听完这件事情的时候,简直如同做梦一般,只听吴山长在那儿侃侃而谈:……原先也不过是几个学生在那胡闹,没想着他们能做出什么。

结果两三天过后,有一名学生突发奇想才生的这个点子,圣上若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过去看看。

萧瑾当然感兴趣了,且还是大大的兴趣。

他丢下旁的事,立马领个人上了山,去了致远书院。

弄出活字印刷的学生名唤杜子衿,年方二十,家中清贫却极好读书,幸而这致远书院那是朝廷花钱建的,也是朝廷花钱补贴的,学子入学并不要多少的束脩,杜子衿这才得以了却读书的心愿。

这杜子衿天生比别人机灵一些,这回他们几个学生凑在在一块儿,为了如何更快速的印书绞尽脑汁,杜子衿起初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晚上做梦时忽然豁然开朗,第二日便弄出来活字印刷术。

萧瑾过来时,学院的学子们并不知他的身份,只是见山长对他客客气气的,便知他地位肯定不低。

杜子衿到底是个年轻人,弄出这样的东西心里也高兴见萧瑾好奇,便一遍又一遍的给他解释其中原理。

萧瑾听过之后便全明白了,果然高手在民间,这的确是后世的活字印刷,只不过比宋代的要简略许多。

毕竟是头一次弄,也不能太过苛求,若是加以改良,这活字印刷术定能一鸣惊人!萧瑾回头看了杜子衿一眼,笑了笑:若是给你授个官,你可愿意去临安城?杜子衿当场愣住。

吴山长见他这会子竟然还发呆,赶紧瞪了他一眼。

兔崽子,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犯浑?!杜子衿如梦初醒,忙道:自是愿意的!萧瑾颔首,又说半月之后他们会启程回京,若是杜子衿方便可以随他们要前往,入工部当职;若是不便的话,推迟两个月也使得。

杜子衿仿佛突然之间被一个天上掉下的大饼给砸中,又惊又喜,想要道谢却又不知恩人姓甚名谁。

萧瑾看过之后便又匆匆离开了。

学院其他的学子都在恭贺杜子衿好运,唯有吴山长,背着人的时候将自己学生叫到一边,细细的告诫他到了京城之后还得用功读书,切莫荒废学业,若是遇到难题,即可随时写信回来与他说明,也可向诸位师兄们讨教。

杜子衿没有根基,以后的路也注定要比别人走的艰难一些,吴山长事无巨细地交代这么多,单纯是处于疼惜学生。

杜子衿一面受教,里面却还有些迷糊。

许是看出了他心中疑惑,吴山长捻了捻须,道:这回算你走运,刚好碰上了圣上,又得了他的青眼,往后定要加倍努力做出一番成绩来才能不负圣恩。

圣……圣上?杜子衿晕晕乎乎,被这个消息给砸傻了,之前来的那位年轻的公子竟是当今圣上吗?那他下午岂不是当着圣上的面说了那么多的废话?也不知身圣上会不会觉得他话多?因为杜子衿任职这件事,致远书院整个轰动了一回,不过印书的脚步却没停下。

有了活字印刷术,哪怕是简易版的,印书的速度也快了许多,不过十来日功夫,便印了一茬又一茬。

萧瑾这回赚了足够多的钱,所以大方了一回,给几个写诗的作者都发了一笔不费的润笔费,又格外送他们两本诗稿,还告诉他们,这书半个月后再个大书院都能买到。

收到钱之后,众人都没想到还有更好的事,他们写的诗竟然如此被重视!怎么说都是一件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待这些人回了老家之后,逢人便说起自己的伟迹,一说起自己的经历自然而然也就离不开茶会。

这里头有不少北方来的诗客,茶会过后,他们便不约而同地开始讲述自己在夏国的遭遇了。

茶会有多热闹,往来的宾客有多尊贵,文人骚客如何写诗作画,茶会上最后斗赢的茶叶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味道如何?都成了众人精心描述的对象。

口口相传之中,便给北方人立了一个印象——夏国人都爱喝茶。

恰在此时,南方的茶叶忽然在北方大范围地倾销。

原先齐国还在时,北方人虽然也有人喝茶但毕竟没有普及,这回燕京等地也成了夏国的地盘,燕京等地的人也成了他们夏国人,茶叶售卖的价格自然低了好几成。

达官显贵有达官显贵爱喝的茶,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喝得起的茶。

一时间,喝茶之风盛行于北方。

南北两边因为饮茶一事,似乎找到了共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