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落下的一个◎萧瑾今儿过来, 顺带还将陈太妃也一块儿带过来了。
有些事情对康乐公主不能说的太明白,但是对陈太妃却没必要遮遮掩掩,陈太妃, 他还是信得过的。
所以萧瑾便坦诚道:往后这书院的事情还得太妃多废费心, 隔三差五便可召康乐公主冯夫人等进宫问问。
前朝牵扯太多,朕不易表现得对此事分过分心的样子,却也担心不盯着, 这书院最后不了了之,或者被有心人攻讦闹出些笑话。
如今宫里太妃管事, 您的态度摆出来,想必那些非议的人也得掂量掂量。
陈太妃记下这话,不过隔了一会儿她又玩笑一般地说道:这些事儿圣上交给我, 我自会尽心。
不过我也是一把年纪了,许多事儿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后宫诸事还得年轻人来管才行。
若有了皇后,管这些便名正言顺多了。
萧瑾方才也想到了这一处,虽然动了心,但是想想前朝那些缠人的官员, 萧瑾却又不好附和, 生怕他们听说了之后又起什么坏心思, 便只敷衍道:往后再说吧。
陈太妃暗搓搓催婚的打算无疾而终。
她微微摇头,目光又落到康乐公主她们身上。
她与康乐公主相识已有几十年, 先帝善待皇室宗亲, 康乐公主嫁得好过得也好, 平日里并没有什么烦心事, 这些年, 年纪渐长, 也开始犯懒变得不管事儿了,眼下还是这几年间陈太妃头一次在康乐公主身上看到年轻时的风采,那股不服输的拼劲儿,真叫人梦回从前啊。
除了康乐公主,其他夫人也是一样的精神奕奕,满面红光,仿佛年轻了五六岁一般。
圣上担忧这书院走不长久,陈太妃却不然,她反而觉得,康乐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书院。
萧瑾也只是看了一会儿,碍于身份,他并未露面,不过回去之后便打算给这林下书院赏些东西。
再怎么说都是替朝廷办事儿的,若是书院建好了便放手不管,貌似也不像话。
冯慨之听说了萧瑾的打算,意味不明地来了一句:您何苦花那个钱,若是觉得钱没出花,给咱们户部用岂不美哉?萧瑾斜眼睨他:你这阴阳怪气的是在埋怨谁?冯慨之被点出来,这才意识到不妥,遂收敛了脸上的不满,解释了几句:并非臣有意要酸这些,实在是微臣那夫人最近行事越发乖张了。
说是将家里庶务丢开手,就真的撒手不管了,一心一意就盯着她那书院,前些日子微臣还听说,她们那些夫子们心甘情愿自掏腰包,给那些女学生们改善伙食。
那可都是从她们体己里头掏出来的,听说数目还不小,她们却一点都没心疼,可见她们有的是钱,都已经闲到没处花了。
最后那两句,简直说的咬牙切齿。
萧瑾似乎明白了。
冯夫人花了钱,这个抠门的见状心里不痛快了。
这什么人啊,人家花的又不是他们冯家的钱,是自己的嫁妆钱,冯慨之这丈夫做的,格局小了。
要是他有妻子,他才不会干预妻子的钱花到哪儿去了。
冯慨之抱怨完,开始试探:圣上,这林下书院真等一直开下去?就不能……关了?若真如此,他那失了智、认为自己可以比肩男子的夫人得贴多少冤枉钱进去?萧瑾冷淡道:想什么呢,都已经建好了可不得一直开下去?冯慨之绝望了,他似乎能看到自家的钱已经长了翅膀,离他远去了。
萧瑾不管冯慨之如何吐酸水儿,该暗暗抬高林下书院的还是得抬高。
这两日,林下书院一直处在风口上,不过对外的评价多是好的,因为宫里的陈太妃日日都要召见书院里头的人询问情况,众人一看便知陈太妃的态度。
如今宫里诸事都是这位管着,圣上又极尊敬她,有陈太妃在林下书院背后坐镇,还真没有多少人敢当众议论林下书院不好。
又兼坊间起了传言,说是陈太妃准备明年招些女官,那些女官就从林下书院里头择优挑选。
一旦当了女官,便也可以有品阶,也为朝廷分忧了。
这传言来得突然,似乎是空穴来风没有来源,但是看陈太妃的架势,又觉得这事儿未必不可能。
若往后真能如此,那他们明年可得机灵一点,看看能不能让家里姑娘送进书院里头了。
当官儿这种好事儿,谁不稀罕?翌日,康乐公主叫来方惠,询问她在书院里头住得如何。
方惠嘴里就没有一处是不好的。
短短几日功夫,她眼中便多了几份神采。
方家没有了官身,方惠你从来不会摆架子,在宦官家的姑娘还在思考要不要从穷苦人家出生的说些话时,方惠却早就跟他们玩熟了。
她绣活好,平日里还跟姐妹们一绣些帕子以当生计。
康乐公主听完,良久未言,只是目光复杂地看着她,又心疼,也有怜悯。
方惠本来说得正在兴头上,偶然瞥见之后,便渐渐失了声,她问:殿下,可是我家中有什么事儿?康乐公主迟疑了一下,还是和盘托出:早前不叫人回去说,是因为你入书院读书的事情还没定下,怕他们得知你在此之后强行将你带回去。
可如今你都已经入了学,便也不在乎这些了,晾他们也不敢跟朝廷作对,我这才派了人前去传话。
只是过去之后方才知道,你家里人前几日已经回乡了。
方惠一怔:果真,走了?康乐公主点点头。
方惠鼻子一酸,眼里渗出泪意。
她前些天确实听说家里人准备回乡,如今京城他们是没脸呆了,还不如回祖籍。
他们祖籍那儿田产多,回去之后过的日子反而比京城自在。
不过知道他们多半要走,跟得知他们已经走了,毕竟还是不同的。
哪怕留了信道明自己离家出走的缘由,哪怕她也在信中宽慰母亲的长姐不必为她担心,她会在外好好读书识字、学习本领,可如今听说他们都抛弃自己回了乡,方惠心里还是五味杂陈。
她想,原来自己在家里还真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康乐公主安慰她:我听说你母亲跟你姐姐派人寻了你两日,被你父亲发火收拾了一顿,后来她们也不敢找了。
这次叫你一个人留在京城,想必他们心里不好受。
实则有些事情康乐公主不好多说。
她派人上门的时候,方家还剩一个小厮,那小厮是在这里等方惠的,没等到方会,倒等到了康乐公主派来的人。
那小厮说出来的话可不好听,说他们家老爷交代,若是二小姐回来,直接告诉她,她已经被方家除名了,他们家老爷就当是没养过这个不孝女。
还道什么私自逃出,便是回来也不干净了……总之都不是些好听的话。
这些事儿太残忍,康乐公主只能隐去。
不过透露出的这些,便已经让方惠不好受了。
方惠何尝不知道母亲和姐姐的难处呢,她只是,有些委屈罢了。
好孩子,康乐公主握住了她的手:你不必委屈,往后林下书院便是你的家。
多谢殿下……这句话无疑是莫大的安慰,让方惠心里的不安连连卸下。
是啊,她已经不是那日狼狈出逃,一无所有的方惠了,她如今是林下书院的女学生——方惠。
她父亲不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吗,她偏要活出个人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