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46章 长寿 ◇

第46章 长寿 ◇

2025-03-22 06:35:50

◎饮茶的妙处◎陈疏材一拍脑袋, 脱口就说自己有一个绝妙的好点子。

萧瑾半信半疑,不过还是愿意听他讲上两句。

陈疏材一扫方才的沮丧模样,眼中熠熠生辉, 甚至都有些自负了, 他缓缓道来:如今这茶叶市场一时半会儿打不开,是因为齐国人不爱吃茶。

这黎明百姓既没吃过茶,又怎会知道茶叶的味道呢?需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喝。

冯慨之悠哉地问:那陈大人有何妙计?妙计算不上, 不过也不是寻常人能想到的。

陈疏材冲着萧瑾眨了眨眼睛。

肥头大耳的中老年,非得学年轻人的俏皮相, 把萧瑾给弄得有些无语。

没多久,又听他道:方才圣上说那灵丹妙药,这才让我想到一个主意。

咱们何不对外宣称那茶叶乃是一味灵药呢?若是能长年累月地吃, 必定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圣上觉得如何?萧瑾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法子,不就跟现在的那些保养品差不多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萧瑾还没说话,冯慨之却先拍案叫绝了:这个法子好!陈疏材嘚瑟:是吧?冯慨之顺着陈疏材的主意往下道:只是口说无凭, 最好是能找到几个实例来。

陈疏材抚掌:这好办, 回头便在夏国境内找到几个百岁老人, 让他们帮着证实便妥当了。

谁不想长命百岁呢?有这些百岁老人以身为证,齐国人必然会信。

这主意妙就妙在, 一时半会儿并不能见效, 是要长长久久地吃茶才能延年益寿。

反正吃茶没毒, 他们吃一天也是吃, 吃两天也是吃, 又不会吃死人, 既无坏处又无好处,谁也不能说咱们说的就是错的。

啧啧啧,妙啊……陈疏材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鬼才!要不怎么会灵机一动,想出这么妙的点子来呢?这主意简直天衣无缝!陈疏材慢悠悠地骑在马上,那得意的模样简直就像是自己又做回国丈了一般,语调都跟着飘起来了:年轻人未必会信,但是上了年纪的人肯定会信。

到时候再派几个‘神医’去齐国游说,保准那些人一窝蜂地都来抢茶叶。

萧瑾挠了挠下巴,这保健品的味道是越来越冲了。

不过,倒也未尝不可。

三个人有合计了一番,越说越神采飞扬。

抵达京城之后,萧瑾连歇息都未曾,直接叫来张崇明,让他在夏国境内搜罗几个百岁老人。

既然要扯大旗,那就来一出大的。

张崇明有些莫名,陈疏材迫不及待地开始宣扬他的金点子了。

这可是他想出来的主意,谁都别想抢去,就是是圣上也别想把他的风头给抢过去了。

陈疏材再三强调:这法子可是我一个人想到的。

他手头的人,怎么一个个都这么憨呢?萧瑾嘴角一抽,二话没说,又让冯慨之继续在夏国收购大批的茶叶。

今年陆陆续续收购了这么多茶叶,明年种茶的人肯定更多。

这一点倒是要提前防备,免得太多人开山种茶造成水土流失,那可就不好了。

这事儿如今姑且先放着,等到生意做成之后,再仔细谋划如何种茶也不迟。

夏国的举动,其实一直都在齐国的观察之中,准确来说,是在宁尚书的监察之下。

宁尚书毕竟是吃过一次亏的人,对待夏国尤为警惕,他总觉得夏国又在酝酿着什么,所以时常提醒齐皇。

齐皇这些日子频繁在他口中听到茶叶二字,都有些腻了。

不过因为夏国的茶叶卖得不多,齐皇也没有放在心上就是了。

那茶叶有什么好吃的?夏国这些乡巴佬自己用不够,还巴巴地要卖到齐国来。

真以为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不成,他们齐国百姓才懒得买!正因为如此,齐皇非但没有警惕,反而觉得夏国朝廷瞎折腾,早晚要灭国:早先还以为那个小子没有多大能耐呢,原来也不过如此。

战事消弭,他不先想着与民休息,反而跟茶叶较上劲儿了。

收了那么多茶叶,卖得出去么?就他这败家的样子,早晚会把夏国败光。

只是,微臣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安。

之前那场粮食战,都已经给宁尚书打出心理阴影了。

夏国的君臣,有一个算一个,个个都鬼精鬼精的,他实在摸不透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个路数。

齐皇不屑:一群乌合之众,能成什么大事?且先让他们得意一会儿,待朝野稳定下来之后,定要将失去的那五州尽数夺回来。

当初割地,齐皇并不甘愿。

要不是夏国不要脸、趁人之危,他们也不会白白丧失了那么多大好徒弟,越想越觉得亏,齐皇狠狠地道:早晚有一日,朕要将临安城夷为平地!宁尚书看着高坐在龙椅上的齐皇,实在不忍心提醒他——齐国如今已经没这个实力了。

真打起仗来,鹿死谁手还说不准呢。

齐国战败之后,他们圣上便将一切的错处推到袁大将军头上,企图夺取他的军权。

但袁征在军中经营多年,又岂是那么容易拿捏的?对夏一战中,袁征委实受了不小的委屈,对皇室跟朝廷也彻底死心。

他不再愚忠,齐皇便拿他也再没有办法了。

杀又杀不掉,赶又赶不掉,为了这事儿,齐皇日日烦心,回回发作,君臣两个斗法,伤及的是旁人,因为这事每每搅得朝廷乌烟瘴气的。

袁征生了贰心,又如何能带兵?这番若还要发动战事的话,恐怕被夷为平地的不会是临安城,而是他们齐国了。

君臣两个仿佛说了许多,又仿佛什么都没说。

宁尚书下去之后,仍旧心有不安。

他叫来属下,让他们务必紧盯夏国,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结果不出两日,夏国那头果然传来了动静。

张崇明办事儿也是利索,不过几日,他便将人给萧瑾找到了。

一共三十多个百岁老人被请至京城。

对此,朝野内外有两种说法,朝廷的说法自然是圣上体恤万民,所以特意宴请百岁老人,以示与民同乐;而民间的说法则是,圣上欲求长生之道,故而有此举。

这年头能活到七十就已经是长寿了,这些百岁老人更是长寿中的长寿,光是这寿数就叫人羡慕,寻常人未必有这样的本事,所以就更好奇他们为什么能活得这么久,暗暗猜测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长寿的秘法。

比起朝廷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更信后者。

是以,黎明百姓们也开始暗暗期待这场宴会。

不仅是夏国,就连齐国百姓也都听说了这件事情。

一时间也是议论纷纷,恨不得奔到临安城,好好听一听这些长寿老人究竟是怎么说的。

萧瑾似乎并不在意旁人如何看他,宴请三日后如期举行。

这也是寻这些百岁老人一次登入宫门。

要是在以前,他们做梦也没想过自己能有这一番际遇。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回去之后必要大肆宣扬。

本是平头百姓的一批人,骤然得见天颜,出于激动,脸胀的通红,更显得他们一个个的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仿佛还能再活十几年的样子。

这精神劲儿别说是外头百姓了,就连夏国自家的官员也开始好奇起来。

酒过三巡,他们见圣上果真问起了长寿一事。

看来外头说的都是真的。

圣上虽年轻,却已经早早的想要长寿了。

其实不止圣上想知道,他们也想知道。

万众瞩目之下,几位百岁老人相继上前回话,众人长寿之法各有不同,但唯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三十来人都爱饮茶。

其中有一个格外精神的老人家,已经一百零三岁了,依旧耳聪目明,显得有几分仙风道骨。

他道自己平生最爱饮茶,日日都离不得此物。

众人竖着耳朵听了半晌,就听他侃侃而谈,说的竟是吃茶的好处。

仿佛那茶叶是什么灵丹妙药,只要坚持吃就能长命百岁似的。

张崇明恰如其时地点出来,下国人口虽没有其余三国多,但是长寿的人却不少,又言南边儿北边有一个长寿村里头的百姓平生最爱喝茶,个个都能活到七十多,那百岁老人更是常见。

萧瑾接着感叹:怪道我夏国的长寿老人多,原来皆是因为吃茶的缘故。

诸位大臣想了想,虽然不知道夏国的长寿老人到底多不多,但是看到这么多百岁老人,便都萌生了原来他们夏国人竟真的如此长寿,为何他们先前都会发现呢。

至于饮茶长寿一事,许多人更是深信不疑。

这长寿老人说的话,还能有假吗?宫宴过后,这番论调被广为流传。

人人都知道,这些人之所以长寿,都是因为平常吃茶。

就连齐国的百姓中间,也流传着吃茶能长寿的传言。

齐国街头巷尾若有聚集,说的必定是吃茶一事:听说了没,这接头似乎要开一个茶馆,听说都已经开始动工。

我倒是希望他们早点把茶馆给开起来,若是开了,我必定日日来吃茶!真有那等奇效?此话一出,立马引得旁人激动不已:那么多长寿老人说的话,岂能有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发轻汗,四碗肌骨清,五碗耳聪明,六碗得长生,七碗通仙灵,这个是那些百岁老人说的!萧瑾从前没把这些百岁老人搜罗起来的时候,齐国百姓还不觉得他们寿数低,如今竟然夏国一个个都高寿,反观他们齐国,身边连活到七十岁的都少有。

两相对比,差距实在悬殊。

又想到吃茶一事,他们齐国人甚少吃茶,有些人甚至不知茶为何物,这般能长寿才见鬼呢?吃茶,必须要吃!反正也不贵,寻常百姓也买得起。

夏国人都能长命百岁,他们为何不能?可不能在寿数上输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