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48章 催婚 ◇

第48章 催婚 ◇

2025-03-22 06:35:50

◎宫里少了一位皇后娘娘◎夏国的科举, 说是万众瞩目也不为过了。

不仅是夏国人自己上心,就连余下几国也都在观望。

这选士的法子是他们从前一直没有尝试过的。

虽不知效果如何,但是看到夏国搞得这般轰轰烈烈, 叫他们也忍不住期待了起来。

这其中, 要属燕国的司徒恭最为上心。

自打萧瑾下旨要科举取士,司徒恭便与丞相贺辞商议了一番,两人都觉得这法子不错, 以后燕国直接拿来用也是不错的。

因为这事儿,司徒恭对萧瑾的印象改观了不少。

私下同丞相闲聊的时候, 还多夸了两句。

两人对坐时,司徒恭还让宫人上了一盏茶。

茶气氤氲,让司徒恭冷硬的眉眼也温和了些许。

贺辞转着茶盏, 一时又想到了齐国的窝囊事,笑着道:听说, 齐国人如今都在茶馆里听夏国科举的事儿呢。

司徒恭想到齐国那个蠢货皇帝,嘲讽道:齐皇定是气坏了。

气坏了也没用。

夏国这回用的法子高明,谁不想高寿呢?即便齐国朝廷反对,估计百姓也不同意。

这阵子拿茶叶闹得这样火, 贺辞其实也请教过太医。

请教的结果便是, 饮茶确实对身体有利, 能不能长寿不知道,但必然是有好处的。

不过那长寿的诱惑实在太大, 连贺辞也不能免俗。

他特意买了两罐上好的新茶, 准备每日都品一品。

贺辞吹了吹茶叶, 轻轻地抿了一口:这茶瞧着平平无奇, 喝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怪不得夏国人人都喝。

司徒恭闻言, 眼中闪烁出一丝暗芒。

是啊,在此之前他也没想过夏国能有那么多的好东西。

从前他只惦记着齐国,如今看来,夏国亦不输于齐国,兴许还有更多的好东西他都未曾听说吧。

实在很难叫人不惦记啊。

司徒恭又问:夏国如今情况如何了?跟一开始比起来,可谓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贺辞也对这位跟司徒恭年纪相仿的小皇帝颇有好感,言语中都带这些叹服,这位即位之后,朝中内忧外患此消彼长。

臣原本还想着能看到他的笑话,不曾想,这夏国竟一点一点好起来了。

把一个烂摊子弄垮,那就是轻而易举,主要是想把这个烂摊子弄好那就得费尽心力。

叫贺辞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萧瑾这个小皇帝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他是怎么把这个烂摊子弄活的呢?如何叫那些人都心甘情愿的跟着他做事儿?原先夏国的两位丞相可不是善茬,尤其是那位张丞相,为人狡诈异常,从不服人管教,难得他如今竟然肯替那个小皇帝做事儿。

可知那人必有过人之处。

司徒恭想到自己的经历,对萧瑾也多了些同病相怜的感情。

他幼年艰难,之所以能有如今这样的造化,完全是走一步谋十步,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苦楚。

夏国先皇去世之后,那萧瑾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呢?想必他也是个深谋远虑、谋定而后动之人,兴许眼界能力都不在他之下。

司徒恭道:此人不可小觑。

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会一会此人。

贺辞想到他们圣上的野心,低头一笑:迟早能见到的。

只是下次见面,是敌是友就说不清了。

江南那块地方,也就这近百年来才开始发展起来的。

原先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其重心都在北方。

南方那一片地方不过是蛮夷之地,少有人愿意长住。

夏国偏安一隅之后,迫于无奈才开始好好经营江南地区。

这么多年下来,虽说仍比不得齐国这等北方国家,但是比之从前已经好了太多了。

贺辞跟司徒恭倒也不是眼馋别的,只是眼馋那一块的鱼米之乡。

江南的水土适合务农,线下经过百年来的耕耘更是良田遍地。

夏国不懂经营,可他们懂啊。

这样一块好地方,不收入囊中实在是可惜了。

被人猜成是睿智过人、城府颇深的萧瑾,如今正在享受难得的清静。

朝已经上完了,府试也结束了,甚至连试卷都已经批好了。

等两月之后,京城里头会有一场殿试,通过府试的人若是有还能通过殿试,便会被授予官位。

毕竟是头一次举行科举,流程上面自然是能减则减,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补充完善。

萧瑾都已经想好了,商贾那头考中的,一半儿跟着陈疏材管着茶叶的买卖,一半儿跟着苏仿去种地搞农场牧场。

萧瑾还没忘记给陈疏材画大饼、鼓舞士气。

殿试都还没有开始呢,他就已经很陈疏材透露要给他留多少人了。

萧瑾想到宋朝有一个市舶司,便告诉陈疏材:以后夏国对外生意越做越大,肯定是要成立一个单独的衙门,朕与丞相商议过了,姑且先叫它市舶司吧。

这衙门若是建成之后,六部都得往后靠一靠。

且若无意外,陈大人就是长官了,对外的一切贸易都得由你掌管。

如今朝廷举行殿试,也都是为你这衙门打下基础。

后头交给你的这些人未来兴许还会成为你的左右手,与你一起共同管理一切对外贸易。

陈大人啊,你肩上的担子可不小。

陈疏材听得感激涕零,他已经从萧瑾的话里想象出自己以后是何等风光了!听圣上的意思,这个衙门肯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堪比六部。

那他这个市舶司的长官,岂不是能比肩六部尚书了?不过萧瑾其实就是那么随口一说,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或许会成立市舶司,但绝不会在六部之上,或许隶属户部也不一定。

苏仿那边,萧瑾倒是没有给他画什么饼,只是勉励却也少不了。

萧瑾交代,说是希望夏国百姓能在苏仿的带领下,过上吃得起粮、买得起肉的日子。

苏仿这人可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他十分认同萧瑾对自己的期待,并且已经把它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了。

钱,萧瑾给了,人马上也可以配齐,萧瑾相信以苏仿的能耐,并不会让他失望的。

这两件事情解决之后,萧瑾感觉人都舒服了不少。

眼下他正悠哉地在院中晒着太阳。

八宝剥开了一个橘子递给萧瑾,道:圣上今儿很高兴呢。

忙过了之后能歇一歇,自然高兴。

奴才瞧见,今儿张丞相也挺高兴的。

萧瑾丢了一瓣橘子去嘴里,扯了扯嘴角,他能不高兴吗?自己这回可是再三让步。

张崇明对于商户有着天然的抵触和防备,这些日子每天都在他耳边念叨,让他放下叫商贾科举的念头。

这回可以说是加恩于商贾,但是这种事情可一可二,不可再三,若是回回都让商户人家的子弟入朝做官,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官商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萧瑾到底没有禁得住他的念叨,最后才决定让这些商户人家的子弟跟着苏仿和陈疏材,做些微末的差事儿。

下了决定之后,萧瑾自己也反思了一下。

他不是想别的,而是在思考自己之前是不是太想当然了?他拿现在的目光来看如今的夏国,推崇那些士农工商人人平等的观念,是否就一定正确呢?可如果他以现如今的目光思考问题,那他上辈子所经历的一切岂不就成了笑话?到底也没想通,萧瑾只能搁置一旁。

人总是会成长的,他是第一次当皇帝,也没当多久的皇帝,这些没想清楚的事情以后肯定能想清楚的。

萧瑾也懒得再想别的,问道:最近宫里头都还好吧?好着呢。

陈妃娘娘去世之后,陈太妃倒是病了一回,不过没多久就好了。

她可是宫里头的老人了,先皇在的时候她就管理宫中诸事,如今再料理宫务,也都是轻车熟路。

不过——八宝话说到一半忽然闭了嘴,犹豫不决地看了看边上的张德喜。

萧瑾立马问:不过什么?八宝冲着张德喜挤了挤眼睛,要不您来?张德喜:……瞧这不中用的样子!八宝不敢说,张德喜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道:昨儿陈太妃递来消息,说自己精神有些短,如今虽能管理宫中事务,可总这样也不是个办法。

萧瑾警惕心忽然起来了,他觉得这句话肯定不简单。

果不其然,张德喜下一句便是:这后宫还应当有一位皇后。

唯有皇后,才能名正言顺地管理后宫,圣上觉得如何?萧瑾呼吸一滞,他觉得……不如何。

萧瑾吃不下橘子了,意兴阑珊地放在了一边。

催婚真是一件糟心事,可恶的是,他分明已经结过一次婚了,还要被催婚!知道了,知道了。

萧瑾有气无力地哼哼两声,遇到合适的,自然会早点成亲的。

可若遇不到合适的,他也不想将就了。

张德喜与八宝对视一眼,心中无力。

身为奴才,也不好劝的太多,这种事情,还是得张丞相的人出马才能劝得动。

萧瑾生怕再继续呆下去,他们又要花式催婚。

赶忙招来韩仲文跟顾淮南,继续商议殿试一事。

殿试是在两月后,不过这几日,该上京城的考生,都已经陆陆续续抵达临安城了。

天色尚早,韩攸背着几卷书,顺利通过了城门,进了临安城。

守门的士兵见了他,都不由自主的多看两眼。

落拓的中年男子常见,不过长得这么标致的,倒是少见。

作者有话说:大佬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