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50章 授官 ◇

第50章 授官 ◇

2025-03-22 06:35:50

◎决心整治工部◎萧瑾与韩攸聊了好半天, 聊得冯慨之酸得不行。

他们圣上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

相反,他平日里并不爱跟朝臣多聊什么,若是旁人说多了还会惹得他厌烦。

但是今儿见到了这个韩攸, 就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一样。

冯慨之恍然记起, 当初顾淮南这小子碰到圣上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待遇吗?如今顾淮南都已经得宠成什么样了,虽然官位没怎么提, 但是只要长了脑子都知道,这小狐狸精以后必定混的不会差。

小狐狸精还没有扳倒, 又来了一个老狐狸。

晦气!冯慨之那眼刀子就跟不要钱似的,使劲儿往韩攸身上戳。

不过他再生气也没用,除了让自己不痛快, 对那另外两个人压根没有半点作用。

萧瑾跟韩攸聊得正在兴头上呢。

韩攸跟李廷芳似乎是一挂的,但又不完全是, 两个人都儒雅随和,但是李廷芳是伪君子,初次见面的时候萧瑾就对他存了一份戒备之心,但是韩攸则不然, 看得出来, 这位是个真君子。

韩攸见萧瑾似乎格外喜欢听他的生平, 于是便多说了两句。

他这半辈子,乏善可陈。

他出身不显, 日子过得也艰难。

幼年丧父, 青年丧母, 中年丧偶, 命运对他异常残酷, 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一个亲人。

他孑然一身, 却从未动过轻生的念头;他还不识一字的时候,便已经立下鸿鹄志。

只是命运不曾厚待于他,等到好不容易在许州站稳脚跟,一场战事又将他打回原形。

韩攸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会时运不济,不曾想,新皇竟然在五州开恩科。

他这才得以站在这大殿之上。

萧瑾听完了他的遭遇,一阵唏嘘:韩卿从前过得也忒苦了些。

冯慨之朝着张崇明眯了眯眼睛。

看看,都还没放榜呢,都已经叫上卿了,放榜了还得了?丞相也不管管?张崇明闭着眼,视若无睹。

他比冯慨之有觉悟。

毕竟是半道上跟着萧瑾做事儿的,张崇明很有自知之明,该他做的事情他义不容辞,不该他插手的事情他也绝对不会乱插手。

既然圣上喜欢这个韩攸,对方也的确家底清白,那他们做臣子的似乎也没有拦着的必要。

若不是怕人非议,萧瑾正想留韩攸在宫中用饭了了。

等到他终于肯放韩攸回去,转过头就撞上了冯慨之不悦的目光。

萧瑾一愣:冯大人这是怎么了?冯慨之:……叫他冯大人,叫那老狐狸韩卿是?!这已经不是暗地里偏心了,而是明着偏袒。

张崇明白了冯慨之一眼,跟萧瑾解释道:圣上别搭理他,他昨儿跟儿子拌嘴,如今还没缓过来。

萧瑾皱眉:家里事情就该留在家里解决,怎么还把情绪带到了外头,你在户部,该不会也拿底下人撒气吧?这可不妥。

冯慨之都气笑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实在忍不住就呛了一句:微臣的脾气确实没有那个姓韩状元好。

说你就说你,何必扯上了他?萧瑾下意识地护短。

……冯慨之气得直接闭嘴不说话了。

他感觉自己要是再说下去,早晚是要被气死的。

名次已定,萧瑾也就不留他们了,且冯慨之今儿就跟吃枪子儿似的格外不讨喜,萧瑾不大想再看见他,直接把人给撵走了。

眼不见心不烦。

晚些时候回了寝殿,萧瑾还不忘跟种玉他们分享今儿听到的事:你们是没见到,若是见到了,定会喟叹其风姿。

我原以为人到中年,再好看也好看不到哪儿去,谁知见了他,方知是自己目光短浅了。

萧瑾的心思一向好猜,他喜欢谁嘴里就会念叨谁。

种玉生梅二人见他念叨那位韩状元已经念了一晚上了,心知这一位必定是急得圣上心意的。

只是生梅有些想不通:这朝中厉害的大臣多了去了,不说别人,就说张丞相,您不是也常说他有本事吗?还有那韩尚书,亦是文采斐然。

圣上为何独独对韩状元青眼有加?哎……萧瑾神神秘秘道:你不懂。

他总觉得,这个韩攸是个大佬。

自穿越过后,他的直觉就没有错过,这次肯定也不会错。

此次殿试并不刷人,这也是萧瑾深思熟虑之后做的决定。

这些人考卷萧瑾都看过了,能过府试,水平肯定是有的,只是水平高低有所区别罢了,如今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与其借着其他法子在招人当官儿,还不如直接让这些人顶上。

一共三百余名考生,尽数通过了殿试。

三日后,诸新科进士进宫面圣。

萧瑾坐在龙椅上,看着他的韩状元身着红袍,领着新科进士前来谢恩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激动的。

虽然这次的科举考试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也是个好的开始,不是么?只要科举变成常制,那么即便是身处底层的人,也一样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一如他的韩状元。

萧瑾再一低头,只见一阵清风拂过,进士们衣角翩翩而起,风骨两个字便一下子活了过来。

一众新科进士里面,也不是没有年轻的,可这些年轻气盛的到了韩攸身边,也一概都被比下去了。

萧瑾看人不看脸,但是有个好看的,还是会下意识看向那个好看的。

唔……今日韩卿衣裳不错,就是发冠次了些,赶明儿挑一个好的给他。

萧瑾看得赏心悦目,也就没再为难这些新科进士们,知道他们最关心的便是授官一事,于是当日便让姜明去安排了。

不过萧瑾不喜欢姜明,当初李廷芳出事儿的时候,就数他嚷嚷的最厉害。

怕他在里头使手段,萧瑾还派韩仲文跟顾淮南一块儿帮衬着。

要不是现在没找到合适的,他早晚都得把这个姜明给踹走。

让他当尚书,实在德不配位。

萧瑾存着别样的心思,直接把韩攸给安排进了吏部去了。

没见到他之前,萧瑾本来想把一甲三人都安排在翰林院让他们锻炼一年,再调去别的衙门。

可见了韩攸之后,萧瑾又改变了想法。

让韩攸翰林院太屈才了,既然他有本事,何不放他在外头闯一闯呢?正好也能印证他的猜想,究竟是不是对的。

有韩攸打头,余下的榜眼和探花都给安排进了吏部。

二甲则有不少被分去了与五州跟襄阳当地方官儿。

不过他们先领了职,萧瑾却不打算让他们走马上任。

这些人毕竟还算是初出茅庐,需得好生培训一番。

这事儿他让冯慨之牵头,顾淮南协助,给他们一月时间适应。

一月之后,再去任上也不迟。

这二甲一共一百来人,这么多人一下子交给冯慨之,搞得他头都大了。

可冯慨之却憋着一股劲儿,不愿输给韩攸,决心要做一票大的,让小皇帝看看谁才是靠得住的那个!张崇明知道他这心结,却不能理解:你都多大的岁数了,怎么还拈酸吃醋?我就是看不惯那装模作样的老狐狸!那老狐狸跟李廷芳有什么两样?这话张崇明不能苟同:他俩还是不同的。

相由心生,李廷芳看着让人别扭,这个韩攸,虽说张崇明对他没什么感觉,却也不讨厌。

冯慨之不服:连你也要帮他?你为何就看不惯他呢?就是看不惯!冯慨之置气。

张崇明摇了摇头,劝不回来了这人。

冯慨之这事儿誓言做成一件大事儿,陈疏材跟苏仿那儿也接到了不少人手。

苏仿这头分到的人算是最多的。

萧瑾对发展农业很是重视,给他挑的都是老实本分,看着就心眼实诚的人。

至于陈疏材,他那边分到的大多都是商贾子弟。

这一批人里,只有二十来人是商贾出身,这让张崇明颇为满意。

这二十来人名次都不是很好,萧瑾索性把他们都一齐交给了陈疏材。

市舶司也确实成立了,但也仅仅是成立。

萧瑾给陈疏材放了一些权,给他配齐了人手,但往后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继续发展,那就得看他们这些人究竟有没有本事了。

对于市舶司这块,萧瑾暂时还是放养状态,他如今最在意的还是农具的事情。

没有耕牛,他就必须得在农具上花些功夫,否则那些荒地他们即便有心也开垦不了。

萧瑾对别的都还算了解过,唯独在农具方面没有研究。

可即便如此,他也知道工部那群人是在糊弄他。

工部那群闲鱼得,必须得好好整治整治!就在萧瑾苦思冥想如何对付他们的时候,他忽然从张崇明嘴里听说了一个妙人。

此人叫柳承智,乃是殿试最后一名。

之所以说他是个妙人,是因为此人之所以能考中完全是因为运气。

张崇明为此还特意去试探了一番,发现这人水平一般,不过为人自负,说起话来也挺有趣儿。

萧瑾听闻,还特意让他进宫来见一见。

来人不过二十来岁,年轻气盛,一看就知道是个刺儿头。

交谈两句之后,萧瑾瞬间高兴起来,这样的人,天生适合工部啊!他就是为了工部而生的!并不是这个柳承智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为他什么能耐都没有,不过他却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萧瑾问他可知道农具要如何改造,柳承智自信满满地道:虽不知,却也可以学,此时听来不难。

萧瑾来了兴趣:那倘若学过之后仍然不会呢?柳承智道:学生不会,工部那些人总该会的。

他们吃着朝廷的俸禄,就该为朝廷办事儿。

那倘若他们就是做不出来呢?柳承智想了想,最后道: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自然要罚!若微臣是长官,必要狠狠地治他们的罪,先找一个渎职的出来,杀鸡儆猴。

好家伙,果然年轻气盛,萧瑾当即决定:既然你有此想法,不如就去工部吧。

我给你分配人手,你需得在半月之后给朕将农具一事办妥,好好干,不要让朕失望。

柳承智不想天上还能掉下这样一个大饼,立马谢恩领旨,心里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萧瑾亦欢喜异常,把这么一个妙人放进工部,也不知道会搅起多大的水花来。

搅吧搅吧,闹得越厉害越好!正在工部摸鱼的徐庶打了一个喷嚏。

奇怪,他心想,竟还有人在念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