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了秋日那一片金黄,又转眼在冬日到来之际变成一片枯黑。
天际间偶有飞鸢低鸣,空气由飒爽到凛冽,河流从清澈到冰冻,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这就是眼前的丞相府。
夜半便要出征了,高欢把长子高澄、次子高洋与三子高浚叫到书斋。
看着小儿子稚嫩的小脸,高欢忽然生出柔软的慈父之心。
他摸摸高浚的头,轻声道:听老师说,你最近读书也很是用功。
嗯!高浚用力点了点头,儿还知道,读书不仅要用功,更要解其深意,如若不然,只知表意,还不如不读书!说得好!那你说说,最近读了些什么书?知不知道里面的意思?儿近来读《诗经》,读到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意为:做人要仁厚有德,这样的公子为人称道。
高欢被小儿子这一板一眼的样子逗笑了:好,我儿说得对!高欢把小儿子抱在怀里,好似平复了不少内心深处的不安定。
接着,转头看向高洋,子进,你也说说,最近学到了什么?儿……儿……每日去太学,什么也没学到吗?儿读了周易……那你说说,有什么体会?儿读到,伏戎与莽……升、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何意啊?意为……哦,升其高陵,就是要不断的登高察看,这样……才能获得战机。
咣当!一只如意瓶砸在高洋身上,又辗转书桌碎落地面。
就算不与你兄比肩,也不该乱解其义。
周易难懂,你既不懂就不要乱说。
这是说得获得战机吗?此卦乃九三,争不过九五,我等不就是潜伏于草莽之中吗?登上高陵,是为了察量敌势,知己知彼,因此三年不敢兴兵交战啊!为的是等待战机!你……父亲息怒,儿读书也时常忘记前言,子进会用功的。
高澄赶紧说道。
高欢转头看向高浚:休要学你二哥,要学大哥,不仅仅是用功而已。
高澄却满腹狐疑,想起那日崔季舒的发现,子进,绝非蠢笨之人……高欢按捺下怒气,问高澄:你呢,读了什么书?你已封官摄政,为父对你期望最高啊!高澄清清嗓子,儿最近读卢先生所注周易,颇有感触。
哦?有什么感触,说来听听。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儿以为,周易说的就是变,六十四卦的衍变。
高欢微微颔首,高澄继续说道:然而,天尊地卑,亦非从来如此。
周人以前无‘天’,只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周乃蕞尔小邦,何以代替天命玄鸟护佑的商?何以用天来替代神鸟?变的意思便是,一切都不是从来就有的。
例如父亲今日出征,为的就是变!高欢的每一根汗毛都竖起来了,他的手指由于兴奋而微微颤动,高澄朗声说道:周人因‘天命’而得君权,谁又能说清什么是天命?若说‘天人合一’,那么谁又能说得清什么是人心?天命与人心儿都不懂,儿只懂文王灭密、黎、邘、崇,改丰邑,联友邦,建周南,设召南,方得天命!卦就是用来变的,不变不立。
虽此时并非时机,但我高家种种所为,只为这一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冬日的飞雪此刻也寂然无声,院中的松树上的积雪似乎要压断了枝条。
此时,高欢内心是那样欣喜,仿佛说话的并非只是自己的儿子,而是知己。
高山流水,唯有你我能懂。
许久,高欢缓缓说道:惟我儿子惠与元忠乃我知己!那日元忠问我:昔日起兵之时,轰轰大乐,近来却寂寂无人问。
我问:元忠是否逼我起兵啊!元忠只道:此翁难遇,不会离我……说着,两行热泪奔流而下,儿啊,人生一世,虽有天尊地卑,但那并非你我的桎梏!商有天命玄鸟,周有天人合一,焉知你我身后有没有飞龙在天!说罢,紧紧拉住了高澄的双手。
父亲你一定要凯旋归来。
子惠,洛阳诸事就交给你了。
为父虽征战半生,但在政事上却没有你天分高。
交给你,为父放心。
父亲放心!丑时,高欢的部队悄无声息地集结了。
高澄在身后默默相送,自幼与父亲长在军中,这样夜半的开拔他经历过多次。
尔朱家只有残党,却不得不赶尽杀绝。
高欢抽出随身携带的剑,尔等今日随我剿尔朱逆贼,不胜不归!众人无声地举起手中刀剑……北魏国主元脩此刻正凝神静气,长年隐匿于乡间的生活给了他别人不曾有的定力与隐忍,但别人不知道的是,拓跋氏不曾流逝的血性此刻也隐居在他的身上。
皇上,大丞相已经出发了,就要与先开拔的镇城都督窦泰汇合了。
元宝炬小声说道。
窦泰……朝中百官都很怕他?是……尔朱度律、尔朱仲远都死在他的计谋下,况且,他夫人可是娄夫人的妹妹,他就是高欢的利剑啊!如果此次他们真的打败了尔朱兆,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无忧?再者就要废帝了……皇上,等臣拿到高澄的贴身衣物,上次说的道长便可以做法了。
斛斯椿不大的眼睛闪着晶亮的光,短则半月,长则月余,高澄必死!若能施法拿到高欢的贴身衣物,则可除高欢!然后呢,朕不想如孝庄帝一般,杀了他的确痛快,却没有后路可退!皇上,高欢政事上依赖世子高澄,此二人除之,高家便只剩下窦泰与娄昭,最多加一个傻傻笨笨的高洋。
他们都是武夫,到时候,我有计策使他们分崩离析,还有贺拔岳支持皇上,料想可安稳过渡。
元宝炬立即驳斥道:你当窦泰是好对付的?如没有万全之策,还是不要着急取他二人性命,到时候朝局混乱,倒不如现在局势清明。
况且贺拔岳岂是好支使的?到时候皇上又落入他之手罢了。
元脩,紧紧握住手里的杯子。
次日,朝堂之上。
传朕旨意,任沛郡王元欣为太师;赵郡王元谌为太保;南阳王元宝炬为太尉;长孙稚为太傅;清河王元亶为司徒……元脩停下,思考良久,任高欢为天柱大将军!一语既出,四座皆惊!然而,无人敢露声色,待朝堂散去,这消息也就飞遍了北魏。
阿大揣摩着这消息,有些朦胧的感觉,却又不敢下定结论。
步瑶,阿大听你偶有说起朝堂之事,想必你可知晓一二。
我久居深山,有些弄不清什么太这个太那个,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啊?这个嘛……哎呦,学历史的这点子知识还没有吗?可是卖弄太多会不会被阿大怀疑?转念一想,慕容氏也很可怜,巴望着牺牲女子,给他们争个封地,或者复国。
但步瑶记得,慕容氏也并未复兴成功,后世的慕容姓都已是少见,多数改为他姓,更没有燕国那时的盛世了。
所以连小说写到慕容氏的时候,写到了宋代他们依旧想复国,简直太悲情了。
想到这,步瑶决定照实说,太师、太保和太傅叫做三师,这三师呢,大都是官员的加衔,怎么说呢,是礼节性的、名誉性的,是表示皇上对他的认同和恩宠,并无实权。
因此,元欣、元谌和长孙稚这三个官衔有点虚,是皇上对元氏皇族的拉拢和安抚,也是想当作自己的人吧,毕竟都是正一品。
额……这话会不会太露骨啊!哦……阿大长出了一口气,看着架势,要是三师顶用,她和燕儿就直接送给三师了。
而此时慕容燕和慕容玄已经惊讶得张不开嘴了。
而太尉,就有些深意了。
她看见阿大眼睛又瞪得老大,估计是一颗心又提到嗓子了。
比如汉代吧,步瑶深吸一口气,她现在每天都要默念三百遍现在是北魏、北魏、北魏……不然就会说出很多后世的话来,岂不自投罗网。
汉代的太尉、司徒和司空叫做三公,太尉管的可是军事啊,可以说是最高军职,比如司马懿就曾是太尉啊。
但到了当朝也几乎只是加衔了,和三师差不多。
所以啊,元宝炬也是元氏嘛,代表他是皇帝近臣。
阿大又长出了一口气,步瑶忍俊不禁。
而司徒,亦属三公,按周礼应掌民事,而现在也属加衔了吧。
所以元亶也是虚职。
那大将军呢?这老头儿记性还真不错。
大将军、大司马叫做二大,大司马几乎不再设立。
大将军嘛,韩信做过、卫青做过……步瑶顿了一顿,她深深感觉到,自己在给自己挖坑。
天柱大将军么,上一个天柱大将军是……尔朱荣。
阿大终于懂了,说来说去,还是大将军最重啊。
上面说的这三师、二大、三公合称八公,而现在么……确实是谁有兵权谁占上风。
好了坑挖好了,阿大算是认准高家了。
步瑶啊,你若是不肯嫁高欢,高家兄弟……阿大,你叫我听壁脚,这个活只有我做得来。
仪儿姐姐和燕儿妹妹都不行,以后,你有什么危险的事都可以叫我,我不怕的。
阿大无奈,你怎么就不懂,这也是为你好,嫁给高家人是你最好的归宿啊……作者有话要说:过年期间仍然会每日更新,就要写到精彩之处啦。
求收藏,求点击,求包养。
在此先给大家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