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山记 > ☆、第123章 议储位三

☆、第123章 议储位三

2025-04-03 13:48:34

这个年似乎比去岁更加热闹几分,宫里胡太后与承恩公府一门心思的巴望着二皇子做太子,正是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的时候,更不会再费尽心思的去寻谢莫如的麻烦。

过了方氏的祭礼、苏妃的生辰、寿安老夫人的寿宴、四皇子府旭哥儿的周岁酒,便迎来了又一个热闹非凡又波涛暗涌的新年。

五皇子回城后,与四皇子兄弟两人说起话来时,四皇子一口闷掉杯中的美酒,道,以后再有什么麻烦事,我也学你带着媳妇儿子躲出去方好。

五皇子很同情他四哥,亲自给他四哥再斟了一盏,道,我那里三月一过,礼部就没什么大事要忙了。

四哥你正好相反,三月一过,天气回暖,工部正是忙的时候,这么些事,四哥你也走不开。

是啊。

四皇子叹口气,也不再吃酒了,停了杯道,过年都不得消停,真盼着父皇赶紧把太子的事儿定下来。

这眼瞅着到年下了,他爹还没下旨呢。

一日旨意未下,一日人心不定啊。

五皇子深以为然。

非但四皇子五皇子这种觉着与大位无望的皇子心烦,便是在外人眼中看来十拿九稳的二皇子,他爹一日不下御旨,他这心也一日不得清静呢。

尤其诸臣联名,唯南安侯未上折子,二皇子私下还问过承恩公,是不是南安侯对他有什么意见。

承恩公能说什么呢,承恩公道,殿下不知道,他素来性子执拗,可要说对殿下不敬,那是万万没有的。

只是天生这幅脾气,除了兵事,什么都不爱,也什么都不理,待时日久了,殿下就知他这性子了。

二皇子道,南安侯在军中多年,熟悉兵事就好,保家卫国,全赖忠勇。

倒也没有说什么,也并没有流露出不满的意思来,和颜悦色的同承恩公说了几句话,承恩公便告退了。

二皇子也只是问承恩公一句,承恩公是南安侯的亲爹,自然不会说南安侯不好。

二皇子就是觉着,自己平日里对南安侯一向尊重,南安侯这是吃错药,还是说,南安侯更偏向老四?想一想这种可能性不高,老四跟老五都是自己的拥泵,立储之事能到今日,全赖他俩起的头儿。

他俩倘有争储之意,根本不会在此时提议立储。

南安侯的事二皇子一时不能解,索性就暂搁下了,倒是钱长史道,南安侯是武将,于朝中文事素来寡淡,殿下待他一如往常便好。

不必过分去亲近,也不要冷淡。

二皇子点点头。

正式立太子的旨意是第二年二月十九正式发的明旨,不为别个,二月十九这个日子也是钦天监亲自卜出来的一等一的吉日。

胡太后在宫里还说呢,都说文休法师最灵验不过,要不要再请文休法师去瞧一瞧这个日子。

这话说的让许多人好想死,尤其钦天监,决意不叫他儿子接班占星,改叫儿子在家念科举正经考进士光宗耀祖、改换门庭,以后子孙万代都去考科举,再不受这占星的气!他堂堂经朝廷正式任命的钦天监监正,在信誉上竟还比不过一个庙里念经的和尚!钦天监暗搓搓的想,怪道当年辅圣公主死也不叫你做太后哩,辅圣公主就是有眼光。

心下很是嘀咕了胡太后一回,深觉这老太太不是常人能理喻的。

旨意是下了,但立太子并不是一道旨意就能够了的的,下了旨,硬件上要修东宫,铸金印,制仪仗,祭太祖、祭天地、通知各临国属国前来观礼等林林总总的事前准备,而正式册封的日子,又要钦天监算一吉日,钦天监憋了七七四十九天,憋出一大吉大利的日子,却要到秋后九月初三日,这是最近的吉日了。

穆元帝既已下旨,就不再小气,便圈了这最近的一个吉日,同时让太子每日进宫辅政,另外东宫属官也要开始遴选,穆元帝问二皇子,你可有熟悉的官员,只管与朕说,将他们安排到东宫,以后你们也好相处。

二皇子忙道,儿臣也只是于户部略熟一些,要说属官,还得请父皇帮儿子掌眼,只要忠心勤恳的就成。

穆元帝点头,你府里原就配了属官,他们服侍你一场,想来还算忠心,就让他们继续在东宫服侍吧。

另则,东宫属官不比寻常,苏相为内阁之首怕是抽不开身,李相冯相两个,一个为太傅一个为少傅,如何?这二人皆为朝中重臣,且李相就是掌户部之人,这些年二皇子一直在户部,不可谓不熟悉。

冯相则是礼部尚书,今春刚主持完春闱,册东宫之礼也是礼部的差使,接下来二皇子也少不得与礼部打交道。

选此二人为太子之师,不可谓不大手笔了。

穆元帝又道,太子府詹事,朕早封了宁祭酒,宁卿此人,才干是有的,当时只作虚衔,如今转为实缺,你未与他相处过,他性子激荡,暂与你做个詹事,容后再看。

余下侍读之位,皆自翰林来选吧。

翰林有储相之称,好不好哪个以后就是将来内阁的材料,穆元帝甭看先前在立太子的事情上扭扭捏捏、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以至于二皇子一度觉着自己可能是从大街上捡来的。

如今听着他爹给他安排东宫属官,二皇子方重新感到父爱,觉着自己重新变亲生的了。

穆元帝也只是大致与二皇子一说,要紧的职位穆元帝给儿子安排好,剩下的再让内阁拟出名单来斟酌,反正正式册立在九月,倒不必很急。

父子俩说一回话,穆元帝带着儿子去东宫走一走,道,其实先帝在位时命人修缮过东宫,只是朕少时先帝便撒手东去,朕未住过这里。

虽一时有人打扫,没人住也有些陈旧气了。

廊柱上的油漆绘彩已是斑驳,少人居住的宫殿透出特有的冷清与寂寥来。

东宫在皇城内,面积比二皇子在宫外的府邸还小一些,也是分为内宫外殿,女眷们住的院落居所,太子理事的宫殿房舍,还有一处花园倒是草木繁茂,穆元帝指着园中的一棵松道,这是朕四岁生辰时,先帝带着朕植下的。

先帝还说,待朕大些就让朕搬到东宫来住。

想到自己顶顶好的亲爹,穆元帝眼角一时湿润,再看二皇子便升起许多慈父情怀来,指着这棵松树的一畔空地道,等阿远大些,你与他在这儿也种一棵树。

二皇子嫡子小名叫一个远字。

有些话不必多,一句就够了。

二皇子忽就喉中酸涩,哽咽的应一声,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期待。

穆元帝拍拍儿子的手,父子俩倒走了大半个东宫,其实穆元帝对东宫的回忆有限,当年他祖母程氏一直想叫靖江王住进来,他爹跟他姑先时倒没什么意见,有了他之后,他爹他姑那是死活没答应,他爹就盼着他长大叫他进来住呢,结果没想到他长大,爹就死了。

这样的绝世好爹,绝世好爹还早早的去了。

于是,在绝世好爹的影响下,穆元帝对自己的儿女也有一种绝世好爹的温情。

他觉着,他爹当年怎么对他,他就要怎么对他儿子。

虽然他儿子现在已经有八个了,穆元帝也不嫌多。

与二皇子说了许多衷肠话,穆元帝道,朕待老三、老四、老五宽和,待你与你大哥严厉,你没怪过朕吧。

二皇子连忙道,儿子晓得父皇是盼着儿子成材呢。

穆元帝欣慰,江山不是容易坐的,等你坐了就知道了。

你是嫡子,朕对你的期望自来就不与诸皇子同,至于你大哥,他是长兄,朕对他也严苛了一些。

二皇子心说,父皇你就一直对大哥严苛着吧。

嘴里却道,大哥待弟弟们一向都好。

那朕就放心了。

穆元帝道,这东宫,朕谴工部和内务府去你那里,该怎么修,你与他们商量着,以后你住这里,勿必要合你的心意方好。

二皇子连忙应下。

夕阳西下,将天边晚云染出一层又一层瑰丽绚烂的色彩,和着春夏的暖风,带着一丝黄昏逐渐沉寂安静的草木香,穆元帝笑,陪朕用了晚膳你再回府吧。

二皇子求之不得,册立大典就在今年,二皇子只恨与父皇相处时间不够,正巴不得多多增进与父皇之间的感情呢。

胡太后听闻儿子留二孙子在宫里用饭,乐不颠儿的吩咐人送了几个菜过来。

碰到这种实在的老娘,穆元帝除了一笑,还是一笑罢了。

穆元帝与二皇子父子感情日渐增进,其实二皇子本身素质不差,在户部当差几年,都做得井井有条,如今虽未举行册封大典,但穆元帝让二皇子每日入宫辅政,二皇子谨慎周全,于户部之事他自是熟悉的,但其他各部部务也有自己的眼光与看法,便偶有稚嫩之处,穆元帝略作点拨,二皇子也都能明白。

穆元帝心下颇是满意,觉着儿子不骄不躁,先时让儿子在户部历练果然是对的。

二皇子府就要准备打包搬家了,其他几位皇子府的皇子妃们凑在一处商量着给太子府贺礼的事,诸人是常在宫里走礼的,东宫的礼倒也好预备,不要逾了穆元帝、胡太后便好。

五皇子私下同媳妇道,二哥这一搬家,倒是大赚了一笔啊。

谢莫如自青瓷碟中取了个小孩儿拳头大小的红杏,捏一捏,掰开来,递了一半给五皇子,笑,太子理当住东宫。

不过,我喜欢住宫外,宫外我愿意去哪儿去哪儿,倘要在宫内,不说别个,以后二嫂出门就不若如今这般便宜了。

五皇子接了红杏,咬一口,糯且甜,道,何止二嫂不便宜,恐怕二哥也不能随便出宫了呢。

这么一想,五皇子做个结论,道,果然还是住外头好。

他就是住宫里住烦了的,在宫里,不要说出入不便,就是吃饭也不如在外头呢。

自己开府,想吃什么吃什么,在宫里时,只看厨下进什么就得吃什么了。

厨下自然不敢委屈皇子们,但哪儿有自己做主吃起来便宜呢。

不过,东宫肯定自己有小厨房的,想来二哥还不至于在这上头委屈着。

五皇子又重复了一句,还是外头好!谢莫如微微一笑,待二皇子搬进宫里就会发现,非但出入不如在宫外便宜,便是接见大臣亲戚,除了东宫属官,余下臣子,可不是说见就能见的了。

夫妻二人又商量了一回准备给东宫的贺礼,几个皇子府东西不能重复了,还要有自己的特色,另外更不能薄了。

************时进五月,四皇子刚把东宫修缮好。

戚国公府着人给五皇子府报喜,谢莫忧于早上产下一子。

谢莫如嫁进戚国公府,谢戚两家便是正经姻亲,谢莫如是谢莫忧的长姐,谢莫忧平安生产,戚国公府自然要着人去五皇子府同谢莫如说一声。

谢莫如命宫人赏了送帖子来的人,道,替我跟你们夫人与三奶奶说,洗三儿我怕是不能去了,代我贺她们吧。

谢莫如脾性天生如此,她逆境时不会仰人鼻息,但也不会居于高位便去做圣母,所以,即使成了亲,她于谢莫忧依旧是淡淡的。

再者,谢莫忧嫁的是戚公府三子,凭谢莫如如今的身份,哪怕谢莫忧嫁的是世子,戚公府孙辈的洗三礼,她不去也没什么失礼的。

打发戚国公府的家下人去了。

谢莫忧嫡长子洗三时,谢莫如着人送了份洗三礼。

洗三过后,谢太太过来五皇子府说话,与谢莫如略说了戚国公府洗三礼的事,借此由头,含糊的问谢莫如身子可有动静,这满打满算也成亲两年了,谢莫忧儿子都生了,谢莫如这里还淡定着呢。

谢太太自己都替谢莫如着急,谢莫如打发了身边侍女,方道,我与殿下商量看吧,我一直没有,想来还是给殿下纳几房侧妃,以利后嗣。

谢太太低声道,不妨先挑几个懂事的丫头。

当初给谢莫如陪嫁的丫头,有几个是自幼服侍谢莫如的,人老实不说,相貌也是不差的。

令丫头生了,抱到谢莫如跟前儿养着,也是一样的。

谢莫如道,庶长子非同小可,庶长子之母出身若太过低微,不成体统。

何况当初太后欲赐宫人时我便说了,要便是堂堂正正的侧室。

我有言在先,怎好让丫头去服侍殿下。

谢莫如一向有自己的主张,谢太太却是忧虑,道,侧妃入门便有品阶,你可要好生斟酌,何况又是庶长子之母。

就怕一时看着好,以后人心渐大,又是不好了。

因是祖孙的私房话,身畔并无宫人,谢太太索性把话说开了,道,不说别个,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道理,说是俗气,但,世间道理大致是如此的,娘娘可要记清楚才好。

现当下谢太太并不担心,凭谢莫如的本事,哪怕没有亲子也有二十年的舒坦日子,可以后呢?人都有个老。

谢莫如属于娘家只有庶出兄弟,而且,哪怕谢芝几个再有本事,谢莫如身在皇家,将来只怕谢家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

倘没有自己的子嗣,就怕是前头风光后头艰难呢。

谢太太委婉的问谢莫如要不要寻大夫调理身子什么的,谢莫如摆摆手,五皇子身边并无旁人,夫妻之间也和谐的很,但一直没动静,只能说缘法未到。

谢太太走前再三叮嘱谢莫如,我怕是看不到你日后如何了,可我总想着,我这些子孙中,无一人能及得上你。

能者劳智者忧,遇事还是要多想想自己个儿。

谢莫如道,祖母放心,我晓得。

谢莫如寻思了一回,对于姬妾之流,她生于显赫之家,自然不会觉着陌生,她与五皇子成亲以来,五皇子身边并没有别的姬妾,她便也未主动给五皇子张罗。

只是倘她一直未有子嗣,总不好让五皇子绝后。

谢莫如想了想,还是先与五皇子商量。

就借着谢莫忧家儿子的洗三礼,两人用过饭说起这事儿,谢莫如叹口气,今天祖母来了,又问起我肚子是否有动静。

咦,老夫人很记挂这事啊?这急什么,咱们成亲也没多久,缘法到了自然就有了。

五皇子倒是乐天的很,从他脸上半点儿看不出忧愁来。

这也正常,倘五皇子真的忧心子嗣,两人朝夕相处,凭谢莫如的明敏,谢莫如不至于看不出来。

便是贵胄之家,一个男人成亲两年没有子嗣也是令人焦急的事了。

何况是皇家,苏妃待她素来极好,也从未问过她子嗣的事,五皇子又这般,谢莫如忍不住拉着五皇子的手道,我知道你对我好,想着同母妃商量吧,母妃身子又不好,说这事儿岂不叫她操心。

你越是对我好,我越是觉着,没个子嗣对不住你。

她轻声一叹,也有人劝我令丫环服侍你,可我想着,一则我们虽是为了子嗣,可即使是为着子嗣,也得替儿子考虑,既替儿子考虑,如何能让儿子没个说得过去的生母。

其实,也不是出身好就样样都好了,只是,依咱们的身份,想择一个出身好且品性好的,怕也能寻得到。

二则,我并不是依身份贵贱来看人,只是为了你,我总觉着,不能委屈了你。

五皇子虽是个乐天,为人半点儿不傻,他生在皇家,见的也多了。

豪门之家,为着传宗接代,留子去母的事并不稀罕,能留子去母的,生母是什么地位,可想而知。

谢莫如要是为自己私利,自然是留子去母最为有利。

谢莫如想安排知书识礼的良家女子,可见真是一心为了他。

五皇子不禁道,你不愿委屈我,难道我就愿委屈你么?有你这句话,我也就不委屈了。

五皇子终是道,咱们还年轻呢,这原也不是急得来的事,你也莫急……说着说着,三皇子脑子就不知转到哪儿去了,笑道,唉呀,当初给你取名,真不该叫莫如,该叫莫急才对。

谢莫如笑一下,你又打趣我。

逗你乐一乐。

五皇子正色道,我总想着,我投胎算是有些准头的,生在皇家,不愁吃喝,尊荣亦有,娶了你,咱们也能说到一处来,这已是老天厚待了。

人这一辈子,原也不必事事都圆满。

咱们好端端的过日子,再来一人,我去她那里吧,得想着你一个人在这屋里孤寂,要是在你这里,又得想,她也是好人家的闺女,冷着人家,我心里也不落忍。

咱安安生生过日子就好,你别多想,咱们现在难道不欢喜么?既欢喜,何必要想那些不欢喜的事,倒不若顺其自然。

谢莫如一向虑事长远,道,如今慈恩宫的眼睛都盯在东宫的事情上,待东宫册立,多少人心头大石落下,便是慈恩宫自己想不起来,也得有人去提醒她了。

何况,陛下也不会看着你膝下无个儿女。

要依我,我怎会把你推给别的女人。

只是,与其让别人安排,倒不若咱们做在前,还可挑个合你心意的。

五皇子沉声道,慈安宫与父皇那里你不必理会,我堂堂一个大男人,这点主还是能做得的。

谢莫如眼中流光一闪而过,五皇子觉着是泪光,可谢莫如并没有流泪,那抹流光自她眼尾逝去,仿佛从未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