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山记 > ☆、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

☆、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

2025-04-03 13:48:35

这件最终被史官寥寥数笔载入史册,而后经年不断被野史各种演绎的事件,起因其实很简单。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但由此引发一连串的后果,却是人所料未及的。

曹家自元宁帝登基后便野心勃勃,这很好理解,参照前承恩公胡家就可知曹家野心由何而来了。

哪怕曹斌这自微末小官熬了一辈子熬成正二品大员,曾官至江浙总督的人,也因为女儿升太后尊位而对自己家族的未来有了更为广阔的期待。

但,这种期待很快被谢太皇太后不留半分情面的击碎。

曹斌得封公爵,虽是二等承恩公,但他是曹太后亲父,而曹太后,是元宁帝生母。

想当初,曹斌自江浙起身至帝都,一路上,人人争相结交,处处摆酒设宴,那是何等显耀。

但,还未进帝都城,曹斌就接到慈恩宫问罪他教女无方的谕旨,接着便是承恩公降为三等承恩侯。

而后,紧跟着,承恩侯降为三等承恩伯。

观东穆开国至今,没有哪个后族受过如此羞辱。

曹家当然不甘心,当然有怨言。

不过,曹家很清楚也很明白,此时与谢太皇太后较量,绝不是明智之事。

所以,曹家将家族的目标放到了元宁帝身上。

后位,曹家不会发此白日梦,但,曹家是不介意在元宁帝的后宫分一杯羹的。

身为外戚家族,曹家一点儿不介意再让曹氏女成为元宁帝后宫的一员,不是皇后,妃嫔则可。

曹家打着这样的算盘,而且,很幸运的是,曹萱非但入了元宁帝的眼,元宁帝甚至比中意柳悦更喜欢曹萱,曹萱虽无后位却得了帝心,这对曹家而言,该是何等的惊喜。

只是,谢太皇太后对曹萱的不喜也并没有加以掩饰,不过,曹夫人带着曹萱进宫,谢太皇太后也没有说什么就是。

曹家对谢太皇太后的性情做过分析,这位出身显赫的太皇太后,高贵高傲,有时,她不屑于太过计较。

而谢太皇太后的这种不屑,却正是曹家的机会。

曹萱无师自通欲拒还迎之术,她越是若即若离,年轻的元宁帝似乎就对她愈发着迷。

擦枪走火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元宁帝不是个懂得克制的人。

如果元宁帝明白何为克制,起码,他不会冷落柳悦而偏爱曹萱,哪怕更倾心曹萱这一款,元宁帝也应该克制,因为,毕竟,柳悦才是先帝为他所赐正宫。

但,元宁帝似乎沉浸在了这一段美妙的感情之内。

一个不懂得克制的皇帝,一个欲拒还迎的女子,会发生什么?要是元宁帝宠幸个宫人,谢太皇太后估计也不会多说什么,倘那宫人是合了谢太皇太后的眼缘,说不得谢太皇太后还能给她个名分什么的。

但,曹萱是什么人?这是外臣之女!她不是宫人,也不是秀女!她没有侍君的名分!还有,曹家对谢太皇太后的判断出现了失误,谢太皇太后的确高傲,但她绝不会高傲到让别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算计一国之君,然后还视而不见。

事实上,许多人事后分析,谢太皇太后或者等这一日等许久了。

因为,元宁帝与柳萱成事就是在曹太后宫里,如果不是有严密的监视,谢太皇太后不会那样恰好的闻了风声,然后,着杜鹃带人去了结此事。

谢太皇太后很是人道,杜鹃当差也是多年,极有分寸,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如狼似虎的就扑进寿康宫捉奸在床什么的,实际上,谢太皇太后先令紫藤宣了曹太后到自己宫里,杜鹃也等着元宁帝爽过,方传了太皇太后口谕,请元宁帝过去的。

至于柳萱,自然是被裹上衣裳堵了嘴,一路抬出宫去的。

曹太后并没有预料到儿子就一时把持不住了,不过,她一直乐见儿子与侄女亲密些,故而,并不以为意,倒还有些乐见其成。

但,曹太后没料到慈恩宫这么快就闻了风声。

这会儿,曹太后是真不想过去,可,太皇太后有请,她又不能不去。

一时,元宁帝跟了杜鹃过来,却是面儿上有些羞窘之色的。

慈恩宫已被清场,站在谢太皇太后身边的就是紫藤杜鹃二人,谢太皇太后先问曹太后,皇帝与曹氏女之事,你知不知道?曹太后真想说不知道,但事情就在她宫里发生的,办事的还是她儿子与她娘家侄女,她就是想否认怕谢太皇太后也不肯信的。

曹太后暗自咬牙,忽就换了个神色,笑嘻嘻屈身行一礼,道,正要跟娘娘报喜,说不得明年娘娘就要抱曾孙了。

谢太皇太后原本觉着,她这辈子,大风大浪见得不少,也算有些见识了。

殊不知,世间奇人奇事当真数不胜数。

谢太皇太后似笑非笑,一幅和气样儿,你过来,与我细说说,怎么个抱曾孙法儿。

曹太后见谢太皇太后面儿上不似恼色,便含笑上前。

谢太皇太后与她道,再过来些。

曹太后再上前两步,谢太皇太后骤然起身,一巴掌就把曹太后抽到了地上去。

谢太皇太后面沉如水,冷声道,你好大的胆子!你还给我报喜!报什么喜!无媒苟合之喜!还是,太祖后宫之喜!谢太皇太后可不是什么弱质女流,虽然这位娘娘出身文官之家,但,不知道是不是谢太皇太后母族血统的缘故,谢太皇太后狩猎骑射都来得,年轻时就曾有俩大耳光把太宗六子抽翻在地的英勇战绩,如今虽上些年岁,但谢太皇太后晨起都要打趟拳的,她老人家身体好的,成年连个喷嚏都不打。

这一巴掌下去,就是一声巴掌着肉的沉闷声响,曹太后直接扑倒于地,好半天起不来。

元宁帝大惊,喊着母后就扑上前,将母亲抱在了怀里,这一看,元宁帝脸都白了,他娘双眼紧闭,半张脸上一个火红的巴掌印,唇角破裂,流出血来。

元宁帝小小年纪,因皇子出身,连架都没打过一场,何尝见过自己皇祖母这等威仪。

元宁帝已是六神无主,谢太皇太后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好,很好!紫藤,把人都喊进来!曹太后一哆嗦,不敢再装昏,连忙自儿子怀里爬起来,跪在地上,泣道,娘娘!娘娘!娘娘,我知事有不妥,可,可,可萱姐儿原也是我打算给皇帝的,并不违礼的呀。

原来皇帝的妃嫔不是靠选秀,而是靠你这位太后娘娘的打算的,你还有什么打算,不妨与我一道说说。

曹太后面色惨白,半张脸痛麻的无甚知觉,她颤着唇瓣道,娘娘,我好歹是皇帝的生母,难道我连给皇帝挑个可心人的资格都没有?谢太皇太后大怒,除了选秀与赐婚,我从未听说过皇帝身边的妃嫔是这样挑的!不要说妃嫔,就是宫里随随便便一个宫女,都是接着选宫人的规矩选上来的!你当年如何进的宫,难道不是圣旨指婚,你方为先帝侧室吗?你指的人?你去查查东穆律例,有没有太后指人,旨意未行,礼仪未举,便行苟且之事的!你这心,也太急了些吧!曹太后终于忍不住掉下泪来,要是先帝在,估计还能心软一二,谢太皇太后此生,落泪的次数屈指可数,她平生最看不上的也是动不动哭天抹泪的女人,谢太皇太后脸色愈发冷沉。

元宁帝连忙为母亲分担,祈求道,皇祖母,千错万错都是朕的错!我,我,我跟萱妹妹也是情投意合。

情投意合?谢太皇太后道,你们是有媒还是有聘,就敢说情投意合?萱妹妹是谁?宫里哪个妃嫔,还是你的皇后改姓曹了!元宁帝连忙道,皇祖母,萱妹妹并无觊觎后位之意,她,她做一妃位既可。

谢太皇太后冷笑,呵,原来位分都商量好了!自来未曾立后,哪得选妃!就是选妃!向来是清白人家的清白女子,这样淫乱宫闱的贱人,她也配入宫!你的先生们是如何教导你的!你知不知道,那是臣子之女!你堂堂一国之君,就是如此纵情忘礼,肆意胡为的吗!接着又问曹太后,你曹家的闺女,就这般下贱。

谢太皇太后这话难听,但世上比谢太皇太后这话难听的多的是。

关键是,谢太皇太后发作时的那种气势,直接就把曹太后吓瘫了,元宁帝也是脸色惨白。

他觉着,他是皇帝,纳一妃嫔,不算大事,却不想,皇祖母会发这般大的火。

谢太皇太后直接道,我不想在宫里再看到曹氏女,也不想再看到任何曹家人进宫!这让我觉着,肮脏,恶心!元宁帝急声道,皇祖母,错都在朕!的确在你!你有没有想过,帝王是什么?帝王的权柄,一样是有约束的!你以为,身为帝王就能随便宠幸外臣之女么?那以后除了曹氏这等下贱家族,哪个正经人家的诰命还敢带女孩儿进宫请安!如果是个外臣之女便可侍君,那还要选秀,还要规矩做什么?你父亲,你祖父,你曾祖父,就是太祖皇帝,他们都不如你,因为,他们都没有你这样的本领!元宁帝被斥的,脸白若纸,头都不敢抬一下。

当天,元宁帝被禁足,曹太后被送回寿康宫,待她回寿康宫一看,寿康宫上上下下,没一个她认识的,尽皆换了新人。

曹太后终于受不住此等打击,当下眼前一黑,厥了过去。

谢太皇太后当天就宣内阁进宫,削了曹家爵位,曹斌连降五品,贬其官职,连带曹夫人,革其诰命,亦不准再入宫闱,至于曹萱,非但永世不得入宫,谢太皇太后直接给她寻了个好去处,静心庵落发为尼!人都说,天子一怒,血流飘杵。

东穆国的天子们,不常发怒,倒是谢太皇太后一怒,朝中内外皆惊。

监察院左都御史钟御史不明其故,他又是御史头子,这不明不白的削了曹家爵位,总得有个说法吧,钟御史胆子很足,去跟内阁要说法。

毕竟,削爵不是小事。

殊不知,韦相也正是倒霉的时候,因为,小皇帝不妥当,谢太皇太后都是寻他说话的。

元宁帝这事儿,谢太皇太后要削曹家爵位,自然要经内阁,这事儿本就瞒不过韦相。

韦相一辈子做学问的人,最讲究规矩礼法,听得元宁帝与曹氏女此事,也是大为皱眉,谢太皇太后还问他,当初你为先帝师,把先帝教的明明白白。

今为一样教导皇帝,怎么连这样男女大防的规矩都没教会他!韦相真是哑巴吃黄连,他如何是没教呢,男女大防什么的,还用教么?是人就应该知道的啊!而且,礼记什么的,他全本都给元宁帝讲过的啊!但,就如元宁帝跟曹氏女这事儿,谢太皇太后只能去收拾曹家一样,元宁帝有了不是,谢太皇太后要问罪的,首先就是他这个帝师了。

事实摆眼前,皇帝学生不争气,韦相也只得自陈不是。

谢太皇太后叹道,当年先帝为他,费尽心思,用心良苦。

先帝为何要给他赐婚柳家,韦相也是明白的。

自我嫁与仁宗皇帝,先帝他们这一辈的兄弟,都是年过十七才成的亲。

那会儿,也不是我与仁宗皇帝不急着抱孙子。

男子十六,精水始固。

为他们身子着想,方令他们婚事都是晚一些的。

皇帝这里,我一样的用心,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不同他人,以后是要担一国重任的,故而,将他大婚礼放到十六岁上。

这些道理,我从没瞒过韦相。

韦相听着,亦是触动,他虽对谢太皇太后有些防范,但,谢太皇太后行事,向来光明磊落,她不是要元帝宁十八十九二十大婚,她把大婚定在元宁帝十六岁的时候,并不是要揽权,完全是为了元宁帝的身子着想。

韦想不禁暗道,太皇太后素来重规矩,看来,此番大怒亦是恼皇帝不争气了。

其实,这事,并非全怪元宁帝,元宁帝年纪还小,小孩子家,于男女之事上知道的就少,禁不得诱惑与是有的。

要韦相说,这事,要怪就怪皇帝他娘曹太后,这哪里是当娘的做出来的事儿。

就是那曹家,能教出这样的女孩子,在韦相心里,自然也不是个好的。

韦相叹道,当初陛下登基,要封曹氏为太后,老臣不怕此话传入陛下耳中,老臣原是不情愿的。

韦相这话,谢太皇太后倒也是信的。

不然,当初也不能曹氏刚成太后,韦相就把曹太后她爹给弄回帝都了,还只给了个虚衔的散秩大臣。

当然,或者韦相把曹斌弄走,之后让谢远取代曹斌的江浙总督之位,是不是有让两代后族一较高下的意思,就不知道了。

但,即便韦相有此意,亦是无妨,很明显,韦相的算计不到家,曹家完全还没开打就给谢太皇太后灭成渣渣。

谢太皇太后听韦相这感慨,也只说了句,世间没有当初。

当初,当初她要知道曹氏是这种货色,根本不会让她做先帝侧室。

在谢太皇太后这等冷酷人物面前,韦相很没出息的显着儿女情长了。

韦相向上得跟慈恩宫自陈不是,说自己对皇帝教导无方,让皇帝有了过失。

向下,还得同钟御史解释曹家因何削爵之事,国事还不能耽搁,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

对了,韦相还得去开导自己的学生元宁帝。

韦相不论于公于私,都是对元宁帝极关心的。

元宁帝禁足在自己寝宫宣文殿,韦相一去,元宁帝先问,韦相,我母后可还好?这话问的,韦相唇角直抽抽,向内侍摆摆手,那内侍看元宁帝,元宁帝点头,你去吧,我同韦相说说话。

然后,眼巴巴的看着韦相,一幅等着听他娘信儿的焦急模样。

韦相不急不徐,先躬身行礼,被元宁帝扶起,道,只你我君臣二人,韦相不必多礼,坐吧。

待韦相坐了,继续眼巴巴的看韦相。

韦相给他看的,忍不住叹道,论年纪,太皇太后这把年纪了,陛下与曹娘娘行此不妥之事,陛下怎么不问太皇太后可有气恼伤身呢?元宁帝一时哑口,低声道,我知皇祖母必是无事的。

这倒是,在韦相看来,谢太皇太后简直就是个刀枪不入的神人。

韦相道,陛下啊,我们每天去给长辈请安,难道如果知道长辈安好,就可不去问安吗?那问安的意义何在?甭看韦相这点儿道行在谢太皇太后这里不大够看,但在元宁帝这里,还是很有优越感的。

元宁帝有些窘迫,他有个好处,既知自己不是,很容易承认错误,于是,他站起身来。

韦相也跟着站了起来,元宁帝正色道,韦相,朕如今要在宣文殿修身读书,韦相今日来看朕,还请韦相代朕向皇祖母和苏母后问好,并代朕向两宫请安,说朕,说朕知道错了,朕以后,不这样儿了。

韦相躬身道,臣遵旨。

心下很是欣慰。

待君臣二人重新落座,元宁帝又问,韦相,曹母后还好吧?韦相心中那点儿欣慰顿时烟消云散,韦相无奈,曹娘娘能如何呢?太皇太后并非刻薄之人。

今曹家爵位已去,此事,就算过去了。

听到曹白已被削爵,元宁帝脸色一白,道,这,如何就削爵了呢?陛下啊,曹家教女无方,祸乱宫闱,原就是大罪。

皆因事干陛下名声,才没有过多处置。

韦相苦口婆心的解释。

元宁帝脸色惨白,喃喃道,朕之母族被削爵,朕又有什么脸面?韦相一听这话,很是有几分不悦,正色道,陛下听老臣一言,曹家,只是外戚之家。

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只要国家太平,百姓安宁,陛下为臣民所称赞,为后世所敬仰,一代明君,这才是陛下的脸面。

如何能将一国之君的脸面置于一介外戚之家。

当年太祖皇帝母族照样被族诛,那还是世祖皇后活着时候的事了,难道太祖皇帝没脸面了?元宁帝到底也知道一些他们老穆家的事,再者,他本就是个软性子,听得韦相如此严肃的说到皇室旧事,元宁帝道,当年程氏欲谋逆,故而被族诛。

今曹氏难道不是行事不妥,不知羞耻,引诱陛下,做下有违礼法之事来!韦相一把年纪,平生最见不得这等妖媚女子。

尤其事干元宁帝,韦相宁可元宁帝大婚后正正经经的选秀,也不能叫这等狐媚之人进宫。

元宁帝听此话却是不禁滚下泪来,哽咽道,韦相有所不知,此事,都是怪朕。

是朕……韦相冷笑,我问陛下一句,当时那曹家女子可曾殊死反抗?元宁帝一噎,他,他,他又不是那等不知怜香惜玉之人,如何能强迫曹家表妹。

看元宁帝这神色,韦相心中有数,欲发瞧不上曹家,冷声道,倘知羞知耻之人,既无名份,如何肯同男子亲近,便是陛下有所不妥,她死活不愿,陛下难道还强迫于她了。

分明是她有意勾引陛下!老臣说一句,倘真有侍君之心,日后选秀,凭曹家门楣,正经进宫难道不好?就是不愿选秀进宫,正正经经的禀过太皇太后,陛下不过是看中一臣女,且她愿意,太皇太后如何能不遂了陛下心愿。

一道旨意,封个妃嫔,过了明路,进了宫,难道不是一样的服侍陛下?如何非要不知羞耻的引诱陛下做出这等有损声誉之事?此事倘为外人所知,当如何评说陛下啊!元宁帝想了想,仍是摇头,哽咽道,韦相,你不知,情之所至,命之所钟,一时忘情,便违了礼法。

韦相说来也是一代帝师,但,教导元宁帝他爹时可没有这样费劲啊!先帝可是个处处都明白的人哪!当初先帝,那也是太宗皇帝指的婚事,虽苏太后无子,但先帝对苏太后何等敬重,后宫也是太太平平的。

怎么到元宁帝这儿就这般费劲哪。

韦相叹道,老臣也自年轻时走过,却是不明白陛下说的,情之所至是个什么样。

可当年唐相,一辈子只有唐夫人一人。

陛下的祖父仁宗皇帝,为了太皇太后,登基从未选秀,老臣不知他们是不是情之所至,但他们都是名媒正娶,传诵天下的。

老臣从未听闻过,情之所至,便忘情忘礼的。

元宁帝道,朕知韦相待朕真心,朕就是……哎……朕就是难过。

韦相问,陛下打算如何呢?元宁帝摇摇头,朕也不晓得,朕不想负萱妹,也不想让皇祖母气恼。

韦相问,陛下心里,可还有国事?还有朝政?还有江山?元宁帝一时语塞,这才想起来问,韦相,朝中可有大事?韦相叹道,西蛮王过逝,和顺大长公主请求回朝给太皇太后请安。

元宁帝问,皇祖母允了吗?此事,臣还未奏请太皇太后知道。

韦相殷切的看向元宁帝,道,陛下明年大婚,大婚后就可亲政了。

待陛下亲政,这些事,臣就只向陛下回禀了。

先帝临终前,如何跟陛下说的,陛下还记得吗?想到父亲,元宁帝眼中闪现泪意,道,我对不住父皇。

陛下啊,臣问你一事,请陛下如实告知臣。

韦相请讲。

臣想知道,在陛下心里,是江山重,还是曹氏女重?元宁帝到底还没完全昏头,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江山重,这是祖宗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基业。

那就请陛下暂且放开曹氏女,待陛下将江山治理好了,再论私情。

韦相道,我与陛下实说,太皇太后已令曹氏女出家。

见元宁帝又一幅担忧模样,韦相继续道,陛下如今禁足宣文殿,恕臣直言,您再急,有什么用呢?您连宣文殿都出不了,难不成为一女子绝食上吊?陛下要是做出这等事,可要贻笑万年的。

陛下想想,到底该怎么做吧。

臣等日夜操心国事,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因一小小女子忤逆太皇太后,弃国事于不顾。

就不知先帝于地下如何想了。

说完后,韦相起身道,老臣言尽于此,老臣告退了。

韦相离开宣文殿,心下又是一叹。

还得去慈恩宫替元宁帝说好话,谢太皇太后根本没问元宁帝如何,韦相自己说的,道,陛下令臣代他身太皇太后与苏太后请安,还说知道错了,请两宫勿因他的不是气恼了身子。

谢太皇太后似笑非笑的看韦相一眼,那一眼,似是看穿了韦相的肚肠,好在,韦相脸皮厚,仍是一幅忠心恳切的模样。

谢太皇太后道,辛苦韦相了。

韦相连忙道,本就是臣分内之责,臣没教好陛下,臣有过啊。

谢太皇太后不愿听他絮叨这些没用的,便打发韦相下去了。

说来韦相委实忠贞老臣,当年他是教导先帝经学的先生,后来又帮先帝教导皇子们,先帝与他,可谓明君贤臣,君臣相得。

临终前,先帝又将元宁帝托付给了他,韦相觉着,怎么着也得对得起先帝才行。

韦相这自宫里出来,傍晚落衙后又找了柳扶风说话,柳扶风甭看不是首辅,但,他这道行一点儿不比韦相低。

柳扶风可是做过三军统帅的人,一肚子兵法,其后任兵部尚书,也是做得有板有眼。

韦相一开口,柳扶风就是一幅既痛心又无奈的神色,韦相一看,连忙委婉的安慰柳扶风起来,柳扶风叹道,此事,我也只闻一些风声。

我倒不是为了私心,只是倘宫中有此狐媚之人,以后怕是要多事的。

就是陛下,怕也要受此妖孽祸害啊。

宫里的事,有太皇太后呢,她老人家最讲礼法规矩的人。

说着,韦相感慨道,幸而有她老人家哪。

柳扶风看韦相一幅老的要掉渣的模样,说起太皇太后却一口一个老人家了,不由心下好笑,嘴里还是附和韦相几句,柳扶风道,是得有这么个明白人才行呢。

是啊。

韦相深深的意识到,倘宫里不是有谢太皇太后这么个明白人,倘叫那曹太后得了意,可真就要反了天了。

劝了一回柳扶风,韦相这才放心回了家。

其实,曹家削爵之事的影响对朝廷有一些,但并不大,毕竟,曹斌自回帝都就没再任过实职。

相对的,元宁帝被禁足一事,则令朝中议论纷纷。

因为,元宁帝这一禁足,首先,早朝便不能去了。

谢太皇太后直接令早朝暂时取消,诸臣哪能不议论。

不论朝臣如何议论,谢太皇太后完全不为所动,尤其那一起子一起子进宫请安的,看谢太皇太后的脸色,大家硬是没敢提为元宁帝说话的事。

连带着前来打听风声的永福大长公主,这回也长了眼色,啥都没说,回家同丈夫商量对策去了。

连久不露面的文康大长公主听闻此事也只得一叹,文康大长公主这心自然是偏着她们老穆家的人的,但元宁帝与曹家办的这事儿,文康大长公主气恼道,真个妖姬祸水,太皇太后也忒好性子,还叫她出家!赐她一壶鸩酒,就算恩典了!文康大长公主与谢莫如当真是不对盘,但,事情也怪,许多事的看法上,这俩人还出奇的一致。

就似这曹氏女的事,文康大长公主虽偏心元宁帝,却也是极厌曹氏女的。

还说永福大长公主,如何能与这样的人家结亲?永福大长公主,永福大长公主她,她,她现在是有苦说不出啊!谢太皇太后的耐心足的很,当年,她都能忍到把穆元帝熬死,如今元宁帝不诚心认错,那是别想从宣文殿迈出一步。

元宁帝在宣文殿是吃穿不愁的,每天也有韦相过去讲功课,但出不了门,也闷的很。

韦相虽每每为元宁帝在谢太皇太皇面前说好话,但显然,谢太皇太后不接受这些经韦相修饰出来的好话。

元宁帝开窍是在一月后,元宁帝突然令身边内侍去慈恩宫请安,说他不能亲至,只能谴贴身内侍代他去给太皇太后磕个头。

然后,还令内侍去永寿宫请安。

苏太后是个心软的,想着,元宁帝如今不是让韦相代话,而是谴贴身内侍亲至,想已是知道错了的。

苏太后亲自去看了一回元宁帝,回头便为元宁帝在谢太皇太后面前缓颊一二,苏太后道,人这一辈子,谁还能不犯错。

皇帝年纪小,这宫里也没那等狐媚子,可不一下子就把皇帝迷惑住了。

今皇帝已经知错了,看他也消瘦不少,想是真的明白了。

母后,便饶他这一遭吧。

谢太皇太后面儿上不辩喜怒,道,这倒也还罢了。

命人放元宁帝出来。

元宁帝是亲自到慈恩宫痛哭流涕请罪,非但自己请罪,连带他娘曹太后那份儿他也一并请了。

谢太皇太后召他上前,亲抚他的面颊,温声问,皇帝,皇帝,你真明白了吗?元宁帝垂下眼睛,皇祖母,我真明白了。

谢太皇太后轻勾唇角,我盼你明白。

是啊,她也是盼着元宁帝能真正明白,而不是听内侍之言,陛下出也出不去,要奴才说,先出了这门儿,才好图其他。

曹姑娘只是出家,又不是许了人家。

明年陛下亲政,以后的事儿还不都陛下说了算么。

奴才听说,唐时玄宗皇帝,把自己儿媳妇都弄宫里做贵妃。

还有一位皇帝,娶了自己爹的小老婆做皇后。

陛下这个,算不得什么事儿。

只是陛下眼下做不得主罢了,陛下暂且忍忍,待掌了大权,什么还不是陛下说了算呢?就是曹大人家的爵位,也不过陛下一句话的事儿,说升就升的。

陛下眼下这么犟呢,才是叫别人得意呢。

奴才听说,二殿下每天一顿不落的去慈恩宫请安呢,把太皇太后哄得,成天乐呵乐呵的。

这时间久了,陛下可怎么办呢。

谢太皇太后温暖的掌心抚摸着元宁帝还有些稚嫩的脸颊,她的声音是温和的,可她的眼睛却平静如同深渊,无喜亦无悲,无怒亦无哀。

她道,皇帝,我盼你明白。

元宁帝却是情不自禁的想到,那天,就是这样的一只如此温暖的手,冷酷的将他的母亲掌掴至地上,他不由轻轻一颤,并没有与谢太皇太后对视,而是,再次垂下了眼睫。

小剧场:韦相:教这样的学生,真是累屎了。

柳扶风: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