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山记 > ☆、第48章 再无相干

☆、第48章 再无相干

2025-04-03 13:48:34

谢莫如未料到谢太太与她商量母亲生辰庆贺之事,谢太太这样一说,谢莫忧的神色都有一瞬间的僵硬,然后立刻和缓。

她当然明白,方氏是正室,正一品魏国夫人,当然有权利有地位庆生辰。

只是,她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位嫡母是何相貌是何性情。

这么久不出来的人,她会想着庆贺生辰么?谢莫忧看向谢莫如,谢莫如并不在意谢莫忧的想法,她知谢太太的心意,谢太太能与她商量,她都明白。

谢莫如温声道,母亲喜静,倒不必格外庆祝,与往日一般便好。

不然,诸多人打扰,反是不美。

谢太太果然是毫不意外的模样,道,到时我着人送寿面过去,你好生陪陪你母亲。

谢莫如应了。

谢太太另有新衣裙新首饰给谢莫如,道,你母亲已无凡心,我想着,没什么东西能入她的眼。

可做母亲的,没有不牵挂自己孩子。

明天是你母亲的生辰,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就高兴。

谢莫如道谢后回了杜鹃院。

谢莫忧私下问祖母,祖母,到时我们要不要过去给母亲行礼?母亲这两字叫出口时,谢莫忧自己都有些别扭。

谢太太道,有心就好,不必去打扰你母亲的清静。

谢莫忧的确长进不少,谢太太说了不必去打扰嫡母的清静,她还是做了几样针线做寿礼,托谢莫如带去,余者谢芝等也各有寿礼。

谢莫如一一代母致谢,再有府里的管事媳妇们,在杜鹃院外磕头便罢。

看如今家中情势,谢莫忧颇多感触,只是又能如何,她是真正明白,自己是比不得谢莫如的。

论嫡庶,比不得,论才干,她也是不如谢莫如的。

她没有谢莫如的胆量,敢去扫寿安夫人与宁荣大长公主的面子,也没谢莫如的口齿,会与永安侯世子说,一柄宝剑,放在帝都束之高阁也是宝剑,放到战场开疆拓土也是宝剑。

宝剑就是宝剑,不会因地处不同而有任何改变。

出身才干皆不如人,如今只得低头了。

这种觉悟,当真不好过。

谢莫忧在自己屋里问戚嬷嬷,嬷嬷,你见过母亲吗?母亲?戚嬷嬷先一愣,道,见过。

谢莫忧好奇,母亲长什么样,像大姐姐这样吗?戚嬷嬷想了想,摇头,大姑娘与魏国夫人相貌并不相似。

打发了其他丫环,谢莫忧小小声,难不成大姐姐真的似大长公主?戚嬷嬷道,这老奴就不知道了,老奴身份低微,大长公主已经过身,老奴如何能见过大长公主呢。

谢莫忧大惊,没见过!?哪怕大长公主身份再尊贵,两家可是正经姻亲,戚嬷嬷是祖母身边儿的得力嬷嬷呢。

跟着主子出门,在主子身边近身服侍,很容易见到与主子来往的人才是。

难不成大长公主从没来过谢府,或者大长公主规矩大如天,谢太太过去身边不能带丫环。

可是,便是承恩公府,她们去也可带着丫环呢。

戚嬷嬷仰望谢莫如那样的才华本领,不过,从心底说,谢莫如洞察人心,在她面前,会不由自主的谨慎小心。

倒是谢莫忧,论才干差了谢莫如三条街不止,但正因为平庸,谢莫忧倚仗戚嬷嬷,请教戚嬷嬷,故而在戚嬷嬷心里,谢莫忧绝对比谢莫如可亲。

谢莫忧这般问,戚嬷嬷道,就见过一个背影,记得魏国夫人有孕,大长公主过来探望。

大长公主走时,我随太太一并恭送大长公主仪驾,我悄悄的抬头,看到大长公主的背影。

谢莫忧道,肯定比那天宜安公主的仪驾更有排场吧。

戚嬷嬷没说话,但神情只有一个意思:没的比。

谢莫忧沉默片刻,道,我从出生,便未见过嫡母。

戚嬷嬷道,杜鹃院,便是老爷太太亦不会擅入。

叹口气,姑娘觉着,杜鹃院是幸还是哀?谢莫忧有些不好意思,道,嬷嬷,我只是一说。

戚嬷嬷含笑,嬷嬷知道。

谢莫忧原先何等心气儿,如今宁姨娘被关,谢莫忧能走到现在,能主动亲自做针线给嫡母贺寿,哪怕那些东西嫡母不用,也是谢莫忧的长进。

知道适应情势,再历练几年,于闺秀里也是出挑儿的。

谢莫忧虽是庶女出身,谢家却是嫡庶一视同仁。

至于谢莫如,戚嬷嬷真心觉着,谢莫忧不必时时与谢莫如比。

谢莫忧羡慕谢莫如,可是,在戚嬷嬷看,又有何羡慕之处呢?便是当初她只敢偷偷抬头一望背影的大长公主,如今又在哪里呢?那样的人,与她们这些人是不一样的。

就像苍鹰飞于蓝天,燕雀安居屋檐,各有各的道理吧。

谢莫如自松柏院回杜鹃院,让张嬷嬷打发了过来行礼的丫环婆子管事媳妇什么的。

张嬷嬷十分愿意干这事儿,回来复命时也是神采奕奕,与谢莫如细禀都有哪些人来给方氏磕头拜寿。

谢莫如认真听了,张嬷嬷道,大奶奶姑娘低调,不是那等爱显摆炫耀的性子,知道的人少。

譬如三老太爷与二老爷府上,因不闻此事,所以也没什么动静。

谢莫如淡淡,没什么可惜的,母亲喜欢清静。

指了指桌上的盒子,道,嬷嬷打发个人给那边儿三太爷府上的江姑娘送去。

张嬷嬷道,让腊梅去吧,她素来稳当。

也好。

谢莫如道,与腊梅说,不管她与哪个管事媳妇过去,她与管事媳妇,都不要在那边儿府里多嘴母亲生辰之事。

张嬷嬷便去吩咐腊梅,先到松柏院报备一声,谢太太令李青媳妇陪腊梅过去,李青媳妇是极愿意的。

如今大奶奶过寿,谢忠媳妇都过去磕头,论对杜鹃院,她可是比谢忠媳妇更快一步。

不说以前就在大姑娘手下做过事,便是大姑娘生辰时,阖府的管事媳妇,就她一个过去磕头了。

得此先机,李青媳妇更是打算抱紧谢莫如的大腿。

当下便同腊梅去了,两府离得近,只是没有姑娘的丫环单独出门的理,必得有她们这样的老成媳妇陪着才好。

李青媳妇好奇的很,她家大姑娘鲜少走动,就是与三老太爷府上的环珮二位姑娘也是淡淡的,这是给江姑娘送什么呢。

倘是别人的事儿,她真有心问问,不过谢莫如素来规矩大。

尤其现在还不大熟,她若出口打听,叫谢莫如知道,未免不好。

待到了三老太爷府上,见过三老太爷府上的管家媳妇,说了是给江姑娘送东西,又去见谢驽之妻李氏。

李氏不禁问,莫如这是给行云送的什么?腊梅笑道,奴婢也不知,姑娘就把这盒子交给奴婢,让奴婢送给江姑娘。

李氏便不再问了,命人带了腊梅过去江行云住的小院儿。

江行云也挺奇怪谢莫如让丫环送东西过来,取出是一张纸,再细看,无非是《西宁记》上的一些事。

谢莫如出府的时候都不多,《西宁记》多是西宁州的风俗,谢莫如有些不大明白的事,遂写下来让丫环送来问江行云。

江行云笑着吩咐,青嬷嬷带腊梅去吃茶,等一会儿我写好,你再带回去。

腊梅行一礼,随青嬷嬷去了。

李青媳妇则在李氏那边儿说话,李氏笑,莫如同行云倒是投缘。

按理她两个闺女与谢莫如认识的更早,江行云一来帝都就是守孝,有限的出门便是去庙里。

上次谢莫如过生辰,江行云送了生辰礼,面儿都没见,俩人怎么就熟起来了呢?李氏实在想不透。

李青媳妇笑,大太太说的是。

她真与李氏想一处去了,她家姑娘倒是打听过江行云在这府里的事,可见面都没见过几次,怎么就有来有往了呢?便是大姑娘送东西给环姑娘珮姑娘她都不会觉着这般稀奇。

只是,这话不好同李氏说,只得附和李氏。

李氏笑笑,又道,你今天这一身喜庆,可是你们府上有什么喜事?谢莫如永远是不冷不淡的模样,并不热衷交际。

难不成是尚书府今天是什么特别日子?李氏东想西想。

因要给方氏磕头,家里略有头面的媳妇,自然得齐整些,倒不想给李氏问着了。

倘平日里,不必李氏问她也早巴啦巴啦的说了,今日是得了腊梅的提醒,不许她说。

李青媳妇笑,往日在我们府里穿好穿赖的,也没人笑话我,如今过来给老太太、大太太请安,倘不齐整些,以后哪儿还有脸出门儿。

李氏不过是闲聊几句,见问不出什么,便打发李青媳妇歇着去了。

一时,腊梅回来,与李青媳妇一并辞过李氏,回尚书府。

李青媳妇在车上问腊梅,大姑娘实在古怪,咱们大奶奶的寿辰,怎么还不叫往外说呢。

腊梅道,姑娘的想头儿,咱们做奴婢的怎能知道呢。

反正就是姑娘怎么交待,她们怎么办呗。

李青媳妇笑,这也是。

大姑娘的心思,一惯难猜。

明显大姑娘得势了,正该借此风头让族人知晓,偏生又不叫往外说,怪!两人一并去松柏院,谢太太打发腊梅回杜鹃院交差,问李青媳妇去三老太太府上的事儿。

李青媳妇笑,那边儿大太太看奴婢今儿格外齐整,问奴婢是不是咱们府里有喜事。

偏生出门前,腊梅与我说,大姑娘交待了,不准往外说大奶奶过寿的事儿。

故此,那边儿大太太问,奴婢也没敢说。

倘那边儿府上着意打听,也能打听出来。

不过,那就与她无干了。

谢太太道,好。

去吧。

腊梅带了回书,谢莫如笑,辛苦了,去吃果子歇歇脚。

腊梅笑,出门也是坐车,并不累。

姑娘再有跑腿儿的事儿,也只管交给奴婢。

行一礼,下去了。

谢莫如看过回书,起身去书上做好批注标记,再将江行云的回书另放。

张嬷嬷进来,待谢莫如将东西收拾好,方笑,姑娘,午饭已经好了。

嗯,这就过去。

谢莫如自书案前起身,张嬷嬷服侍她穿上厚衣裳,系好大毛披风。

谢莫如道,嬷嬷,让小丫头们来吧。

嬷嬷干惯了。

张嬷嬷含笑,姑娘在大奶奶面前,也这样高高兴兴的,嗯?谢莫如道,我本来就很高兴。

张嬷嬷眼睛弯弯,是啊。

服侍着谢莫如去了正小院儿。

她是真的高兴,姑娘一日较一日出众,而且,大家能看到她家姑娘的好处。

如今杜鹃院扬眉吐气,丫环婆子都高兴,她却没觉着姑娘比以前有什么不同。

已入腊月,马上就是年了。

外头风寒,谢莫如穿的厚,并不觉着冷,出了秋菊院,过了月桂门,就是小花园。

方氏正在园里赏梅花,天冷,花开的更艳。

方氏披一件紫貂裘,还是像往常一样,并不说话。

哪怕谢莫如走到她身畔,她似乎也无所觉,只是静静望着一树红梅。

她常年在园中侍弄花木,皮肤不再细致,但要说老,也没有。

她就像一段凝固的时光,世事如何,已与她再无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