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万俟景淳发飙(1)

2025-04-03 14:16:19

小姜氏一番话总算把姜氏安抚下来。

姜氏靠在软塌上,神色怔忪半晌,仿佛下了什么决定一般,一脸坚定道,芸儿姐没事就好。

你们回去跟芸儿姐说,让她再忍忍,等过段日子我就接她过来。

王爷不让芸儿姐过来又如何?说到底,现在王府是她当家,他们打仗的还讲究什么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呢,王爷成年不回王府还想把控王府里面的事情,想得美!小姜氏闻言,脸上露出一抹忧虑,可是,姐夫不是说不许,看着姜氏的脸色,小心翼翼道,不许芸姐上门么?忠勇王来信特别提到不许姜芸上门,原话是我忠勇王府的人,便是一个庶女也比别人家的高贵些,现在竟被旁人在忠勇王府随意磋磨,这样的没有教养的恶客忠勇王府招待也不起,也不想招待,日后再不容许这样的人上门。

虽说没点明这个恶客是谁,但联想之前发生的事和姜芸之前在王府的做派,不用说,大家就明白了这个恶客指的是谁了。

想想也是,别说忠勇王府出身的小姐和嫡公子本就尊贵,就是平常小门小户的人家,也没有说亲戚家的姑娘跑到主家作威作福,欺辱主家子女的。

当主家主母一味偏心糊涂时,可不就得家主为自家的子女撑腰么?虽说长辈应该宽容大度一些,不应该和小辈斤斤计较,但也得看小辈是什么样的小辈才行。

像遇到姜芸这样的骄横跋扈,不知规矩礼仪的人,王爷又常年驻守边关不能回来看顾子女,王妃更是不着调偏帮侄女,可不就得一刀斩的直接不允许人上门才成。

故此,事情传开了人们更加唾弃姜芸,质疑靖国公府的教养,却没有人说忠勇王什么。

原先因为忠勇王和万俟景淳之故加在姜氏头顶上的光环也大幅度削弱。

虽然人们没有明着说,但背地里总会人嘀咕姜氏几句——帮着侄女打压庶女还可以理解,帮着侄女打压自己有出息的嫡子算是怎么回事?就算是偏心娘家,也没有这么个偏心的吧?哦,也不对,王妃生的三个嫡子中,她仿佛也就只对二公子各种不喜……再有人深扒一下,万俟景淳之前受的各种冷待被知情人一一爆料出来,连万俟景淳小小年纪就参军的原因人们也进行了各种脑补,各自交流猜测到的原因……总之,人们以前提到万俟景淳时是各种赞誉敬仰钦佩,现在再提到万俟景淳,除了依然钦佩外,更是多了一抹同情——没想到昭武将军风光的背后竟然有这么多心酸事,怪不得那么小就跑去当兵呢,八成是在王府里活不下去了吧……可怜哦。

人们天生就同情弱者,对于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更是容易生出仗义之心,对于强者又有天然的钦佩。

当有一天他们钦佩的强者突然变成弱者,还遭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种种情绪加成之下,力量简直不要太大。

瞬间,人们对姜氏的印象就下跌好几个境界,不慈狠毒的名声也严丝合缝的套在了姜氏的头上,摘都摘不下来的那种。

当然,从收到忠勇王的来信后就气晕一场,然后和冯侧妃斗智斗勇,到目前为止足不出户的姜氏对此一无所知。

听了小姜氏的话,姜氏的神色先是一僵,然后脸突然扭曲,蹭的一下坐直身子,扭头瞪着小姜氏厉声道,胡说八道!芸姐是我侄女,王爷怎么会不允许她上门?!是谁敢这么胡言乱语,败坏芸姐的名声?!芸姐被皇后亲自下旨派人过来教导礼仪,就已经成了京城贵族圈子里的笑话,现在再传出忠勇王不允许她上门的事情,芸姐的名声还能要吗?!姜氏虽然偏心狭隘,性子浅薄,却不傻。

不管是姜芸还是靖国公府,之所以在外面那么风光,还不是因为忠勇王府的原因?现在明晃晃的姜芸被忠勇王厌弃,那些想借着和姜芸联姻攀附上忠勇王府的人就得多考虑考虑了……而姜芸现在已经十七岁,婚事上面绝对不能再拖……想想后果,姜氏就满心怒火,恨不得把散布流言之人给咬死。

小姜氏和许珊珊被姜氏突然的怒火吓一跳。

许珊珊听到这流言时心里是极为快意的,见到姜氏这幅模样,又开始不痛快。

姜芸再好,也不过是一个侄女,姨母至于为她这样子么?果然如同外面人说的一样,姨母真是偏心糊涂!同时心里对姜芸更加嫉恨,脸上装出一副被吓到的样子小声嗫喏道,可,可是外面都,都传遍了啊。

外面那些人,不但诋毁芸表姐,还故意抹黑姨母您。

仿佛想起什么一般,眼睛一红,嘴巴一瘪,十分委屈的模样,我跟别人辩驳芸姐和姨母不是这样的人,那些人还骂我眼瞎认人不清……可是,姨母和芸表姐本来就很好啊。

许珊珊毕竟是姜氏的外甥女,这些日子又表现的乖巧伶俐讨人喜欢,姜氏对她也有几分真心疼爱。

见把许珊珊如此说,心里的怒火降下去一些,一脸欣慰道,姨母就知道珊姐最乖,没枉费姨母这么疼你。

以后谁再敢欺负你,你就拿出王府表小姐的架子来,姨母收拾不了公主郡主,收拾几个小猫小狗却行!许珊珊一脸乖巧感激,我就知道姨母最疼我了,可气那起子小人只会在背后嚼舌根子胡说八道!不用问,这样落井下石的,除了冯氏那贱人,再没有旁人!姜氏一脸厌恶愤恨,偏王爷被那狐媚子迷惑,事事都偏着那狐媚子,那狐媚子放个屁王爷闻着都是香的!她可是知道,王爷给她来信的同时,也给冯氏那贱人送了一封信过去。

王爷让冯氏管家,不会不把芸姐的事情告诉冯氏。

这样好的对付她的机会,冯氏又怎么会不趁机作梗呢?这样粗鄙的言语听得小姜氏微微皱眉,心里暗暗诧异,多年没见,她这个嫡姐的修养可是越来越不行了。

不过,为了表示和嫡姐同仇敌忾,小姜氏一脸赞同的点头,所谓妻不如妾大概就是说的这个了。

其实咱们做正妻的又哪里不如那些只会狐媚的小贱人呢,不过是……猛然想起自家女儿还在,这样大辣辣谈论男女之事十分不妥,赶紧转移话题,不管怎么说,妾就是上不得台面的玩意,也就是娘娘您心善,换成别人家的主母,有这样的妾乱蹦跶,早就一顿棍子打老实了!要我说,人善被人欺,娘娘您也该拿出些手段来,左右王爷一时半会的也不回来,等娘娘您把冯氏收拾妥帖了,王爷还能因此和您闹?就是闹也不怕,您身为主母管制小妾那是正正当当的,就算是到皇后那讲理,皇后也得站在您这边!皇后也是正妻,而皇上多年来独宠无子的明妃。

明妃跋扈,这么多年来时常下皇后的面子……皇后这境遇和嫡姐多么相似,皇后不帮着嫡姐才怪!姜氏方才就已经想过不听忠勇王吩咐,现在听了小姜氏的话更觉得有理,你说的对,以前我光想着家和万事兴,王爷在前面打仗不容易,我在府里宁可受点委屈也不能让王爷担忧。

现在想来,竟然是我想错了。

我退一步,那贱人就进两步,要不拿出点手段来,那贱人真以为我怕她,她能在这府里一手遮天了!小姜氏忙着点头,娘娘您这样想可不就对了。

不过冯氏毕竟是上了玉牒的侧妃,又生了儿子,您轻易不能动她,不然难免有人说三道四的。

依我看,还得抓住把柄堵了众人的嘴才行!姜氏慢慢思索着小姜氏的话,点头,深以为然,你说的对,冯氏这贱人惯会装腔作势。

要想收拾她,得抓住她的把柄才行!珊姐儿方才说,在外面有人诋毁我?许珊珊点头,一脸气愤,嗯,说了好多事情,反正说的可难听了!岂止是难听哦,简直把姨母都说成了天下第一大恶毒之人,甚至还有人说姨母不配为人母。

都说了什么?许珊珊犹豫的看小姜氏一眼,不知道该不该说。

姨母明显现在心情不好,要是她说了姨母迁怒她怎么办?小姜氏会意,叹口气道,左右都是一些造谣之事,何苦说出来白惹你生气,还污了你的耳朵。

你们不说,我怎么知道那贱人在外面说了我什么好话。

横竖这些年她造谣污蔑我的事情也不少,多听几件也没什么。

要是认真跟那贱人生气,我早就气死了!姜氏一脸怨愤道。

小姜氏心说,这次的事情可不是造谣。

知道姜氏性子执拗,不说不行,索性把外面说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都跟姜氏说了。

许珊珊见状,忙着跟着在旁边补充。

末了忍不住好奇道,姨母,当年三表哥为什么跑去边关当兵啊?据她所知,京中的勋贵世家子多数都是笙歌燕舞的享乐之辈,偶尔有几个想要上进的,也都是等着年岁大一些,家里长辈给铺好路。

像三表哥这样,十一岁就独自一个人跑去边关的,还是独一份。

难道说,真的跟别人猜测的似得,三表哥是被逼的?姜氏一巴掌拍在软塌上,厉声道,说什么胡话,那孽……你三表哥去当兵完全是因为他读书不成器,又牛心倔强,想要证明自己,这才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去当兵。

为了这事,当年我差点眼睛都哭瞎了,去了多少封信,派了多少人找他回来?他偏自己有主意,死活不肯回来,还要去当大头兵……这么多年我担惊受怕的,就怕他在战场上有个什么事,现在你还拿这话来问我,不是拿刀子戳我的心么?!许珊珊被姜氏一腔叱问吓白了脸,连忙认错,语无伦次的解释,不是,我,姨母您相信我,您是我姨母,我怎么会不信您呢?我就是想堵那些人的嘴……小姜氏也在一旁劝说,半晌,姜氏的脸色才好一些,摆手,行了,你小孩子家家的被人影响也正常,以后别再信那些胡言乱语就成。

我跟你母亲有话说,你先去玩吧。

吩咐大丫鬟春兰,带表小姐在府里面好好转转,一会儿再回来。

许珊珊不敢再说,乖巧的跟着春兰下去。

等人走了,姜氏问小姜氏,珊姐儿现在有合适的人家了没?小姜氏大过年的带着许珊珊跑进京为的就是高嫁,攀上一门富贵的亲事,这事姜氏是知道的。

姜氏原也答应替许珊珊做主,等过完年的就替许珊珊张罗。

只是后来一串的事情下来,姜氏也就顾不上许珊珊了,现在突然想起来,才有此一问。

提起爱女,小姜氏脸上浮起愁色,满嘴的苦涩,哪有那么容易,京城的这些勋贵夫人们一个个的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后面的话不再多说姜氏也明白。

许珊珊的家世在梅州那地界算的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只是这样的家族却没法跟京城的那些勋贵世家们比。

在这一片叶子掉下去都能砸中一个四五品官员的地方,许公良那区区四品知府的官职实在不够看。

况且许家的根基在梅州,京中并没有多少势力。

那些世家夫人们哪个不是眼睛又毒又刁,给儿子娶妻专门挑那些门当户对,能给儿子带来助力的?那些落魄的世家倒是不讲究这些,可小姜氏又瞧不上。

这样一来,她看上的,人家看不上她;看上许珊珊的,她又看不上人家,一来二去的,可不就高不成低不就的难住了么?小姜氏抱怨几句,这才满眼期盼的看着姜氏,在这京里面,我也就能指望着娘娘了,芸姐的事,还得劳烦娘娘多操心才行。

那是应该的,芸姐是我外甥女,我不想着她,想着谁去?姜氏点头,顿了一下,又道,说起来,我这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你觉得,景淳怎么样?小姜氏一下子没想起来景淳是谁,怔了一下反应过来,变了脸色,娘娘您是说老三?他不是毁容了吗?心里恼怒,这样毁容的人,怎么能说给她的珊姐儿?!姜氏不悦,毁容怎么了?男人是靠本事吃饭,又不是靠容貌吃饭。

你要真是想挑个容貌好了,在梅州地界就能挑着,何苦跑京城来?李侯爷家那个孙子倒是好容貌,天天不学无术,整日的在那起子肮脏地界住着,这样的人倒是家世样貌都有,说给珊姐儿你能同意?原本万俟景润和姜氏说让她对万俟景淳好一些的时候,她还不以为意。

但是现在经历了这些事情,她又换了想法。

让她对那个贱种好言好语她做不到,但也不能不拉拢。

拉拢一个人,还有什么比婚事更好?其实说是拉拢,还不如说是拿捏。

不管怎么样,只要把许珊珊嫁给万俟景淳,对外面可以说她慈母心,哪怕她生病,她还尽力操劳儿子的婚事,那些传言不攻自破。

对内,许珊珊握在手里,就是万俟景淳有什么想法,也得憋着,有什么小动作也别想做。

这么一来,万俟景淳就别想蹦出她的手掌心了。

这个计策简直再好不过。

小姜氏被姜氏怼的说不出话。

其实她心里还有一个不乐意的地方就是万俟景淳不受宠。

她也是当主母的人,当然知道不受宠的孩子过得什么日子。

不过这话不能说,只能在别的事情上推诿。

姜氏又道,再说了,咱们女人嫁男人,什么都是虚的,富贵权势地位才是最实在的。

要不是我嫁给了王爷,能有现在这样的风光?况且,不是我自夸,老三没毁容前,容貌在京城里也是一等一的,现在就算是毁了容,一身本事还在,又是在皇上跟前挂了号的。

人们都说皇上夺了老三的兵权,其实人们哪里知道内里其实是皇上体恤老三,故意给他放放假让他轻松轻松呢。

你没瞅着那个神策营皇上还给他留着?又给他专门拨了一个将军府,官职也给他留着,只等哪天老三歇够了,皇上那一句话老三就又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这些事情,还是她罚那贱种抄佛经后,长子特意过来给她分析的,让她以后对老三好一点。

想了一下,姜氏又多说一些,旁的不说,你且想想皇上为什么整治咱们靖国公府,皇后又为何派人教导芸姐儿?当然都是为了替万俟景淳出气!瞬间,小姜氏就明白过来,小声的,再次确定似得问,这么说,老三其实是简在帝心了?要真是这样的话,这门亲事可就算不错的了。

正如姜氏所说,旁的都是虚的,权势才是实在的。

看小姜氏神色松动,姜氏再接再厉,还有,咱们姐妹之间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珊姐儿是我嫡亲的外甥女,在我心里,珊姐儿可比老三亲多了。

有我这个姨母在,珊姐儿以后嫁进来只管享福就成,谁敢给她脸色看?旁的不说,老三有一星半点的惹珊姐儿不痛快,我就饶不了他。

小妾通房什么的,想都别想。

这也就是珊姐儿是我外甥女,我才想着她。

要不然,凭着老三的身份,就算是毁了容,娶个什么勋贵世家女也不是不成。

可珊姐儿要是错过了,再想找这样的人家可就找不着了。

你要是不同意,就当我这话没说。

上赶着不是买卖,姜氏好歹在后宅浸淫这么多年,起码的智商还有,两句话就变被动为主动。

小姜氏原还有三分犹豫,听姜氏说到不许万俟景淳纳妾养通房,顿时更加意动。

是啊,女人成亲跟第二次投胎似得,姜氏对万俟景淳有多么不喜她是知道的,正因为知道,才清楚姜氏说的这些都能做到。

这么算算,万俟景淳身为忠勇王府嫡次子,出身高贵;本身是昭武将军,有本事;皇上宠他,简在帝心;姜氏疼珊姐儿比疼万俟景淳更甚……除了万俟景淳毁容外,这门亲事一丝不好的地方都没有。

小姜氏也知道,如果不是万俟景淳毁容了,这门亲事也轮不到许珊珊头上。

想明白了,小姜氏也不犹豫,笑着点头,还是娘娘疼珊姐儿,这事儿我是没意见……话没说完,外面一个丫鬟急吼吼的跑进来,娘娘,不好了,表小姐被三公子扔到水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