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泰康帝起疑

2025-04-03 14:16:21

去告状的是黄稳婆的娘家兄弟,这人自然也是万俟景淳找来的。

当年的事情姜氏做的干净利索,唯二知情的两个人——死者的丈夫及其外室,都被姜氏的人灭了口,想要用这件案子扳倒姜氏根本不可能。

万俟景淳也没想扳倒她,只想借此把当年之事牵扯出来,让人精心的伪造了几样证据交给黄稳婆的兄弟,之后他就什么都不管了,只等着恰当的时候让人推泼助澜一下。

意外之喜是,冯侧妃知道了此事之后极为感兴趣,不用萧姝说,就传信给景伯府,让景伯府把之前找到的一些证据交给京兆府——相比起万俟景淳和萧姝,冯侧妃这个姜氏的老对头对姜氏的手段了解的深多了,再加上她早有怀疑,且在京城里人脉广,提供出来的证据都是真的。

其中一个最有利的人证就是死者丈夫外室的贴身丫鬟。

有了这个证据,很容易就知道了死者丈夫之前收了五百两银子,目的是让死者丈夫在死者的催产药中动手脚,使死者难产而死,然后借此打死黄稳婆。

这么一来,当年黄稳婆之死就另有隐情,再加上万俟景淳让人伪造出来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证据,顺藤摸瓜的就查出了此事跟忠勇王府脱不开干系。

之后再在有心人的提醒下,让人联想到姜氏当初两个从娘家来的心腹大丫鬟,一个也是难产血崩而死,另一个同样死于非命,且这两个人都是在姜氏生产时在产房伺候的,再加上姜氏这么多年对三公子万俟景淳的冷漠苛待……原本就有隐隐约约的流言,传言万俟景淳不是姜氏亲生的,这些事情又很好的侧面证实了这点,这下子,万俟景淳不是姜氏亲生的这个消息再也压制不住,没多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且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在这个消息四下里流传的时候,另一个消息也传了出来,那就是姜芸并不是靖国公府世子夫人所生。

当年靖国公府世子夫人黄氏伪装有孕,因为是在自家府里,有靖国公夫人压着,不怕引人怀疑,所以这件事情就没做的那么严密,连当年的知情人也都活的好好的。

万俟景淳知道了此事之后自然不会放过,早就让人把证据收集起来,然后趁着谣言四起的时候把消息放出去。

姜芸不是靖国公府世子夫人所生的,但她的容貌又和姜氏有七分相似,联想起姜芸是在姜氏跟前长大,姜氏又对姜芸视如己出,纵容宠溺,对三公子万俟景淳却冷漠苛待,宛如后娘的态度,立刻,人们脑海中想象出一篇丰富的偷龙转凤的大戏。

当然,其中也有说不通的地方,比如说姜氏已经生下了嫡长子,又为何会在生嫡次子的时候动手脚呢?这根本就不合常理嘛。

但老百姓们只图看个热闹,谁还去真的考据里面的是非因果,自然是怎么痛快怎么离奇怎么来。

连京兆尹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稳婆被杀案会牵连出这么多东西,顿时傻了眼。

案件牵扯太广,已经不是他这个京兆尹能管的了。

一不做二不休,京兆尹直接把案子报到了泰康帝面前,请皇上做主。

自从对万俟景淳的容貌存了疑心之后,泰康帝就让人去查万俟景淳的身世,对京城这些流言自然知之甚详,甚至连流言的来处都查的清清楚楚——这些流言几乎都是景伯府放出来的!听到姜芸不是靖国公府世子夫人亲生的这个消息当天,泰康帝就让人暗中去查此事,没两天的功夫,就把消息查了出来——姜芸确实不是靖国公府世子夫人亲生的,而是靖国公夫人去忠勇王府看望忠勇王妃后,第二天去城外上香时从外面抱回来的。

联想到姜芸和忠勇王妃七分像的容貌,这个孩子的生母是谁不言而喻。

泰康帝能从众多皇子竞争中脱颖而出,坐稳皇位,其城府和头脑自是一流,想起万俟景淳的出生日期,还有他那肖似裴国公的容貌,一个大胆的猜想在泰康帝脑子里形成。

想到那个可能,饶是沉稳坚毅的泰康帝也忍不住心情激动,双手不受控制的抖了抖,攥拳平复一下激荡的心情,努力用平稳威压的声音问沈濂,沈濂,你有没有觉得,万俟爱卿和朕有些相似?从潜邸就伺候泰康帝,沈濂对泰康帝的一些小动作一清二楚,哪怕泰康帝极力压抑,沈濂也听出他声音中的一丝不同,再加上这些日子的传言和泰康帝的问话,沈濂眼睛猛地的瞪大,皇上的意思是……这个问题必须慎重回答!沈濂仔细想想万俟景淳的样貌,皇上您不说,奴才还真没注意。

现在想想,万俟将军的鼻子嘴巴和耳朵和皇上您的一模一样。

泰康帝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的波澜,确实如此,还有他那眉眼脸型,几乎跟明妃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你说他有没有可能是朕当年丢失的那个小皇子?裴国公府当年可没有刚出生的孩子!沈濂也觉得有可能,当年裴国公府的人找到碧衡时,并没有找到小皇子的尸体。

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是遇到了野兽,碧衡的身体不过是被撕咬了一部分,小皇子的总不能一点尸骸都没留下吧?会不会是有人发现小皇子,把小皇子带走了?说到底,没有切实证据的情况下,沈濂也不想得罪忠勇王府。

泰康帝怒哼一声,要是单纯的为了救孩子,又为何将小皇子的襁褓丢下?!依朕看,碧衡之死,八成也跟那毒妇脱不了干系!偷走朕的小皇子,这么多年还敢虐待的,好,好得很!已经多年没有见泰康帝如此震怒了,沈濂缩着脑袋暗暗后悔,早知如此,他就不说最后一句了。

要是小皇子真的是被姜氏偷走的,忠勇王府绝对落不了好!皇上,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明妃娘娘?看皇上脾气发的差不多了,沈濂赶忙说话转移泰康帝的火气。

提起明妃,泰康帝迟疑一下,先不必,等事情查清楚了再说。

你说,明妃替景淳整治姜家那丫头,是不是因为母子连心,所以见不得景淳受气?明妃整治姜芸时,他还好奇的问过缘由,当时明妃是怎么说的,昭武将军是我的救命恩人,以前不知道就罢了,现在知道了,自然要替他出气。

她苛待昭武将军,我就整治她的心肝宝贝,让她也知道痛。

姜氏如此苛待亲子,也配为人母!要不是念着她是忠勇王妃,我就赏她个嬷嬷教导教导她规矩。

沈濂赔笑,皇上您这么说,好像真的是这样。

说起来,明妃娘娘可不是爱管闲事的性子。

泰康帝听了这话十分熨帖,说的极是,怪不得朕一见了那孩子就十分喜欢呢,哪怕罢了他的兵权,也还是把神策营留给他。

这要换成别人,连神策营朕也一并收回了。

唉,你说,要是以后这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朕这么对他,他会不会记恨朕?沈濂刚想说不会,替万俟景淳说两句好话,泰康帝已经坐到了龙案旁,就是他不记恨朕,朕也不能再让他受委屈,传旨,擢万俟景淳为从四品殿前行走,掌管神策营的同时再接管御林军。

那御林军统领?改为副统领。

副统领调去巡防营。

他的小皇子自然要当正的。

沈濂彻底的明白了万俟景淳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这还没查证呢,就生怕对方受了委屈,这要是证实了万俟景淳的身份,并认祖归宗了,依着皇上对他的喜爱,还有其余几个皇子什么事?想想皇上为了明妃连太后的面子都不给,又觉得皇上宠爱万俟景淳也没错。

总之,他以后见了万俟景淳,当祖宗供着就成!万俟景淳还不知道此时泰康帝已经脑补出他的身世,京城的事情安排完了,为了摆脱嫌疑,这些日子他要么在军营,要么就在王府,哪都不去。

景伯府那边,不会出什么纰漏吧?非常时刻,萧姝时刻紧绷着神经,就怕人们查到这些流言都是万俟景淳安排人放出去的。

不会。

相较于萧姝的紧张,万俟景淳一片淡定,景伯府那边的下人是年初的时候就安排进去的,全程都是薛鹏操作的,没留下任何痕迹。

让那两个下人暗中引导一下说辞,景伯府本就和靖国公府不对付,很容易就会传出流言,根本不会有人想到我头上。

景伯府和靖国公府的恩怨满京城的人都知道,景伯府的人传靖国公府的一点闲话再正常不过了。

这时候不落井下石,就不是景伯府了。

听万俟景淳这么说,萧姝松口气,那就好,也不知道裴国公府世子查到了多少了。

不急,总有查清楚的一天。

萧姝点头,我舅舅来信,让我过去跟他商量些事情。

你在府里面待着,我晚膳的时候就回来。

嗯,让莫红康叶跟着你,路上小心。

没事,靖国公府现在麻烦一大堆,估计没人顾得上我。

给万俟景淳一个放心的眼神,萧姝起身离开。

萧姝刚走没多会,长平就进来禀报,将军,王妃那边来人请您过去。

流言传开的那天,万俟景淳就做好了被姜氏叫过去的准备,没想到姜氏反应这么迟钝,竟然到现在才派人叫他。

整一整衣服,万俟景淳站起来,走吧,看看她有什么说的。

姜氏被禁足后,冯侧妃掌管中馈,外面消息传开的那天,冯侧妃就封锁了沁心斋的消息,因着三皇子被打闷棍的事情,万俟景润跟着跑前跑后,压根没注意外面说了些什么,就是黄稳婆的兄弟状告忠勇王府的事情,万俟景润也没放在心上。

在他心里,京兆尹一定会把这件事情给压下来。

还是世子妃曲氏的娘家,听流言传的不像样,派人来跟曲氏说了一声,让曲氏提醒王妃一声,想办法把消息压下来,曲氏这才知道了消息,赶紧告诉了万俟景润。

万俟景润这才知道各种流言已经在京城传开了。

一遍想办法压下流言,一边调查流言的源头,最后查出来消息是从景伯府放出来的。

冯侧妃是他的庶母,就算他是世子,他也不能把冯侧妃如何。

另一个,看到万俟景淳半点不似万俟家人的容貌,再想想姜氏这么多年对万俟景淳的态度,私心里,他已经有三分信了这些流言。

所以除了想办法压下流言,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他压根没有跟景伯府对质的勇气。

在一个,就是把这些事情告诉母妃,问问母妃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这样,姜氏才知道了外面传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