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公主命

2025-04-03 14:20:29

宫中赏花宴终究没有开起来, 当周皇后把懿旨下到各家之后, 更大的噩耗掩盖了宫中为太子选妃的喜讯——满人从天津卫登陆了!后金、建奴、蛮王、皇太极, 说的都是他!京中人说起这个人, 惶恐到极点, 害怕到极点!皇太极从朝鲜借道, 绕过锦宁防线,先头部队已经登陆天津卫,刀锋直指京城!达到天津卫是什么概念?从天津卫道京城, 快马只要一天!满洲铁骑是什么概念?几十年来, 三代皇帝, 只取得过两次胜利, 只能眼看着满洲从大明国土上划走一州又一州的土地!京师中文武百官听说这个消息哪儿还有开宴会的心思, 先前和皇家有联系的现在都恨不得撇清关系。

万一满洲真的攻下京城, 皇族绝没有活路。

百姓也开始购买粮食、食盐、蔬菜、布匹之类的可存储生活必需品,京师物价瞬间飙升。

幸亏这几年总是打仗,百姓们以防万一,囤积的生活用品不少, 不然日子都成问题。

柳娘还想再抻一抻朝臣, 看一看他们的忠心,周皇后已经耐不住从坤宁宫出来。

周皇后涕泪连连牵着朱慈炯进来,朱慈炯已经换上了平民衣裳。

周皇后把朱慈炯推到柳娘怀里, 又让心腹丫鬟奉上两个大包裹。

母后,你这是做什么?你们还想瞒我,建奴打到京城了是不是?人都道天津卫了, 明日就能攻入皇宫,你们还能瞒到什么时候?周皇后狠狠擦干眼泪,道:行了,都别打断我,我要说的是正事!坤仪,你带着太子和炯儿赶紧出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素来能干,定能辅佐太子重振河山。

母后,还不到……太子哭笑不得,周皇后对大明的军队也太没有信心了,满人哪有那么容易的打进来,再说这是他们的计策,虽然这个计策目前就柳娘和太子两人知晓。

这个计策有一定的风险,但太子度柳娘充满信心,自他记事以来,柳娘总是对的。

我们走了,父皇母后怎么办?柳娘突然问道。

你们放心,祖宗有成例,天子守国门。

等你们走了,我送陛下一程,等我拖住建奴,为你们赢得时间,再去追随陛下!周皇后为自己想像中的壮烈牺牲痛苦不已,她一生尊荣,决不能受敌军蛮夷侮辱,更不能让皇帝和自己成为敌人威胁太子的把柄。

老四和老五,能带走就带走吧,到底是你父皇的血脉。

若不是不能,我来办,不能给外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周皇后哽咽着说完这几句话,立刻抱着柳娘和太子嚎啕大哭。

她宁愿自己死,丈夫死,庶子死,也不能让敌人威胁自己的儿女!母后,母后,你别哭,放心建奴打不进来,这是一招请君入瓮而已,咱们早就计划好了的。

朝鲜王李倧已经和我们约定好,只要建奴全部渡海,马上来个瓮中捉鳖!太子得了柳娘的眼神,顾不得什么保密,马上把几乎告诉周皇后,否则周皇后就要被吓死了。

周皇后却什么也听不进去,还沉浸在自己悲壮殉国的想象中出不来。

母后,母后!太子再三解释,周皇后哭天抹泪道:你别骗我的,我都知道,都知道,你放心,母后绝不会拖后退的。

等大军攻入京城,母后即刻殉国。

说的太子都跪在地上请罪了,儿不孝,让母后受此大惊,请您不要说这种挖心的话,儿承担不起。

都是儿不孝!我的儿啊,不怪你,不怪你,是这世道的错,你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日夜处理朝政,你有什么错,你父皇有什么错,是这天下人心不古,是大明……气数尽了!周皇后又抱着太子嚎啕大哭。

柳娘看了看周围,乾清宫偏殿已经清场,只有他们母子四人和沉水、太康。

柳娘松一口气,多亏没有被人听到,一国皇后说大明气数已尽,太影响士气了。

柳娘看周皇后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根本没理解太子说这是计谋。

人心这玩儿意儿太多变,柳娘看一国皇后都吓成这样,不敢再瞒着,怕闹乌龙。

柳娘抓着茶杯掷到地上,惊醒痛哭中的周皇后。

母后,冷静!这是一场计谋,我与朝鲜王合谋,引皇太极渡海,包抄合围,一举消灭的计谋,您听懂了吗?柳娘一字一顿,用最简单的言语把她和朝鲜王的计谋说清楚。

计谋?周皇后一脸茫然,仿佛不能理解。

计谋而已,京师安全,大明无忧!柳娘把周皇后从地上拉起来,略带责怪道:母后一国之后,母仪天下,何必慌乱,外有太子,内有儿臣,您无忧!是啊,是啊,您快醒过来,没事儿的没事儿的,别害怕!太子也抓着周皇后的手连连安慰。

虽是周皇后理解错误一场乌龙的,但在危机关头,周皇后愿意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儿女的心思让太子十分感动。

太子的温言安慰也比不上柳娘冷脸解释,周皇后看柳娘镇静自若,神志恢复清明,再确定了一遍:真是计谋?真是计谋,事涉朝政,不好与母后细说。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先未曾禀告母后,让母后受到惊吓,还请母后恕罪。

柳娘躬身致歉。

计谋好,是计谋就好。

周皇后终于明白过来,领着朱慈炯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去了。

心神受到这样大的震动,她现在还缓不过来呢!柳娘给太康使个眼色,让她仔细照料。

太子哭笑不得的送走了周皇后,叹道:慈母之心,莫过于此。

除了哭笑不得柳娘过还能说什么呢?先前周皇后待她十分冷淡,不喜她掌控权利,不喜她对外家无情,可到了关键时候,她有愿意牺牲自己保护柳娘。

柳娘真是……以前评价她忽功忽过、忽智忽愚还真是没说错。

无论如何,有人肯为你牺牲性命,总是让人感动的。

柳娘勾起嘴角,道:母后慈心,我如何不知。

但看母后这般位高权重为慌了手脚,京师诸人恐怕也吓得不轻,先请内阁诸位大臣来吧,孙承宗老将军、定光、高启潜,分掌京师防卫、东厂、锦衣卫,都是战力,正该倚重。

是,听大姐姐的。

太子抱拳应下。

开盛世之先河,一战定乾坤,就在此时,太子十分信任柳娘的决断,自去安排不提。

朝臣们听到这是一场里应外合、请君入瓮、瓮中捉鳖的连环计之时,脑子都有一瞬间的反应不过来。

好在高启潜、定光是宫里出来的,表情管理比朝臣们好一点,虽然他们内心也是懵逼的,不过脸上却是成竹在胸,一副你们居然才知道,白害怕了吧,弱鸡的嘲讽表情。

朝臣们也拿出该有的素质,迅速应对,做好防抗措施。

虽然计谋把主战场定在天津卫沿海一带,可万一有流寇跑到京师呢?满洲八旗铁骑以冲锋见长,不善水战,这是绝好的机会。

坚壁清野,离海岸三十里处都是无人区,城楼以红衣大炮镇守,锦衣卫训象所做先锋部队,配备新式火器,消灭八旗军冲锋骑兵。

他们从海上来,带来的战马不多,尽量消耗他们。

后续由孙将军带兵清剿,务必一举成擒,消灭八旗主力。

高启潜注意收紧四方,不要让溃逃乱兵进入城内,惊扰百姓。

柳娘手持长鞭,指着高悬在墙面上的舆图一一分析,被分到任务的诸位主将也抱拳应下。

诸位大臣各司其职,安抚百姓,维持城中秩序,尤其是京兆府。

不要人家还没打进来,咱们自己先乱了阵脚。

京中大佬开会,京兆府敬陪末座,谁让京师治安在他们手上呢。

都说三世不修,才落得在京师做府尹呢,满大街都是皇亲国戚、高官贵胄。

京兆府尹抱拳应下,像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外敌一时之间是杀不死的,倒是内里人自己先乱起来,容易拆台。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京兆府尹恨不得自己上街巡逻,保证在此时不出家贼!保家卫国、光宗耀祖、出将入相,在此一役,诸君勉之!柳娘沉声保证,只要赢了这一场,当得起任何荣耀封赏。

京师也展开宣传,让百姓都明白这只是一次瓮中捉鳖,不要惊慌。

现在也没有保密的必要了,皇太极已经帅军登陆,就是知道这是计谋也没反悔的余地,只能背水一战了。

大姐姐,我们什么时候发兵?太子问道,京城百姓现在是知道了,可天津卫的百姓不知道啊,不赶紧消灭这些建奴,时间久了百姓也受不住啊!今日夜里吧。

柳娘叹道,看样子登陆的八旗兵已经有两万了。

估算着满洲现在的实力,原本满人人数在七八万左右,多尔衮走的时候带走两旗,约莫一万人左右。

剩下的六七万,能打的只有一半,满人上战场的年纪普遍小,就算从十二岁上战场,男丁也只有这么多,投入这场决战的事实上也只能有三万出头的人。

在先前锦州一战中,豪格惨败,损失一部分人马。

皇太极行这种瞒天过海的大计,在锦宁前线也要留下足够的人做障眼法。

所以,算来算去,能渡海而来的人最多两万。

可朝鲜国书还没到呢!太子自己都吓一跳,他问这个只是不耐烦,并不是要得到答案,怎么柳娘突然给出了攻击时间。

我知道,今夜寅时准点动手,以城楼红色烟火为信号。

柳娘知道,在她和朝鲜王的约定正的确要等到朝鲜国书才能动手,可那又怎样。

不说两地地方遥远,通信不便,就是现在打起来损失了朝鲜于她又有什么关系。

身为宗主国,削弱藩属国才是她该做的。

别忘了朝鲜之前向柳娘求救,要的粮食金银可不少。

太子自觉又学了一招,静静等候今夜寅时。

他和柳娘微服从京师出来,就是为了见证这一战。

为了洗清出逃嫌疑,避免城中百姓恐慌,柳娘和太子都未曾对外宣布,只有几位重臣知晓。

别以为已经准备好包围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不胜枚举,对皇太极而言,最适合参考的例子大约是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

若是皇太极拉着临死的满洲巴图鲁誓死反抗,未尝没有转机。

今夜,柳娘在城墙上站了一夜,等到露野传来隐约鸡鸣,漏刻到了寅时。

柳娘接过火把,亲手点燃了红色的烟花。

烟花冲上天拉开序幕,城墙上的红衣大炮轰鸣做序曲。

与白天试探性经过攻防战用的红衣大炮不同,夜晚用的这些是兵部匠作司新制的。

满洲军队防范红衣大炮测算出来的安全扎营距离,并不能躲避新式红衣大炮,瞬间满洲大营士兵哭喊声响成一片,火光通明,照亮了半边天。

到底是此时战力最强的部队,很快各旗旗主就整理好军队,拉起建制、阵型,慢慢往后退。

斥候被派了出去,打探前方有多少人。

大明军队在天黑之后就慢慢摸出了城,埋伏在离他八旗军不远的草丛、树林里。

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夜里,从光亮处看黑暗处是看不清的,反而躲在黑暗里看光亮处却很清晰。

埋伏在此的士兵已经等了大半夜,终于等到了寅时这个敌人最容易放松的时刻发起进攻。

满人已经退出了红衣大炮的射程,天空中很快炸响第二朵烟花。

满洲骑兵们发现从草丛里射出无数箭支,偏偏他们还看不清黑暗里有什么。

未知的东西最可怕,试图抵抗发现没用之后,有人尖叫起来:是魔鬼!是魔鬼!皇太极打马过来,反手一刀砍下了惊叫人的脑袋:再有妖言惑众者,斩!都是战场上泡出来的铁血汉子,惧怕压下去,悍不畏死就提上来了。

众人打马拱卫在皇太极周围,准备战斗。

皇太极却很明白,他中计了。

海边的船只已经别破坏殆尽,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

就算还剩下什么,皇太极也不敢再坐船回去,铁骑、陆战,才是八旗兵的强项!皇太极宁愿从陆地上冲过锦宁防线的封锁回到草原,也不愿意再走海路!皇太极看着黑暗,没关系,他的父汗十三副遗甲起兵,创下这偌大基业,他也可以。

只要不死,只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