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生孩子

2025-04-03 14:20:27

当柳娘装模作样问起, 德妃产下的皇子呢?序齿还在我儿之前, 怎么没见报喜的人, 是不是出事了?水柔也装作懵懂无知的样子, 回禀道:主子不必担心, 奴婢这就去打听。

一打听打听到皇帝跟前。

皇帝被提醒, 终于下定决心处置此次案件。

不久就传来消息,德妃得了产后热症不治而亡,葬礼简薄。

皇后被废, 迁居冷宫。

为了保存皇家颜面, 废后的罪名并不见于明旨存档。

柳娘听后好笑, 这般掩耳盗铃, 后世不知衍生出多少演绎戏说, 还不如直说废后戕害宫妃, 危及龙嗣。

不过当今之人,又如何知后世之事呢?柳娘出了月子,迎来一件大礼,皇帝明旨嘉奖, 晋位贵妃, 如今可称安贵妃了。

和她同时进宫,也同样姓沈的禧嫔,而今依旧是禧嫔。

如今宫中没有皇后, 柳娘只需要到蒋太后慈宁宫拜见就可以了。

自从生了女儿,柳娘在蒋太后这里很受欢迎,每次见面, 蒋太后必称她为有福之人。

出月的第一天晚上,皇帝歇在长春宫。

两人并排斜靠在床/上逗弄女儿,皇帝已经明旨给公主定下封号昭宜,这名字念起来有些拗口,柳娘干脆给孩子取了小名长安。

把自己的封号给了她,你倒大方。

皇帝笑道,儿女避讳长辈名讳,这是基本礼节。

一个封号算什么,就算要了我的命去也甘之如饴。

‘安’是陛下给我最好的肯定,而今传给女儿,也算一脉相承了。

柳娘抱着孩子,言语温柔,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身上的奶腥味儿皇帝闻着也开心。

等孩子睡熟了,皇帝想让人把她抱下去,柳娘却不肯。

皇帝轻轻握住她的手,调笑道:都快一年了,卿卿就不想朕?见柳娘脸上顿时升起红霞,连同耳后的皮肤都羞成的艳红色,皇帝笑得志得意满。

趁着柳娘害羞,皇帝赶紧唤人把公主抱下去。

柳娘回过神来却双手搁在胸前,挡着皇帝亲近。

怎么了?可是不舒服?皇帝眼神幽暗,一边问,手却一边在柳娘身上游走。

妾身子没有恢复好呢。

柳娘呐呐道。

胡说,御医说早就恢复了。

皇帝拆穿她,佯装恶狠狠道:还不说实话!柳娘被他捏得痛,连连求饶,不好意思的说了真相:腰肢粗了一圈。

不仅腰粗了,而且皮肤松弛,还有妊娠纹。

声若蚊蝇,不仔细还真听不明白。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调笑道:不仅是腰粗了。

皇帝的手覆上了她胀大一圈的胸部。

不说皇帝还不感兴趣,一说皇帝反而兴致勃勃挑亮了灯芯,一定要看看那孕育子嗣的神奇肚皮。

抚摸着上面颜色很淡的妊娠纹,皇帝笑道:将军身上有伤疤,是功勋卓著的证明。

卿卿身上的纹路亦是勋章。

柳娘羞窘得抬不起头,只咬着嘴唇假装自己无知无觉。

皇帝就爱她这幅模样,明明胸中有一团烈火,却又矜持克己,对比鲜明,让人心动。

两人一直折腾到三更,皇帝早起上朝,柳娘让人抱着孩子到慈宁宫请安,自己却告假了。

生育对女人身体的伤害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柳娘如今正该修养。

柳娘生了孩子,晋了位分,阖宫羡慕,外朝也有大臣上贺表。

柳娘证明的皇帝并无功能障碍,整个后宫的女人都蠢蠢欲动,沈氏能,我为何不能?柳娘已经如此夺目,蒋太后和皇帝却还在商量给她应得的。

张氏无德,后位出缺,中宫不可无主。

哀家看安贵妃就很好,侍奉哀家恭谨,伺候皇儿也得力,最重要的是给皇家绵延子嗣有功。

皇儿觉得呢?蒋太后问道。

孩儿听母后的。

皇帝对蒋太后一向孝顺,也许乳娘陆夫人和生母蒋太后比,皇帝内心更倾向陆夫人,但除了陆夫人天下也没有人可与蒋太后比肩。

后宫之事,皇帝全由太后做主。

那皇帝就劝一劝安贵妃,哀家已经和她提了。

没想到这傻孩子吓得当场跪下推辞,不敢领受。

哀家看她倒不是假意推辞,也不知是什么想法,你们夫妻亲密,好好问一问,解了她的心结才好。

蒋太后还意有所指的强调,安贵妃心思纯正,后宫就该这样的人坐镇呢!母后放心,孩儿一定给母后办好此事。

得了便宜还卖乖,哀家做的,可不正是你的心头之好?蒋太后笑着和儿子斗嘴,乐的捂嘴直笑。

皇帝也不明白后宫女人梦寐以求的皇后位在柳娘这里怎么碰壁了,他自以为两人亲密无间,因此毫不避讳的问了。

我的好陛下啊,张后才刚刚……她也堪配后位?皇帝冷哼。

张氏,张氏~张氏才去了冷宫,我就急吼吼上位,不给外面那些人嚼舌的借口。

我虽问心无愧,可也担心名声不好听影响陛下。

一个是陷害皇后的妖妃,一个是宠妾灭妻的昏君……柳娘言辞锋利,脸上表情却是玩笑式、逗弄状,手还不停摩挲皇帝的手掌。

说这样危险的话题,柳娘务必把它做得进可攻退可守,一旦失控,这就是床/上私语,当不得真。

牙尖嘴利,胆大包天。

皇帝俯身尝了她嘴的味道,逗得她气息不匀才道:外面那些个腐儒,垂垂老矣,满身腐朽之气,哼!皇帝对此感触颇深,十分愤恨。

他登上帝位之后,与满朝清流的斗争,也就是大礼议,长达三年才取得胜利。

而今朝中也时不时有人举着大义、清流的旗号和皇帝对着干。

大明是读书人最鼎盛的时代,着眼于历史长河,这是迸发出无数英雄人物的时代。

站在皇帝的角度,这就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分了神圣皇权。

皇帝强势,士大夫辅佐,皇帝弱势,士大夫就取而代之。

名义上天子还是皇帝,可国家大事、朝政军务全部是内阁处理,这与篡位只差一个名分了。

所以,皇帝对这些科举出身的清流既爱又恨,才有锦衣卫、东厂,以平衡朝堂势力。

朕非要现在封你做皇后!皇帝咬牙切齿道。

那我就陪陛下站在一起。

一起称承受世人的口水,一起享受并肩而立的荣光。

这些话柳娘没说,可皇帝从她灼灼的眼神里看出来了。

不知多少次皇帝在心里庆幸,自己遇上了这样一心恋慕自己的人,她不为自己的身份权势,只凭自己这个人!皇帝是这样喜欢她,心里也愿意为她多着想。

沉吟半响之后,皇帝妥协似的把头埋入她的肩颈,瓮声瓮气道:待长安周岁晋封吧。

那样就是子嗣有功名正言顺合乎规矩。

柳娘意义不明的喟叹一声,气息洒在皇帝后颈,激起一阵鸡皮疙瘩。

一切都听你的。

宫中日月长,转眼之间就是嘉靖十三年。

昭宜公主盛大的周岁礼之后,更盛大的封后典礼紧接着举行。

祭祀宗庙天地,忙碌了几乎一个月,皇帝为表正统,更改祭礼,更为繁复讲究,世人也看到了皇帝对新皇后的重视和宠爱。

八月的北京正是酷热,热浪滚滚扑面而来,柳娘又是按品大妆,行完礼节,人都几乎虚脱了,汗水湿透几层衣裳。

柳娘开了一个好头之后,宫妃蠢蠢欲动,皇帝游走各宫有更有兴致。

可惜后宫居然无一人怀孕,皇帝从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如今冷淡无趣,蒋太后更坚信了柳娘有福之人的看法,催促这皇帝赶紧和皇后造人。

皇儿生下来就是嫡长子,再无争议。

蒋太后已经坚信皇长子会从柳娘腹中诞育。

这一切并不是柳娘算计的结果,她没在皇帝身上动手脚,供奉在太医院的国手不是吃干饭的。

没有登上如此高位,不知以天下奉养一人是何等奢侈富贵。

拿柳娘来说,当了皇后,她每月份例里都有提花织锦,百名熟练女工一年也只能造就一匹,数千人一整年的辛苦劳作,供奉到宫中,只是给柳娘当做一次性用品。

还有缂丝之类更加金贵的东西,旁人是做成桌屏、炕屏仔细欣赏,柳娘宫中只做绣鞋,在室内穿。

只因一走到外面缂丝就会被勾坏,不管再精美的图案,只能皇帝来时欣赏一下,平日几乎无用。

柳娘也是当过王妃的人,却没做过这种奢侈事情。

皇帝见柳娘穿第二次提花织锦的衣裳,反而称赞她勤俭朴素,又赏了一大堆衣料过来。

在皇帝眼里,衣服穿第二次就是勤俭节约了。

以此类比,皇帝的供奉更是不可想像的奢侈,全国最顶尖的人才都在他跟前。

皇帝十年的子嗣空缺期又是谁动的手脚呢?皇帝本身有弱精的毛病,柳娘能怀孕那是精心调理和质量不够数量凑的结果。

其他宫妃怀孕真的只能靠运气了,中彩票一样的运气,不是谁都能有的。

节俭的柳娘哭笑不得,皇帝却觉得委屈她了,一定要加恩她的父母。

柳娘对原身父母也十分感激,若说此身有什么最大的欣喜,那就是不曾缠足。

作为武将家的女儿,柳娘在闺中时候学过骑马射箭,家中母亲虽然羡慕举止文雅的女儿家,但却不曾强行给女儿缠足。

柳娘感激这样的父母,但却不愿他们幸进。

我爹爹世袭武职,日日在家中念叨忠君爱国,得了伯爵位已经是意外之喜,常叹自己无德无能,不敢受用。

陛下不可再加恩,沈家上下感念陛下恩德,却不愿只占陛下的便宜不是?就你省心。

皇帝叹道,外戚封爵是定例,可如沈家一般封了爵位却固守南京,不愿到北京见识繁华,约束家中子弟甚严的也少有。

如此省心的外戚,皇帝如何不喜欢,更为柳娘加分不少。

柳娘微微一笑,这是例行推辞了,皇帝一高兴就要赏赐,柳娘却不得不顾及日后。

大明后族大多起于微末,于外朝内宫均无助益。

既然如此,何不推了这烫人的山芋,巩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争取清流朝臣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