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吐露真相

2025-04-03 14:20:52

既然不能走, 那就唯有打道回府。

尚家的车队来时如龙腾凤舞, 离开时难免灰心丧气。

坐困愁城的境遇超其姝能力范围不是一点半点, 她什么办法也想不出,只一心盯紧了父亲,不想让他去打仗,再如上辈子一样葬身沙场。

夏军大败, 总兵与参将被杀,一同出城迎战的三万将士不是送命就是被俘。

留守平城的五千余士兵群龙无首,人心惶惶。

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站出来, 凝聚人心, 带领大家奋勇抗敌。

不过在整座城都被围困,朝廷政令不能送达的情况下, 成为这样的人,战胜了未必能得到嘉奖,失败了则是当之无愧的代罪羔羊。

如今平城官阶最高的人就是知府姚万安, 以他向来秉性当然不会自己站出来, 而是故伎重施推举了齐远华。

齐远华这个人其实没什么不好,因为一直仗着两个姐姐的嫁得好而有庇荫, 没试过自己挣扎求出路,所以没什么心机城府。

可同样因为这个原因, 他也没什么好。

最大的毛病就是遇事不知深浅,对自己认识不清。

放在平时,这其实也不算什么,顶多就是被人轻视嘲笑而已。

而且因为他背靠大树, 别人再怎样也不会当面露出鄙视。

可在战时,对着敌军,谁管你爹娘兄姐都是谁。

于是,在齐远华披甲上阵,带着长子齐衡出城迎战后……不到一个时辰,父子二人被俘,同去的千余士兵尽被屠杀的消息已传遍平城各家各户。

尚家从前的部属登门拜访,希望定北侯人出面带领大家保卫平城。

大房承爵的尚其深是长子嫡孙,乔太夫人当然不能答应让他去涉险。

那些部属原本属意的人也不是他。

尚永泰是两榜进士,金銮殿上御笔钦点的探花郎,也是最近一年来大夏在御前风头最劲的人——他们认为只有他才能代表定北侯府。

将门出身的男子谁没读过兵书,没畅想过上阵杀敌、保卫祖国。

就算尚永泰早已过了年少冲动的时候,骨子里流淌着的热血从来没有消失过。

乔太夫人当然仍是不允。

可小儿子和长孙不同。

尚其深未曾出仕,表面是他继承爵位、支应门庭,其实还是在依靠家族。

尚永泰却早早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如今成就不输历代祖先,他当然不可能全听母亲的话。

乔太夫人拿儿子没有办法,迫不得已只能用他没有子嗣的事来做要挟。

你这一去,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四房的香火就断了,你让你媳妇还有两个未嫁的女儿怎么办?母亲,咱们家没分家,我也没另外开宗立祠堂,尚家的香火有其深就行。

至于隆盛,其姝……他看到小女儿缩在对面的玫瑰椅里,个头小小,姣好的面孔上婴儿肥还未褪去,又怕忽然将重担递过去会压垮了她单薄的肩膀,于是改口,其姝与其婕总是能一起打理起来,实在不行,也可以把票号卖出去,她们母女几个拿着大笔银子傍身,后半辈子总是不愁吃穿的。

你说得轻松,那么大的生意,那么多的银子,哪有人不觊觎的。

就凭她们两个小姑娘,没有父兄撑腰,还不被人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乔太夫人情急下难免危言耸听。

觊觎当然少不了,可仗着定北侯府的威名,还有已是阁老的二老爷尚永安坐镇,十分银子里别人吞了七分总要留给尚家三分,不然只怕难以善了。

何况,如今最紧急的事根本不在票号。

尚永泰指尖在椅背上轻点,母亲,这都是将来的事了。

眼下平城被困,咱们若不全力抵抗,戎人攻进来是迟早的事,到时候别说什么票号金银,更别说什么后半辈子是否安逸,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他这就不是吓唬人了,最可怕的他还没说呢。

若是戎人进城,谁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来,自古城破后全城被屠,女子尽被奸淫施暴的实例也不鲜见。

危机时刻男人怕死不去抗敌,与亲手推妻女入火坑又有什么区别。

我不管你那些。

乔太夫人固执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劝得了,总之,没有儿子,你就不能去。

她朝着观沧海的方向一指,你有现成的好生养的姨娘,只要给她留种,有了儿子,你想做什么我都不拦你。

那天尚家人仓促离开时,尚永泰还决定放薛姨娘走。

可薛姨娘知道了原因后,求尚家人带上她。

多个人不过在马车里占个座位,路上多双筷子吃饭,这对尚家来说并不是难事。

因此没理由明知道留下来有危险,还就是不肯带她走。

于是,那天薛姨娘和大家一起出城没出成,如今仍在尚永泰的后院里,还没顾上被安排出路。

乔太夫人知道薛姨娘进门后一直独守空房,也知道儿子对这位姨娘的打算。

这样说是故意为难他。

尚永泰又不是没成算的毛头小子,并不受激,心平气和道:母亲,您也是有曾孙的人了,留种这种事根本做不得准,您难道还不懂?别说一两个晚上她能不能有孕,就算有孕了生下来是男是女,这些全是说不准的事。

难道还要等大夫确诊她怀了孩子,或是干脆生下婴孩,我才能去吗?能诊出有孕至少一个月,到时候平城姓夏还是姓戎都说不准。

若等十月怀胎临盆,戎人若有本事,打去京城也不一定。

闹这些没有意义。

言毕,也不管乔太夫人还有什么说法,起身离去。

其姝红着眼圈追出去,倒腾着小短腿跟在爹爹身后三步远的地方,不肯被落下,却也不靠近。

尚永泰一路回到书房院子里,这才转身,好笑地看着眼泪汪汪的女儿,笑问:怎么?你也要说不准爹爹去吗?其姝绞着帕子站在原地,点头道:爹爹,你别去,你会死的。

她心中有后悔,也有对未来的恐惧,眼泪再忍不住噼里啪啦落下来。

尚永泰上前爱怜地揉揉女儿发顶,傻孩子,打仗有胜负,几率各占一半,去打仗是生是死,也是一样。

怎么能说去了就一定死?其姝吸吸鼻子,猛地抹一把脸,忍住眼泪,一字字顿道,我就是知道。

爹爹去抗敌,很快就会为国捐躯。

后来不知出了什么事,有人诬陷咱们家以重金资助北戎起兵,侵吞大夏城池,皇帝判了诛九族,是裴子昂带玄衣卫来抄的家。

咱们家里人都死了,只有恩恩被二姐夫救走了,呜……爹爹你别去,后面的事情没有你不行。

这些天吓坏你了?是不是做了噩梦?尚永泰暗自叹气,早知道就不带她们回来,可如今后悔也没用了,只能尽力去改变现状。

不是梦!见爹爹不信,其姝用力摇头表示否定,是真的!爹爹,我……我是重生的,我说的都是上辈子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这些事有些已经与上辈子不同了,比如,上辈子我没去关前村巡铺,没遇到裴子昂和那些北戎的奸细,所以没有关前村大火,也没有三公主和亲。

永兴十五年底北戎攻了来,咱们都在京城,可你和大堂兄还是去了抗敌,最后全死了。

等到永兴十八年,他们把戎人打败了,把丢失的城池都收回来后,皇帝就给咱们家定了罪……爹爹,那时候我以为三公主去和亲,战争就可以避免,你们不会再出事。

可原来不是的,该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三公主和亲不但没能缓解两国之间的关系,反而结了仇,戎人又打来了,爹爹你还要上战场……最后咱们家也一定都会死的!她情绪激动,叙述得难免混乱,幸好尚永泰听懂了。

你说,咱们家出事是永兴十八年,那是几月呢?三月。

其姝泪眼朦胧地回答,开春的时候。

尚永泰点头,也就是说,还没到你生辰,你还是十四岁,没有及笄,对不对?其姝呆呆地望着父亲,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尚永泰拿过女儿手里的帕子,温柔地擦去她脸上的泪痕,轻声细语地分析:你看,按咱们大夏的律例,不管多大的罪,就算株连九族也好,对于未长成的孩子都是轻判,十五岁以下的男孩流刑,女孩就做宫婢或是官婢。

既然永兴十八年三月你还没满十五岁,又何来全家都死了,只有恩恩被你二姐夫救走一说?你二姐从来最疼你,难道会只救恩恩不救你吗?他始终只当其姝被吓坏了,进而将梦境与现实混淆,所以才会有这么不合逻辑的说法。

至于重生什么的——古往今来多少人炼丹问道,也没见谁长生不死,死了又活那就更不可能。

爹爹跟你说,梦都是反的。

你让爹爹去,到时候打胜了,咱们就不用被困在这里,能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回京城去住新侯府。

哦,要是得了赏赐,爹爹都给你,好不好?完全是哄小孩子的口吻。

其姝明白过来爹爹完全不信她,她或许根本没有办法阻止他……她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这么无能为力过,就是上辈子死前……不,她对死前的心情完全没有印象,一切就停在抄家那天的混乱与恐惧。

那现在应该怎么办?--------------------------------------------------------------------------------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其姝逻辑矛盾的地方,前文已经出现过一次,其实就是她丢失了一段死前的记忆,具体原因和那段记忆是什么,关系到后文承上启下,所以还不到揭秘的时候。

【加粗】接下来会有那么一点点虐,但是这是其姝两辈子最艰难的时候,大家不要抛弃她,一起来帮她加油打气,好不好?【加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