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娘回到房中,迅速关上房门,贴耳听门外的动静。
刚才她出去找吃的,不小心迷路,走到地藏殿附近,远远看见嘉柔被一个高大的男人挟持。
她原想叫人,却鬼使神差地返回来了。
柳氏正在收拾房间,回头看她:不是说肚子饿去找吃的,怎么一副丢了魂的模样?顺娘走到柳氏身边,低声把她在地藏殿那边看到的都告诉柳氏。
柳氏大惊,抓着她的手:你当真没有看错?顺娘重重地点了点头:绝对不会错,我看见那个男人打晕了玉壶,抱着郡主进了偏殿,然后就没再出来。
柳氏正在愣神,听到外面的脚步声,悄悄拉开一道门缝,看见阿常和嘉柔她们回来了。
她们的禅房都在一个院子里,相隔不远。
她叮嘱顺娘:刚才的事,你只当没看见。
郡主有了婚约,还跟别的男子有染,实在是不知廉耻。
不如我们告诉父亲?顺娘建议道。
柳氏立刻摇头:我们去告状容易,可王妃那边怎么交代?她的儿子是世子,女儿是郡主,背后又有整个清河崔氏撑腰。
你父亲难道会帮着我们?到时除了你阿弟,我们都不会有好下场。
顺娘打了个寒颤。
她年纪小,没想那么多:是女儿莽撞了。
柳氏摸着顺娘的肩膀:你要记住,我们出身卑微,争不来你父亲的宠爱,更不是王妃的对手。
倒不如为你自己争一门好亲事,那才是最重要的。
顺娘怅然说道:女儿明白。
我只是替李家不值。
为何郡主有这么好的归宿,却不懂得珍惜?柳氏将顺娘搂到怀里:这世上的人大抵如此。
拥有什么,便觉得理所应当。
不过你也不用太羡慕,我听一个从长安来的姐妹说,这桩婚事,其实也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光。
顺娘抬头看柳氏:怎么说?长安那些世家大族,最看重门第出身。
郡主许婚的是个续弦的儿子,身份上本来就低人一等。
而且那位郎君好像体弱多病,没有功名在身。
云南王在南诏风光,可到了长安那种地方,倒不见得多招人待见,嫁过去有她好受的。
可再怎么说,那也是名门的儿媳,我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顺娘讪讪地说,而我大抵只能在南诏的那些氏族里面挑一个庶子嫁了。
柳氏说道:我的傻女儿,等到郡主出嫁,你就是云南王唯一的女儿。
只要王妃肯抬举,也能挑个不错的人家,嫡子也是可能的。
妾不如衣,哪怕门第差一些,只要能做正妻就好。
顺娘嘴上应了,心里却不以为然。
像南诏这样的小地方,就算是氏族,却各个都透着股小门小户的寒酸和浅薄,像今日路上遇见的那个田夫人。
她只要想到日后嫁进这样的人家,整日为着鸡毛蒜皮的事情跟婆婆争斗,还要陪伴一个走马斗鸡的夫君,就觉得毫无盼头。
她自小便听阿娘说长安,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那些人才是她心中真正的向往。
妻不妻的有什么关系?只要是她真心喜欢的人,她也会千方百计夺取他的心。
她总渴望飞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玉壶被安置在嘉柔的禅房休息。
她只是被打昏了,伤势并不严重。
嘉柔和阿常一道去见崔氏,崔氏听完阿常所述,也很吃惊:他竟然追到这里来了?阿常说道:是啊!那人胆子也太大了,当我们南诏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当时偏殿外有不少人,我怕人多口杂,因而不敢声张。
你做得对。
虞北玄身为一方节度使,竟愿意为了嘉柔留在南诏这么久,这是崔氏没有想到的。
如今整个江淮局势都要仰赖他,天底下想杀他的人也不知有多少。
张扬出去,只会给嘉柔带来危险。
崔氏吩咐阿常:让府兵在外面加强巡逻。
再告诉寺中僧人,说府里不小心丢了只猫,让他们帮忙找一找。
崇圣寺有很多禁地,王府的人不方便到处走动。
用找猫为借口,也能让他们将寺庙的边角都搜一遍,确保不会再有人藏匿。
阿常出去以后,崔氏坐在嘉柔身边,仔细查看她脖子上划出的伤口,取了药箱过来。
伤口倒是不深,上完药后,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犹如红线般的痕迹。
阿娘,不用缠纱布。
我回去换身衣裳,遮住伤口就好了。
嘉柔轻声说道。
伤口太明显了,反而惹人非议你去吧。
崔氏知道嘉柔不愿多说,也没追问。
若说之前,崔氏对她放下虞北玄还有些将信将疑,今日她这般激烈反抗,也没跟虞北玄走,看来真的下定决心要与之结束了。
嘉柔回到自己的禅房,玉壶已经醒了,正坐在炕床上发呆。
嘉柔走过去问道:你还有哪里不舒服?玉壶回过神,急道:郡主,您没事吧?婢子好像看到……嘉柔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轻声道:没事了,那个人已经离开,应该不会再回来。
若她所记不差,朝廷很快就会下旨让虞北玄去山南东道平乱。
虽然虞北玄没能如愿拿到那边的地盘,但长平郡主会下嫁给他。
长平郡主的身世也挺可怜的。
很小的时候,父亲和几个兄长皆战死沙场,母亲也殉情了。
太后不忍,将她接到宫中抚养长大,倒是与广陵王的感情很深厚。
而广陵王就是日后的元和帝,下旨将她在东市车裂的那个人。
其实她跟长平是两个傻女人,为了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斗了那么多年,最后又都丢掉性命。
这一世没有自己,希望她也能求仁得仁。
只是嘉柔没看到上辈子的结局,到底是元和帝胜了,还是虞北玄胜了。
下午,拜过家庙,崔氏便带着王府众人回去。
慧能方丈亲自出来相送。
他须发皆白,眉长如丝绦,穿着绯色的七条衣,背略微岣嵝。
慧能是得道高僧,曾被天子请到宫中弘法,奉为圣僧。
都说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佛法和医术,传得很神。
在嘉柔看来也就是个普通的老和尚,并没有三头六臂。
阿弥陀佛,请王妃借一步说话。
慧能对崔氏执礼道。
崔氏跟着慧能走到墙根之下,院内的桃树,枝叶伸展出来,枝头结着鲜嫩硕大的桃子。
崔氏摘下帷帽:大师有话不妨直说。
慧能俯身行礼,然后说道:今日让王妃和郡主受惊了。
院中西墙有一个废弃的水道,平日无人注意,大概猫儿是从那里进出的,现在已经堵上了。
以后不会再发生此事。
崔氏知道慧能意有所指,回礼道:多谢大师。
慧能摇了摇头,又问:据贫僧所知,郡主可是有一桩打小定下的婚事?是。
大师为何提起这个?慧能继续说道:贫僧乃出家之人,本不该多过问凡尘俗事。
但今日得见王妃,也算缘分,顺道告知一事。
当年大王曾拿着郡主与那位郎君的生辰八字,来询问贫僧,贫僧算出他们是天作之合,大王高兴离去。
崔氏愣住,没想到木诚节竟然还帮嘉柔算过姻缘,还以为他不信这些的。
慧能是得道高僧,他算的应该不会错。
大师告知此事,不胜感激。
崔氏想了想,又说道,只是我听说那位郎君体弱,怕他命不长久……还请大师指点。
阿弥陀佛。
人的寿数自有天定,这个贫僧不敢妄言。
王妃慢走。
慧能说完,带着僧众返回寺里去了。
崇圣寺的山门缓缓关闭,僧人自扫台阶,崔氏还站在原地。
她是信佛的,也相信姻缘天注定。
阿娘,天色不早,我们该回去了。
嘉柔出声提醒道。
崔氏这才重新将帷帽戴上,吩咐众人启程。
王府众人走走停停,快黄昏之时,才到达城门。
府兵乘一骑飞驰而来,停在崔氏和嘉柔面前,下马行礼:王妃,郡主,世子已经回城了。
崔氏和嘉柔皆是一喜,嘉柔连忙倾身问道:世子现在何处?府兵面露难色,支吾半天才说道:世子在府里呆不住,去北市买东西。
不恰遇到田家郎君,起了点争执……小的是回去搬救兵的。
木景清和田德成是结过梁子的,嘉柔对崔氏说道:阿娘,我带人过去看看。
千万要小心。
崔氏叮嘱道,二郎性子冲动,你不可与他一般胡闹惹事。
我晓得。
嘉柔迅速点了三十个府兵,向北市飞奔而去。
阳苴咩城仿长安之制,城中布局规整,市坊分离。
商铺都集中在南北二市。
北市多是外来的客商,交易马匹,丝绸,陶瓷和茶叶等大宗买卖,午时开市,黄昏闭市。
此刻,本到了要闭市的时辰,百姓却还围在市前看热闹。
人群分成两拨,一拨人多势众。
领头的男子生得虎背熊腰,冷笑道:臭小子,你总算回来了。
去年你击我那一掌,今日我定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站在他对面的少年,五官俊秀,皮肤有些黑,个头很高。
他挽起袖子,双手叉腰:田德成,本世子一回城你就找事。
你眼睛长在本世子身上啊。
别废话了,一起上!田德成恨得咬牙切齿,对身后的随从说道:还等什么?替我好好招呼世子!一群人张牙舞爪地冲上前,各个面露凶相。
双方正要动手,嘉柔及时赶到,大声喝道:木景清,你给我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