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176章 出了那里,就只是老农

第176章 出了那里,就只是老农

2025-04-03 17:15:09

一直以来,夫妻俩在告不告诉闺女身世这一块,拿捏不定。

想说,却又怕说了之间有隔阂。

如果这次不是李朝阳夫妇遇难,世子又执意要求,他们还是不会说,就让她做个无忧无虑的小村姑。

如今知道了,估计孩子消停的日子……也就不多了!孩子他娘,今儿回去我就开始找人,明儿动工。

每天做完中午的帮工饭你就走,我跟闺女在家。

你在镇上住一宿,转天你买肉回来,继续做饭。

这样不耽误事儿,还能照顾那孩子。

梁安的安排很好,可却让曹氏犯了难。

这么做的话,那他们俩……仿佛察觉到娇妻的顾虑,梁安拍了拍闺女的肩头,道:睿达家的这几天做噩梦了,正好让闺女过去,陪着做几天伴儿。

也好。

曹氏轻叹口气点头,靠着车厢不再说话,闭目养神。

梁安昨天晚上一夜没睡,也闭上眼睛,补眠。

齐妙坐在一旁,看着双双闭眼的两个人,无奈的轻扯嘴角,素手玩着手腕儿上的云裳十八子。

这些日子的经历,仿佛看一出悲剧电影一般,演完之后好人都死了,坏人还逍遥法外。

想想王文良临死之前的招供,她真的是觉得人心险恶这个词,是有根源的。

原主的爹被灭门,缘由只是因为拒绝了皇上的赐婚。

立下汗马功劳,全部没用。

李朝阳被害、死无全尸,仅仅是因为当年在京城,王文良被赵家欺负,他出手帮忙。

事后,赵家找到机会,加倍的收拾了王文良,羞辱了王文良。

可是……那货不恨赵家,竟然恨上了李朝阳。

多么可笑,多么无耻。

原本,她以为二人不合,只是政治理念不同,各为其主。

但真相大白的时候,真是让她惊诧莫名。

果然,东郭先生跟狼的故事,不管古代、现代,都是有的。

重重叹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

事情太多,后续太杂,她得好好想想,捋一捋思绪…………马车停下,熙熙攘攘的声音传来,让车里的三个人都缓过了神。

车夫站在车外,恭敬的说:三爷、三奶奶,姑娘,中午了,咱们在这边吃个饭吧。

好,有劳小哥儿了。

梁安开口回应,没有拒绝。

临近中午,的确这肚子有些饿了。

马车又走了一会儿,停下。

车帘掀开,车夫站在那里抱拳一下,说:三爷、三奶奶,姑娘,咱们到了。

梁安先下了车,然后把媳妇儿、闺女接下来。

齐妙看着眼前的院落,微微蹙眉。

曹氏看着,轻声呢喃的道:这么快到镇上了。

院子里出来一个婆子,看到曹氏等人之后,忙走上前,屈膝行礼一下,说:三爷,饭菜都准备好了,您们进来吃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人竟然叫梁安为三爷。

齐妙对这个称呼不在意,挽着母亲的胳膊进了院……屋内,并没有什么饭菜,而是孩子安静的在炕上睡觉。

半个月的时间,小家伙眉眼长开了许多。

能看出来一些张氏跟李朝阳的影子。

曹氏瞅着孩子,扭头看着婆子,轻叹口气,道:你……辛苦了。

婆子闻言摇头,瞅着孩子,十分同情的说:三奶奶这话客气了,我这也是听命行事。

就是找不了奶娘,委屈这个孩子了。

不妨事,农家用米汤也能把孩子喂活。

这孩子命大,肯定不会有事儿。

曹氏笃定的说着。

嘴上虽然这么说,不过心里特十分的心疼。

多年家里没有小孩儿,梁安看着旧人的遗孤,心酸的蹲在炕边,伸手摸着他的小脸儿。

齐妙站在一旁,看着屋子里的一切。

炕上那么多的尿褯子,地上还有一大堆。

走过去一看,竟然都有小地图,嘴角微微上扬。

婆子见状,不好意思的开口说:还没来及洗呢。

另外一个伙计,在做饭。

曹氏看着地上那些,十分理解的道:都有过孩子,都知道咋回事儿。

两人伺候,有时候都伺候不过来。

明儿开始,下午我过来,然后晚上我跟娃儿睡。

婆子听了点点头,没有任何意见。

房门推开,车夫看着他们三口人抱拳一下,道:三爷爷、三奶奶,饭菜已经好了,咱们吃完再回去。

梁安听了站起身,看着婆子拱手一下,说:费心了。

婆子赶紧侧身还礼,回了句:不敢当。

三个人跟着车夫来到隔壁,屋内摆着两张桌子,桌上是同样的饭菜。

曹氏看着,忙开口说道:农家小妇人,没有这么多说道,一张桌子吃饭就行。

车夫听了,抱拳拱手,礼敬有加的道:三奶奶客气了,我能陪三爷吃饭已经是荣幸,断不能那么没规矩。

车夫是满月山庄的人,靠谱、实在。

虽然知道的不多,可却明白齐妙跟世子爷的关系。

那会儿马车前的亲昵,他可是看在眼里。

梁安听了没再谦虚,比划个请的手势,道:咱们落座吧。

折腾大半天了。

四个人分别坐下后,车夫又起身把屏风拉上。

曹氏见了摇摇头,拿起勺子给女儿盛饭。

饭桌上,四菜一汤。

鱼、肉、虾仁汤,准备的很精致、丰盛。

齐妙看着菜色,深吸一口气,接过饭碗。

说实话,这些日子她都没好好吃饭。

守灵七天之后,除了喝粥,就是喝粥。

喝的眼睛都快蓝了。

曹氏瞅着巴掌大小脸儿的闺女,心疼的说道:这几天家里做帮工饭,你也多吃一些,都瘦了。

齐妙喝着虾仁汤,听到母亲这么说点点头,故意往曹氏的手上蹭了蹭,道:放心吧娘,我不会亏待自己的。

曹氏颔首,不过却也不住地给齐妙夹肉、鱼。

只不过小妮子近半个月都没吃正经东西,这几日吃的又不多,心事重,胃早就已经饿小。

只吃了小半碗饭,便已经吃不下了。

曹氏见状,心疼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梁安跟车夫聊天,问着这些日子镇上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

吃饭闲聊,农家经常有的事情。

车夫倒也配合,不过只是说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便不再说了。

王文良的事儿,李朝阳的事儿,统统都没有多嘴。

显然,大户人家的下人,都是经过专业训练过的,想从他们嘴里知道些事儿,根本不可能。

曹氏想了一下,咽下嘴里的东西,隔着屏风说:孩子他爹,既然明儿就要找人盖房子,那一会儿你跟妙儿上街买些东西吧。

正好那尿褯子没人洗,我帮着忙活忙活。

夫妻多年,默契十足。

梁安听到这话,忙不迭的嗯了一声,继续往嘴里扒拉饭。

齐妙坐在一旁,心里十分佩服这对夫妻。

买东西这事儿是真,曹氏帮着忙活也是真,不过最重要的是——去街上买东西可以听到些事情,这个才是最最关键。

如果时间允许,她还想去趟李军山家,不过应该不可能,而且还得避避嫌…………吃过午饭,孩子醒了,原本曹氏要帮着洗尿褯子,那俩婆子没有同意,让她跟孩子玩,他们去洗尿褯子。

小家伙睡醒会四处乱瞅,但却不会哭闹。

婆子说他很少会哭,更不会闹。

十分懂事儿,特别好带。

齐妙听了也放心许多,至少晚上母亲过来陪孩子睡,不会受罪、折腾了。

梁安带着齐妙上街,在小摊前溜达。

卖什么的都有,父女俩谁也没注意东西,只是听行人们聊天。

基本都是说这次克扣种子银钱、影响春耕的事情。

说实话,齐妙有些生气。

不说旁的,以前李朝阳在位的时候,没少造福老百姓,事事以老百姓的利益出发。

就是去年那场疫病,李朝阳都亲自来到村里,去看、去查、去解决。

可没想到事出之后,竟然没有一个会相信李朝阳的为人,除了乱扣帽子,胡言乱语,还有什么?火大,恼怒,愤怒。

深吸一口气,努力的平复心神。

突然觉得肩上一紧,仰头看着父亲,茫然了。

梁安就那么搂着她,低声说道:稳住心神,不要被流言蜚语所困扰。

记得,从咱们出了那里之后,咱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农,明白吗?齐妙听了点点头,伸手摩挲了一把脸,整理心情。

的确,他们现在只是七家屯的普通小老百姓。

什么红狼,什么齐家后人,都不是他们应该有的。

反手挽着梁安的胳膊,故作无事的说:爹,咱们买些鱼、肉啥的吧。

鸡蛋不用,家里就够了。

买鲫鱼吧,小点儿的,熬汤、出数。

梁安附和着说。

父女俩边说边走。

一路走来,基本都是一些关于李朝阳的坏话,至于王文良……根本没有。

连提的人都没有。

看起来那边,还没有把消息放出来。

至于什么时候……就像梁安说的,跟她没有关系,她只是一个小小村姑。

买了些猪肉,几条鲫鱼,便折返回了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