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178章 一劳永逸,最好的办法。

第178章 一劳永逸,最好的办法。

2025-04-03 17:15:09

深吸一口气,心情好了大半,颠颠的朝未来家的方向走去,看看他们挖地基。

方才过来时还没干活儿,她想瞅瞅,开开眼。

二十多口子人一起挖地基,本来以为会很挤,可到跟前一看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至少跟她想象的不一样。

黄永川站在一旁看热闹,见齐妙过来,笑眯眯的打招呼说:哟,几天不见大侄女,这头发留起来了,真好看。

齐妙被夸的有些莫名,倒也没谦虚,上扬嘴角的道:像我娘啊,我娘漂亮。

嗯,这倒是。

黄永川说着,看着忙碌的梁安又说,哎,安子,你儿子来信儿没啊。

这去军营都半年多了,几个小子咋连信都不给啊。

梁安闻言扭头,摆摆手,有些无奈的说:啥信儿啊!这帮臭小子,出去野就不知道给家来信儿。

不过也好,没信儿说明他们没事儿,鼎好。

是啊,这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三哥啊,你家闺女过年毛岁十六了吧。

这还问,把你忘了。

桂香跟那梁敏霞一般大,不过都没及笄呢。

……一堆老爷们唠叨,齐妙趁机赶紧溜。

再待下去,就该问些她不该听的问题了。

不过她倒是不怕,反正亲爹不可能坑她,更何况独孤寒那小子也不容许。

美滋滋的回到家,没有进屋,而是在院子里剁鸡食。

去年抓的鸡今年都已经成年了。

白天放出来在院子里溜达,晚上再圈起来。

基本上每天都能捡七八个鸡蛋,吃不了还能拿去镇上换钱。

魏氏从屋里出来,见到剁鸡食的齐妙,笑呵呵地说:妹子回来了,干啥去了?嘿嘿……齐妙吐了下舌头,一脸讨好的道,去我爹那看看热闹。

挖的可真快,瞅着用不上两天就可以了。

魏氏听了笑出声,随后把手里的东西放进鸡食盆里,说:那么多人一起干,肯定用不了三天。

三叔人缘好,自然不一样。

对了妹子,你这次去镇上,白淼那边咋洋了?刚才问三婶儿,我也没听明白啊。

在哪儿干活呢?呃……齐妙把馊了的饭菜和上糠皮,填进鸡槽子里。

然后想了一下,叹口气道:白淼姐走了。

走了?魏氏惊呼。

齐妙耸肩,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点头,说:在镇上的铺子里刷盘子,做的不开心。

那天去找她,还说这事儿了。

两天前走的,好像是去外地,投奔以前她在主家一起做事的姐妹了。

哎哟哟,就说出去干活不靠谱吧。

魏氏惋惜的摇头,随后看着齐妙,撇嘴又说,我二大爷家的那个弟弟,正好可以说亲了。

虽然说白淼妹子比他大吧,可这大媳妇儿会疼人啊。

唉,好好的一段好姻缘,就这么没了。

看着魏氏惋惜的样子,齐妙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走到她跟前,用肩碰了她一下,说:看不出来,嫂子还挺喜欢保媒拉纤的呢。

这不是自己家的事儿嘛。

魏氏好笑的说着,盯着齐妙看了一会儿,又说,这也就是三婶儿早放话,不让你那么早出门子,不然……你是最好的人选。

哎呀嫂子——齐妙故意娇嗔的说着,然后跺脚一下,快步跑进了屋。

魏氏在她后面,哈哈……大笑出声,得意的咂舌。

齐妙进屋之后,帮着曹氏干活。

如今把白淼离开辽东的消息放给魏氏,日后就不怕有人再来问了。

一劳永逸,最好的办法。

帮工饭很实在,红烧肉炖土豆,农家蘸酱菜,高粱米饭。

一荤一素,简单又美味。

至于昨天买回来的小鲫鱼,蒋氏正用盐卤了,放在一旁,留着明天做鲫鱼炖豆腐。

帮工饭按照先前说的,就摆在魏氏他们家院子里。

天暖和了,在院子里吃饭最佳。

一共摆了三桌,借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帮工饭吃完,村民们稍微休息一下,就继续又跟梁安去干活。

曹氏带着闺女还有蒋氏,帮着魏氏把他们家收拾妥当之后,三个人才回到隔壁这边。

蒋氏没有走,而是坐在炕上看着曹氏,有些难以启齿,吞吞吐吐,话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看着状态,应该有事儿。

曹氏想了一下,试探性的说:二嫂,可是银钱不够手了?蒋氏一听这话,脸瞬间就红了。

深吸一口气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三弟妹,银子够。

就是家里的肉……不多了。

明儿家里上梁,还要请吃饭,所以……话没说完,不过曹氏明白了她的意思。

示意齐妙去倒水,然后看着蒋氏又说:二嫂,咱是实在亲戚,有什么难处就说。

肉不够还不好办的,我下午去镇上买些东西。

明儿吧,明儿我把肉直接带去新房子那边,还缺啥不?缺啥一起都给你买回来,正好省的你再去镇上。

我也明儿在那边帮忙。

曹氏热络的说着。

齐妙端水进屋,放在蒋氏面前。

蒋氏听到这话,忙不迭的摇头,紧紧握着曹氏的手,说:不缺啥,不缺啥,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三弟妹了。

麻烦啥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曹氏摇头的道。

蒋氏见她并没有往心里去,这悬着的心,也算是放下来了。

喝口水,喃喃的道:那可就多谢三弟妹了。

我现在去张罗厨子,明儿好好热闹热闹。

二嫂,厨子别找了,就你掌勺,咱们一起做呗。

睿达家的,柱子家的、栓子家的、金山嫂子……曹氏一连数出了好几个人,各个都是干活儿的料。

齐妙发现,曹氏数出来的人,单单没有冯氏。

蒋氏想了一下,不敢拿主意的看着曹氏,说:三弟妹,如果不找厨子,会不会让人……笑话啊!这有啥笑话的,就是上梁、吃饭,又不是婚丧嫁娶。

曹氏说着心中所想。

喝了口水看着她,又说,等我们家上梁,我也这么做。

蒋氏一听曹氏也要这么做,便不再迟疑,笑呵呵的起身离开了。

送走了蒋氏,曹氏在家里简单的收拾一下,齐妙把装好银钱的荷包交给她,说:娘,明儿实在不赶趟,您就坐马车回来。

别耽误了二大爷家的事儿。

曹氏听了点头,把银子装好,穿上鞋看着她,说:晚上你把饭做好先吃,不用等你爹。

吃完你就去睿达家那边,这些日子都在他们家住。

等咱们家房子好了曹氏不停地嘱咐齐妙,让她去隔壁魏氏家住,说话什么要当心一些如何如何。

齐小妙不在意,嗯嗯啊啊的答应着。

按照先前说的,曹氏下午去镇上,晚上在那边住,到转天上午再回来。

孩子越小越要带,得趁他认人的时候建立熟悉感。

不然等把孩子接到手时,会认生的。

送走了曹氏,齐妙并没有去魏氏家,而是把自家家里家外统统收拾一番。

她喜欢收拾屋子,出去那么久,真的很怀念。

看着经过她的巧手,整洁、干净的屋子,心里特别舒服。

放上炕桌,拿出纸笔,脱下鞋子,坐在炕上开始写药方。

高威林是个实干派的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过来跟她要方子。

趁着现在没事儿,提前写出来,省的到时候抓瞎。

不出钱、不出力、还不出人。

就靠几个方子,还不得给人家弄明白了。

粘合膏、散热膏、消肿膏、清热膏……消炎散、金疮药、祛痱露、解毒丹……一张一张写,把自己能记得所有东西,全部都写下来,打算给那边送去。

屋子里的亮度,一点一点变暗,她却没有察觉。

用惯了现代签字笔,毛笔对于她来说就是个耽误事儿的东西。

她本来的字不错,行书、小楷写的都很好。

可用了毛笔之后就不一样了,速度降低不说,力度、分寸掌握不了,动不动就弄个污点,字也写的歪七扭八。

记得刚学会写字的时候,爷爷曾经跟她说,像蟑螂爬的。

如今……还真的是!忘乎所以的写字,院子里传来开门声,她也没有注意。

梁安哼着歌进屋,见到炕上埋头苦写的闺女,吓了一跳,纳闷地说:妙儿,干嘛呢?齐妙闻言抬头,看着亲爹笑了一下,说:高威林打算跟我合伙做作坊,我写一些方子让他拿走,然后那边熬制。

梁安听了点点头,拿出火折子将蜡烛点燃,随后又道:屋子这么暗也不说点蜡,仔细伤了眼睛。

没事儿。

齐妙不在意的说着,写下这张方子的最后一味药材,小妮子吹了吹,放在一旁,道,爹,中午剩的菜,热热咱们吃?行。

梁安点头,转身出去了。

就在院子里打水、洗漱。

齐妙把纸笔收好,下地穿鞋热晚饭。

现成的东西,添把火,窜窜水汽就行。

片刻后,饭菜热好,梁安仍旧没有进屋。

齐妙微微蹙眉,起身来到门口推开门。

梁安就站在院子里,啥事儿都没有,反正不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