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11 章

2025-03-22 06:36:55

不一会, 主要人员都到齐了,就等着两位导演回来,组织大家读剧本了。

谁知两位导演回来, 又把监制和编剧叫了出去,这一回出去的时间更长,直过了两个多小时才回来。

一回来,就告诉大家, 原来的剧本有所调整。

原定计凝云的戏份删减了一大半, 同时, 肖翠兰的戏份增加了, 番位直接从可有可无的花瓶上升到重要的女三号。

黄娟听到这个消息, 立刻手足无措地站起来:不, 这怎么行呢?导演,我还是个新人,我害怕胜任不了这么重要的角色。

不用再说, 这事已经定了。

蒋文星深深地埋下头去,注视着剧本的眼睛里写满憋屈。

谁叫周为国是黄娟的干爹呢, 谁叫他又为剧组投了二十万呢?要知道, 光是前期搭布景,定制服装和道具就花了不少钱。

偏偏这时候, 香港方面传出消息, 老板对合作不是很满意, 想要增加新条款。

这都快开机了,投资方突然喊停,谁受得了?不少花费还是蒋文星找人合伙垫上的。

没办法,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蒋文星再有风骨, 也不可能和钱过去。

而在这件事上,梅荣山没有发言权,毕竟喊停项目的是自家老板,而剧组困境他也看到了。

商量来商量去,只能牺牲苏阙了,谁叫她当初为了抢计凝云一角,几乎成为全剧组公敌了呢。

剧本大改,计凝云的台词少了,感情线也删了,与此同时,肖翠云不仅有了台词,人物线也丰满起来。

为了贴合高大上的主旋律,她的身份竟然变成了军部某高级官员自小被人拐卖到山河城的孤女。

抗敌胜利后,官员找来,父女俩迎着夕阳抱头痛哭。

拿到剧本的所有人都在猜测,黄娟这看似女三号的戏份,其实都能算是女一号了。

另一位女主演也挺尴尬的,为了配合修改,她的戏份也删减了一些,不过没苏阙删得多罢了。

对此,苏阙倒是破天荒没说什么。

当天大家读剧本,她也很配合地完成了。

只不过第二天,剧组安排试妆,她生病,让卫小东代她请了假。

第三天,剧组安排到片场熟悉环境,她还生病,又让卫小东代请了假。

第四天,卫小东有别的事未到剧组,苏阙干脆连假也没请。

第五天,剧组开机仪式,宋氏突然传出撤资的消息,理由是老板对新剧本的改动不满意,将要起-诉剧组未按合同办事。

这麻烦可就大了。

香港有完善的律法体系,处处依法办事,很少讲人情。

而这在国内基本上还是不可理解的事。

市场经济才开始多久?按照中央的说法,现在还处在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转型阶段,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国外司空见惯的合同法、公司法,国内连听都没听过。

尤其是国维艾这种突然转型的公司,沿用的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老一套。

以前的合同只限于供销、建设规划这些领域,只需注明哪年哪月需求多少即可。

他们派往香港谈判的法务人员,虽然对香港的法律体系有所了解,但真正谈判起来,才知道涉及很多方方面面的细节,他们连遇都没遇到过,谈不了。

这就是为什么宋莲出事前,合同一直谈不妥的原因。

宋莲住院期间,国维艾也急着盈利,好暂时填补电影厂的亏空,于是几个负责人一拍脑袋,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塞钱。

国内奉行法无禁止即可行,为了促成生意,多少人拉关系、送礼物,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扩大化,这样的事越来越成为常态。

几个负责人想得也挺简单,香港嘛,说到底还是要回归的,都是同胞,有什么不能商量的呢。

于是贿赂高层的钱成了敲门砖,至于合同,反正他们也没多少经验,看着差不多就签了。

签的时候也没太放在心上,因为国内讲人情,出了事,为了不撕破脸,大家也不至于闹得这么僵。

谁知道,修改剧本这事,彻底触及到宋氏的底线。

宋氏的理由无可辩驳,修改后的剧本不再具有竞争力,他们没必要为了不赚钱的项目白费力气。

国维艾起初还觉得,这事还没到最坏的地步,大不了继续改呗。

结果越改越不像话。

宋氏直接提出了赔偿要求,包括苏阙机票在内的所有费用高达三百六十万。

国维艾那叫一个气呀,他们这边忙着联系场地找演员,前期投入流水一样花出去了,宋氏说撤资就撤资,他们还没喊赔偿呢!可是再气能怎么办呢?合同仲裁地在香港,人家的地盘,人家说了算。

没办法,只得请电影厂向上级反映,希望以电影局的名义,向宋氏施压。

谁成想,电影局负责的人是阚望,是从苏阙那里,向国外学习了先进理念的未来接班人。

阚望不仅不帮他们,还把他们大骂了一顿,要求他们赔偿宋氏的损失。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忙出面说服宋氏,少收一些赔偿金,并且尽量不撤资,按原剧本把项目进行下去。

而所谓的说服,还不就是给苏阙打一通电话的事。

于是这事兜兜转转一个多月又回到原点,按原剧本走。

黄娟拿着原剧本,气得手指把纸张都抠出印来,偏偏由于人设太过完美,还不得不硬挤出笑容,温柔地告诉大家:我都可以的,我听大家安排啦。

不少人对她给予了同情。

要知道,按这个原剧本,肖翠兰可是一句台词都没有的。

为这事,卫小东私下里笑得在地毯上直打滚,连呼黄娟冤大头。

可不就是冤大头么,她带资进组,结果拿了一个连演技都不需要的角色。

知道的是她想进娱乐圈,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家里钱烧得慌呢。

一连几天,黄娟气得上火,额头青春痘一颗接一颗地冒,搞得化妆师很有意见。

你说你一个花瓶,凭的不就是还有几分姿色么,结果你连姿色也作没了,不是祸害剧组么。

黄娟强笑着撑了几日,实在撑不下去了,跑到沈青面前去唉声叹气。

沈青正在看剧本,仍旧是愁眉不展的样子,听见她的声音,并没有太大反应。

黄娟不甘心,只得搬小马扎坐了下来,看着远处正和汪方友对戏的苏阙说:沈青姐,我什么时候能像苏阙那么厉害就好啦,人又漂亮,又会演戏,连性格都很勇敢,想演什么角色,就能跟导演争取。

我就好小胆的啦,连试镜都不敢去的啦。

……沈青压根儿没理她,一个人两眼空洞,看着剧本,又像没有看剧本。

黄娟忍不住大声叹气:对不起啦,我不是故意提起你的伤心事啦。

我就是好羡慕有勇气的人啦,说起来,沈青姐,你怎么也不向导演争取一下啦?……沈青还是没理她。

她一把握住沈青的手:沈青姐,没关系啦,人生就是这样起起落落的啦。

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拿到的心仪的角色的啦!沈青这才慢吞吞将目光移到她脸上,皱了下眉,似乎想不起她是谁,最终撇开她的手,起身往外走。

黄娟卷着剧本喊:沈青姐!沈青头也不回头,一路穿过几个布景,消失在了视野外。

黄娟气了个半死。

什么人啊这,自己的角色被抢了诶,天价片酬被抢了诶,这人居然一点不生气,不可理喻!她暗自咒骂个不停,见有人来了,又赶紧堆起笑脸,亲热地喊人。

沈青再也没回来。

今天她本就没有戏份,谁也不知道她为什么来剧组。

导演还以为是因为晚上剧组联谊要一起过端午,她特意提早来了。

谁知下午的戏份拍完了,一直到餐桌上,沈青也没出现。

她到底去哪了?蒋文星叉着腰问。

沈青最近的状态一直不太好,拍戏也各种失误。

蒋文星过去跟她有过几次合作,知道她平时不这样,可问她什么也不说,气得蒋文星多次在背后发脾气。

不就是把你的角色让给苏阙了么,苏阙确实比你演得好呀,一个老演员了,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想着,蒋文星的脸拉了下来。

再一看,苏阙也还没到,当下更不高兴了。

黄娟端着酒杯走过去,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导演,沈青姐这事怨我,我不该在她面前提主演的事。

我其实也没有恶意,就是看苏阙在那边拍戏,随口称赞了一句。

她越说越委屈,豆大的泪珠在眼眶中打转。

蒋文星看她一眼,也不好责备,摆了摆手道:这事不怪你。

有他这句话,平时跟黄娟要好的小姐妹都不愤起来: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肯定是沈青姐气不过呗。

导演,不是我们说,这事你干得太不厚道了,看看香港人怎么压榨咱们的,凭什么他们想怎样就怎样啊!没合作之前,大家也觉得香港千好万好,可一合作起来才知道有多麻烦。

香港人小气的唻,连一包烟都得让他们自己掏钱。

这以前在公家单位,别的不敢说,烟酒肯定管够。

香港人又要人干活,又不给补贴,工资还是按国内剧组统一标准,再说大家语言还不通,香港人那一口夹生普通话连j、q都分不清楚,你跟他说鸡,他以为你在说鸭。

合作一段时间下来,那怨气都要冲上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去了。

今天这联谊也邀请了香港人,但大部分都没来,来的也听不懂她们说什么,她们故意夹着方言说,又说得快,好一通斥骂。

蒋文星听得头疼,梅荣山也是属于听不太懂的,竟然还叫他翻译。

他敢翻么,气得直拍桌子:行了行了,这些小事私下里说说就行了,一会苏阙来了可不许说,她是听得懂的。

我们怕她?几个小姐妹白眼差点翻到天上去,谁不知道她在宋氏是怎么上位的,这个角色嘛,导演,我们也不瞒你,我们都在猜你跟她是不是有一腿,不然剧本都改了,你怎么又改回去了呢?你……!蒋文星差点没气昏。

高层的事,用得着跟下面一一交代么。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事还没辩出个所以然来,苏阙和沈青一前一后地进来了。

这些话,两人自然都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