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5 章

2025-03-22 06:36:55

商爻转头看去, 这人一看就是老-江湖,典型的生意人模样。

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身上穿着时髦的条纹西装, 腋下还夹着个黑色公文包。

商爻没说卖,也没说不卖,想听听这人怎么说。

这人见状,立刻把他拉到门外, 低声道:你们刚才说话我都听见了, 我就是收这个的。

你要是诚心卖, 价钱好商量。

怎么个商量法?今天柜台价格是62块3, 我给你们算便宜点, 61块5, 你有多少我收多少!商爻:?是我卖还是你卖?这人笑嘻嘻地道:你们是第一次卖吧,柜台卖要收手续费,我这不用。

商爻问:那怎么过户?他刚才看了会儿, 知道这儿和京城不一样,交易挺麻烦的。

这人道:手续费按笔数收, 一笔五张收这么多, 十张也收这么多,我积少成多, 平均下来能省不少。

商爻忍不住多瞧了他一眼, 这人脑袋还挺灵光。

旁边有个小矮个一直偷听他们说话, 闻言挤过来:咦,你不是那个沈德强吗,前两天刚上过杂志。

是呀。

这人得意地说。

商爻问:什么杂志?小矮个从衣服里拿出一本B5大小一份本地杂志, 封面刚好就印着这位沈德强的肖像照。

小矮个指着上面的杂志名说:瞧见没, 这是财经杂志, 都说沈哥嗅觉灵敏,有发家致富的潜能。

嗨,你听它吹呢。

沈德强笑着指指笔者姓名,这我侄子,刚分到杂志社没俩月,领导为了锻炼他让他单独写篇稿子,他就来采访我了,没想到居然刊登了!那他怎么就不采访别人呢,说明老哥自己也是厉害的。

商爻跟着小矮个一块吹捧了沈德强几句,谁知道这人话匣子打开了,竟然一人给他们散了一支烟。

我其实就是电机厂的一名工人,这两年厂里效益不好,上班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我这不没事干么,就来这儿转转。

你们别看杂志上吹得天花乱坠,其实我这心里也打鼓。

说是明年要成立正式的股票交易所,但资本主义的东西,在咱们国家能不能玩下去,还是个大问题。

提到股票交易所,附近的人都围拢过来。

苏阙也走过来,挨着商爻听。

听到这里,她忍不住问:为什么就不能玩下去呢?沈德强抬头看她一眼,见她年纪不大,立刻就笑了:我虽然没学过经济学,但我知道我们国家的经济模式跟外国不一样呀。

国外能行的东西在咱们这儿很可能实施不了。

首先第一点,华尔街基本是私人产业、大金融公司操纵股市,咱国家全国的经济加起来还没人家一个垄断家族挣得多,谁来操盘,怎么保证经济不倒退,这些都是问题。

小矮个等人都应声附和。

现在的国内大环境是改革,可往哪个方向改,中央也预见不了未来。

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至于河水会不会淹死人,河里有没有流水漩涡,谁心里都没底。

沈德强说着说着,脸色难看起来:从大处说,那是国家考虑的问题,往小了说,跟我们的个人生活也息息相关。

拿我自己来说,厂里天天喊着改革,可越改效益越不好,我心里也是打鼓,想辞职下海,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可是你们有中央支持呀。

苏阙突然说,华尔街金融危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每个股东都想赚钱,可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呢,利益分配不均,最终就会导致雪崩。

可是如果能在雪崩来临之前加一道防护,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你们正处在最好的时代,有机遇,有热情,还有国家的支持,哪怕跌倒了,也不过就是回到目前的状态。

为什么你们还有这么多的顾虑?是呀,为什么呢?当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整个营业点鸦雀无声。

许多人包括沈德强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一直以来都只从国情出发考虑问题,而现在苏阙却用不同的眼光,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连这么小的姑娘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这些有阅历的成年人又有什么理由裹足不前?沈德强看着苏阙的双眼忽然亮了起来。

他一拍大-腿,对商爻道:小兄弟,你等等,你别走,我很快回来!说完就往路口的报亭跑,往单位打了个电话,又匆匆跑回来,喘着粗气说:行了,跟领导打过招呼了,明天我就回厂里办停薪留职。

小兄弟,咱们接着说股票的事儿。

商爻:…………这老哥决定下得可真快。

此时商爻还不知道,这位沈德强在这家小小的营业点起家,是全国最早投身于炒股大军的领先人物,数年后他身家翻倍,是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

苏阙这番话是推动他向前迈步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他自己就考虑过无数种可能。

正是出于对市场的敏锐,以及天生的果断性格,沈德强未来可是财经杂志的常客,甚至被大众追捧为传奇。

商爻看着眼前满面红光的男人,只知道一件事:股票我按柜台价卖给你。

沈德强:……我手里有五张,今天卖给你。

明天你不是要回单位办停薪留职么,估计领导要找你做思想工作,同事要找你谈心,家里亲戚说不定还来打一打秋风。

一来二去,你恐怕连续一个星期都不能来这里。

不过没关系,下星期带着钱来,我把手上的全部卖给你。

你要是愿意,咱们现在先签个协议。

沈德强:…………他惊讶地看着眼前眉飞色舞的少年,恍惚中意识到什么,这人竟然在他的生意经上更进一层,做起了短线买卖。

这可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蓝胜于蓝呀!他忍不住乐了:我要是不同意呢?那下星期你恐怕得花更多的钱入股。

沈德强看看商爻,又看看苏阙:你们谁家孩子呀,小小年纪就懂这么多,怕是家里经商吧?商爻笑道:这你不用管了,就说愿意不愿意吧。

沈德强在心里做了个计算,爽快道:你先把协议写来我看看。

商爻手里一共二十张股票,但今天只卖给沈德强五张。

由于票价上涨,他手里多出一些现金,于是在附近的招待所要了两个房间,三个男孩子挤一间,两个女孩子一间。

他打算住一个星期,手里的股票一点点卖出,再一点点收回,到时候再全部卖给沈德强。

对此,原野很不满意,说他多事,非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白白浪费一个星期时间。

商爻只是不理他。

不仅如此,商爻还从公款里拿出两百块,平均分给大家,让他们有钱出去转转。

卫小东三个都对股市没什么兴趣,于是结伴去各大景点游玩,每天早出晚归,累成憨憨。

只有苏阙每天跟着商爻去营业点,关注行情,偶尔还给商爻打下手。

比起万年不变的风景区,她更喜欢和人打交道。

在苏阙看来,这个城市和京城截然不同,人们说话的声音更温软,距离却更远,比起家长里短的小事,他们更热衷于生意买卖、世界格局。

在她心里,京城是人间的烟火气,而这里,是蓬勃向上的朝气。

才来几天,她发现她跟那时初到京城一样,无法抑制地喜欢上了这里。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商爻按照约定,把股票全部卖给了沈德强。

除去买股票的成本以及最近的衣食住行,他们净赚一千一百块。

常来营业点的小矮个都惊呆了,股票每天有涨有跌,但若报上没有刊出重大利好,涨跌一般不大。

除非本金多,否则想要在短期内赚一千块还是有难度的。

谁知这两个年轻人赚钱能力就是这么强。

小姑娘能说会道,三两句把人心都忽悠起来,少年沉着稳重,能赚一分绝不让五厘。

短短几天他俩就混成了营业点的名人,但经典绝不能复刻,有人想模仿他们的赚钱模式,最后却落得个笑话。

临走时,沈德强由衷地道:赶紧走吧,别再来了,有你俩在的地方,我恐怕都赚不到什么钱。

商爻和苏阙相视笑笑。

他们本来也没想靠股票为生。

商爻问:你知道哪有二手的电影设备出租吗?出租?没听过。

沈德强摇头,沉吟着道,借到是听过。

你们要是有关系的话,可以去电影学院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