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3 章

2025-03-22 06:36:55

苏小姐, 你的奶茶。

苏阙刚上车,特助就递了一杯奶茶给她。

她慢吞吞地接过来,偷瞄了身边认真看文件的男人一眼, 心想奶茶这事儿是过不去了吧。

她尝了一口,觉得味道还不错,便没去打扰宋莲,只是问特助:我们去哪?吃饭啊。

特助问她, 你不饿吗?苏阙摸摸肚子, 和叶如君打了一下午, 确实有些饿了, 便没有再问别的, 扭头看窗外的风景。

才半个月的工夫, 《天伦》已经全面上映,沿途的几家电影院都做了大量宣传,在巨大的海报位挂上了剧照, 用夸张的笔法称之为惊艳东京的年度黑马,甚至拿来和《安普那》比较, 虽然两部影片类型不同, 但为了票房,影院做足了功课, 把《安普那》踩得连渣都不剩。

苏阙蓦然想起广兰村的那些日子, 神情变得落寞。

公寓里电话开通后, 她第一时间打去京城,结果江雨凌和原野不接她电话,卫小东据说和家里吵架, 不知所踪。

至于商爻……商晓明说他没回家。

他的护照已经被禁, 不回家, 又能去哪呢?望着车外繁华的高楼,苏阙恍然意识到,那样美好的日子就这样离开了自己,越来越远,远到好像再过两天,她就再也无法想起来了。

特助开着车,从后视镜里看见她出神,忍不住调节气氛:苏小姐,《天伦》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影片,才上映不到一个礼拜,票房就超过了五百万。

许多观众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出DVD,我们内部也在加急赶制,只要院线一下,立刻全面铺开,保守估计销量两百万张,差不多是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苏阙神色淡淡,打断他问:《安普那》呢?特助笑起来:有莲爷在,那片子怎么能上映,只有些不懂事的影音店老板私下卖盗版,不过最新消息,政-府很快将出击严厉打击盗版,《安普那》很快将在全港绝迹。

苏阙撇了下嘴,这个结果她早有预料。

特助又说:至于一些花边消息你也不用担心,苏珊珊根本没演技,《天伦》没上映时还有人跟风骂你,现在已经没有了。

他见苏阙还是恹恹的,顺嘴又补了一句:骂苏珊珊的倒是不少。

苏阙问:苏珊珊查得怎么样?特助张张嘴正要说话,宋莲突然出声:先吃饭,吃完再说。

特助瞄了老板一眼,忙点头:对,你下午的打戏耗体力,应该已经饿坏了吧。

说话间,车子驶过隧道,停在一家民初风格的茶楼门口。

门童急忙来开车门。

苏阙下车,朝四周打量了一下。

这家茶楼开在老旧的住宅区,隔壁就是人家的宗祠后门,大约是环境清幽的缘故,几个小模特正骚首弄姿地拍着泳装照。

瞥见宋莲从车上下来,小模特们尖叫着想过来,被茶楼的保镖拦下了。

茶楼经理闻讯出来迎接,满脸堆笑:莲爷来了,包间已经准备好了。

宋莲淡淡应了一声,示意苏阙跟上。

进门后就是老式的木质楼梯,一行人直奔二楼,在一间挂着珠帘的包间停了下来。

包间里没有墙,用高大的屏风格开,珠帘对面是雕花精美的栏杆,倚着栏杆俯瞰下去,能看到巨大的舞台。

乐班已经在帘子后就位,茶楼经理吩咐侍应生上茶,朝下面微微点了点头。

乐班立刻开始演奏,一名身穿戏服的花旦婀娜走上台来。

底下大堂早坐满了观众,一见角儿出场,立即鼓掌叫好。

特助接过侍应生递来的毛巾,边擦手边往舞台上看,笑道:今天怎么想起唱《帝女花》了?这不是您特意嘱咐贵客是女宾么。

我还以为是个七老八十的老太太呢,没想到这么年轻。

茶楼经理特别会来事,亲自把喷着香奈儿的毛巾递给苏阙,说,现在听戏的年轻人可不多,以前往毛巾上喷花露水都是高档货,现在喷香奈儿都没什么客人,多亏了莲爷关照。

苏阙听得十分无语,这还叫没什么客人?楼下都坐满了!包间也坐了九成,不少人得到消息,专程过来向宋莲打招呼。

特助解释说:这家茶楼前几年穷得快倒了,是老宋爷喜欢听戏,投资入了股,后来就成了宋氏的高层常来的地方。

刚才外面看到的那些小模特,也是想碰碰运气,如果能得到机会进宋氏,怎么也比在大马路上拍泳装强。

苏阙点了点头,对于这边奇奇怪怪的文化,她还没有太适应,不好评论。

一会之后,茶楼经理亲自推了餐车过来,冲功夫茶的师傅现场表演,一套功夫行云流水,可比她在唐人街看的精彩。

茶水是上好普洱,配着港派点心吃,开胃又解腻。

明明是晚餐,比起正经粤菜,港人明显更钟爱饮茶,聊生意、看报纸,从早到晚,一天都能在茶楼里度过,甚至宵夜都能在茶楼里吃。

苏阙端着香气袭人的茶水,想起远在京城的方大明。

老爷子只敢白天喝茶,说晚上喝了睡不着,还不许苏阙喝。

但本地人似乎没有这方面担忧。

楼下粤剧咿咿呀呀唱到十点才结束,点心一盘一盘地送进来,份量都不大,苏阙真的吃到十点才觉得饱了。

这时间如果在京城,就能被方大明撵去睡觉了。

想着,她不禁笑了起来。

宋莲漫不经心地问她:什么事这么好笑?没什么。

苏阙说,只是想起在京城的生活罢了。

外公外婆……宋莲顿了下,改口说,你的外公外婆,一切都好吗?好呀。

苏阙本来不想聊这个话题,她不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事,但不知为何,看宋莲竟然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她就挑了几件趣事说。

说到方大明商晓明为了一颗象棋打架,一个被揍肿了眼睛,一个被揪掉了胡子,宋莲也跟着笑起来:听起来比你在洛城过得开心。

各有各的好吧。

苏阙想了想说,毕竟是自己的人生,一点一滴都是回忆,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洛城的日子好像都是假的,但也比什么都想不起来强。

嗯?宋莲疑惑看她。

这不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说出来的话。

苏阙只得道:五六岁的时候吧,生了一场大病,出院后很多事都不记得了。

所以我自己也不确定到底是不是方雪桐的女儿,被苏珊珊找上门来,其实有点心虚。

所以你在查苏珊珊。

宋莲了然。

苏阙顺势问:刚才说吃完饭谈的,你查到什么了?没有符合条件的苏珊珊。

宋莲说着,把一份文件递给她,全港叫苏珊珊的大约一百多人,但没有一个年龄在十七至十九岁。

苏阙翻了翻文件,还真是没有。

她忙问:那葛梅呢?宋莲还是摇头:她可能是偷渡过来的,没有在政-府做过登记,更不好查。

就是说查不到了?苏阙皱眉。

几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仅凭着黄娟母女的只言片语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更有可能,葛梅和苏珊珊yihua根本就没来过香港。

她沉吟片刻:没有别的线索了吗?宋莲示意特助:以防万一,把所有名字叫珊珊的都查了一遍,不知道有没有用。

特助从公文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比刚才宋莲给她的厚了许多。

这份文件应该是从各类学校搜罗来的学生名单,标注了家庭情况,一圈看下来,苏阙仍然没有找到苏珊珊,也没有葛梅。

苏阙有点失望,尽管苏珊珊口口声声自己没怎么上过学,但她总是不太相信,京城还有九年义务教育呢,葛梅不会连一天学都不让苏珊珊上吧。

特助道:我们把过去二十年内叫珊珊的学生名单都找出来了,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大学,如果还是没有,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苏阙只得翻来覆去地研究那份文件。

本来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谁知她正准备把文件丢到一边时,忽然被最下方一个学校的名称吸引了注意。

圣玛丽教会中学。

下午她才听过这个名字,是叶如君说的,叶如君和叶嘉文都曾就读于这家学校。

她记得这是一所总部位于英国的女子学校,招收9-18岁的女孩子,而名单这个叫钱珊珊的女孩,入学时间正好是七年前,主修课目为艺术设计和古典学。

古典学,和叶嘉文一样。

那么两人有没有可能是同学呢?苏阙的手兴奋地颤抖起来,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

葛梅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要在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最容易的办法当然不是打工,而是傍一个本地的男人。

这正好是葛梅最擅长的,她当初怀着孕都能找赵冬海当冤大头,偷渡来香港,为什么不能再找一个男人呢?说不定这个男人正好姓钱。

那么一切就解释得通了,苏珊珊出生时可能还不叫苏珊珊,叫葛珊珊,随着葛梅偷渡来到香港,葛梅傍上一个姓钱的男人,葛珊珊因此改了姓,叫钱珊珊。

后来,出于某种原因,葛梅和姓钱的男人分道扬鏣,带着钱珊珊前往米国,为了让钱珊珊顺利进入豪门,又给她改了姓,叫苏珊珊。

想到此,苏阙整张脸都泛起了激动的红晕。

她问:叶嘉文的资料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