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30 章

2025-03-22 06:39:17

走马游街, 百姓们对这位新科状元无不交口称赞,傅文征这一日享尽风光。

想他上一次被全城百姓夹道相迎,还是十数年前击败北雍随师父凯旋, 虽然热闹不减,终究是换了人事。

他回头朝小楼望去,远远瞧着楼台上戴着帷帽的姑娘。

当年她也是站在楼上迎他, 只是那时候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小丫头, 个头还没有楼台栏杆高。

站在楼台上的吴柠月,望着远去的人马愣了许久, 想到小时候迎父兄和四哥哥的场景。

吴思义轻轻推了下她提醒:小姑姑,人都走远瞧不见了。

吴柠月嗯了声, 还站在楼台上, 朝城门方向望去。

今年新科进士的琼林宴安排在宫中, 礼部尚书主持,各部官员及主考官皆在。

傅文征四周扫了眼, 大臣们也都到得差不多了。

在众人期待中, 听到殿外高呼:陛下驾临!众人纷纷起坐离席俯身而拜。

陛下今日心情很好, 从进殿面上便带着笑意, 走到御座之上,请众人平身入座, 先说了一番嘉奖和鼓励的话, 又说朝廷惜才,与众臣工共治天下的场面话,最后端起酒杯与众人共饮。

旁边的内侍小声提醒一句, 皇帝给了个眼神, 内侍忙退到一旁去。

傅文征看着那满满一杯酒水, 真替他担心一把。

皇帝道:今日宴饮, 天下才士欢聚,美酒佳乐,傅状元便以此情此境作一首诗来助兴。

傅文征起身应是,作诗虽不是强项,也专门研究过,尚能拿得出手。

他望着满殿欢颜,美酒佳肴,略略思索吟上一首:禁林华灯彩衣荣,满廷君臣玉冠重……一首诗作完,皇帝拍着御座叫声:好!,众人也都跟着附和,对他的诗和人都称赞一番。

傅文征忙谦虚道愧不敢当,皇帝又让榜眼和探花也都各做一首来,均得满殿人的称颂。

此时皇帝面色微红,显然酒水已经上头,便起身离殿回宫。

皇帝陛下一走,众人紧绷的神经全都放松下来,宴会的气氛活跃起来,各部官员与新科进士随意许多,各自有同乡或者相熟的开始聊起来。

傅文征与杨厚同席,杨厚不甚酒力,喝了几杯后就已经有了醉意,这时一位小吏上前来请杨厚,是有位部堂大人要与他说话。

殿内的进士们期初还是规规矩矩在自己的位子上,后来喝得多了,走动的人多了,开始相互敬酒认识,同乡的进士之间,与同乡的官员间,结交攀谈。

傅文征也起身去给礼部尚书、座师胡侍郎以及祭酒大人敬酒。

礼部尚书和胡侍郎均是年过半百的老臣,两位大人对他的文章夸赞一番,颇欣赏他的气度才华。

王尚书拉着他在身边坐下问:傅状元今年弱冠了吧?傅文征听着口吻就知道接下来王尚书要说什么,这么些年问过他年纪的,后面跟着的十之八-九都是问可否成亲。

他笑着回道:是,下月便行及冠之礼。

王尚书点点头,眼睛在他身上打量,接下来一句果然不出他所料,询问他可否成亲。

尚未娶妻。

他不想说太多,心里有几分担心。

担心什么来什么,王尚书便提起来说:本官有一幺女,去年刚过及笄之龄……傅文征艰难笑着,之前还能够用年少或者一心科举来搪塞,这会儿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来推辞。

相比之前的那些低阶官员,王尚书是一部堂官,朝中大员,女儿嫁王侯也是嫁得的,看上他是他天大的福分,但是这样的福分,他真不能受。

他起身相谢:多谢尚书大人厚爱,学生感激不尽,只是学生要辜负大人厚爱。

被当面拒绝,还有自己下属官员在场,王尚书脸色微变:是委屈了傅状元?不敢!傅文征再ꀭꌗꁅ次恭敬回道,大人的千金,贤良淑德,知书达理,是学生不敢高攀……他找不到合理的借口,怎么婉拒都是拒绝,都会得罪这位尚书大人,处理不好在别人那里还会落下恃才狂傲、不知好歹的口舌,落下此名,以后想洗可不好洗了。

他求助地望向旁边祭酒大人。

傅徽也正看着他,缓缓放下手中酒盏,笑着替他解围:王尚书这是晚了一步呀,早已有人提前下手,将傅状元给抢了去。

王尚书和胡侍郎都好奇:还有此事?何人?傅文征也愣了,他当事人都不知道,这解围方式也太强硬了。

不瞒二位大人,是忠勇侯府。

傅徽笑道。

王尚书愣了神,定定看着傅文征,想到青萍山剿灭山贼和生擒北雍总探的事,面前的状元郎,是文状元,但武状元也不一定能敌他,被忠勇侯府瞧上也是情理之中。

心中几分后悔,是下手晚了,感叹:忠勇侯府下手可真够快的。

傅徽朝王尚书靠了靠,压着声音道:早两年就盯上了。

这话依旧落在傅文征的耳中,这早两年就盯上了,到底是说忠勇侯府盯上他,还是说他盯上忠勇侯府,亦或是二哥自己盯上了这段姻缘?八字还没一撇呢,二哥这话也真敢说。

傅文征顺势拱手施礼:尚书大人见谅。

忠勇侯府看上的女婿,王尚书哪里还敢抢,想抢也抢不过。

傅文征从几位大人处退下来,国子监同窗端着酒杯过来,正是江源府的几位。

傅状元!盛进士稍稍咬重三个字,拱手一礼,在下恭喜傅状元!刚刚听闻傅状元的一首诗,也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来向傅状元请教。

不敢。

盛进士张口将诗吟来,不给他推脱的机会。

说是有感而发,却是一首回诗,诗的最后一句还带着一丝挑衅。

诗是不错,听起来却不那么舒服,他礼貌客气地夸赞几句。

另一位江源府进士也将自己的诗吟来,请他指点,接着是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请教的性质也变了,明显带着较量意味。

他礼貌性道:几位兄台抬举在下了,在下并不擅诗词,刚刚一首诗是诸位捧场给在下面子。

傅状元自谦了,刚刚的一首诗连陛下都称赞,陛下还能夸错了不成?盛进士不依不饶,多少有点逼迫。

顾承先也走过来,眉开眼笑,目光中却没有喜色。

他上前来便道:今日难得同聚一殿,刚刚傅状元的一首诗得陛下亲口称赞,诸位同窗也是想请傅状元指点一二。

在下也作了一首,还望傅状元给个面子,能够指点几句。

其他江源府进士也跟着附和,请他指点。

这是想看他当众出丑吧?看着顾承先小人得意的嘴脸,他冷笑一声:顾兄真的是请教吗?傅状元这是何意?在下自然是诚心请教。

顾兄若真请教,那便请将你作的诗吟来,在下好好给顾兄评一评。

顾承先瞧他这副豁出去模样,满意地笑了,微微提高嗓音,将自己刚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吟来。

他拔高的声音引来周围进士的目光,众人闻此诗点头道好。

顾承先吟完,满脸自信,请他点评。

众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了他的身上,想听听这位年轻的状元郎,对于这首诗能够说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

傅文征将诗沉吟一遍,举起酒杯饮一口,毫不客气点评:顾兄此诗构思精巧、奇特新颖……然不够生动形象,辞藻华丽有余,却失精准,反有堆砌卖弄之嫌。

这句点评毫不留情面,众人都对他如此大胆直言意外,顾承先微窘,脸色难看,众位进士面前不便失了礼数,放低姿态拱手道:还请傅状元赐教。

傅文征没有详细点评,详细点评说得再天花乱坠,对方也有口舌可辩,也不想在此上面与对方争论。

他直接将对方那首诗改动后吟诵出来。

前两句刚吟出来,周围进士便肯定点头:这一句虽然只动了一字,意境更加深远了。

顾承先的脸色也逐渐冰冷。

傅文征一首诗改完,周围进士没有大赞,面上表情也说明了一切,他这番改动是胜于顾承先原诗的。

如此一改,淡雅含蓄,简洁洗练,气韵生动,更符合诗意。

探花郎拍手称赞。

过奖,好不好还要顾兄说才是。

顾承先不想承认傅文征改得好,但看周围的进士对于改过的诗都认可,也容不得他坚持,对傅文征道谢:傅状元才高,在下佩服,在下敬傅状元一杯。

说完倒了杯酒一饮而尽。

顾兄过誉了。

傅文征也回敬一杯。

江源府的几位进士还不服气,请他也给自己的诗点评。

他们是故意想为难,今日想躲也躲不掉,傅文征不与他们客气。

他庆幸当初将父亲送的那一套《诗论集》给研究个透,这会儿全都派上用场。

这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上座各位大人的目光也被吸引过来。

王尚书还在为错失这么个女婿惋惜:傅状元不仅文章做得好,在写诗、品诗上也见解不凡。

胡侍郎颔首附和:正是,这首诗经过他这么一改,清妙秀远,脉络分明。

傅徽听出这评诗的方法与父亲相似,没想到还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刚刚为他担心,这会儿放心了。

傅文征这里因为几首诗的点评,江源府的几位进士有失颜面,心有不甘,傅文征笑道:诸位兄台也不能光让在下评诗,在下也有诗请诸位兄台指点。

几位进士口中说着谦逊的话,还是让他吟来听听,想挑出个毛病,找回颜面。

顾承先此时说道:既然是论诗,不若咱们以酒助兴。

诸位各自吟诗,若对方说出不足之处便要饮酒一杯,如何?这个好!探花郎立即表示赞同,旁边的几位进士也都觉得此法可行,江源府的考生犹豫了下也答应下来。

傅文征瞥了眼顾承先,这是在变着法子灌他酒,这样的酒宴上若是喝个大醉,失了礼数事小,自己若酒后胡言两句,那可不是小事了。

江源府的进士恐也是他刚刚怂恿才过来找他评什么诗。

傅文甲也瞧出来顾承先之意,上前欲劝傅文征。

傅文征宽慰:大哥安心,小弟有分寸。

作诗他都不怕,还怕喝酒?他也应下。

众人推出探花郎先来,傅文征不善作诗也跟着父亲和先生学了这么多年,还专门研究过杨厚的诗,他自认为不算差。

探花郎思忖片刻吟了一首借月思乡的诗,傅文征也朝殿外看了眼,一轮满月。

他沉思须臾也吟了一首思乡——戍边将士思乡。

诗的前两句刚出口,众人都惊了,北地的苍凉孤寂立即将所有人带入,犹如身临其境。

紧接着两句写戍边生活,再两句从家人思念从军的儿子、丈夫、父亲的角度反向写自己思乡不归之情,这两句一出口,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不能体会戍边将士思乡之情,却常见身边之人思念从军至亲的状态,或者自己亲身体验过。

最后两句借月言情言志。

一首诗吟完,还未相互品评,探花郎便拱手一礼:在下自愧不如,先自罚三杯。

倒了三杯酒饮尽。

探花郎如此,他也不便再对其诗作点评。

他望向旁边的江源府进士,几人正在苦思冥想,过了片刻其中一位自认为作不出更好的诗来,免得念出来惹笑话,也学着探花郎主动认输自罚三杯,接着第二位、第三位也都连诗未做,主动连饮三杯认输。

傅文征向顾承先道:还请顾兄指点。

顾承先想了这么一会儿只想出半首,无论从哪方面与傅文征的诗相比都稍逊一筹,也不好意思吟出来当众出丑,不情不愿自罚三杯。

其他人也都自愧不如。

诸位大人此时也都在脑海中琢磨着,想写一首压一压这位状元郎,一时还真琢磨不出什么好诗来能压得住他这一首《南望》。

须臾,上座传来声音:本官和你一首。

傅徽起身离席一边朝这边走一边吟诵。

傅文征的诗是《南望》,傅徽和了一首《北望》,傅文征的诗写尽戍边将士思归而不能归的情感和誓死卫国的壮志;傅徽的诗道尽了对从军亲人的思念、担忧和盼归,借月传讯,每一句都和上傅文征的那首,甚至更胜一筹。

诸位大人和新科进士们这回是打心底里佩服,傅文征听完这首诗一阵心酸,微微垂首,眼中温热。

这首诗载满了二哥对他的感情,也只有这样的真情才能写出这样字字含情的诗句来。

他恭敬施了一礼:学生多谢大人赐教。

说完连饮三杯,眼眶微红。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