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收今天特意早回来,其实就是想知道贾家人如何。
之前就说了,他们是商人,情报很重要,贾家的事,瞒得过其它人,却瞒不过薛收。
他不过挑些不太重要的告诉妻子,大部分,他都会收集起来,好好的研究,他之前对贾家并没多在意,一个后续无力的家族,还有什么可在意的,除了代善,一家子的蠢货,他更看重舅兄。
但这一两年,贾家却越来越让他跌破眼镜,他没世人那种歧视的眼光,他很快就敏锐的发现,改变这一切的人,正是妻子的亲姐姐。
所以这一年多,他也特意看了艾若写给妻子的信,从字体还有语句之上,和妻子一样,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虽说全是白话,却语句通顺,言简意赅,再看看调养的方子,他也问过大夫,开得极好,显是用心学过。
再把之前与舅兄通的信,里面有说过,他受大姨子所托,为贾政请先生一事,前后对照,很多事,其实真的不用说了。
所以他特意想听听妻子亲口说说,这位大姨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妻子一句有用的都没有,他不禁有些气馁,虽说不是一母胞,但心智也不至于差这么多吧?看看人家,连女儿……薛收突然抽了一口冷气,脑子抽了一下。
宫里请来的姑姑,从小这么教养,难不成贾家……那三位外甥呢?薛收不动生色起来。
更是了得!最小的琏哥儿。
虽说是大房之子,姐姐也没有说是溺爱宠惯,站得好好的跟我行礼;吃饭时,也是自己围着大帕子,拿着特制的铜匙吃饭,规矩真是好得不得了;那瑚哥儿,七岁了,很有些少年的英气;珠儿别看不到四岁,那机灵得不像话,又活泼、又漂亮。
说一早上。
认了多少字,写了多少帖……对了,姐夫还让人请了武师父,教他们两射箭,真是没一丁点的娇惯,看得我都心疼了。
姐姐却说,‘现在娇惯。
将来就是害了他们一辈子,也是害我们自己一辈子,难不成我们能跟他们一辈子?家里能管他们一辈子?’我听着倒也觉得是这个理,您说呢?令姐真是女中豪杰!太太原该跟姨太太好生学学才是。
薛收很是赞叹了一下。
薛姨妈难得听到丈夫么么夸自己娘家人,很是得意了一翻,思来想去,扭捏的把药方还是拿给了薛收。
偷偷的把艾若嘱咐的话一说。
薛收倒也没生气。
毕竟子孙万代的事,不可轻忽。
他也过了二十,还没个嫡子,说出去也没面子不是。
但他也是谨慎之人,拿了方子请了自家药房的坐堂来,看了方子,问了用途,才让人抓了药。
两人倒是认真的执行起来。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薛收得了结论,觉得贾政一家是可交之人,于是也没事走动起来。
贾政这人迂腐了一点,但是,有一点好,就是被老婆教得,看到老婆娘家的黑狗,也是要觉得亲近的。
于是薛收来了,倒也不敢起轻视之心,很认真的接待。
一聊起来,发现薛收和路不群一样,也是天纵之才,一下子就成了朋友。
回到内院,还不时的感叹,人真的生而不平,明明像薛收和路不群这样的人,却无法为国所用,却让他这样猪狗不如的东西,凭着祖先的功劳,弄到功名,很是惭愧啊。
听得艾若都觉得对薛收刮目相看起来,不过想到薛宝钗,也不觉得有什么,然后也就谈及了他们姐妹在娘家受到的教育,也就顺便说到,对子女的教育上来,顺便说到了关于薛家的子女教育上。
他们还没孩子呢!贾政本来聊得很高兴的,教育话题是他热爱的,不过想到,薛家还没孩子,聊这个干嘛?我妹妹没有,薛家难不成没有,妹夫是族长,全族的孩子可都是他的责任,对了,您要这儿待三年呢,闲着也闲着,要不把贾家的孩子们先教育起来。
本来夫妻两聊天就没什么主题的,都是想到哪,说到哪,艾若本来想着的是薛家啥也不多,就是钱多,用来办学多好。
等他们的儿子出生时,他们就有了经验,于是养成废物的可能性不就不高了。
想到这儿,她马上想到最近贾珠已经快疯掉了,老爹天天盯着他们兄弟,没法不疯。
为了不让贾珠提前领盒饭,还是让贾政找点事做吧。
嗯,这是好主意。
我也怕生疏了,正好跟敬大哥说说,把族学按京里的学堂一般管起来,总好过没有,对不对。
贾政马上放下杯子,他天天盯着侄子,儿子,你以为他好受啊,之前在翰林院,他也很忙的好不,除了抄书,还要教学,还要写课案,看学生的习作,生活不要太充实好不。
现在在家守孝,除了儿子,侄子让他教导,他就没事可做了,他也很苦恼的。
嗯,正是这话,这是子孙万代的事,独木不成林,一笔还写出不两个贾字,真的多出几个姓贾的,将来来瑚儿,珠儿,琏儿中了举,也有人帮衬不是。
总好过老爷这般艰难。
艾若顺便安慰了贾政一把,贾政那叫一个感动呢,觉得这世上,再没有老婆更能理解他了,不过不敢留宿,嫂子的孝守不守的,他真没往心里去,可这回,是他亲爹!看看老婆漂亮的脸蛋,他表示,至少睡书房一年,好歹也表达一下哀思不是,很郁闷的出去了。
人的精力不能过盛,贾政总得找点事做不是,贾瑚和贾珠实在太小,教起来都没意思,于是贾政从艾若那儿得了灵感,磨拳擦掌的把过盛的精力,投入到了贾家的族学事业中来了。
是的,金陵老家也有族学,然后贾敬来了之后,也就约束了一下,却并没有多管,他本就是修道的人,就算现在不修道了,但性子却不会改,他懒得管事,相信无为每天除了在家看看书,养养花,日子过得还不错,现在被贾政闹腾得,他也没法子,真心的想把贾政打出去,可是不成。
他好歹也是族长,他还真不能不管。
他也是进士不是,也是正经的读书人,他和贾政就把族学接过来了,然后,再无为的人,被那群熊孩子也能气得爆起了。
于是贾政的当老师经验就全出来了,这些孩子可靠着他们两府吃饭呢,他连贵族的孩子都管了,还怕这些?他表示无压力,贾敬生生的被他给带了出来,也是,太闲会出问题,两兄弟正好把他们的无聊情绪,带给贾家的希望吧!贾政有事做了,自然想不起薛收了,薛收能忘记了贾政?几天没见,他又来了。
结果说二老爷去了学里,薛收想想,便让人引路,去了贾家的族学。
看着贾敬顶着一等将军的头衔搁这儿当校长,而贾政好歹也是新科的探花郎,专心教学,把薛收给感动坏了,把他的崇敬之情如滔滔江水一般,全倒给了贾敬和贾政。
好话谁不爱听,这会,这兄弟俩就很像兄弟了,完全没想起来,他们的初衷是闲着也闲着,于是大谈特谈起子孙万代的大事来。
薛收人家也不愚蠢,虽说他们薛家有几支是商,可是也有不是商的,薛家一族,不全是商。
想想扶谁不是扶啊,有姓薛的成功,总比外人强不是。
有自己人罩着,那多方便。
于是贾政还没想起劝薛收办学,人家自己回去就办了。
金陵的生活是惬意的,艾若觉得人生果然还是挺圆满的,除了没事在家务上,拔掉一两个小钉子,打发了几个背主的奴才之外,她基本上觉得没啥事可担心的了。
哦,忘记贾母了,不过,贾母是圣人明旨,让她在家闭门思过的,之间倒是有族亲的人前来拜访,本来艾若也没打算拦,对她来说,只要别烦到自己,她还是不介意老太太有点自己的生活的。
但这事被贾政知道了,直接传了令,闭门谢客,不许那些人上门了。
就一句,老太太自己好好的呆着吧!艾若知道,贾政并不是真的恨极了母亲,他恨归恨,可是他却真不想害她,此时贾母真的再有什么事,谁能保得住。
这其实也是他孝顺的方式。
所以贾母也知道贾政现在的心态,打狗也要看主人,之前她能拿捏王氏,那是王氏在乎贾政,而贾政听她的。
现在不同了,贾政更在乎艾若,况且贾母失手真的弄死了老公,其实她心里还是很畏惧的,受了罚,然后回了家,儿子女儿都不管她了,媳妇虽然还是按规矩好好奉养着,不过,也说了,那是按规矩,于是贾母此时更不敢乱说乱动,生怕儿子真不要她了,她怎么办。
夜深人静,贾母其实也会泪流满襟,从重孙媳妇做起,到今天,弄得家不成家,为何这样,她自己都不知道,倒是有些万念俱灰了。
当然,再万念俱灰,她求生的本能还是很强大的,也没想过去死,倒也在自己的地方,该吃吃,该喝喝,过自己闭门老太太的小日子。
艾若不找她,她也不找艾若,省得两看相厌,再冲突,儿子更容不下自己了。
有了这成指导思想,艾若怎么能不觉得金陵生活一下子就惬意起来了。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67 好事坏事而且金陵的日子,真的好事连连,当然说这话有点亏心,毕竟他们家也是孝期,除了近亲,谁不会登门的。
说好事连连,不过也是艾若的心态问题。
觉得日子很舒心,看啥都顺眼的结果。
最大的好事,可能就是,京里传来消息,王家大太太顺利的生下王家的嫡长孙,王老太就差没跳敲锣打鼓的四处宣扬了。
艾若也高兴,她的技术还没好到,能号出大嫂能不能一举得男,所以,她一直说孩子很健康,让大嫂子别担心,她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那个倒霉的王仁,不过,书中,也许王家就王仁一根独苗,于是当成凤凰蛋养,少了教养,现在王子腾夫人也有喜了,不管生男生女,至少不会独宠于他,想来也不会太糟吧。
王家有了长孙,总还是高兴的事不是。
艾若和薛姨妈一商议,拿了个送礼的章程出来,派人送回京里。
没法不商量,之前收礼时,就已经觉得薛姨妈有点缺心眼,一般看看她送的礼物,也会按差不多的返还,倒不是怕欠薛姨妈人情,而是觉得,其实送礼也是有规矩的,不能你想送多少就送多少的,真的送得太多,太贵,反而让人觉得你在拿钱砸人。
就跟上次,她送礼给张家一样,其实就是没安好心的。
看看薛姨妈准备的单子,她惟一的想法是,‘你以为大嫂子生了一百个孩子吗?’直接按下单子说,咱们一块准备吧,算咱们俩的心意。
薛姨妈性子果然极好。
忙不迭的就答应了。
当然,看到两家的礼单,马上就把脸给垮了,开玩笑吧。
王家的长孙,就送这个,觉得姐姐怎么小器起来。
要知道,她每次给自己的回礼,可不轻的。
艾若也不搭理她,直接叫周瑞家的说说,新生儿送礼的讲究,什么关系送什么……生生的给薛姨妈上了一堂课‘送礼规矩大全’。
当然了,她能说。
按薛姨妈的单子来,她怎么办?送少了,嫂子挑礼,送多了,嫂子还不得以为自己自己想巴结她啊?没这么干的。
自然得把薛姨妈这乱花钱摆阔的习惯给灭了,不然,跟她一块,太难受了。
薛姨妈拿着被艾若修改过的单子回家找老公了,薛收都感动了,他的钱又不是大水打来的,这么往老婆的娘家搬东西,他不心疼才怪。
不过之前不好说,现在好了。
大姨子果然比自己老婆会当家啊,马上大力鼓励妻子多跟大姨子往来,‘可能公侯之家就是这规矩,正好学学、长长见识。
我们家又没个老人,好些事,生怕没做到。
其实也许过犹不及,让人笑话去了。
’薛姨妈倒还是挺听老公的话的,没法不听,这家里就他们夫妻两人,说相依为命也不为过了,但凡薛收给点好脸,薛姨妈其实还是挺在乎的,于是马上就答应了。
开开心心的按姐姐说的准备了,到时一块装船送去。
薛收看老婆听话,回头还送了她一套宝石头面,又选了一套纯银镶白玉的头面让薛姨妈送给艾若,把薛姨妈感动坏了,觉得老公不是舍不得钱,而是真心把她娘家放上心了。
她此时倒真的觉得,自从姐姐来了,她和相公的感情好像都好多了,也不纠结多少的问题了,直接就开开心心的没事跟着艾若混了。
薛姨妈在薛收的鼓励之下,没事就过来串门,当然,顺便也看到了艾若管家。
结果她发现,贾家的下人都是是识字,而且没事也受训时,回家又感叹了一番。
顺便也想起了那天周瑞家的说的那些规矩、礼数,周瑞家的也是她从小就认识的,之前知道她是聪明的,但是,真没想到,这位如今也是独挡一面的管家娘子了。
想想自己那几个陪嫁的丫头,薛姨妈此时有点佩服姐姐了,合着自己是没她心宽。
早知道,也该培养这些人当管家娘子,果然又放心,又妥帖。
本来薛收还没想起下人训练班这事,在他看来,这是无聊的举动,你家训练的下人,我家敢用吗?可是听老婆一说,也没作声,回头就派人查去。
结果到京里抄了章程,还有课程设计,薛收又傻眼了,合着他又想错了。
贾家的培训课程,跟对外的培训课程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对外,有委培制,就是替人培训的,而除了任课先生,主人家还得派出他们自己的老家人出来,单独的培训各自的家规,及自己的忠诚训练,而贾家的先生只教他们怎么干活,如何守规矩。
还有一种是短期培训班,就是固定的,每月月初,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会把孩子送来受训。
培训是不收费的,但是,如果哪家缺人了,就可以直接到这儿来挑。
挑中的孩子,会付给费用,贾家收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二让孩子的家长拿回去。
这里的一般都是活契,不会签死了,三五年就能让人回家的。
培训的就是手脚麻利,能干活的。
做府里外围,这样的一般家主觉得真的派家生奴才,花钱来受训,还不如直接挑几个顺眼的,回去就能直接使用,给的钱比自己培训用得少得多。
因为是事成收费,很多穷人家也不把孩子卖人牙子,直接送过来,价钱卖得比较高不说,他们几乎都能分到不错的人家去。
给贾家的抽佣,人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吃亏了。
再想想,能想出这主意的人,脑子真好啊!你想,谁家乐意自己的骨肉去卖身为奴啊?不是那穷得揭不开锅的主,谁也走不到这一步上。
这样人家的孩子,真送到人牙子那儿,其实也卖不了几个钱。
你想破衣烂衫、瘦皮拉干的,又什么也不会。
人牙子买,还得承担风险,自然能压多低,压多低了。
但经过培训,发了整齐的衣裳,吃了一个月的饱饭,精神面貌就完全不同了。
走出去都是整齐划一的,面色红润,气质温良。
弄得京里略微有点钱的人家,都不找人牙子买人,直接眼巴巴的等着每期训练班结束,好挑人,生生把人牙子的生意都抢光了。
人牙子也不是傻子了,于是人家专门从外地批发小孩子过来,他们给培训费,然后再贩到外地去,当然,也有想法贾家做法开培训学校的,不过,贾家是信誉的保证,一般人还真学不去,那些人也会说,我们的下人可是从荣国府训练堂出来的。
弄到后来,出门不带一两个荣国府训练堂出来的下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正是这样,别看训练堂并不很大,可是学员供不应求,万分的抢手,也正是这样,反而真的从荣国府训练堂出来的,别看是做外围的下人,可人家也有荣誉感的,我们是名牌,我们不是一般的下人,一般二般的,还真不敢用。
那么这些如果只是初级班,那么中级班,高级班要学什么?课程里没写,因为人家不对外,中、高极班,人家只针对自己人。
薛收都不禁神往起来,这家人办学有瘾吧,怎么什么都让学习去,太强大了。
所以薛姨妈回家跟他说姐姐家的下人都不一般,他当她是连娘家的黑狗都是最好的,结果看了人家的章程,想想贾家的家奴如果都是中级班和高极班里培训出来的,那就不是仅仅只是一般了。
他不禁细想想,去贾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啊。
薛姨妈马上说道,别指着了,你看到的是他们家老太太的人,所以只能管门房,你去内宅看看就知道了。
薛收郁闷了,他能有什么机会去内宅啊?不过想想,贾政身边的人倒是不错,不错在哪他说不出来,但细想想,你几乎可以查觉不出他的存在,可是他又无处不在,想想,你要喝水时,没人叫,拿起来就是烫嘴的。
而且绝对没有说茶味泡没的时候,每一次拿起,绝对都是新鲜翠绿的。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能把自己面前的杯子收走,并且换上新的,还不发出一点声音,这是种什么境界?一般人家,还是主人招下人来换茶,手脚差一点的,还得泼你一身。
所以就是一杯茶,其实学问也是很大的。
薛收由此也就服了,这是不是一般二般人能训得出来的,所以越发的觉得老婆的姐姐不是一般人了。
至于贾政那个二货,薛收直接就忽略了。
是,贾政现在不二了,贾政也很用功的读书,教书,并且,他也承认,贾政的确很适合教书育人,但是说到才智,他真不是瞧不起贾政,的确是贾政没有的。
所以他百分百的相信,这一切,全是那位聪明的大姨子想出来的。
又不能再说让老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
只好说,大姨子一看就是那有福的,你多去跟她待待,然后多抱抱他们家的孩子,说不得我们也能沾点福气。
这话薛姨妈爱听,说不用他说,她也这么想的,顺便说了,二嫂子就是抱了贾琏,得了一泡童子尿,有的孩子。
她看看啥时候,贾琏能尿尿她。
薛收想想,觉得其实老婆这人吧,也不错,多单纯、好骗啊,真的弄个大姨子那样的聪明的,只怕也挺麻烦的。
想到这儿,又气平了,但还是让她没事去贾家,说姐妹相聚不容易,等孝期过了,她们回了京城,想见都地见去了。
薛姨妈一听也是,于是跑得更勤快了。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68 教育贾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