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一早,自到了长安就行踪飘忽的颜辉终于在饭厅露面。
姬钥和雅雅高兴地喊声舅姥爷,这让他天生的笑脸掺进亲情意味,本来想说一声就走,不知不觉却坐在饭桌前了。
舅姥爷这几日都到哪儿去了?早出晚归的。
来得巧,小厮刚送名帖来,采蘩本还担心庞心柳赶不上。
长安有些朋友对我的海南游有兴趣,正商谈抄本的事。
要不是这回还要照看你们几个小辈,我压根就不回来住了,城东城西来回的工夫都够写篇小记。
颜辉生性不拘,天下之大可四海为家,没有游子思乡之感慨。
抄本?对他的微怨,采蘩不甚在意,长安不是已经有海南游记的抄本了么?昨日我去西园时,有个姑娘跟我说很好看。
筷子停顿,让蒸碗的热气腾着,颜辉有些愕然,应该还没有传到长安,我那几个朋友都经营书铺子,新书会先经他们的手。
你说是位姑娘?是。
采蘩深蕴何时该少话的技巧,尤其颜辉还是十分自我的人。
她要是将庞心柳的事和盘托出,颜辉大概以为是个盲目崇拜他的小姑娘,掉头就会走。
读游记的姑娘。
采蘩,比你有上进。
果然,因为采蘩回得简单,颜辉反给自己添光。
采蘩心里暗笑,面上一本正色,舅姥爷,看账本就够我头疼了,还看游记?不过,我一定好好收藏着。
如今雅雅开始读书了,将来让她拜读您的大作。
雅雅嗲声嗲语,云姑姑给我读过也看过舅姥爷的书了。
颜辉明知对一个刚学字的娃娃不能有太高期望,但禁不住眼睛亮了亮,好听好看吗?雅雅托着腮帮子,眼珠骨碌一会儿,多些图画。
雅雅会喜欢的。
姬钥哈哈笑出来,舅姥爷,雅雅那么小,哪能明白您写的那些游记啊,问我还差不多。
多些插画?颜辉却从雅雅的童言童语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有道理,如此一来老少皆宜。
抱起雅雅来,夸她聪明。
雅雅斜睨着姬钥。
得寸进尺问颜辉,舅姥爷,雅雅比二哥聪明,对吧?颜辉被小姑娘逗乐,你们都聪明,比舅姥爷聪明,将来一定能成为不得了的人。
这时,外面丫头报客人到了,采蘩道请。
什么客人赶着人用早膳的时候来?而且外头还下着大雪。
颜辉觉得奇怪。
不是有急事,就是老实人。
采蘩只字不露。
神情不动。
颜辉回味着她的说法,居然点头。
采蘩,这话说得有意思,可仔细咀嚼。
他能写游记,就因他心思敏锐,体会他人所不觉。
他也许自我自负,但确实真是爱做学问爱经历的人,心怀高远。
该欣赏时绝对欣赏,不看对方是谁,十分不流于俗。
但进来的却是有急事的人。
自然就不是庞心柳。
采蘩看着来人,实在太诧异了,不由脱口而出,师兄。
西大公子。
颜辉却道,好了,做正事的人终于来了。
左手拉起雅雅,右手拉了姬钥,小的们,跟我玩儿去。
雪天就是老天爷给大人孩子的礼物,躲在屋檐下,多没趣。
采蘩听得正事二字,眼儿飞,舅姥爷说我不务正业么?她知道颜辉还是个装糊涂,看似双手一摊万事不管,其实心里透亮,比谁都清楚。
别这么说自己啊。
颜辉咧嘴一笑,本来呢,女子多以终身大事为最重,在我看来不以为然,而采蘩你却与普通女子很不同,令人对你期望颇高。
近来你身边琐事太多,被小人缠身,烦不胜烦,不过这种事原本就是你越理会有人就越起劲,是时候替自己打算一下,别让人牵着鼻子走。
采蘩笑着,语气却恭,多谢舅姥爷教诲,采蘩记下了。
前世听到这样的话恐怕也抛诸脑后,今生却到心里去了。
颜辉心下觉得自己有点多嘴,不再说什么,赶着姬钥和雅雅到园里去玩雪。
你犯小人了?于良身上背着个鼓囊囊的包裹,双肩有水渍,鼻子冻红了,鞋子沾满泥和雪,赶过急路的模样。
别说于良,就连西骋西大公子也没见得好多少。
衣服鞋子当然要比于良的贵,但精神状态是一样的,面相疲惫,风尘仆仆。
一个女子带着弟弟妹妹与他人同行,尤其是里头还有诽谤我的人,难免有些磕磕绊绊。
不过,没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都已经顺利解决。
采蘩不想从头解释,横竖西骋还可以问他师父。
至于于良,糊里糊涂对他最好。
倒是你们,怎么也来了?西骋冷着一张脸,对于良说道,既然已带你找到她的住地,我这会儿能走了吧?于良却拉住他,等等,咱们今天一早进城,马不停蹄,连早饭都还没吃上。
转头问采蘩,师妹,能给我俩准备点热乎的吃食么?又冻又饿,喝水就像嚼冰。
西骋甩开他,我不饿。
西大公子,我知道你急着去见张大人,不过这时还早。
昨夜西园大宴宾客,弄得很晚才散席,你总不想吵你师父好眠。
采蘩说完,伶俐的丫头们就把饭桌重新收拾过,换上干净的碗筷,盛了香喷喷的鸡肉粥。
于良闻着,肚子雷声大作,顾不得西骋,跑到桌前狼吞虎咽起来。
西骋看看那吃相,又看看采蘩,终于接受了邀请,走过来坐下,你师兄非常不能忍饿,只少吃了昨晚一顿而已。
这一路,他每日最关心的就是三顿饭。
于良呜呜有声,走远路,不吃饱怎么有力气?他家境不好,常有饿肚子的时候,这才想学一门能养家的手艺,所以吃饱很重要。
采蘩知道从于良嘴里暂时问不出什么来了,便看向西骋。
你走后一个月,我们纸官署就收到高丽大纸匠金旭南的邀函,说他将在春日的长安举行一次切磋造纸术的盛会,南北最出色的纸匠多已应允出席,因他和丹大人曾有前缘,也希望丹大人前往。
西骋不急着吃饭,说出此行的目的,丹大人说他年事已高,无法再行远途,恰巧我师父出使长安,故而让我代他走这一趟。
于良听说后,求丹大人准他同行。
丹大人架不住他厚颜乞求――什么厚颜啊?我一问,丹大人很爽快就同意了。
于良舒服地吁口气,有七八分饱,我师父是丹大人带过的徒弟,实际上可以说丹大人是我和采蘩的师公,当然会帮自己人。
再说,你师父在长安,我师妹也在长安,你能来,我为何不能来?他又向采蘩告状,丹大人本来没想找人代,是他提的。
丹大人答应了,就有一个条件,不能带仆从使唤。
要不是我也来了,他根本到不了长安。
这位大少爷路上就会使唤我,打尖住店买干粮都由我跑腿。
采蘩不禁问,师兄,你知道自己正当着西大公子的面在说他的不是吧?于良原来对西骋又敬又惧,如今倒像两个互损的老友。
他好意思指手画脚,就不怕我说他是非。
一个署里待着,彼此熟悉了,于良发现天才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血有肉,还有坏毛病恶劣脾气,反而能轻松对话。
西骋哼道,都是你自己抢着干的,我可没使唤你。
是谁说路费都是我出的,他没钱就只能拿力气来抵?……于良鼓腮,低头趴饭,选择把剩下的两三分肚子填饱。
采蘩捂嘴,清咳两声,金旭南是造高丽绵茧纸的大匠么?西骋摇头,高丽绵茧由金旭南的弟子朴信义所造,师徒二人这回一起出使北周。
而且,丹大人也觉得这回邀请可能是金旭南为捧高弟子故意制造出来的,因此不想当了踏板。
从袖中拿出一封信,这是丹大人给你的。
采蘩看过,沉默了半晌。
师妹,大人说什么,你神情这般认真?于良都感觉到她的明显变化。
大人说,他在给金旭南的回信上除了有西大公子和你的名字,还把我也放进去了,希望金旭南能给我们一个机会。
说着话,采蘩蹙眉。
什么机会?西骋也好奇起来。
一个和朴信义切磋的机会。
采蘩将信递给他,你可以看,我们三个都有份。
西骋读过,不由挑眉,我以为丹大人与世无争。
在纸官署,那位白胡子的老大人批完公文,大半日喝茶串门,悠哉到他以为这是清闲衙门。
结果,他要做的事堆成了山,连新进的小学匠都得他亲自教基础技巧。
丹大人绝对不是无争,而是很有智慧的争。
采蘩认为老大人自有一套。
于良皱紧脸,绵茧纸工艺精良,有人评它为当世最出色的纸之一,而且师父徒弟齐上阵,我们――看着面前两个极具天赋的人,纠正道,我拿什么跟人切磋?丹大人说,长安有他一个老朋友,会造纸,可向他请教。
西骋挑出信中最后的句子来念。
会造纸?于良听着不稳当,会造纸的人多了。
采蘩心里不稳当,但不能说。
说出来,打击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