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胡椒外挂

2025-03-25 21:53:21

话说这季开生,真不愧是江南大才子,写出那文章,舌灿莲花都不为过。

遗憾的是,说的再好听,也不能遮掩给多尔衮添堵的事实。

按照季开生本来性子,太后再婚,那是绝对要上书阻止的。

问题是,同意这门婚事的,是太后的亲姑姑、先帝皇后、圣上嫡母。

自古以来,做长辈的给侄女指婚,做主母的出嫁寡居妾室,名正言顺。

更何况,人家要问了,你季开生凭什么不让太后嫁人?你家夫人不也是前睿亲王福晋?太后至少是寡妇,寡妇改嫁名正言顺。

你家夫人前老头儿,还活的好好呢。

怎么,只许你家放火,不许人家睿亲王点灯?为了不给外人留下口舌,避免露出吃陈醋的嫌疑,季开生十分聪明地选择了对太后大婚地点进行精神上的攻击。

太后改嫁,可以。

问题是,您老人家别把乾清宫当新房。

就是挪到前明南宫,如今的睿亲王府,也没什么么。

等到季开生上了折子,回到家里,对夫人诺敏言明此事。

诺敏捧腹大笑,拍着桌子半天说不出话来。

季开生奇怪了,夫人当心,别笑岔了气。

如今你可是有双身子的人了,比不得平日。

诺敏笑了半天,捧着肚子一阵劝,儿子,别闹了。

额娘以后一定注意。

缓和下来,对季开生解释,汉人不是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吗?蒙古跟满人也讲究这个,男人在外狩猎,女人管家管钥匙。

说出来不怕你生气,我以前在睿亲王府住的时候,手里握住了多尔衮一半身家。

休他之前,我就拾掇拾掇,全藏起来了。

等咱儿子长大,给他娶媳妇撑门面。

说着,哈哈一阵大笑。

季开生听的糊涂,你藏东西,跟太后到睿亲王府大婚有什么关系?诺敏一瞪眼,你当就我一个人藏了?多尔衮六大福晋、四小福晋,全部出手,一个不落。

最厉害的是淑妃她闺女淑玛格格,不愧是林丹汗的女儿。

你别看她年纪不大,抢起东西来,那可真是凶猛无比。

不出半天,睿亲王府给我们搬了个底儿朝天。

连片纸都没剩下。

还当洞房?那可真是白花花的雪洞一般。

大婚,大雪还差不多。

季开生闻言,对蒙古女人彪悍,愈发多了一层认识。

以至于之后几十年,都被这位大老婆压制的死死的。

临终之前,拉着儿子的手嘱咐,往后给子孙挑媳妇,前往别挑你娘这样滴。

哭一声,骂一句娘,管的太严了,连个零花钱都没有,忒清苦啦!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还说季开生上了本子,陈明乾清宫乃是前明历代帝王居所,摄政王占据本就不妥。

如今竟然又在这里娶太后、行大礼,实在是大大滴不妥。

恳请皇太后明察,下懿旨换个地方。

季开生也真是耿直到家了。

清朝立国之初,皇太极就定下了崇德五宫五大福晋制。

说白了,五位宫位主,都是妻。

崇德五宫生的孩子,都算嫡出。

要不然,顺治哪能那么轻易击败几位年长哥哥,登上帝位。

还不是占着嫡出名分?同样道理,顺治登基之日,庄妃布木布泰,立马就得到了相较于明朝皇帝生母更高的尊称:圣母皇太后。

而不是如同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一般,光秃秃一个太后,熬了几十年,张居正帮着硬扛,才算弄了个徽号,撑撑门面。

季开生不管这些,他是汉人呐。

汉人眼里,妃子地位再高,那也是小妾,顶多称一声太后。

也正因此,对布木布泰改嫁,由前任中宫皇后,哲哲发出懿旨,很好地安抚了这些汉臣的心。

正妻主母嫁小妾,勉勉强强说的过去。

可是您老人家嫁小妾可以,别把自家主屋给当成嫁妆陪送出去呀!多尔衮看了季开生折子,不知是夸他开窍,还是烦他胡闹。

比起那些民间流言,讽刺布木布泰如何不贞诗作,季开生算是客气的。

一没讽刺太后,二没诋毁多尔衮。

就是建议你们换个地方结婚。

多尔衮气笑了。

感情,诺敏带着大小福晋把睿亲王府搬了个干干净净,就是为了今天呐?季开生的折子,被多尔衮扣了下来。

然而,其中内容,还是传到了哲哲耳朵里。

顺治趁着请安时候,问哲哲:大额娘,孩儿也觉得,额娘在乾清宫大婚,不合适。

哲哲放下茶盅,揽着顺治叹气,不合适又如何?多尔衮这些年,越发听不进去话了。

说多了,夹在中间受气的,还不是你亲额娘?顺治无奈,想起菊花姐姐。

趁着菊花到慈宁宫给哲哲请安之时,叫吴良辅请到养心殿,问她可有办法。

菊花皱眉,上辈子不记得姑姑跟多尔衮办婚事,如今他们要在乾清宫办,咱小胳膊细腿儿的,他们能听吗?本想开口拒绝,话到嘴边,看着顺治一眨不眨盯着自己,满脸信任,又舍不得了。

上辈子尽顾着跟他吵架,咋就没发现,这位少年天子认真的时候,还挺好看呢?吴良辅小心看着,菊格格嘴角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急忙端了茶上前,格格,喝口岁润润?菊花回神,大大方方擦了嘴角口水,端起茶来抿一口,捧着茶杯笑着劝顺治:他们爱在哪儿办事儿就在哪儿办事儿。

只要将来,姑姑能帮着你亲政,那些个面子,不要也罢。

大家都说睿亲王聪明。

我看就是,他舍得了皇位,却做了摄政王,手握大权。

不要面子要里子,可比肃亲王明白多了。

皇上,虽然我不喜欢睿亲王成天欺负姑姑,不过,打心眼儿里说实话,睿亲王不要面子这本事,咱还得好好磨练磨练,才能学到一点儿呢!顺治本来心里挺难受,琢磨琢磨菊花嘴里一番言论,觉得她是绕着弯儿地骂多尔衮不要脸面,心里郁闷之气出了不少。

呵呵笑两声,可是,乾清宫大婚,就是明朝正经皇帝也没那么高的规格。

多尔衮——太过分了。

菊花想了想,咯咯笑了,那不是明朝皇帝死要面子活受罪,非要到坤宁宫,那座盖偏了的宫殿里洞房么。

再说了,太后大婚这等事情,也就元朝有过。

没有先例可循,睿亲王向来铺张浪费惯了。

有钱烧的,您别理他。

顺治性子别扭,碍于后爹颜面,不肯张口开骂。

听着菊花调侃起多尔衮来,大大方方、毫不忌讳,嘴上不说,心里高兴,大呼知音。

拉着菊花聊了一会儿,心情舒畅了,低下头,认命去看礼部折子。

小心记下太后大婚之日,身为皇帝,应该行哪些礼仪。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做皇帝的保不住亲爹老婆,太憋屈了有木有?菊花看这里没事了,转身要走。

顺治叫住她,招手命她近前说话,菊姐姐,有没有什么法子,让多尔衮大婚那天,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菊花想了想,民间有抢寡妇一说,不过不适合在太后大婚时拿出来玩。

京中百姓倒是有哭嫁习俗。

上回我出宫,还亲眼见了一回呢。

可热闹了。

哭嫁?顺治上心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上多尔衮难堪一回,也不错么。

到底是叛逆期的孩子,说干就干。

顺治偷偷命身旁小太监小林子找来民间婚假习俗老黄历,一面叫他打听所谓哭嫁,是个怎么哭法。

小林子不辱圣命,打听一清二楚。

顺治摸摸脑瓜,要新娘哭啊?额娘好容易能嫁给多尔衮,铁定哭不出来。

小林子瞧出顺治犹豫,忖度一番,凑上前小心回话:其实,万岁爷您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孝顺儿子。

一向为万民表率。

太后大婚,您一定舍不得,到时候,心里难受,掉两滴眼泪,那都是使得的。

顺治一拍桌案,大胆奴才,竟然让朕当着满宫人的面儿,去嚎啕大哭?小心朕剁了你去喂狗。

小林子噗通一声跪下,奴才不敢,奴才忠心为主,全是为主子着想的呀!顺治瞪小林子一眼,哼,出去吧。

小林子哼哼啊啊地出了门,站到外头守着。

过一会儿,听见顺治在里头传唤,麻溜儿进去,万岁爷,您有什么吩咐。

顺治摸摸下巴,要是到时候,哭不出来——反而闹了笑话,怎么办?小林子早有准备,万岁爷您放心,往常奴才爱吃辣椒,偏偏吃多了就流泪。

因此,奴才想着,回头,做些胡椒面,洒在帕子上一点点,什么时候用了,万岁爷您稍稍地往鼻子上这么一闻,眼泪呀,自然就下来了。

顺治瞅了瞅小林子,冷哼一声,朕舍不得太后,那是出于母子亲情,至诚至信,还用得着开那些外挂。

大胆奴才,还不与我滚将出去。

小林子吓地连连磕头,跪着挪出殿外。

留顺治一人琢磨,叫谁去磨胡椒面儿可靠呢?到了晚上,菊花呆在慈宁宫小厨房里,哼着曲儿做金丝糕。

顺治悄悄溜了进来,闻见香味儿,伸手拿一块,不想太热,甩甩手,又扔了下去。

菊花听见顺治哀嚎,吵吵着烫烫,抬头诧异道:皇上,您怎么到这儿来了?今天晚上不要温习功课吗?顺治呵呵笑笑,饿了,找东西吃。

这种借口,菊花自然不信。

多尔衮就是多方限制顺治,也不会冷着他、饿着他。

来小厨房不是捣乱,就是有什么事吧?低头做糕点,心中有主意。

怕顺治顾忌人多不好下手,拍拍手上面粉,招呼小厨房大宫女们停下,面粉不够了,你们跟我去内务府要些来。

宫女们闻言,收了手中活计,打着灯笼,陪菊格格出去。

临走时,菊花还特意交代顺治,厨房乃是重地,我不回来您可别走哦。

顺治答应着,挥着手叫菊花快去快回。

菊花刚走,就把贴身随从,连同吴良辅全都赶到外头,从怀里取出一方明黄色帕子,铺到灶台上,自顾自翻找起来。

不一会儿,菊花带着两斤面,领着宫人们回来,顺治正背对着门吃枣糕。

听见响动,回头一看,龇牙笑了,正好,朕吃饱了。

菊姐姐接着忙,朕回去温课。

拍拍手径自走了。

菊花疑惑了,仔仔细细进小厨房扫视一番,没发现什么不妥。

倒是小厨房管事嬷嬷迟疑着说了句,这灶台上怎么落了一撮胡椒面儿呀?明明走的时候打扫干净了。

些许东西,菊花并未在意,姑祖母再节俭,也不至于因为一点点胡椒面发作小厨房管事。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太后大婚当日,满宫上下、满朝文武眼睁睁看着少年皇帝抱着太后大腿,扑到地上,哭一声,打一个喷嚏,哭一声,打一个喷嚏。

众人捂脸,不知该劝还是该笑。

菊花躲在哲哲身后,捂着嘴只顾上哼哼。

直到此时,菊花终于恍然大悟。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胡椒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不用的好。

一面哭一面打喷嚏,还不如不哭呢,呵呵☆、真龙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