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是我的

2025-03-25 21:53:50

湖北与河南交界。

何安看着远方的城池,眸光深沉。

薛承嗣到现在还是有些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真的反了?何安失笑道:你已经没有了反悔的余地。

更何况如今国将不国,百姓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你我不支持一位年轻有为的帝王,难道要用身价性命去保护宫里那两位?薛承嗣摇了摇头,指着对面,说道:你打算如何做?何安负手道:如今河南境地百姓比较少,即便有那也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所以我们只要派些人发放米粮就可以了。

百姓们只要有吃的,还管谁是反军?我们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过去相信不用多久就可以走到黄河边上。

何安的眼睛流露出几许温柔来,薛承嗣见状不由笑道:你是想弟妹了吧?如今各地欠收,民不聊生,他们这两个月来倒也没费多大的功夫就将湖北打了下来,还不是因为百姓们吃不饱饭?何安的这个法子已然在湖北验证过了无数次,极为管用。

何安不大好意思的别过头去看着树上蔫巴巴的叶子,道:算算时间,她们应该过了黄河了。

如今世道乱路不好走,我们快一些说不定还可以在洛阳接到他们。

两人又在外面呆了一会儿,勘察了地形,方才打马回营地。

何安刚回自己帐篷,何莫便送来一封信,低声道:少爷,这封信从王府过来。

何莫的手指在信封的尾端点了点。

何安皱了下眉头,这信怕是有人拆开过了。

他眯起眼仔细瞧了瞧信封的尾端,有些不大平整。

齐宝钗有个很不好的或者说是很执拗的习惯,那就是信馕定然折的整整齐齐,塞进信封里都不会折一个角,信封的两个封口也一定要糊的平平整整,就是有那么一丝丝的不平整,她都不会用。

何安拿起拆信刀将信封挑开,倒出信馕,信馕的一个角被压出了一个很细微的角,他小心翼翼的将这两页的信馕展开,除却这两个破绽,却是再无其它被人偷看过的痕迹。

一瞬间,何安的心里闪过一丝愤怒与失望来,他摆了摆手,何莫退了下去,他低下头去看信,看着看着,便笑了起来,轻轻一弹信纸大步走了出去。

承嗣!快看这个!何安心中飞扬着将手中的信拍在了薛承嗣的书桌上。

薛承嗣低头瞟了一眼,看到那娟秀的字迹便知道是家信,遂推了回去,道:这是家信,我看它做什么?你看吧,没事儿的。

何安又推了回去,笑道:怎么?以为我跟内子只会卿卿我我不成?薛承嗣看了何安一眼,失笑,然后低下头去看信,一目三行的扫过去,第一张大半都是在说一些琐碎的家事,直到后半张,薛承嗣才看出点儿门道来,等整封信看完,他不禁拍手叫好:这又是你那个幕僚的主意?嗯。

何安直觉的点头,却对上了薛承嗣了然的目光,他不禁一愣,随即跳了起来,翻身看了眼外头,见都是薛承嗣的亲军,才道:这你可不能说出去!薛承嗣叹了一口气:早知道是这般秀外慧中的女子,我当初就不该让给你。

你后悔了不成?何安两步跨到薛承嗣身前,揪住他的衣领面目狰狞。

薛承嗣狡黠一笑:我就是后悔了,你把她还给我啊。

她一开始就是我的!何安恶狠狠的说道:一开始就是!何安的手越发的紧了,薛承嗣发觉他不是开玩笑,连忙拍拍他的脸,道:你怎么了?快松手,我可要被你勒死了!她是我的!何安绝不放手。

薛承嗣无奈,眼底闪过一丝莫名的情绪,笑着使劲儿去掰何安的手:好好好,她是你的,最开始就是你的。

算你识相。

何安面色不改的松开了手,哼了一声。

薛承嗣嗤笑一声,摇头道:若不是我发现她一开始待你便与别人不同,我也不会放手了。

真的与别人不同?我怎么看她待你更好呢?一见你就羞答答的。

对于往事,他仍旧耿耿于怀。

薛承嗣低头整理着衣襟,道:你是没发现,她只有对你才展露心思,并且有时候对你有些咬牙切齿的恨。

有吗?这是为什么?何安挠挠头,有些不大明白。

薛承嗣笑道:你呀,就是你看透了她的伪装,所以她有些气你。

这样啊。

何安摩挲着下巴,想来想去,似乎是这么一回事儿,齐宝钗只要一对上自己,眼底里总是闪烁着几分莫名的愤怒,说起来还是自己在她心里特殊吧。

(喂喂喂,你有受虐倾向吧?)情情爱爱的告于段落,何安又想起一事来:她们绕道陕西都有了信过来,伯父伯母呢?可有消息?薛承嗣摇摇头:还没有消息过来,想是我们定下的路线不好走或者走漏了风声所以改道了。

不过不必担心,武穆侯府还有几百护卫,定能护得他们周全。

只是你放心让你母亲跟妻子去那里?何安一探手,无奈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又隔着那么远,也许等我反对的信送到了,她已经办完事了呢。

无奈带着几分宠溺的声音让薛承嗣摩挲了一下下巴,忽然也想找个人来宠一宠了。

说到信,何安想起了被自己忽略的事情,他将信封掏出,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薛承嗣却是觉得他有些小题大做了:你多心了吧?湘王怎么会是这么小心眼的人?如今在外面事事不方便,弟妹或许也没那么讲究了。

也许吧。

何安有些心不在焉。

薛承嗣又道:也许是地下的人私自拆开的呢?你也知道,这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说不得是有人想要讨好湘王而想出的法子。

方便监视诸位将军。

何安冷哼一声,不多话,薛承嗣也知道自己想的太过美好,遂闭上了嘴不再言语。

在长安城外逗留了数日,重新添置了一些冬衣之后,齐宝钗带着何氏与一双儿女继续北上。

齐宝钏原本是想留在长安的,可是她没有银子,眼看着秋日渐深,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小翠就是有手艺可以供她温饱,可是却供不了她锦衣玉食。

在冬日里,若是没有火炕,没有火盆,她会冻死的!齐宝钏缠磨着齐宝钗给她添置几件狐皮袄子,都被齐宝钗给无视掉了,她的银子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养活着她给她一口饭吃就不错了,还锦衣玉食的供着?她的脑子又没坏掉。

齐宝钗最后用三件羊皮袄子打发了齐宝钏,后者颇为不满本来想要闹腾来着,可是对上何氏那种不屑与冰冷的眼神,她就自动退却了。

出了长城,塞外的天气竟是格外的多变。

也许中午还惹得人恨不得穿着薄纱行走,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已经冷的人想要将棉被也裹在身上了。

幸得这些护卫中有些是上过战场,在塞外追击过鞑靼人的,对于这里的天气比较熟悉,让齐宝钗采买了不少的烈酒供驱寒,方才熬了过去。

大人一切都好说,只是苦了孩子,丫丫和胖胖两个又是个闲不住的,每日里一到扎营的时候就跑出去疯玩儿,只是这塞外的风尤其是中原可以比的?不过吹了两日,这两个人都烧了起来。

胖胖还好一些,到底是男孩儿,又肯多吃饭,身子骨壮实。

可是爱动又爱踢被子的丫丫可是吃了大苦头了。

当天夜里,胖胖的烧就退了下去,可是丫丫的烧怎么也退不了。

何氏在丫丫的床前守了一夜,方才说道:是出疹子了。

快去叫大夫吧。

出疹子是大事儿,而且弄不好是会传染的,齐宝钗连忙叫没出过疹子的人离他们的帐篷远点儿,出过疹子的都过来帮忙照顾丫丫,又忙派人去关内请大夫。

少奶奶,若是快马加鞭回关内,来回也要一日夜,不如就在草原上找找?这草原上有巫医,对于看这些也是可以的。

素心转达了护卫的话。

齐宝钗已经是急的心慌意乱了,素心问什么她都点头。

素心无奈只得去寻这些个主子里唯一一个脑子还比较清楚的绣桐拿主意。

绣桐到底是个心细的,她道:让人带着金叶子去关内请一个好的大夫来,就雇佣那个大夫一直到我们找到陆元帅为止,到时候还派人送他回去。

然后再分出一部分人在草原上寻找巫医。

我记得带的药里面有清热解毒与退烧的,先预备着。

出疹子怎么也得烧上一两天不用担心。

绣桐的话齐宝钗到底也听见了,她连连点头,是她急糊涂了,以前那两个也不是没出过疹子,那时候她一个人带孩子,也没见出什么事儿,到底是如今过的好了,人也就疏懒忘记许多事情了。

人一平静下来,齐宝钗便想起了许多事情来,她叫过若莲来吩咐道:我记得我们有带一些药材的,你去煎药。

她念出两张药方来,道:一个给胖胖喝了,另一个端来让丫丫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