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早起来,青云帮着高大娘做早饭,想到近日曹玦明没日没夜地忙着诊治病人,刘谢也老是待在县衙里加班,两人都累得瘦了一圈,怎么也该给他们补一补才是,于是决定大展身手。
当年她还在外贸公司工作时,那群女同事为了保持身材苗条、皮肤紧致和杜绝痘痘,曾经研究过许多健康食谱,其中就包括什么食物最适合熬夜的人。
她因为常常熬夜工作,也和她们分享过这些食谱,现在虽然很多材料都弄不到,但做点小变化还是不难的。
她为刘谢与曹玦明两人准备的是莲子百合瘦肉粥,可以清心润肺、益气安神,熬夜的人吃它最好不过了。
莲子与百合都是新鲜的,同福客栈那边最近为了研究新菜谱,送了些食材过来请她帮着参详,她就利用了一把;至于瘦肉,则是一大早跑去市场向熟悉的肉贩大叔买来。
等她手脚利落地将粥熬好时,时间已经差不多到刘谢通常赶来吃早饭的时候了。
曹玦明这时候想必也已经起身,麦冬先一步过来取早饭,青云就盛了三碗粥给他,另外附送了两只水煮鸡蛋、三份卷有蛋丝和新鲜瓜菜的卷饼,还道:这粥对身体有好处,你一定要劝曹大哥吃下去。
昨儿晚上他又熬夜研究病人的脉案了吧?你不必瞒我,我瞧见他屋子前那棵大树的叶子反射的灯光了。
一定是他大半夜还在点灯看东西!麦冬看了她一眼,默默地接过托盘,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准备要走。
青云也不拦他,只是抢上几步郑重对他道:你是曹大哥身边信任的人,也多劝劝他吧。
病人固然重要,但他才这点年纪,要是熬坏了身体,就是一辈子的事了。
我当初请他到医馆坐诊,可没打算害他受苦的。
他再这样下去,若是累出病来,叫我心里怎么过意得去?你也不想看到他生病的,是不是?麦冬仍旧不吭声,只是看向她的目光有些复杂。
青云不知他是怎么了,但可以感觉到他对她的敌意似乎稍稍减轻了一丝,心情也好起来,便笑说:曹大哥自己就是神医,怎么做才对他的身体有好处,他比我清楚多了。
你去跟他说,要是有什么补身的好菜好汤,尽管告诉我,我给他做去!麦冬微微点了点头,破天荒地给了她回应,她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见刘谢笑着出现在门口,抬手跟高大娘打招呼,青云一恍神,麦冬已经捧着托盘匆匆出去了。
青云心里嘀咕了几句,但觉得麦冬对自己的态度已经有了改进,还是别要求太多的好,便高高兴兴地迎上刘谢:干爹,您来啦?今儿我给您做了好吃的!是么?刘谢听了也十分高兴,那我可真有口福!不过他马上口风一转,只是我还得赶着去衙门,若是太麻烦就算了,你和高大娘两人吃吧,给小曹大夫也送点儿。
我就是过来告诉你们,这几天晚上都不过来吃饭了,你们别等我。
青云忙道:都做好了,这就能吃,不麻烦的!匆匆进厨房盛了粥出来,您瞧,已经放凉了,您现在吃正好。
刘谢闻得粥味香浓,也食指大动,赶紧吃起来。
青云一边替他剥鸡蛋,一边问他:最近衙门里公务很忙吗?您都好几天没过来吃饭了,我说给您送去,您又不肯。
县衙厨子做的东西怎么能跟自家做的比?您当心自己的身子!刘谢转眼已经吃完了大半砵粥,抬头笑说:放心,我会好生保养的。
如今周大人对我很是看重,他既有吩咐,我自当竭尽全力。
再说了,我如今这主簿之职还不曾坐稳呢,若是偷懒,惹周大人不高兴了,将我抹下来,岂不叫人看了笑话?青云将鸡蛋递给他,有些没精打采的:我当初只是想让您能有个好点的职位,没想到会让您这么累。
县衙里能有多少公务?你都没日没夜忙了十来天了!若是平日,自然没那么多公务。
刘谢三两口吃了鸡蛋,差点儿被噎住了,青云忙忙给他倒了杯茶来,他一口气喝了大半杯,才喘了口气,继续道,前头黄县令留下不少烂摊子,有许多账册都要重新腾写,公文也要一一清点整理。
你想想,这里头可有好几年的文档呢,足够堆满大半间屋子的,可不得忙一阵么?青云诧异:不会吧?您一个人要负责这么多公文?!那倒不是,周大人自己查看账册与公文,我只要将他检查过没问题的重新抄写归档就可以了。
虽然多了些,但其实不怎么费神。
刘谢还笑了笑,干爹最近写字比从前快多了,而且写得还不差!青云挑挑眉:就只有你们俩?她又是吃惊,又是不以为然:钟县丞先前不是一直在代理县务吗?难道他什么都没做?我可听说那些东西他是查看过了的,不然黄县令的案子如何了结?再说了,账册的事自有照磨所负责,县衙里的人那么多,也不是吃干饭的,怎么就您一个辛苦?我前两天还瞧见钟县丞带了妻女出城游玩,昨儿葛典吏拉着几个县衙的人去吃酒耍乐呢,悠闲得很!刘谢苦笑了一下,含含糊糊地说:周大人做事十分认真,样样都要亲历亲为的。
旁人虽然有心助他,但他总不好意思让大家辛苦……青云挑了挑眉,有些怀疑周康是信不过县衙里的人,刘谢老实,又给他留下好印象,才被他叫去帮忙的。
这不过是官场上常见的勾心斗角,她也懒得理会,只是有些为刘谢不值:周大人就算要叫你帮忙,也犯不着总让你加班加点,他不是带了很多人来上任吗?两位师爷都是有大才的,小厮也都识文断字,不过是抄写的活儿,难道还非得要您去忙活?刘谢就答说:倒是有两个小厮帮着打下手,卢先生与蒋先生另有事要办,每日都早出晚归的,我问过卢先生,他说是奉了周大人之命,与蒋先生分头到清河县境内各处查探,视察民生民情,好为日后施政做准备。
其他的小厮也都随他们一同去了。
他的神情满是敬佩:百姓的民生是大事!我没有他们的大才,能做的不过是抄抄写写的活计罢了。
若能为他们尽一点心,自当尽力!说完后,他匆匆掏出帕子擦了擦嘴,道:今儿这粥十分美味,青姐儿辛苦了,你也吃些吧,记得给小曹大夫送去。
我得回去了。
边说边起身要离开。
青云忙叫住他:上回我跟您提过的,安置下山流民、给他们安排活计的事儿,您跟周大人提过没有?已经提过了,周大人说等手头的事忙完,就会处理的,你放心吧。
刘谢匆匆走了,青云皱着眉头站在门边,总觉得周康有些不靠谱,钟县丞也算是能吏了,代理县令职权那几个月里也没出什么问题,他犯得着把那段时间的账册公文重新翻检一遍吗?流民安置明明更重要也更迫切,他能不能先将要紧事处理了,再跟属下勾心斗角?高大娘唤她,她便将心中的怨念暂且放下,陪着前者吃起了早饭,刚吃完,隔壁的曹玦明带着半夏亲自送还碗碟,还笑着对她说:粥和卷饼都十分美味,妹妹费心了。
青云心情又好起来:曹大哥喜欢就好,你还想吃什么?尽管告诉我,只要是对你身体有好处的,我都给你做!哈哈……曹玦明笑得爽朗中又带了些不自然,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我手上倒是有几个食补的方子,妹妹既然有心,我就给你抄下来。
我听说刘主簿近日十分忙碌,钱老大夫年纪也大了,需要补身子,妹妹做了不妨给他们都送些去。
妹妹落难异乡,父母双亡,若不是得他们照应,如今还不知是什么情形呢,于情于理,我们都该感激他们一辈子。
青云忙道:曹大哥说得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回屋取了纸笔出来,就写在这里吧!曹玦明执笔一挥而就,又看着手上的笔若有所思:这都是不堪使用的东西,将就着写点字条儿还罢了,妹妹若用它练字,就太粗了些,怎么配得上妹妹?青云买纸笔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事实上她私下写字还是用的简体,哪里是真有心要练字?那是小学时候的功课,她都有将近二十年没拿过毛笔了。
只是这话不好跟曹玦明说,姜青姐既然是世家出身,父亲又做过官,想必是识字的,也许还懂些琴棋书画啥的呢。
她只能硬着头皮糊弄曹玦明:不怕曹大哥笑话,我连怎么写字都忘了,如今写得不怎么好看,也想过要重新练回来,就是舍不得买纸笔。
这个是特地买来备着,若干爹过来时有空闲,可以教我几个字的。
曹玦明吃惊地道:我没想到你会忘了这么多事!但他也没多想,无妨,你从前是学过的,要拣回来也容易,只是写字这玩意儿,若太久不练就手生了,日后未免不便。
回头我让人给你送些好的文房过来,用完了你再找我。
他又亲切地笑了笑,妹妹若还缺了什么,手头不方便的,只管与我说,都是自家人,何必见外?青云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笑,她很感激对方的好意,但心里还是觉得,没必要问人要钱买东西使。
古代的大书法家能用清水练几十年字,她难道就不行?她毕竟不是姜青姐本尊,用姜青姐亲戚的钱,心里总有些不舒服。
她将曹玦明写的方子拿过来细看,发现上头的材料都是很容易就能弄到手的,便高兴地将它收了起来:我一会儿就买东西回来学做!曹玦明笑笑,又似乎有些为难地对她说:姜妹妹,河阳离这儿很远,兴许那信只是在路上耽搁了,不过我相信姜家很快就会有回音。
你不必太担心。
青云从不为这事儿担心,她还恨不得对方迟些过来呢,便轻松地冲曹玦明摆摆手:我不担心,无论他们几时来,或者来不来,我在这儿又不缺吃不缺穿,有干爹和钱老大夫照应我,有高大娘教我东西,如今还有曹大哥您,我有什么好担心的?说罢收好了方子,又兴高采烈地去寻高大娘:方才去市集时豆腐摊大叔说他做了好些新鲜豆腐脑,大娘咱们要不要去买点儿?您最喜欢了不是吗?她没有留意到,曹玦明在她身后露出了微妙的表情,似是苦恼,似是惊奇,又似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