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双方各自的四名选手到中间空出来的左右两张长桌后面站好,我的锣声一响,正方就开始了开题陈述。
第一场为了开个好头,龚原礼自然作为第一主辩手登场,只见他略微沉思了片刻,便沉稳地开口论述起来。
世上有忠便有奸,有善便有恶,而历来我们都相信,忠、厚、纯、良就是善,奸、佞、歪、斜就是恶,善有大善,恶有大恶,而大奸自然就是大恶……龚原礼不愧是书香世家子弟,不慌不忙、沉稳心神,开题虽平,可却稳健有力,显示出十分扎实的才学和思辨逻辑力,而后又罗列叙述了大奸大恶的危害,以及人们对其的痛恨,不到五分钟时间,侃侃而谈,毫无凌乱、慌张之感,就像私下里已经准备了很多资料一样。
等他一坐下,讲堂内掌声四起,尤其是一斋的人,对斋长的支持更是激烈,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似的。
龚原礼一坐下,四斋的第一主辩就站起来了,我惊讶地发现,司马晦并没有在第一场就上场,而是远远地坐在了外围的位置,听完龚原礼的陈述后还和四斋剩下的人窃窃私语呢。
斋长还真是沉得住气,我不禁感叹,人家龚原礼都亲自上场了,他居然还气定神闲地。
四斋的第一场上半场派出的第一主辩手是郎治,此人在四斋里也算得上一号人物,平素就爱到处找人拌嘴抬杠,我曾私下里对司马晦说,这个辩论赛就是给郎治这样的学子办的,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得到发挥。
司马晦倒认了真,第一场就派了郎治当主辩,我不由得捏了把汗。
这辩论和闲谈时找人斗嘴抬杠完全不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还得注意逻辑性,不能让对方抓到话里的漏洞,可不是轻易就能取胜的,郎治有点悬。
果然,郎治的表现比我预料的还糟糕,说了一段之后被正方反驳,然后双方唇枪舌剑一番,郎治脾气急,居然在场上要与一斋的人斗骂,被我当场制止,罚下场去了,随后,司马晦在下半场终于上场了。
四斋的人都等着看司马晦为四斋出气,个个都在心里憋着劲。
换了选手之后,龚原礼就下场了,司马晦对阵的是一斋的另外四名选手。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司马晦身上,要知道,他可是敏斋学堂数一数二的人物,大家都想看看,在今天这样的场合,司马晦会怎样舌灿莲花。
只听司马晦慢条斯理地开了腔:刚才一斋斋长龚原礼说的很好,我听了也为之动容。
然,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何谓奸?何谓恶?若我所记没错的话,奸共有三种释义:一曰虚伪、狡猾;二指叛国;还有最后一种,指男女通私情;恶呢,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恶劣、凶狠,另一种是犯罪,此二种情形为恶!那么,何谓大奸呢,以上述三种解释,大奸也有三种含义了,意即非常虚伪、狡猾,或叛国,或影响很坏的男女私情;我想大家共识里的大奸应是叛国,那么,大恶呢,一般就指犯了重罪,比如杀人、抢劫、强JIAN、越货等等;那么,再来看我们今天的论题,大奸即是大恶,这就明摆着说的是叛国罪就是最大的犯罪;粗看,很成立,的确如此,可我要问各位的是,三国宰相曹操历来被认为是大奸之徒,可没有他就没有大魏政权,就没有三国统一,没有他也就没有三国恢弘壮阔的历史,所谓窃汉之贼是为曹贼,可他是不是叛国了呢?又有谁为他定罪了?如果他罪大恶极,当时天下的英豪志士为何还屡屡去投奔他呢?连刘备自称汉氏后裔也与之煮酒论英雄,这是什么道理呢?所以,我以为大奸即大恶乃是一笼统概念,所以,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大奸者未必大恶!司马晦话音才落,我带头的拼命鼓掌,怪不得他刚才坐在下面,原来是想后发制人,先把对方的底细摸清了再行动,有策略、有口才,连辞海上的释意都搬出来了,一定是刚才特地让手下的斋生们拿着辞海去查的,战术对阵的灵活性很强啊!。